谌涛
當前教育去行政化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许多地区启动了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即取消校长的行政级别,代之以需要定期考核评定、可上可下的“职级”,这项改革也被形容为给中小学校长脱“官帽”。还有些学者认为,校长的称呼是官本位思想和行政化思维方式的生动诠释与体现,主张老师和学校干部之间,都互称“老师”。在笔者看来,当前学校去行政化是大势所趋,然而把教育去行政化盯在校长的行政级别官帽和称呼上,有失偏颇。
教育去行政化改革,就是要让学校回归教育本位,按教育规律办学,排除外部和内部因素对教育的干扰和制约,让学校回归本色。其关键还在于教育的管理体制,校长是不是有官本位思想,是不是有行政思维,要靠完善的相关制度去规范。一个人的思想和处事方式与他戴不戴帽子,戴什么帽子没有关系。
行政级别官帽仅仅是一顶帽子而已,校长不会因为戴了这个帽子,就有了“官气”,有了行政思维;更不会因为去掉了这个帽子就成了钻研业务、专心治校的校长。如果校长不懂得教育的规律,不具备管理教育的素质,他依然会把校长理解为一所学校的最高行政长官,并且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威,传递自己的办学思路,拿掉行政级别官帽就只能是一场空欢喜。
在官场文化的大环境下,校长的行政级别官帽在为教育、为学校争取政府、社会各界的支持,甚至获得教育、学校的话语权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校长的行政级别往往是校长在一个区域影响力和话语权的保证。南方科技大学首任校长朱清时,没有行政级别,参加市政府会议,只能坐到角落,就更别提有话语权了。
在当前的体制、环境下,教育、学校无法独善其身。目前很多地方的中小学去行政化改革,虽然形式上实行了职级制,但实际上还是套用行政级别来管理。以去行政化之名,去掉校长的“行政级别管帽”,其实质是教育的自我矮化,将使教育、学校更显弱势地位。
在校园内、在公众场合称呼其“某某校长、某某院长”表示必要的尊重,也没什么不妥,这和称呼教师为“某某教师”并无本质的区别。即便是在没有教育行政化印记、实施教授治校的哈佛大学,在毕业典礼、开学典礼等场合,大家还是称校长为校长的。由此可见,校长的称呼与去行政化并无必然联系。
教育去行政化的关键是管办分离,政府部门把学校委托给校长管理,校长以学校章程来治理学校。在校长的选拔、培养、使用、评价等环节和学校重大决策上应该保障教师的自主权和学生的选择权。应明晰校长行政权力的边界,依法依规行使行政权,变行政的主导者为协调者和服务者。
把教育去行政化盯在校长的“官帽”和称呼上,是对错了靶标。如果真正去掉了,恐怕会给教育发展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
(作者单位:浙江衢州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