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有教育情怀的好老师
——探秘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因

2017-02-25 22:17汪国祥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信念理想教育

□ 汪国祥

教研之窗

做一名有教育情怀的好老师
——探秘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因

□ 汪国祥

教师培训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对于教师个体而言这只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因,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内因是教师个体自愿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因是有教育情怀——做一名有教育情怀的好老师,即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

教育情怀 理想信念 道德情操 扎实学识 仁爱之心

美国教育家里克纳说:“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为教育树立了两个伟大的目标:使受教育者聪慧,使受教育者高尚。”亦曾有人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爱是一个聪慧、高尚公民的核心品格,只有懂得爱的人,才可能更好地为自己、他人和社会创造幸福。教师承载了太多的职责,不仅需要静心教书,更要潜心育人。在这个教育环境并不理想的现实社会中,要达成教育的伟大目标,需要教育人有一种教育情怀,教育情怀是能给我们提供不竭动力的源泉。

教育情怀就是教育者对教育所产生的一种心灵状态,达到的一种心灵境界。如何才能做一名有教育情怀的好老师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9月9日与北师大师生代表进行座谈时指出: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好老师的形象,做好老师是每一个老师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也是每一个老师的理想和追求。他认为:好老师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各有千秋、各显身手,但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

一、要有理想信念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三尺讲台维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每一位教师都肩负着民族的希望,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师德修养的内在动力,应该把自己的理想信念融入到现实的教学工作之中。

我们应该树立哪些理想信念呢?最主要的是教师的社会理想和信念、教师的教育理想和信念以及追求自身的价值和幸福。

(一)教师的社会理想和信念

教师肩负着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接班人的重任,教师的社会理想和信念影响着甚至决定着未来接班人的理想和信念。因此,我们应该传递更多的正能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为莘莘学子把好人生的“总开关”,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培养对中华文化、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有归属感乃至有信仰的年轻一代,为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输送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二)教师的教育理想和信念

教师对教育理想和信念的追求是成就事业的力量源泉,理念和信念的高度决定着教师在教育事业上所能取得的成就,影响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树立坚定而高尚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创造适应每位儿童天性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尊重每位儿童的天性和个性,激活每位儿童的兴趣和潜能,成就每位儿童的精彩和未来。要引领每位儿童向着胜利方向不断前进,争做“四向儿童——追寻‘向志’之梦,热爱祖国、理想远大;唤醒‘向学’之心,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点燃‘向善’之本,品德优良、团结友爱;追求‘向阳’之性,体魄强健、活泼开朗”,争做“七色阳光队员——博爱、感恩、安全、环保、礼信、乐学、实践”。

(三)追求自身的价值和幸福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幸福,也在为自己的幸福生活不断努力。“幸福”在《辞海》中的释义为:个人由于理想的实现或接近而引起的一种内心满足。这里包含两层意思,指向实践的“理想的实现”和指向状态的“内心的满足”。幸福既是过程也是目的,虽然不同的人追求幸福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是对个人而言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就会感到幸福。因此,我们应该行走在能力的边缘,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使自己成为最可能成为的人,不断追求自身价值的超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他人和集体是息息相关的,要遵从自己的内心,但不能为所欲为,更不能建立在牺牲别人幸福的基础上,既包括得到和占有等利己的,也包括奉献和牺牲等非利己的。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也不可能轻而易举地得到,需要我们用心积累和创造。

二、要有道德情操

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迫使每个学生去检点自己,思考自己的行为和管住自己的那种力量,首先就是教育者的人格,他的思想信念,他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他的道德面貌的完美性。”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言行举止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位学生。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因此,我们要高标准地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

我们应该具备哪些道德情操呢?最主要的是爱岗敬业、尽心尽职,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以身示范、立德树人。

(一)爱岗敬业、尽心尽职

教师道德情操的好坏最终体现在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和忠诚程度上:普通教师只是把教师作为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只追求尽快做完,更多的是抱怨;优秀教师把教师作为一个实现理想的事业,追求做得更好,更多的是感恩。教师工作确实非常繁重,更是一种良心活,教师只有树立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志向,才会敬重自己的工作,才会珍惜自己的岗位,才会专心致力于事业,才会尽心竭力地做好每件事,才会有滋有味地干出一番事业。

