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勤, 王文浩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从Hanshow看中西舞台文化交融
贾 勤, 王文浩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舞台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吸收外来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渠道,也是传承和发扬本土文化的空间场所。在对作为舶来品的汉秀驻场演出秀的简介基础上,本文对汉秀所展现出的中西舞台文化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同时探讨了产生舞台文化差异的文化原因,总结出:深入研究中西文化差异、把握民族文化的核心元素并吸取外国优秀舞台技艺,让汉秀在传递西方现代思想的同时散发出楚文化的气息,是汉秀成功的主要原因,为今后中外舞台艺术文化融和的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舞台文化; 汉秀; 文化差异; 文化融合
舞台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形式,在影响人们的意识形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近年兴起并发展迅速的汉秀舞台艺术出发,在对汉秀艺术表演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中西舞台艺术从主题表现、色彩运用和艺术表现形式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归纳出各自的特点,从而为中西舞台艺术的交流提供本土化的视角,旨在促进中西文化融合。
1.1 “汉秀”的来历
“秀”从英文“Show”音译而来,指现场演出,是21世纪初继音乐剧之后,由美国最先兴起的一种新型综合舞台表演形式。“秀”往往将音乐、舞蹈、杂技、体育竞技、特技动作等多种表演形式有机结合,通过精致的舞台服饰、化妆造型等戏剧化设计,呈现出美轮美奂的舞台现场表演。
“汉秀”取意汉族、楚汉、武汉文化精粹之意,由全球享负盛名的舞台艺术大师弗兰克·德贡先生亲自执导,融合了深厚的东方文化内涵与顶尖的西方娱乐元素,将震撼人心的前沿技术与挑战体能的极限表演完美结合,带观众进入一场叹为观止的艺术之旅。
1.2 汉秀剧场
汉秀剧场矗立于武汉美丽的东湖之滨、水果湖畔,是专为汉秀量身定制的剧场,也是中国大陆以及全世界范围内的顶尖建筑和文化地标。这座构思巧妙的超级建筑是由世界顶尖建筑艺术设计大师马克·费舍尔先生设计,其外形具有浓郁中国特色——一只大红灯笼。汉秀剧场采用移动升降座椅的水秀剧场。在演出开始时,2000个可移动坐席前区旋转座椅处于闭合状态,在演出过程中旋转座椅转动打开、后区升降座椅垂直降下,整体座椅呈现开启状态,围合在坐席中间的区域是演出水池。 这个巨大但却紧凑的剧场提供了一个运用尖端科技打造的水陆空三维震撼舞台[1]。
1.3 汉秀的故事梗概
叶明和佳杰这对情侣偶然间穿梭到了另外一个星球,红脸国王(正义),赠送给他们象征着爱情的上古卷轴。此时金脸国王(邪恶)突然出现,掳走了佳杰,并想方设法希望得到佳杰的欢心。同时金脸国的皇后出于嫉妒,不停的折磨佳杰。无奈之中,佳杰拿出上古卷轴,委托“丑”(七品芝麻官)用此卷轴召唤出传说中的笔仙帮助她找到叶明。几经波折,最后两人终于重聚,而红脸国王和金脸国王感动于两人的爱情,握手言和。最后叶明和佳杰在“丑”的带领下重新回到了地球。
2.1 主题表现中的本土文化元素
在几乎所有文化中,水都象征着生命的起源。水,是汉秀演出中最大的背景和最重要的元素。汉秀剧场的设计和建造者当初选取长江之滨和东湖之畔的武汉作为进军中国大陆市场的第一站,可谓独具匠心,体现了他们将舞台艺术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的深度考量。
首先,在江城武汉,“水”是这里人们生活的天然环境。长江和汉水穿流而过,东湖南湖等众多湖泊遍布三镇,当地居民对水的依恋和热爱是不言而喻的。汉秀剧场中央巨大的水池以及高科技支撑下的水上水面的舞蹈和高空跳水的杂技表演,都让天然亲水的观众赏心悦目,倍感亲切。
其次,作为我国古文化的重要一支, 楚文化是以江汉地区为中心,在原始宗教、巫术、神话的沃土中发展起来,其总体特征突出地体现在其神巫性、浪漫性、卓然不屈的文化精神。其中,楚艺术是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独步海内外,其设计形式和多元风格充分体现了楚人的想象力和审美意识,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2]。 德贡先生将他对中国文化的探索聚焦在楚文化上,用他理解的楚艺术眼界来指导汉秀的舞台创作,以两个年青人为爱情进行抗争的故事为主线,正是体现了楚文化的浪漫性和祖先身上卓然不屈的精神。当然,我们亦可以把汉秀理解为他本人经历的一次跨文化创作之旅。同时,在汉秀舞台上反复出现的各种“龙” “凤”图腾、如魂魄般“丑”的红色影子、法力强大的巫师、悬挂的铜鼓和带着面具的生肖形象,也让本地观众深深感受到古老楚文化的瑰丽[3]。
