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年总目录
2017年第一期
[特稿]
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述:陶行知的“三力论”和“常能论”
周洪宇(1)
[笔谈]
高校招生能力建设七人谈
袁振国 秦春华 施邦晖 熊斌 常桐善 沈伟其 黄文玮(11)
[专题:现代学徒制研究]
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构建中的关键问题
徐国庆(30)
英国和德国现代学徒制的比较研究——基于制度互补性的视角
关晶(39)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构建的制度瓶颈及实践探索
贾文胜 潘建峰 梁宁森(47)
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价值审视——基于技术技能人才知识
结构变迁的分析
李政(54)
[调查报告]
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报告——基于《教育规划纲要》第三方
评估的证据
朱德全 李鹏 宋乃庆(63)
[基本理论与基本问题]
美国STEM教育质量评价新动向——NAEP技术与工程素养
评价要点与启示
林静(78)
教育学传统解读
辛萌 侯怀银(87)
[教育心理学]
农村寄宿制学校同伴侵害对内化行为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
中介模型
黄晓婷 吴方文 宋映泉(93)
[国际对话]
课程,悠游于科技的边缘——威廉·派纳与杨澄宇关于课程和
科技关系的对话
威廉·派纳 杨澄宇(102)
[权威发布]
高等教育机构的学生支付多少学费?他们又得到了何种公共
支持?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06)
早期儿童教育有什么好处?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10)
2017年第二期
[特稿]
公办教育能够保障教育公平吗?——基于“俱乐部模型”的
观察与分析
吴华(1)
[笔谈]
校园欺凌治理的跨学科对话
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12)
[教育公平]
论教育目的的公平转型
项贤明(24)
基础教育资源分配的城乡差异及其社会后果——基于中国
教育统计数据的分析
文军 顾楚丹(33)
[教育法治]
“校园欺凌”的概念界定及其法律责任
任海涛(43)
校园欺凌的心理因素和治理方法:心理学的视角
孙时进 施泽艺(51)
[基本理论与基本问题]
关于建构教育人学的几点设想
冯建军(57)
“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再谈“培养什么样的人”
柳夕浪(68)
中国博士后资助体系30年及顶层设计重构
姚云 曹昭乐(76)
[教育心理学]
中学生学习幸福感的测评研究
孙小红 谭顶良(83)
[中外教育史]
在“延传变体链”上思考中国教育现代化
胡金木 栗洪武(92)
[国际对话]
从“有权者的知识”到“强有力的知识”——麦克·扬与张建珍、
许甜关于课程知识观转型的对话
麦克·扬 张建珍 许甜(99)
[权威发布]
学历层次与劳务市场就业情况的国家内部差异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06)
青年高教毕业生的学历层次及劳务市场就业情况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10)
2017年第三期
教育实证研究华东师范大学行动宣言
全国49家教育科研机构及教育学术期刊(1)
[特稿]
实证研究是教育学走向科学的必要途径
袁振国(4)
[笔谈]
加强教育实证研究,提高教育科研水平——“第二届全国教育
实证研究专题论坛”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联席会议”
成果览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8)
[专题一]
教育科学知识的积累进步——兼谈美国教育实证研究战略
柯政(37)
教育实证研究的一般路径:以教师情绪劳动研究为例
尹弘飚(47)
农村教育问题驱动下的量化研究
刘善槐(57)
教育实证研究方法的范式问题与反思
姚计海(64)
论“基于证据”的教育研究的限度——“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
视角
姜勇 戴乃恩(72)
[专题二]
学校道德氛围量表的编制与验证
鞠玉翠 梁磊(80)
小学科学教师中庸思维与科学观关系的实证研究
曲铭峰 张红霞 陆琪 吕林海 万东升 郁波(94)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满意度对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一个以创业激情为中介的大样本实证考察
葛宝山 宁德鹏(103)
我国教育财政投入充足指数设计与标准化测算
汪栋 张琼文 黄斌(116)
课堂视频分析:理论进路、方法与应用
郑太年 仝玉婷(126)
乡村教师流动及流失意愿的实证分析——基于云南省的调查
