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紫菜“申福2号”新品种育苗、养殖关键技术要点

2017-02-25 07:56:35宋武林
中国水产 2017年2期
关键词:丝状紫菜贝壳

文/宋武林

坛紫菜“申福2号”新品种育苗、养殖关键技术要点

文/宋武林1,2

笔者结合参加坛紫菜“申福2号”良种选育和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坛紫菜品种创新与种苗设施繁育产业化工程”项目实施情况实际,将“申福2号” 新品种的特点和育苗、养殖关键技术要点作出总结。

坛紫菜 “申福2号” 新品种是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在2014年农业部第2082号公告公布的国家水产新品种(品种登记号:GS-01-003-2013)。“申福2号”是我国公告的第三个坛紫菜新品种,由上海海洋大学和福建省大成水产良种繁育试验中心(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试验基地)共同选育。为加快坛紫菜“申福2号” 新品种的推广应用,笔者结合参加坛紫菜“申福2号”良种选育和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坛紫菜品种创新与种苗设施繁育产业化工程”项目实施情况实际,将“申福2号” 新品种的特点和育苗、养殖关键技术要点作如下总结,以期进一步推进“申福2号”新品种的应用和产业化开发,促进坛紫菜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申福2号” 新品种的特点

坛紫菜“申福2号”是以2001年从福建平潭岛采集的野生坛紫菜的叶状体为基础种质,采用γ射线诱变、酶解处理,结合高温胁迫处理等技术,获得的二倍体纯系。经过多年海区栽培试验示范,坛紫菜“申福2号”表现出生长速度快、生长期长、品质好、抗逆性强等特点。

1.生长快:在相同海区进行养殖,经监测在第30天~45天的快速生长期,坛紫菜“申福2号”的平均绝对生长率是传统养殖种的1.5倍,养殖43天,坛紫菜“申福2号”的平均体长为46.6cm,平均长宽比为36.7,而传统养殖种的平均体长为25.5cm,平均长宽比为29.6。

2.成熟晚、生长期长、收获次数多:“申福2号”成熟比传统紫菜晚得多,日龄120天的叶状体才开始出现性细胞,菜质下降速度慢,生长期很长,收获次数多,产量比传统养殖种高28%~35%。

3.色素含量高、紫菜品质好:室内培养的坛紫菜“申福2号”叶状体,其主要色素和色素蛋白(叶绿素a 、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的总含量比传统养殖种增加了94.8%。海区养殖的坛紫菜“申福2号”,与传统养殖种相比,这三种主要色素和色素蛋白的总含量增加了约55.8%。此外,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分别增加了5.6%和16.7%。坛紫菜“申福2号”的干品乌黑发亮,味道鲜美。

4.比传统养殖种耐高温能力提高1℃~2℃:经海区养殖证实 “申福2号”在实验内表现出来的耐高温优良特性在海区条件下也能得到很好的表达,“申福2号”比传统养殖种在海区养殖的耐高温能力可提高1℃~2℃。

5.壳孢子放散量大:坛紫菜“申福2号”的壳孢子放散量比“申福1号”增加40%~52%以上。

二、“申福2号” 育苗关键技术要点

坛紫菜 “申福2号” 新品种的一级种质是以纯系自由丝状体种质形式长期保存在实验室内。“申福2号”规模化育苗需要经过自由丝状体大规模无性扩繁、自由丝状体移植贝壳、贝壳丝状体培育等生产工艺流程,各阶段关键技术要点如下:

1.“申福2号”自由丝状体大规模无性扩繁

(1)自由丝状体采用无性扩繁技术和逐级扩大培养法进行培育,倡导进行四级扩增培养模式。“申福2号”的自由丝状体需要扩繁时从种质保存瓶中取出部分经果汁机打碎后用一级培养装置(250mL~500mL带嘴充气瓶)进行充气培养。待瓶内丝状体碎段形成球形藻落时,再次用果汁机打碎进行二级扩大培养,培养装置为1000mL的带嘴充气瓶。二级培养同样能使碎段形成球形藻落,需要继续进行三级扩大培养,再次打碎后使用10L的大口玻璃瓶为培养装置,冲入空气进行气升式培养,三级培养形成的藻落可再次粉碎扩大到其它10L瓶中培养或进行四级培养,通过不断扩繁可大量快速制备良种种质。