2.2 色彩运用的跨文化考量
色彩是舞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汉秀的舞台色彩充分地展现了艺术家对华夏民族文化元素的娴熟运用。
2.2.1 红色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种的民族,最初的钻木取火、刀耕火种加深了先民对火的认识,培养了他们对红色的亲近感。“红灯笼”的剧场外观、帮助叶明和佳杰渡过难关的“丑”“丑”的无数个红色化身(red shadow)、红脸国王、红色的巨龙、红色的旗帜以及巨型钟摆等等,德贡先生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了中国观众的心理,因为一看到红色,我们会自然的联想到“正义、幸福、吉祥、喜庆和热烈”,在世界的艺术时尚设计的文化圈里,就有了现在“中国红”的概念,汉秀也不例外。
2.2.2 白色 不同于白色在西方文化中“纯洁”“忠诚”和“希望”的含义。白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凶兆和死亡,在中国传统戏剧中,白脸象征着“奸诈、阴险”。德贡先生把邪恶的金脸国王的皇后也扮成白脸,显然是考虑到了中国观众的文化情结。
2.2.3 金色 在大多数国家。金色都代表着“皇族”和“金钱”,在中国更是象征着“尊贵”和“辉煌”[4]。而与此同时,象征着金钱的金色同样表达了“疯狂”和“贪婪”。德贡先生用金色来装扮故事中的反面角色——金脸国王,不仅与其身份相当,更是揭示其疯狂贪婪的本性,还具有一些嘲讽的意味。也许,正是因为金色这种亦正亦邪的双重寓意,让金脸国王在后来也能被年轻人的真爱所感动,与红脸国王握手言和, 让相爱的人重聚。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是个白脸国王,即使故事情节要求这样的角色转变,可能观众从感觉上也难以接受吧!
2.3 艺术表现形式里的文化差异与融合
中西方舞台艺术的差异,从根本上讲是文化起源不同导致。从“海育文化”中发展起来的西方社会和“河生文化”孕育的中国社会在悠久的历史长河里按照各自的轨道演变,并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5]。其中,由不同的人际关系取向所体现的价值观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影响尤为明显。例如,大多数西方国家文化价值观强调个体主义人际关系取向、“求变”的思想和崇尚自由的行为准则,不喜欢一成不变而喜欢挑战与冒险。而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则强调集体主义人际关系取向、“求稳”的思想和“和为贵”的哲学理念。[6]舞台文化是民族文化和艺术形式的结合。文化差异必然会造成舞台表演各方面的差异。
2.3.1 西方舞台艺术的再现性和中国舞台艺术的隐现性 一方面,西方舞台艺术以写实为主,注重“再现性”,即戏剧表演时,力图通过景物的相似性来营造出一种真实的场景,给人一种逼真的感觉[7]。汉秀演出中,水上飞行器表演时, 舞台背景LED屏幕中不断穿梭的红色巨龙和金色巨龙,象征着代表正义的红脸国王和代表黑暗的金脸国王的不断斗争,直到最后二者握手言和。 叶明和佳杰的时空分离,也是在舞台上通过各种机械道具直观地表现出来的。
另一方面,中国舞台艺术是以写意为主,体现了一种隐现性。常见的中国的戏剧舞台背景简单,并没有太多的道具装置,场景的再现主要靠演员来演绎。比如演员会通过肢体动作演绎一只鸟,或者开门或上楼梯,而不是在舞台上设置楼梯灯道具。与西方直截了当的写实相比,这种表现形式显得含蓄,观众无法直接得到剧情发展的线索,有时更需要反复琢磨才能够理解剧情。这种表演差异的产生也是由于西方文化主张直率、张扬与中华文化秉承含蓄的原因分不开[8]。
2.3.2 西方舞台戏剧的杂糅性和中国舞台戏剧的单一性 作为前享誉世界的太阳马戏团的导演和一个“中国迷”,德贡先生所创作的汉秀演出呈献给观众的“秀”,不仅仅包含马戏、杂耍、柔术、古典舞、现代舞,还包含跳水、飞行器、摩托艇以及喷泉等各种特效表演[9]。如果忽略剧情,从传统中国舞台戏剧的角度看,汉秀演出可谓不伦不类,没有特色和重点。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正好反映出了西方舞台戏剧兼收并蓄的多元性和强大的包容性。 更何况,所有的表演都是严格按照情节的发展来展开,虽然杂糅,但不冗余。更何况,花同样的钱欣赏到更多的表演不也是观众走进剧场所希望的吗?
