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元宵
[提要] 改革开放以来,海南省处于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的长期过程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未来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本文分析海南省产业结构变动状况及特点,指出当前产业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现代服务业;房地产业转型;海南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2月23日
一、“十二五”期间海南省产业结构发展状况
结合“十二五”期间海南省的经济发展数据,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一定突破。全省第一产业平稳发展,第二产业产值稳步增长,第三产业比重明显跃升,一批对结构调整起关键作用的建设项目竣工投产,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结合最新的经济普查数据分析,得出海南省产业结构发展状况如下:
(一)农业劳动力转移、比重下降。海南省农牧业发展相对其他产业时间较长,在海南经济发展中曾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海南省逐渐将经济发展的重心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大量务农劳动力通过培训参与到第二、第三产业的企业中,或者成为个体经营户参与提供第二、第三产业的相关生产和服务活动。这体现在第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和有证照个体经营户数量上的大幅增加,以及第二、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第一产业比重相应的下降。根据海南省最新第三次经济普查公告(简称“三经普”)显示,2013年末全省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45,939个,比2008年末增加16,527个,增长56.2%;产业活动单位59,244个,增加18,643个,增长45.9%;有证照个体经营户240,581个,增加59,186个,增长32.6%。
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的配第-克拉克定理指出,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随之提高,于是劳动力就开始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全省的經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使得第一产业部分劳动力转移至第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比重下降。
(二)工业结构单一、力量薄弱。海南省工业结构较为单一,工业主要分布在采矿业、制造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采矿业240个,制造业2,661个,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326个,分别占7.4%、82.5%和10.1%。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采矿业占6.0%,制造业占80.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占13.3%。在工业行业大类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从业人员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15.7%、10.2%和9.4%。
根据三经普数据,全省制造业主要为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等轻工行业,因而工业结构呈现轻重工业比例失衡的情况。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多为向本省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行业,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通常会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然而,这些行业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其产值由于生产规模的约束无法实现有效突破,不能作为省支柱性产业为海南省经济增长提供强大驱动力。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在全省工业比重中的主导地位,突显出海南省工业结构的问题:工业结构单一、工业力量薄弱、支柱性产业亟待发展。因此,需要加大对其他行业的投资力度。近年来,全省第二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海南省工业基础薄弱,轻重比例失调,工业经济效益较低,第二产业结构中过于倚重建筑业,第二产业总体产值偏低的基本情况不能忽视。
(三)传统服务业占主导,现代服务业落后。三经普数据显示,批发与零售业不论是法人单位数量还是从业人员都呈现显著增长。2013年末,全省共有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10,878个,从业人员140,434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93.2%和85.9%。行业总资产也比2008年增长314.8%。同为传统服务业的住宿和餐饮业也呈现显著增长。从中可以看出房地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权重最大,占据主导地位。2013年末,全省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资产总计为10,297.7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556.2%。第三产业的发展还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房地产业等传统服务产业上,金融、保险、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近十年来第三产业规模增大,内部结构明显改善,但是2011年后增速放缓,第三产业占比连续三年呈现增速放缓趋势。
二、当前海南省产业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第一产业:劳动力流失,生产效率低。全省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使得第一产业部分劳动力转移至第二、第三产业,如何在劳动力部分流失的情况下保持农业对地区经济的贡献率将成为海南省第一产业的重要问题。同时,在有限的人力资源的约束条件下,如何提高第一产业的生产效率也成为今后海南省第一产业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海南省农业内部结构有待优化,从而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保证农业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基于海南省第二、第三产业规模不断增大,第一产业劳动力部分转移至其他产业。导致第一产业比重增速日趋下降,同时部分劳动力流失,可能产生第一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偏低的问题。同时存在农业生产占用大量自然和人力资源的问题,严重制约了第一产业生产的生产效率。
(二)第二产业:工业化水平偏低,轻重工业比例失调。受资源条件和工业基础的约束,海南省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海南省农牧业的主导地位没有变,截至2013年第一产业占GDP的43.5%;第二产比重偏低,仅占GDP的15.9%;第三产比重也相对偏低,占GDP的比重为40.6%。
第二产业的较快增长主要依靠建筑业拉动,尽管工业仍保持较快增长,但所占比重仍较小,对全省生产总值贡献不大。缺乏高新技术产业,根据三经普数据,海南省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农副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而诸如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高新科学技术产业领域仍为空白。
(三)第三产业:传统服务业占主导,现代服务业相对滞后。2011年至今服务业增速放缓,投资推力减弱,其他服务业成为服务业主要增长点。服务业发展水平仍较低,表现为传统服务业仍在第三产业占有主导地位。现代服务业的生产性不足。服务业更多的是为消费者服务,海南省许多提供生产性服务的第三产业部门参与社会分工的深度不够,以及由于交易成本高,工业企业中大量的成本应由市场提供的生产性服务转为由企业内部提供,造成市场化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在统计上显示为服务业所占比重较低。
三、推动海南省产业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一)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科学指导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充分发挥海南国际旅游岛中的资源优势,坚持绿色发展经济理念。基于海南省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旅游产业,形成优势和特色,并使之附加值加大,实现和谐发展。海南的资源优势尤其绿色经济、旅游经济优势是很明显的,应该将今后工作重心转移到开发这些优势资源上来。
基于第一产业生产效率较低的实际情况,保证第一产业的增加值不降反升,确保劳动生产率稳步提升,农业生产的资金、技术含量日益提升,对海南省经济稳定发展意义重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在水产养殖、种植果蔬、副食特产、园林花卉产业,并结合互联网农业的概念,在物流运输和保鲜储存等方面加大技术改进,提高第一产业增加值。
(二)结合区域经济促进工业企业发展,大力发展高新科学技术产业。充分利用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工业企业自发的优化生产程序,自主创新。同时,充分利用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让高效率的优势企业能迅速做强做大,促进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海南省要赶超发达省份,必须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制定适合本省的战略,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优化工业布局。调整和优化产业组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扩大内需,发挥地区的比较优势,打造一批优势企业,优化农业内部结构,不断加强二三产业发展。政府应对海南本地的工业企业提供政策扶持,比如财政补贴,为工业企业在海南的发展提供一个相对良好的环境。同时,应大力发展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
(三)加快现代服务业步伐,促进新常态下房地产业转型。以技术进步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和劳动生产率高的现代服务业,使之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推动力之一。要不断完善信息资源丰富、四通八达的信息通信网络,利用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和现代科技成果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全面提高第三产业的经济效益和产业竞争力。使高新技術和现代管理制度在现代服务企业中广泛运用,从而使现代服务业生产率首先得到迅速提高,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同时,拓展新兴现代服务业,形成服务业集聚效应,提高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的比重。
加大金融对房地产业的支持,转变传统房地产业通过卖房赚钱的盈利模式,新常态房地产业应重视长期经营,通过互联网金融支持等方式实现转型。同时,政府要加大对房产消费的引导,既要监督房企价格又要积极引导公众住房刚需的正确理念,避免炒房等无效率市场行为。充分发挥房地产业在海南的经济支柱地位,延伸周边产业链,使房地产业多元化发展。房地产行业在海南省的发展应抓住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契机,正确引导房地产行业发展转型,将有利于海南经济的长足进步。
主要参考文献:
[1]郑远强.海南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
[2]邝雄,魏蔚.低碳经济背景下海南省产业结构选择研究[J].海南金融,2015.1.
[3]高乐.吉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研究[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5.
[4]赵亚辉.金融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D].山东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