(2)一二三级扩增培养注意要点:丝状体培育所用海水均须经过高压高温灭菌处理,以杀死海水中的单胞藻和微生物,使用培养基为MES以增加海水营养。扩增充气的空气需要经过3道过滤处理,使进入瓶内的空气无单细胞藻类和微生物污染。每周换水二次。

(3)四级大规模扩增培养可采用体积为100L~500L玻璃瓶或专用气生式反应器,进行气升式培养,所用海水须经过漂白粉处理,杀死海水中的单细胞藻类和其它小生物,然后经过200目的过滤后使用。空气需要经过过滤处理,使进入瓶内的空气无污染。每周换水二次。营养盐:加硝酸钠和磷酸二氢钾以及必要的微量元素。

2.“申福2号”自由丝状体移植贝壳关键技术

从坛紫菜“申福2号”自由丝状体移植贝壳采苗情况看,使用切碎的丝状体采苗,比采用果孢子采苗其溶壳萌发速度稍慢,肉眼见苗时间较晚,前期丝状体生长比由果孢子萌发丝状体慢。建议在培养阶段初期,就适当施加营养盐,加强光照,勤洗贝壳,促使贝壳丝状体生长。待整个贝壳均长出丝状体后的培养条件与传统品系相同。因此,坛紫菜“申福2号”丝状体体细胞采苗应选择在3月~4月,水温稳定在15℃以上为宜,每平方厘米贝壳投放的藻丝切段不少于300段。同时采苗方法可做些改进,也可采用立体式采苗(使用藻丝量需加倍),这样既省时、省工,又便于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1)自由丝状体接种量。根据自由丝状体的生长情况,使用需要适当调整,一般使用量为每平铺100m2的贝壳面积,接种10g~15g鲜重的自由丝状体;立体式采苗需30g~40g鲜重的自由丝状体。

(2)自由丝状体接种前粉碎处理。使用家用豆浆机或高速粉碎器,将自由丝状体反复粉碎,直至粉碎至用200目的筛绢无法把自由丝状体捞起来为标准。切割丝状体的水温不超过25℃,切割时间60s~90s,切割成约300um~500um的藻丝段。

(3)粉碎后的自由丝状体接种。把按100m2定量的自由丝状体粉碎后,加入200L~300L海水,制成种子水,分4遍~5遍均匀泼洒到贝壳表面上。接种前,铺好贝壳的池内先放20cm左右的洁净海水以淹没贝壳。

(4)自由丝状体移植贝壳的生态因子控制。理想水温为15℃~22℃,光照强度为10µmol/ m2·s~5 0µm o l/m2·s,盐度为25‰~32‰,水深20cm~30cm。

(5)自由丝状体移植贝壳后的初期管理。坛紫菜“申福2号”自由丝状体经过粉碎机切碎后,加海水稀释用水壶均匀喷洒于池内,池面用黑色塑料薄膜覆盖,接种3天内保持水体静止,白天拉上育苗室所有的天、侧窗窗帘,光照度控制在10µmol/m2·s以下,一周后恢复正常照光培养。坛紫菜“申福2号”采用平面式自由丝状体移植贝壳,10天~15天内将贝壳表面多余的丝状体洗去再进行立体式培育贝壳丝状体,再过数天镜检钻壳情况。

丝状体钻壳萌发到肉眼可见的时间随着温度升高,见苗时间缩短,水温在10℃~13℃左右时,显微镜能检查到贝壳丝状体需40天左右,水温在15℃左右时,显微镜能检查到贝壳丝状体需20天左右,水温在20℃左右时,显微镜能检查到贝壳丝状体只需要7天~10天左右;15天左右即可肉眼见苗。

3.“申福2号”贝壳丝状体培育关键技术

“申福2号”新品种贝壳丝状体的生长发育是通过育苗室的光强与光时、营养、洗刷换水等条件来进行调控的,根据贝壳丝状体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制订相应调控措施。

(1)贝壳丝状体藻丝生长阶段。从自由丝状体移植贝壳到育苗池水温达26℃之前是贝壳丝状体藻丝生长的适宜阶段。这期间光照应控制在12天~15天左右贝壳上长出黄色硅藻为宜。水温超过26℃,藻丝生长缓慢或基本不生长,此时培养的藻落以基本布满贝壳为好。如果接种贝壳早,采苗密度大,出现生长过快的情况,可降低光照强度来抑制藻丝的生长。反之,藻丝生长缓慢,可增强育苗室光照,增加洗刷、换水次数促使藻类快速生长。

