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费县农业机械管理局大田庄乡农机站 王振东
破解山区农业机械发展的关键在哪里
山东省费县农业机械管理局大田庄乡农机站 王振东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毛泽东主席在1959年就提出了这样高瞻远瞩的论断。一提起农业机械化,在众人的眼前所浮现的恐怕都是“一望无垠、坦荡如砥的绿色田野上,大型的农业机械轰鸣作业”的画面。但是我国有近四分之三的地形为山地和高原,山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又是怎样的呢?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当前在贫困山区,虽然小型拖拉机、喷灌等农业机械有所普及,但是其使用率却大大受到地形的限制,在一些坡度过大、道路过窄、过于泥泞的山地,特别是贫困山区,还谈不上机械化,甚至有些地方还停留于原始的肩挑手扛式的耕作模式,冲其量是机械代替了部分劳动。因此,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山区的农业机械化迫在眉睫。
2.1 地形与地貌的影响
山区的土地,田地分散、坡度较大、道路较窄、路面较陡。这种状况让大中型农业机械的作业、运输都受到了非常大的限制。雨季泥泞,大中型农机开无法进田作业,开进田也可能会因土质黏重而作业不良;干旱天路不平同样无法进地作业,进地也会因土地板结而耕不动或犁阀块过大不好平整。更重要的是,山区土地贫瘠,乱石较多,表土下面就是石头,大中型机械甚至一些小型农业机械根本无法耕作。
2.2 植被与作物的影响
山区的农田土地分散、面积较小,有许多在山岩乱石、大树旁、灌木荆棘丛间开辟出来的田地,这些地方适合发展林下经济,别说超宽、超高、超重的大中型农业机械,甚至连小型农业机械都无用武之地。
当前还没有开发出适合山区种植的农业机械,比如北方山区所种植的杂粮、棉花等,当前就还没有便捷实用的收获机械。还有的农业机械,作业效果差、作业成本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山区农机化的进程。
2.3 科技与观念
当前,真正适合山区的机械还比较少,农机新产品开发上动力不足。很多机械到了山区,或上不了陡坡,或在小面积的土地上无法有效作业,还有的到了乱石、林间、灌木丛间、泥泞的山间田地上根本无法作业,这些都制约了山区农业机械的普及。
在有些山区农村,居民居住比较分散,信息相对不畅通,很多村民的科技观念还比较落后。青壮年劳动力或进城或外出打工,留守的大多是老年人,他们的科技观念较低,对新型农业机械和新技术的认识不够,接受能力差,有的甚至觉得机械还不如养牛种田更实惠更实用,这些落后的观念大大影响了山区农机化的发展。
2.4 财力物力的影响
在贫困山区,农业机械的购置与保养使用的费用,对有些农户来说,有一定的影响。
2.5 经济效益
当前种粮的成本高,回报低。如果再使用机械作业,除去机械作业等成本,农民的利润所剩无几,辛辛苦苦干一年,还不如出去打工一个月挣的钱多,人人心里都有一本账,这进一步限制了山区农机化的发展。
3.1 突破地形地貌的制约,发展山区小型实用农业机械
小型实用、质量轻、爬坡能力强、牢固可靠的机械有待大力发展,推广与改进这类农业机械,可以突破地形地貌的制约。还有一些田园管理机械和中耕机械,都可以进行研发与改进。对于坡度过大的山区和对应山区的特色农业,比如我国北方山区林果和特色杂粮的采摘以及植保,可以研发推广手持式、背负式的高科技农业机械。
因地制宜,研发新能源的农业机械。对于动力要求较小、体重较小、质量较小的农业机械,可以采用蓄电池等新能源。比如林间作业机械,就可以采用蓄电池作为动力,体积小的机械。这样不仅节能环保、降低成本,还会增加其实用性。
3.2 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也是农民思想意识前进的过程,发展适应山区特色的农业机械,让山区农民认识和接受新式、便于操作使用的机械,并能正确地进行操作和使用,这是发展农机化的重要一步。当地的农业部门和农机主管部门,一定要发挥好县级农机校的作用,加大农业机械的宣传和对农民培训的力度。
3.3 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农机大户、家庭农场或互助组织
发展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能有效解决组织内农机闲置的问题,其他的农户可以使用机械而不拥有机械,雇用合作社的机械作业。发展互助组织,村民可以展开互助,有机械的出机械,有力的出力或支付一定的费用,实现机械化。当然,还可以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将土地集中流转给有能力的农机大户,实现其机械化,以降损少耗。
3.4 加大山区农村农业机械发展的补贴力度
对于购机、燃油的补贴要加大,可借精准扶贫的东风,综合对贫困山区农民进行补助。值得指出的是,在加大补贴力度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补贴的新机具、新技术,对山区农户进行示范引导,以推进农机化进程。
王振东,男,1976年出生,山东省费县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