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吴小春
给孩子们安上一双艺术的翅膀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吴小春
艺术行为和审美追求是人类文明进步最为本质的成果,它从生理、心理和精神各个层面上,诠释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意义。
艺术的本质就是个人幻想的感性显现,是满足个人欲望和个人情感过程中一种自我实现的方式。
在个体生命成长的过程中,艺术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感知、情感、想象等感性能力的成熟是个体成长的重要方面,艺术技能有助于培育健康人格,优秀的艺术作品、优美的艺术表演是人类美好内心世界的反映。
在孩子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只要孩子天生具有健康的眼睛和耳朵,无论是在躺着的、抱着的、扶着站立的和会走路的各个阶段,所有的人都会用自己的眼睛看、耳朵听,他们的表情是那样的丰富,肢体动作是那样的跃跃欲试。艺术尝试或“操作”作为孩子表达兴趣、愿望、情绪的方式,每时每刻都在伴随着他们快乐、健康的成长。而且,由于艺术自身的特点,使得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后就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任何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都是通过意象进行的,这种意象又是通过知觉选择后而生成的。由于艺术和创造活动作为一种知觉思维活动,能唤起人类本能的创造性思维,因而艺术教育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当我们认识到创造性思维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是知觉思维时,艺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科学和艺术就像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对于孩子的发展缺一不可,只有在科学和艺术二方面均得到培养,才能真正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在人类历史上以往的时代,用以维系生存的体力和精力成本是极高的,人们不得不用生命的绝大部分时间,进行消耗极大的单调和重复性劳动。科学技术从两个方面解放了人类自己。第一,对劳动者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点迫使人类必须有较长学习和成长的时间,这样的学习有利于挖掘、唤醒我们自身体内文明的积淀,或者说是我们艺术的天性。第二,高效的社会组织形态,一方面提高了个体在工作体系中的劳动效率和精神紧张程度,同时,又为个体开辟了较多的自由行为时间和空间。这使得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艺术体验和创作,以获得更多的精神愉悦。信息时代给我们追求艺术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捷和方便。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开放的社会环境,各种网络媒体的展示空间,使我们潜在的各种艺术才华、表现欲望得到展示和满足。
艺术正在深入我们的生活,影响每个人生命的质量,这种影响是深邃的: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刻画着生活,让生活变得艺术化,在此过程中又发展、丰富和创造了艺术,唤醒各自身体中所有熟睡的情绪、愿望,减少和赶走了以往生活中的单调和苍白。
或许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们人人都将是艺术家。当然这里所说的,并不是职业性质上的艺术家。而是指,每个人都能满足自身的艺术追求,有一定的创造、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这是未来社会多样性、多彩性的要求和体现。
我们每个人都具有艺术天性,但艺术化的生活并不会自然而至。艺术教育是通向艺术化生活的必要路径和方法。它是指挖掘艺术天性和培养认知艺术一般规律的教育过程,需要从小开始。只有让孩子们愿意学、乐意学,才能有良好的艺术教育效果,有感才有受,有感才有智。
音乐、舞蹈、绘画、语言艺术……校本课程、社团活动、兴趣小组……各种项目、各种形式,艺术教育,它是一株等待浇灌的花树,一旦开花,将回报给我们满园璀璨、满园沁香。
给孩子们安上一双艺术的翅膀吧,让他们在生命的天空里飞得更加酣畅,更加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