2.3.3 西方舞台艺术注重个性化和中国舞台艺术的程序化 西方文化的“个体主义”和“自由主义”为基底,在汉秀演出中也有所体现。表演者将自己与所演角色融为一体,并且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与观众互动。例如,在水上飞行器的节目中,外籍演员会在不违背演出思路的前提下,用表情和肢体语言积极地与观众互动,甚至最后入水前会向所有观众做出一个经典的敬礼动作。还有,从26米高台跳水前,演员会伴随着紧张悬疑的音乐,用手势向观众索要喝彩和掌声。
相反,由于受到中国传统的价值观的影响和制约,中国传统戏剧的舞台演员在表演时更注重的是程序和规范。在对剧本完全掌握的基础上, 进入角色并按照一直遵循的规则来演绎,一切表演都是程序化的,一丝不苟,基本上一成不变。
综上所述,汉秀作为一个成功的中西艺术文化融合的产物,从最初的剧院设计建造到剧情设定和舞台呈现,都体现了德贡先生敏锐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对中西舞台文化的深入把握并对两者进行深度融合, 他善于将本土文化元素糅合进他所代表的外来舞台文化之中, 让中国观众在熟悉的故事语境中现场享受到中西舞台艺术交融的视听盛宴。
[1] 蔡萌,苏丹丹. “汉派百老汇”: 武汉文化的靓丽名片[N]. 中国文化报,2012(12):31-33.
[2] 顾兆贵. 戏曲艺术的审美特征与欣赏[J]. 戏曲艺术,2004 (4):46-48.
[3] 禾刀. 舞台文化离不开大众[N]. 湖北日报, 2005-12-25(06) .
[4] 金润哲,蔡芳钿. 由跨文化舞台演出引发的思考[J].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2008(1):23-25.
[6] 田旭修. 中西舞台上的荒诞色彩[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9(4):37-39.
[7] 叶树发.《虚拟性和写实性——中西戏剧不同的舞台结构原则》[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1):33-35.
[8] 张卉珺. 浅析艺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融合——中西文化美学比较融合[D].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2011.
[9] 赵亮. 舶来“汉秀”如何打动中国观众[N]. 工人日报, 2012-05-13(04).
[责任编校: 张岩芳]
Integration of Sino-western Stage Cultures in Hanshow
JIA Qin,WANG Wenhao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HubeiUniv.ofTech.,Wuhan430068,China)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ulture, stage culture is an indispensable channel to absorb foreign cultures, and inherit and spread native culture. Based 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age culture of Hanshow theater, this paper analyzes its stage culture through exploring the designer's cultural considerations in the aspects of the location of Hanxiu theatres, choice of colors, artistic forms of performance. As a result, it is pointed out that studying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mastering the essence of local culture and absorbing advanced western stage performance technology lead to the success of Hanshow, which presents a good model for the future practice of cultural integr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stage cultures.
stage culture; Hanshow; cultural differences; cultural integration
1003-4684(2017)03-0070-03
J833
A
2016-12-09
贾 勤(1967-), 女,湖北武汉人,湖北工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