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焦荡实验学校 张 娟
刍议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解题障碍
江苏省泰兴市焦荡实验学校 张 娟
近些年,随着新课改内容的变革,在小学数学知识结构中,分数已经成为重点的教学内容。相比较其他的知识点,分数应用题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在分析了当下影响小学生分数应用题解题的障碍因素后,本文对提高小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能力的策略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对老师以后的教学起到一些作用。
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解题障碍;方法探究
作为培养学生掌握基本逻辑推理的学科内容,小学数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学习地位,它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意义是帮助学生养成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老师在教学中,通过分数应用题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分数的相关知识,同时还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信心。
学生在分数应用题的解析中,最为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没能准确把握住“标准量”和“比较量”的内容。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学生对分数应用题的审题结束后,对于条件中涉及的分率内容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混淆了“标准量”和“比较量”间的关系,进而在计算的过程中出现张冠李戴,求出一个错误的结果。
例1 在游戏盒里,红球的6/7正好是黄球的3/4,已知黄球共有24枚,求红球有多少枚?
解析:在这道应用题中,已知红球的6/7恰好是黄球的3/4,那么反过来也可以说,黄球的3/4也恰好是红球的6/7,这里我们已经知道了黄球共有24枚,那么可以顺势求出黄球的3/4就是18枚,这也是红球的6/7,所以,根据分数内容的定义,可以列出算式:24×3/4÷6/7=21(枚),从而得出游戏盒内红球共有21枚。
这道分数应用题可以归类为一般性的问题,学生在这个知识点上出现的障碍,多数时候并不是本身的计算能力存在问题,而是没有弄清楚各个条件中的分数关系,将“标准量”对应的分率安放到了“比较量”的上面。所以,老师在教学中不要急着让学生进行计算,可以先将题目中的单位“1”和对应分率标明,准确判断出哪个“标准量”,哪个是“比较量”,并且明确它们之间的分数关系,再进行解题计算。
在分数应用题的解析中,学生还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随着条件内容的增多,容易将单位“1”这个整体丢掉,有一些分数应用题的单位“1”是随着条件的变更而变动的,部分学生在审题时没能清晰把握这些内容的变化,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进行计算,那么在解题的时候就只能得出一个错误的答案。盲目地审题,会增大学生找准单位点的难度,降低解题的准确度。
例2 为了庆贺节日,商店低价出售一批糖果,已知第一天卖掉了那批糖果的1/4,第二天卖掉的是第一天的2/3,第三条卖掉了余下的4/7,这个时候,糖果还剩下8公斤,请问这批糖果原来共有多少?
解析:在进行这类问题的解答时,老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弄明白三个分数的单位“1”是各不相同的,需要将它们转化为这整批糖果为单位“1”的分数。已知第二天卖出的糖果是第一天的2/3,也就是1/4×2/3=1/6;第三天卖出的糖果是余下的4/7,也就是(1-1/4-1/6)×4/7=1/3,那么就可以顺势求出剩下的8公斤糖果占到总糖果量的分率:1-1/4-1/6-1/3=1/4,利用除法,可以求出这批糖果共有:8÷1/4=32(公斤)。
这道题的计算程度并不复杂,出题人的主要考查意图也是试探学生能否在繁杂的分数关系中,准确找出单位“1”。所以,在针对这类应用题的教学中,老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明确随着条件变更而不断变更的单位“1”的内容,这样才能准确推导出不同分数间的关系,列出正确的关系式,提高解题效率。
在小学分数应用题的解答中,学生常常会遇到这种类型的题,就是最初的数据是未知的,而中间的步骤却十分明确,并且还有一个清晰的结果。在这类题的解析中,学生常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顺着条件来进行推论,由于前期的条件不够明确,学生很难构造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容易被复杂的计算所牵绊。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反向进行推导,由清晰的内容来确定未知项。
例3 甲、乙、丙三个小伙伴分一盒饼干,甲先拿了这盒饼干中的一半少1个,乙又拿了余下饼干的一半多1个,丙最后分得余下的8块饼干,这盒饼干就被完全分完了。请问,这盒饼干共有多少个?
解析:在这道题中,我们可以知道当甲、乙二人分完后,饼干还剩下8块,而乙拿的饼干是“余下”饼干的一半多一个,这个时候不妨假设乙少拿一块,也就是乙只拿“余下”的一半,那么丙最后可以分到9块,等于说丙和乙二人将甲拿剩下的饼干进行了平分,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推出,甲取完饼干后,盒子中共有饼干数为9+9=18(块)。这时我们再倒推到甲的条件上,已知他拿了这盒饼干中的一半少一个,不妨假设他拿了一半,那么他拿完后盒子中应剩下18-1=17(块),为总数的一半,所以,盒子中共有饼干17×2=34(块)。
针对这种某一数量反复多次变化的问题,老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倒推式的计算方法,从最后的结果出发,利用加减乘除的互逆关系,从后往前,由已知向未知,一步步推算,直到找到最初的数据。这样便于培养学生宏观看待问题的习惯,让他们从错综复杂的条件中寻找出合理的答案来。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针对分数应用题,老师要开放自身的教学思维,一方面结合当下新型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也要时时听取学生的具体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障碍,对症下药,切实提高学生对分数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1]李小娟.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解题障碍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2]张桂萍.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思考[J].快乐阅读,2013(2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