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贺 穆阳 (佳木斯大学)
推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模式改革发展的措施探讨
■宋贺 穆阳 (佳木斯大学)
在时代的迅速发展中,我国的经济建设步伐逐步加快,随之加大了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作为教育领域的基础,幼儿教育在时代的冲击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变革,但是,仅仅改变基本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还是不够的,必须着重提高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使幼儿受到的教育更为切实有效。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幼儿教育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上升,人们加大了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力度。作为孩子学习路上的基础和起步,幼儿教育起着核心的奠基作用。现如今的学前教育专业还是较为偏向于幼儿的知识教育方面,对于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则没有太大的重视。因而培育出的学前教育人才的整体素质并不高。当前的幼儿教育,已然全面落实贯穿了素质教育,要求把幼儿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多层次地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而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培育人才的模式,已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亟待进行着改革和创新。
现代经济建设的前进步伐是非常快的,而这样的发展状况,有赖于广泛的高素质人才培育。现阶段,我国的城镇化发展不断加快,农村的人口也普遍向城镇移动,渴望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水平。因而学前教育的学生量也得到了大批量的增加,相应地,迎合这样的状况,幼教工作者的需求量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人们对其的素质要求也在上升。为此,教育领域迅速加大了高校学前教育的改革力度,不仅扩大了招生的范围和数量,还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综合培育学前专业人才的各方面能力。但是,它的改革力度并不大,集中体现在幼儿知识培育能力的培育上,这样的状况不符合当前的素质教育理念,实际的教育效益也并不高。同时,幼儿工作者的工作开展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也相对较低,因而许多大学生都不愿意主动选择和从事这样一个行业。其次,幼儿教师的工资是相对较低的,不符合当前大学生的高工资思想,而且在较为贫困的地区,幼教工作者的工资收入极为不稳定,因而出现了人员流动速度快的状况,幼儿受到的教育观念也随着教师的更迭产生变化,无法集中地培育某一学习思想。再之,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往往选择的工作地点都在一二线城市,对于乡镇及较为偏僻的农村,则不予考虑,也就导致了城乡学前教育水准的两级分化。最后,幼儿教师所要担当的责任是十分大的,面临家长与校园的多重压力,因而必须具有较硬的心理素质和处事能力,但是刚从大学毕业的学前教育学生,严重地缺乏这方面品质,极容易打退堂鼓,导致学前教育工作的开展相当艰难。
在现代化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步入了全新的时代,相应地,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数量大大增加。作为人才培育的基础和核心,学前教育专业得到了全新的发展机遇,部分高校也紧紧抓住这一机遇,迅速扩大着学前专业的招生数量,招生规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虽然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已经很多,能够充分满足幼儿教育的需求量,但是也只是停留在数量上,实际的质量不仅没有得到有效地改善和提高,反而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加,整体教学流程变得十分混乱。学前教育人才的专业水准也在这样的趋势下,逐步降低,难以适应幼儿教育的实际需求。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本身具有的知识教育能力是十分有效的,但是其他方面的能力则比较差。比如,他们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所形成的教学经验都是以书本为原型,通过教材安排课程即可,并不会主动地创新开展幼儿教育活动。同时,由于知识的专业性,他们的口述能力都是比较强的,能够对幼儿进行直接的口头说教,但是对于幼儿平时的活动行为则没有太多的理解,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不利于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
虽然高校的教育模式,正在朝着新时代迈进,但是,其教育观念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过于落后,与当前的素质教育相违背。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压制下,无论哪个教学的阶段,都是以知识的大量灌输为主,仅仅想要提高幼儿的知识水平。学前教育的学生也是如此,在他们的心里,已然潜移默化地形成了统一的教学观念:只求集中地促进幼儿成绩的提升,为他们以后的知识学习奠定基础即可。这种教学理念直接导致了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的僵化,不利于学前教育人才的专业素质培养。现阶段的高校,十分注重素质教育的完善与落实,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内容设置也应该往这一方向发展,教师应当在平时的教学中,将素质教育观念合理地传播到本专业的学子心里,让他们感受新时代教育的冲击,并逐步改变对于幼儿教育的观念,形成全新的教学思想观。但是许多高校,明显没有重视课程体系的变革,仅仅对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定的优化,这种模式下的教学,最终所形成的人才都是普通的知识型幼教工作者,不能合理地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成长。
一直以来,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对于人才的培育模式都停留在了简单的形式化当中,十分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则不加重视,导致幼教工作者的教育能力过于单一,只能简单地传授幼儿知识,其他方面,则没有优良的专业素质。在时代的发展下,社会对于幼儿教师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高校为此集聚了大量的学前教育学生,对其进行统一的培训教育。在这个模式下,所培养出的幼儿教师往往只具备基本的幼教素质,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学过程也完全继承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丝毫的活力。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状况,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高校习惯于用统一的标准来约束这些学生的行为,对他们的评价方式也十分传统,按照知识培育能力的高低进行评价,很大程度上压制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不利于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培育。在幼儿教师上班以后,经常会感到无所适从,面对幼儿各方面的问题,不知道从何下手,缺乏有效的实践经验和能力。
新时代的幼儿教育,十分重视幼儿的各方面发展,在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也应该充分加强对学生能力培育的关注,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俨然不能够产生较高的教学效用。为此,高校教师应该创新该专业的教学方式,把学生的创造力和应对能力提升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深层次地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这种换位思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切地感知到幼儿内心的需要,进而进行针对性的教育。由于幼儿正处于懵懂的时期,好奇心十分重,认知水平较低,经常会出现一些繁琐的问题,教师在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时,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开展多样的情境模拟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能够全面提高自身的应对能力,进而处理好幼儿的各种问题,帮助其健康地成长。
传统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课程体系设置,都是本着以知识性内容传授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展开的,而现如今的教学理念,已然变成了素质教育。为了迎合这种发展过程,教师也应该积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对课程体系进行适当地改革和创新。比如,由于幼儿的想象力十分丰富,较为喜欢唱歌和跳舞,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唱游教学的规划和开展,由他们自主进行课程主题的选择,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促使能够更好地与幼儿进行交流沟通,并能够自主地创设不同的活动主题,综合型地促进幼儿的多方面发展。
评价体系的执行标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专业人才培育的最终质量和方向,以往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评价体系中,知识能力教育占据了太大的比例,而现代化的幼儿教育,所需要的应当是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因而评价体系也应该进行创新和优化。高校应当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评价体系进行重新设定,把创造性思维、实践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等加入评价体系中,支持鼓励学生往这方面发展,进而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及工作水平。
总而言之,时代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当中,对于幼儿教育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了切实迎合这一需要,高校应该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完善,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多方面地推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育模式的改革发展。
[1]杨世诚.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一生一特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山东高等教育,2015(02):66-72.
[2]甘甜.少数民族地区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探索——以丽江师专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中国市场,2015(11):136-138.
[3]孙秀秋,王兴杰,王乃娟.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4):201-202.
[4]柳国梁.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2):66-71.
[5]陈惠菊.地方专科院校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以丽江师专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50-53.
[6]王文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13(12):27-29.
[7]杨静.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探讨[D].扬州大学,2015.
G647
A
1008-2549(2017)03-0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