(二)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很多人评价教师很清高,其实教师应该清高,这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从物质层面讲,教师永远只能是一个比较清贫的职业,这是一个事实,我们必须承认。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应该淡化物欲,必须淡泊名利,以学生成人成材、桃李满天下为最高追求,要遵循共同准则,符合社会利益,不浮躁、不张狂、不攀比、不自以为是。从精神层面讲,教育事业是非常崇高的事业,这是大家公认的,我们应该自豪。既然从事了教育事业,就应该追求精神境界,必须志存高远,要开拓视野、放眼世界、着眼未来,树立理想、乐于创新、勇于开拓。

(三)以身示范、立德树人

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而言身教比言传更重要。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坚持以身示范、立德树人。“立德”,既是对教育者的要求,要求教师立师德;也有对被教育者的要求,要求学生立品德。教师是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对象,在从事教育活动时只有遵守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率先垂范、以身示范,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和魅力吸引并打动学生,才能更好地树人,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三、要有扎实学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书育人的资本,是将学生培养成材的必备条件。学生往往可以原谅老师严厉刻板,但不能原谅老师学识浅薄。只有教师学识扎实、视野开阔,才能让学生学好知识和本领。只有学生更强,我们的国家、民族才能更强。

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扎实学识呢?最主要的是精深的学科知识、灵活的教育教学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知识。

(一)精深的学科知识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要创造性地、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首要条件就是他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有着系统的、深刻的、准确的理解。在教学活动中,一切努力都是围绕着本体性知识有效传授的。在一定限度内,教学的有效性是与教师所掌握的本体性知识呈递增关系的。所教学科知识包括:学科基础知识,即与学科有关的事实、概念、原理、理论等;学科专业主体知识,如规律性知识、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思维特点和研究方法、学科专业前沿知识等。

(二)灵活的教育教学知识

教学过程是教师将其具有的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接受的知识的过程,教的方法直接关乎到教的效果。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教给学生,正所谓“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使学生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因此,教师必须懂得教育规律,使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解决教学问题,例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课堂中如何组织教学过程等等。

(三)广博的文化知识

教师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现代科学发展出现了既分化又综合的趋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形成一系列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跨学科的学科。这就向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既要专精又要博学,精是根本,博是扩展。广博的文化知识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同时,教师要饱学有识,将广博的文化知识内化为个人的文化素养,从而成为具有高尚精神境界和健康人格特质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四)丰富的实践知识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通过教育实践总结出来的,如教学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体会,构建的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实践性知识具有鲜明的指导功能,适应于特定的课堂、教材、学生,体现了教师的个性特点和价值取向。教师的学识魅力不仅仅在于教师要拥有广博和专深的理论知识,更在于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在于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经验的深切反思,在于教师能够运用知识和经验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各种教学问题,这些起决定作用的就是实践知识。

四、要有仁爱之心

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冰心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爱不是索取而是付出,不是交换而是给予。因此,教师要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有仁爱之心呢?最主要的是读懂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拥有童心。

(一)读懂学生

教育教学对象是有思想的学生,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理想追求、现实基础、发展潜力、思维水平等都是有差异的,热爱学生首先就要读懂每一位学生,创造适应每位学生的天性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让教育回归对人生命价值的追求。读懂学生,简单讲就是要读懂学生的现在知能区、最近发展区、可能发展区和未来发展区,具体讲就是要读懂学生的知能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学习障碍和学习需求等,找准教学起点和切入点、重点和关键点、终点和延伸点。

(二)尊重学生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尊重需求是每个人的五种需求的第四层次。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获得高度评价。因此,每位学生理应得到教师的尊重。尊重学生需要教师做到:了解年龄特点,理解理想追求,倾听真实声音,提供选择机会,承认个体差异,允许异步发展,给予理性引领。

(三)关爱学生

“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关爱学生,让他们真切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关爱学生首先要做到一视同仁,教育教学活动要致力于促进每位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面向全体,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其次要做到全面发展,不仅在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在精神上“扶志”、品行上“扶德”、心理上“扶健”。然后要做到“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学生”,对于不同个性、不同基础、不同潜能的学生应该给予不同的爱。

(四)拥有童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童心使我们能够和孩子融为一体。”李镇西认为:“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一刻也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孩子。”教师有了童心,才能走进学生、理解学生、认同学生并进行良好的沟通,才能滋润学生的心灵、开启学生的智慧、抹去学生心灵的尘埃,才能从孩子角度认识问题、思考问题,才能让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教师要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索,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让他们快乐健康、充满生机活力地成长。

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老师责任心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好老师应该是有情怀的人,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用真情、真心、真诚的爱滋润学生的心田,把学生培养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2]刘利民 .爱:教育的基石[J].人民教育,2005(21).

(浙江省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小学 312000)

猜你喜欢
信念理想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题解教育『三问』
为了信念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发光的信念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