王艳玲 李慧勤(134)
[综述]
循证:欧盟教育实证研究新趋向
俞可 陈丹 赵帅(142)
教育实证研究:历程、现状和走向
程建坤 陈婧(150)
[国际对话]
教育实证研究的“德国视野”与“德国经验”——底特里希·本纳
与李政涛、彭韬的对话
底特里希·本纳 李政涛 彭韬(159)
[权威发布]
教育专业领域、性别和劳动力市场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64)
2017年第四期
[特稿]
教育研究中的因果关系推断——相关方法原理与实例应用
黄斌 方超 汪栋(1)
[笔谈]
“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笔谈(上)
朱永新 徐子望 鲁白 褚君浩 蒲戈光 邹昊 吴晓如(15)
[专题:STEAM教育研究]
中小学STEAM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胡卫平 首新 陈勇刚(31)
美国STEAM教育的框架、特点及启示
魏晓东 于冰 于海波(40)
跨学科创新视角下创客教育与STEAM教育的融合
高云峰 师保国(47)
基于项目的STEAM学习探析:核心素养的视角
崔鸿 朱家华 张秀红(54)
[基本理论与基本问题]
批判教育学的概念
温克勒(62)
温克勒社会教育学之探究
梁福镇(74)
[中外教育史]
57种中国教育史教材所选入古代教育人物分析——兼论古代
教育家群体的形成
杜成宪 李得菲 张月佳(89)
论波克维茨的“历史化”教育史学
李先军(99)
[教育心理学]
动机对创造力的作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郝宁 汤梦颖(107)
语音类别学习:模型、方法与相关研究
邢强 刘凯(115)
[国际对话]
从STEM教育到STEAM教育——大卫·安德森与季娇关于博物馆教育的对话
大卫·安德森 季娇(122)
[权威发布]
哪些因素影响教育经费支出?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30)
2017年第五期
[特稿]
当代教育研究的视频与图像转向——兼论视频图像时代的
教育理论生产
李政涛 /(1)
[笔谈]
“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笔谈(下)
伏彩瑞 关新 朱华勇 汤敏 项贤明
张逸中 库逸轩 袁振国(13)
[专题:教育视频图像分析]
教育视频的现象学分析:课堂中的指示、注意和交互关注
[德]布因克曼 [德]勒德尔(30)
视频图像阐释中的复杂性:一种方法论的探析
陈红燕(46)
基于视频的学习过程分析:为什么? 如何做?
肖思汉 [美]德利马(55)
基于文件阐释法的视频分析与课堂模仿研究——兼论视频分析
的方法论意义
孙丽丽(72)
[专题:美育研究]
以目标与课程为支点的美育质量测评
——为了有效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
美育工作的意见》
赵伶俐(87)
美育的神经基础
邓佳 黄雪(100)
以手机为终端的“互联网 + ”移动美育研究
张建 陈本友(109)
音乐欣赏教学中的美感体验与功能实证
陈丽君 文琪(117)
绘画教学的审美取向及美感生成场域的构建
于泽元 李健 丁月华(128)
[教育心理学]
儿童数量表征研究评述
柳笛 杨纯(138)
大学生正念主体性量表编制研究
王青 彭雅楠(146)
[权威发布]
健康和生活满意度如何与教育相联系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55)
2017年第六期
[特稿]
学术职业选择、阶层趣味与个人机遇
阎光才(1)
[教育法治:民办教育研究]
民办教育政策推进为何缓慢?——基于组织行为决策视角的
考察
阎凤桥(11)
我国民办教育治理制度:变革与创新
董圣足(18)
国际法与中国的私立学校——兼论“民办教育”的概念问题
袁征(27)
[基本理论与基本问题]
开放社会中的教育分配正义及其困境
周兴国(36)
小学生公民素养的调查研究
张家军(42)
回向身体的观念——对语文教育理论的一种探索
杨澄宇(50)
被忽视的重要教育议题:校服的多重教育功能
范楠楠 袁锦贵(64)
台湾教科书政策未来走向研究
刘晖 李惠 李俊堂 张立(71)
[高等教育]
论大学问题的“悬置”
眭依凡(82)
一流学科建设的制度研究——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
和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学科制度变革为例
严三九 南瑞琴(95)
[教师教育]
苏格拉底如何做教师——《普罗塔戈拉》开篇释义
刘莉(107)
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全国数据库的实证分析
杨福义(116)
师徒互动对师范实习生专业观念的影响——交换理论的视角
江淑玲 陈向明(126)
[中外教育史]
传统教育“三中心”说的由来及反思
黄梦婉(137)
[争鸣]
“63%的农村孩子一天高中都没上过”吗?——对罗斯高团队
研究结论的几点质疑
楼世洲 张家雯 吴海江(143)
[权威发布]
受教育程度:教育扩张的50年回顾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