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胜仁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数学学习的习惯养成
◎ 吴胜仁
2016 年“两会”结束之后,关于教育热点的话题与讨论不绝于耳,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关爱问题更成为当前中国社会重要的热点话题。
“两会”提出的“教育要精准扶贫”战略举措,是顺应时代要求、大快人心的政策导向。当前大批未成年的农村孩子被留在家里,由祖辈或他人代管。由于监护知识和能力水平有限,在仅仅提供衣食住行的现实情形之下,监护人不能更好地为留守儿童的学习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从而造成大部分留守儿童存在学习习惯,尤其是数学学习习惯较差的问题,比如难以按时、足额和高效地完成学科作业。笔者认为,在关爱留守儿童生活的同时,更应关心他们的学习,并要“精准”发力,从根本上找到解决学习习惯培养问题的“良方”。
经过调查、对比发现,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数学学习习惯主要存在如下方面的突出表现:一是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差。数学家庭作业字迹潦草、不认真,甚至难以按时完成。检查作业时发现,个别留守儿童经常不愿上交作业,甚至谎称“丢了”,或“刚才还有,现在找不到了”之类的话,搪塞课代表或老师。二是数学课上难以做到专心听讲,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现象比较普遍。三是数学课上表现迟钝,回答问题很不积极、声音微弱。四是存在数学学习上的心理障碍,性格内向、孤僻,不愿主动地进行师生交流。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留守孩子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纠正各种不良倾向呢?结合二十余年的数学教学经验,主要就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数学学习习惯养成问题,谈谈如下相关的看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数学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为此,需要从培养留守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入手,通过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提升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不赞成有人说他刻苦学习,因为他在学习中从没有感到“苦”,相反却体会到无穷的“乐”。数学学习若能给学生带来快乐,那么学生一定会喜欢数学学习。“亲其师,信其道”。数学教师要想尽各种办法,让留守儿童喜欢自己,之后喜欢数学学科。只有这样,留守儿童才会变得活泼、胆大,敢于提问、发表见解与想法,数学课堂的氛围也才会愈加活跃。
首先,要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营造“家的氛围”,给予学习、生活和活动上的优先照顾;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努力在集体活动中养成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开朗性格。比如数学教师积极融入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一起玩数学游戏,拉近师生心理距离,从而让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对数学老师的喜欢之情。与此同时,要在数学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好地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由于大多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没有太多文化,很少甚至没有主动地关注孩子的学习,久而久之数学学习的不良习惯便悄然形成。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小学阶段形成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将至关重要,可谓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业成功的基石,也是走向学业成功重要的阶梯,即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成就人的一生。为此,更应重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数学学习的习惯养成。
首先,精心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调动留守儿童主动学习的习惯。经验告诉我们: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喜欢数学;要使学生喜欢数学,就得千方百计地表扬学生,一次次地点燃留守儿童数学思维的火花,激起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主动研讨和探究相关数学问题,养成专心听讲、倾听发言的数学学习习惯。
其次,精心设计数学问题,激发留守儿童养成勤思考、肯动脑的数学学习习惯。比如,在六年级数学“排列与组合”复习中,就有这样的一道题:小明手中有 9 个大小相同的乒乓球,其中有 8 个质量相同,另有一个较轻一点,如果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保证能找出这个较轻的乒乓球。交给全班同学交流,得出 3 次结论,当准备敲定准确答案时,平时很少发言的一名留守儿童胆怯地举起手,声音很小地说出解答的思路,即是两次而不是三次。通过全班再验证,证明这个想法完全正确,于是对他进行鼓励、表扬,全班给予热烈的掌声。数学老师不仅要鼓励和引导留守儿童,促使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发表看法和见解,而且要有意识地留给留守儿童充分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去理解相关数学知识,产生各种学习疑点,并诱导评价提出的问题,从而提升数学问题的思考能力。
再次,数学老师要经常用赞赏的语言,培养留守儿童质疑和善问的数学学习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关爱留守儿童,积极鼓励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思考,能想多少就想多少、能说多少就说多少,并及时给予肯定或表扬,从而促其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他们也是幸福的,虽然平时父母不在身边,从而养成留守儿童在数学课堂上敢想敢说、课后敢问的好习惯。
农村小学数学老师让留守儿童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秘诀应该就是充当好 “爱心妈妈”的角色,即必须要有耐心、爱心,以及宽容之心,多与留守儿童交心、谈心,融洽师生感情,促使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从而有效地渗入数学教学的目标,形成留守儿童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正可谓用心用爱,静待花开。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终身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又是孩子终身的老师。很多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都能认真书写数学家庭作业,但也存在一些留守儿童,在书写数学家庭作业时,随手划划、字迹潦草。因此,若课余时间和工作条件允许的话,数学老师应时常到留守儿童家里走走,了解其在家的表现,同时把在校情况反馈给家长或监护人,同时向留守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传授一些教育孩子学习和生活的方法,从而让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共同督促留守儿童的数学学习,督促认真书写数学家庭作业,并指导家长或监护人,协助做好各学科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促进留守儿童实现和谐与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应同样享有其他儿童应有的关爱,尽情享受应有的师爱,并与其他儿童一起,共同学习与生活,提升素质与能力。作为农村小学的数学老师,要不断地在教学中激发留守儿童数学学习的兴趣,转变其数学学习态度,养成其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与此同时,应深切感受到所肩负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尽力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与呵护,从而促使其实现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作者: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哈溪中心小学校长、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严加红]
G455
C
1673-9949-(2017)01-0038-02
本文为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数学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编号:WW2016-299,立项号:GS[2016]GHB1693)的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