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超声与CT对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诊断的价值及意义

2017-02-25 09:26李燕嫦莫彩建
黑龙江医药 2017年12期
关键词:室管膜侧脑室脑室

李燕嫦,莫彩建

(1.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功能科,广东 肇庆 526020;2.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 肇庆 526020)

临床中,新生儿颅内出血是儿科中一种常见疾病,颅内出血主要包括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管膜下出血、脑膜下出血等。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早产儿发生颅内出血的概率在20%~70%之间,经解剖发现合并颅内出血的患儿致死的发生率高达19%。因此,颅内出血是一种能够威胁到新生儿生命的一种疾病,能够导致新生儿出现脑瘫、智力发育延缓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新生儿死亡,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出新生儿是否发生颅内出血,对新生儿的发育以及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颅脑超声检查以及CT检查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中获得了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对我院收治的确诊脑出血的24例新生儿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03—2017-06间在我院收治的确诊脑出血的24例新生儿作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为14例,女性患儿为10例;最大的患儿为2个月,最小患儿为0.5小时,平均年龄(1.05±0.05)个月;双侧室管膜下出血14例,左侧室管膜下出血6例,右侧室管膜下出血6例,右侧室管膜下出血合并室管膜下囊肿1例,双侧室管膜下囊肿1例,左侧室管膜下囊肿1例,上述一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进行比较。

1.2 方法

1.2.1 CT扫描:对全部患儿采用CT进行诊断,在检查前25 min,需要检查的患儿给予水合氯醛口服或者对患儿进行灌肠处理,给药剂量为80 mg/kg,需要在患儿进入睡眠状态时,才能够对患儿进行扫描,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对患儿给予一定的镇定剂,能够使患儿始终保持安静的状态,将听耳线作为扫描的基线,并将扫描的参数设置为:层厚5 mm,层间距5 mm,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为200 mAs,对患儿的头颅横断面进行扫描。

1.2.2 超声诊断:全部采用超声诊断,患儿根据需要采取仰卧位或者俯卧位,同样也需要患儿处于睡眠状态下,才能够对患儿进行检查,对患儿的颅脑部实施矢状面、冠状面等多个切面扫描,探头的频率应设置为5~7.5 MHz,探头部需要涂上耦合剂,将前囟作为透声窗,从而使探头与眶耳线成为直角,并沿着扇形使探头进行前后移动,按照顺序对患儿的侧脑室额角前方、额角、侧脑室体部以及后颅窝等不同的切面进行探查,探查完成后,旋转探头90°,从患儿大脑的一侧,经过中线、外侧裂对另一侧进行扫描,扫描完成后,主要观察患儿的胼胝体以及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等组织的中线结构,可以通过矢状切面对患儿左侧和右侧脑室体部、丘脑尾状核区以及其他结构进行观察,通过对以上结构进行观察,能够判断患儿是否存在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SHE)、形成脑室内出血(IVH)以及脑积水等症状,同时也有助于对患儿脑部的血流信号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对全部患儿的CT和超声诊断的影像学特征进行观察,并根据患儿的CT特征以及超声影像颅内出血的特征,对患儿是否发生颅内出血进行判断。

1.4 疗效评价标准

超声诊断标准:侧脑室前角出现压迫变形表现可以判断为脑室管膜下出血;超声扫描后发现患儿的脑室内出现较强回声,伴有脑室增宽现象,则可以判断为脑室内出血。

CT确诊标准:根据扫描结果,患儿脑室内出现铸型结构阴影,并且阴影密度较高,判断为脑室内出血;患儿脑实质内出现边缘清晰的团块状阴影,并且阴影密度较高,判断为脑实质出血;患儿的小脑幕中存在片状阴影,判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儿的侧脑室前角外侧下方,室管膜下观察到高密度阴影,判断为脑室管膜下出血;患儿的小脑幕区域出现增厚层,增厚层呈高密度,同时颅板下存在高密度月牙状阴影,判断为硬脑膜下出血[1]。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可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声诊断结果

经过超声诊断后,24例颅内出血患儿1例漏诊,其诊断准确率为95.83%。

2.2 CT诊断结果

经过CT诊断后,24例颅内出血的患儿诊断全部符合,其诊断准确率为100.00%。

2.3 两种影像学诊断方式诊断准确率比较

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95.83%,CT诊断的准确率为100.00%,两种诊断的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05)。