坛紫菜“申福2号”自由丝状体移植采苗后约2周,结合洗壳换水,将成串的贝壳挂在竹杆上,竹杆横放在池内进行立体培养。串与串之间,竹杆之间的距离不宜过密,以利上下层贝壳均匀受光。若发现受光不均,应适时换位或倒置,调整受光条件,促进丝状体生长发育。

(2)缩光促熟。必须比传统品种至少提前10天~15天开始缩光,育苗室应根据贝壳丝状体的生长状况做相应的调整。坛紫菜“申福2号”贝壳丝状体经过4个多月的生长发育,其密度达到生产要求后,通过采取缩短光照时间,施用磷肥,加大换水量等促熟措施,至8月下旬壳孢子成熟,生产中膨大细胞开始大量形成的时间以8月下旬至9月初为好。过早大量形成膨大细胞的贝壳,容易出现“流产”(未到采苗季节大量放散壳孢子)及壳孢子大量放散而附苗不理想的状况。9月上旬仍未形成膨大细胞,则应采取流水促熟措施,适当增强光照,同时配合勤洗刷、勤换水(可在两次洗刷之间增加一次换水)促使膨大细胞的形成。

最后一次洗壳时间要求在缩光开始后的前10天结束,以避免洗壳造成“绒毛”脱落和壳孢子流产。从试放散结果看,坛紫菜“申福2号”贝壳丝状体壳孢子放散量与坛紫菜贝壳丝状体放散量相差无几。坛紫菜“申福2号”的缩光促熟后与坛紫菜本地养殖品种基本一致,大约经过35天~45天的缩光管理,壳孢子囊枝伸出壳外呈“绒毛”状,在海区水温低于28℃时,通过海上流水刺激就能放散壳孢子。

(3)贝壳丝状体后期调控与壳孢子成熟与放散。本地品种的贝壳丝状体一般在壳孢子采苗前25天~30天开始缩光促熟,坛紫菜“申福2号”贝壳丝状体须提前本地种10天~15天开始缩光促熟效果较好。准备壳孢子采苗前夕,各取坛紫菜“申福2号”和本地品种的贝壳丝状体数个,进行海上流水刺激,次日清晨6点取回贝壳进行壳孢子放散试验,统计每个贝壳的壳孢子放散量。

(4)壳孢子采苗。贝壳丝状体成熟后,选择在“白露”到“秋分”的大潮期间,此时冷空气开始陆续南下,气温明显下降,海区水温在26℃~28℃之间。采苗前一日下午将贝壳下海刺激12h~18h,次日清晨6h前移入室内采苗池进行人工采苗。坛紫菜“申福2号”成熟后放散壳孢子共计提供苗帘7.2公顷,每采1/15公顷网帘,使用贝壳1200个~1500个,投放壳孢子约6亿个~8亿个,采苗密度达到要求。

三、“申福2号”健康养殖关键技术

坛紫菜“申福2号”的大规模养殖技术在养殖和管理等环节上,与传统坛紫菜的养殖技术大体上是一致的,主要的技术关键要求是应该根据气候、潮讯、苗的大小、养殖时期等来调节网帘的悬挂高低,以防止第1水菜采收后,因为生长速度太快,来不及收割,而使苗长时间泡在海水里,引起病害的发生。

作者单位:1.福建省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中心 2.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猜你喜欢
丝状紫菜贝壳
不同添加剂对污水处理中丝状菌膨胀的控制作用研究进展
生物化工(2022年4期)2022-09-20 09:18:08
银贝壳
趣味(语文)(2021年12期)2021-04-19 12:16:06
紫菜蛋花汤
孩子(2021年1期)2021-02-02 12:24:16
紫菜包饭
幽默大师(2019年10期)2019-10-17 02:09:18
原来你是这样的贝壳
揭秘“塑料袋紫菜”
贝壳里的海
小小的贝壳一幅幅的画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治疗丝状角膜炎应用的临床分析
中外医疗(2015年5期)2016-01-04 03:57:57
卷一卷,做紫菜包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