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玲
[提要] 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是《国际贸易运输与保险》的重要章节,是学习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条款的基础;而案例教学法有利于非保险专业学生理解此保险保障的风险、损失及费用,帮助学生正确地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复杂的实践问题,同时也是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有效教学方式。
关键词: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案例教学法;保险条款
本文系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2015年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国际贸易与经济;2010年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及2014河南省品牌专业建设国际经济与贸易阶段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月5日
一、海洋运输货物保险的章节特点
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是以货物和船舶作为保险标的,把货物和船舶在运输中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及费用作为保障范围的一种保险。海洋运输保险是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中非常重要的章节,本章中对于一些保险常用概念做了详细解释,这有助于投保人、被保险人在实务中能够更好地理解保险条款,进而可以减少纠纷的发生。本章内容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本章是学习理解保险条款的基礎。海洋运输保险通常采用中国保险条款(CIC条款)或者英国伦敦保险协会货物保险条款(ICC条款)进行承保,这些条款里有很多专业名词和专业术语,本章详细介绍了其中一些专业名词和专业术语的内涵,是学习和理解后面章节中保险条款的基础,例如我国现行《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条款》中的平安险,其责任范围之一是“共同海损的牺牲、分摊和救助费用”,本章就详细介绍了共同海损、共同海损分摊及救助费用的概念,所以不理解本章概念的基本内容,就可能会出现投保人不清楚自己所购买的保险保障什么,以至于保险事故发生后容易产生纠纷。所以,不管是在教学上,还是在实务上,本章都是非常重要的章节。
(二)教材内容编写依据法律条款或保险条款。本章大部分内容的编写依据是海商法、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条款和协会货物保险条款,例如关于自然灾害和共同海损的定义等,法律和保险条款的严谨性使得教材有大量类似法律条文的名词定义、符合定义范围的条件描述等内容。在教学中如果单独采用讲授法,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枯燥,也很难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保险理论和贸易实务联系密切。购买了海洋运输货物保险之后,当保险标的遭遇了风险,保险公司需要审核的内容很多,其中必然包括遭受的风险是否属于保险公司责任范围,遭受的是什么损失以及损失是多少,发生了哪些费用,然后再做出是否承担赔偿责任,承担多大赔偿责任的决定。而这些问题又是实务中最容易发生争议的地方,因此有大量的案例和本章理论知识相关,理论的学习可以减少纠纷的发生,而在教学中借用案例又可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基于本章内容所具有的特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章知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二、案例选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在保险学教学中是常用的教学方法,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既是保险学的内容,也是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的重要章节,同样也适用于案例教学法。它是教师结合教材知识点,选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现场进行案例分析,运用所学知识对特定案例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具体教学中运用时,可能因为所教内容不同而有所差别。在讲授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时,采用案例教学法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关于案例的选择问题
首先,选择案例要具有针对性。案例的运用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尤其是重点和难点。本章所涉及的是海洋运输货物保险的基础知识,侧重于概念的理解,所以在选择案例时,案例内容要和书本相关内容高度一致,能使学生借助于案例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
其次,案例的选择要具有真实性。保险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应用到实践中去,而目前教学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学生很少有機会参与实践,所以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尽可能选择在实际中已经发生的真实案例,这样更能使学生感受到理论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案例选择涉及的内容要有一个由单一知识到综合知识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运用案例教学法也应遵循这个规律,在运用案例讲授某个知识点的时候,案例的选择尽量与此知识点紧密联系,不要涉及太多其他知识点的信息,否则会因案例太复杂、涉及问题太多而不能集中解释教学内容。在本章内容全部讲授完毕之后,学生有了知识的铺垫,可选用涵盖知识点比较全的综合性案例对本章知识做总结。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增强学生参与意识。海洋运输货物保险属于保险和贸易结合的知识,贸易专业学生保险知识的欠缺,需要教师在讲授本章内容、选择案例、分析案例以及得出结论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同时,教师在制作案例过程中,可结合课本知识设计若干思考题,学生分组、讨论、回答这些思考题,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思考题的难易程度要拿捏好,过于简单的问题,答案一目了然,就达不到教学目的,而如果题目过于复杂,学生无从下手,只能消极地等待老师的解释,也没有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另外,学生具有积极的参与意识也是素质的一种体现,所以对于学生的参与主要以鼓励为主,答案的正确与否最好放在次要位置。
三、案例教学法具体实施过程
(一)选择较为综合性的案例作为导入。在介绍本章知识之前,先导入涵盖本章若干知识的综合性案例,并设计若干思考题让学生思考,这样就能让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本章要学习的是什么知识,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从而激起学生学好本章知识的积极性,为以后顺利开展教学做好基础。很多教材在介绍本章知识点时从“保障风险、保障的损失以及保障的费用”三个方面来阐述,所以选择导入案例时要注意涵盖以上知识点。
(二)教学过程中穿插案例。导入案例之后就要进入本章新知识的讲授,也是课堂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具有针对性的真实案例来解释相关知识。例如在讲授海洋运输货物保险保障的风险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保险业所指的各种风险,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范围,在保险标的发生损失时,保险人需要确认导致保险标的发生损失的近因是否属于保险合同承保的风险,并且风险要符合保险业专门术语的定义,教师可选择2003年“正祥”轮船保险合同纠纷案为例进行讲解。
本案争议的焦点之一是涉案事故属于搁浅还是座浅,如果是搁浅,属于保险人责任范围,如果是座浅,则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原告对于“搁浅”的定义提供的是《辞海》的解释,即“船舶因水浅搁住,不能浮动”,认为该案事故属于“搁浅”。而保险业对于搁浅的定义是,指船舶在航行中,由于意外与水下障碍物,包括海滩、礁石等紧密接触,持续一段时间失去进退自由的状态,构成海上保险中搁浅的必备条件之一是意外发生。法院判决认为应从行业及专业角度理解“搁浅”,因此《辞海》的解释不能作为证明事故属于“搁浅”的证据。涉案事故因船舶吃水超过港口水深限制导致船舶底部触碰海底,该事故可以通过港口水深和船舶吃水进行预测并加以避免,不具有海上风险的一般特征,属于“座浅”而非“搁浅”,法院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支持保险人的主张。
(三)组织学生讨论案例。本章知识讲授完毕之后,结合导入案例和设计的思考题,对学生划分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思考题,让小组进行讨论并发表小组意见,教师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及时反馈教学的效果。
(四)鼓励学生结合知识点寻找并分析案例。案例教学法是一个开放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除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寻找案例,并让学生参与案例分析过程,更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课下结合所学知识点寻找相关案例,并把此案例运用所学知识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共享。在实施过程中,为了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教师可以设计期末成绩考核体系,对于课堂参与活动在考核指标方面加以体现并予以鼓励,并最终体现在期末成绩中。
(五)教師要不断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听课的模式,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也发生了改变,不仅要备好课、搜集相关案例,更要做好对课堂和学生的组织和管理,同时要不断地对教学进行反思,所用案例是否有更合适更新的可以代替、学生对于这种教学安排能否接受、是否有更好的教学方法等等,在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中不断修正和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栗麗.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潘永,李宝奕,廖佳.国际贸易运输与保险[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
[3]唐芸霞,舒展.案例教学法在意外伤害保险教学中的运用[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5.4.
[4]杨梅枝.案例教学法在出口信用保险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