3 讨论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儿科中一种常见的疾病,能够导致患儿发生颅脑出血的因素有很多种,例如早产儿、胎儿发生宫内窘迫、新生儿呼吸困难都有可能引起新生儿发生颅内出血,颅内出血主要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管膜下出血、硬脑膜下出血等。因腰穿对新生儿会造成较大的影响,易导致新生儿出血的概率增加,并且只有在脑室内或者蛛网膜下腔出血时,检查结果才能够呈阳性,不能够排颅内其他部位出血。在对新生儿诊断的过程中,无论是超声还是CT,对室管膜下出血诊断的效果较好,最常见的颅内出血就是室管膜下出血,其主要是由于室管膜下胚胎发生层基质由一些含内皮细胞的毛细血管组成,也就是说一个精细的缺乏结缔组织支持的毛细血管着床[2]。该基质对缺氧以及酸中毒等症状极为敏感,容易造成崩解而导致室管膜下出血,最终导致脑室内发生出血的症状。新生儿颅内出血具有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以及后遗症发生概率较高的特点,因此,越早诊断新生儿是否患有颅内出血,对患儿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3]。

本文主要对临床中的超声诊断以及CT诊断的准确率进行探究,两种诊断方式的检测原理不同[4]。超声诊断主要是利用新生儿的颅骨骨质结构以及囟门未完全闭合的特征对患儿是否发生颅内出血进行判断,同时,也能够对患儿的脑结构以及血流的变化情况进行有效地扫描。对室管膜下出血能够有效地检查出,主要是因为超声对血红蛋白以及大脑组织产生的声阻抗不同,能够从不同界面显示出血部位,主要表现为超强回声[5]。CT在对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的过程中,主要是能够清楚地显示出脑组织不同部位的结构以及密度,并有较高的敏感性,对出血的部位以及出血量能够准确地判断,敏感性较高[6]。

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患儿中,脑室管膜下出血最多见,室管膜下出血最终导致脑室内发生出血的症状,而脑室出血伴脑实质出血,患儿通常会发生脑瘫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等严重神经后遗症。脑室管膜下出血的预后良好,通过早诊断、早治疗能够降低患儿后遗症的发生率。其主要是在产妇孕期进行预防,降低新生儿的颅脑出血的发生率。做好孕妇保健工作防止早产,同时对患有出血性疾病的孕妇给予一定的治疗,降低新生儿窒息和产伤,也能够降低新生儿的颅脑出血的发生率[7]。新生儿出生后,需要保证新生儿有足够的氧气和葡萄糖,时刻保持新生儿呼吸畅通,也能够在一定程度程度上降低新生儿发生脑出血的概率[8]。

综上所述,超声诊断以及CT诊断在临床中都是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有效方法,两种影像学诊断方式各有优缺点,应将两种检查方法联合使用,优势互补,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1] EREN S,KANTarci M,PIRIMOGLU B,etal.Type A interrupted aortic arch accompanied by intracranial aneurysms causing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in an adult man[J].Clinical Imaging,2014,38(1):60-62.

[2] 黄兴涛,梁秀梅,陈静,等.低场 MRI 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及预后分析[J].重庆医学,2014,8(22):2916-2918.

[3] 张高峰,欧新伟,彭兰,等.3.0T MR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5,25(8):1334-1336.

[4] 戈明媚,吴冰,赵倩,等.磁共振梯度回波T2 WI与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序列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5,30(4):282-285.

[5] 陈菊,朱正.颅脑超声在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4(17):174-175.

[6] 陈丽丽,袁宏丽,陈文娟,等.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超声诊断价值[J].实用预防医学,2012,18(5):874-876.

[7] 谢利娟,陈惠金,陈冠仪,等.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超声CT及MRI的诊断特性比较[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5(6):550-552.

[8] 刘金英,周琦,姜珏,等.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超声与 CT 检查对比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12(2):209-211.

猜你喜欢
室管膜侧脑室脑室
脑室镜清除脓苔及术后脑室灌洗、引流在脑室感染中的应用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T2-MRI全域直方图鉴别儿童后颅窝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价值
147例侧脑室增宽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
侧脑室内罕见胶质肉瘤一例
侧脑室注射DIDS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拮抗作用
颅内脑实质室管膜瘤核磁共振成像表现
早期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对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