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惠燕,胡宏鸯,王 瑛,沈富女,王菊香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杭州 310016)
·个案护理·
难治性克罗恩病造口周围坏疽性脓皮病行联合治疗1例的护理
魏惠燕,胡宏鸯,王 瑛,沈富女,王菊香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杭州 310016)
总结1例难治性克罗恩病造口周围坏疽性脓皮病患者行联合治疗的护理。护理重点为根据伤口床准备原则,局部伤口激素湿敷后使用新型敷料,选择合理的造口用物进行造口管理;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做好英夫利昔单抗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护理,同时进行营养支持和健康教育。经联合治疗3个半月后,患者全身状况改善,伤口愈合。
克罗恩病;坏疽性脓皮病;造口;溃疡;护理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一种[1],是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可累及全消化道,困扰患者终身,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CD病情多迁延、反复发作,至少50%患者在初诊10年内需要手术治疗[2]。22%~44%肠道CD患者皮肤黏膜受累,其皮肤损伤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特异性表现,主要为红色斑块、结节或溃疡,另一种是非特异性表现,主要为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PG)等[3]。PG是一种反应性IBD,以疼痛性红斑结节脓疱和溃疡为特征,易复发,易并发多器官和系统损害,临床少见,治疗棘手[4]。PG 50%以上伴有全身免疫性疾病[5],需要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全身使用免疫抑制治疗[6]。2015年11月,本院造口伤口门诊接诊1例CD造口周围PG患者,治疗过程因病情反复转入住院治疗,采用局部及全身的联合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患者,女,46岁,务农。因造口周围皮肤破溃于2015年11月23日来本院造口伤口门诊就诊。追问病史:10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反复左下腹痛,腹痛不剧,呈间歇性,间隙期腹痛减轻,诊断为CD,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期间病情反复直至治疗无效,为难治性CD[7]。2013年2月22日,在当地医院行腹腔镜探查+回肠襻式造口术,出院后建议定期消化内科门诊随访,但因术后使用硫唑嘌呤过敏,自行停药后未进一步行药物治疗。2015年6月,因造口周围皮肤破溃来本院造口伤口门诊就诊,与消化内科医生沟通后考虑CD的肠外皮肤表现,予局部伤口使用激素湿敷配合新型敷料治疗[8],1个多月后伤口愈合。2015年11月患者造口周围皮肤再发溃疡3 d再次来本院造口伤口门诊就诊。查体:体质量指数为17.7,胃纳差,造口周围皮肤破溃后造口换袋或接触造口袋时疼痛,影响睡眠。右下腹襻式造口大小约27 mm×20 mm,造口突出皮肤15 mm,肠黏膜红润,造口3点到6点方向距造口0.3 cm可见溃疡大小约3 cm×4 cm×0.1 cm,伤口100%红色肉芽水肿,中等量清液样渗出伴有疼痛,采用数字评分法静息状态下疼痛评分2~3分,触碰伤口疼痛评分4~5分;使用造口周围皮肤评估工具(Discoloration,Erosion,Tissue overgrowth,DET)[9],从皮肤变色面积及严重程度、溃疡面积及严重程度、增生面积及严重程度3方面进行评估,评分为6分。初步诊断:CD术后,襻式造口,造口周围皮肤溃疡。继续用前法治疗1周,未见明显好转,于2015年11月30日收住普外科,准备行造口回纳手术,完善术前检查,实验室检查显示:血红蛋白95 g/L,红细胞沉降率35 mm/h,超敏C反应蛋白16.5 mg/L;肠镜检查从肛门口进镜,肛门口略狭窄,距肛约40 cm至肛门口黏膜略水肿、脆,有接触性出血;通过胃镜进入至结肠盲端,距肛门约40~50 cm内黏膜多发口疮样溃疡及一条纵行溃疡,跳跃生长,考虑剩余肠段黏膜多发溃疡,暂不宜行造口回纳术。请消化内科会诊后,于2016年1月5日转入消化内科病房,在结合外科检查结果以及患者既往使用硫唑嘌呤过敏,激素、甲氨蝶呤治疗无明显效果,患者皮肤溃疡考虑CD皮肤表现,诊断:CD(活动期),襻式造口,PG,有英夫利昔单抗使用指征,在征得患者同意下,使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1月6日予英夫利昔单抗合用甲氨蝶呤全身治疗方案,并加用甲泼尼龙、苯海拉明减少变态反应,该方案每隔2周1次,同时,在局部伤口继续使用激素湿敷配合新型敷料治疗,每周3次。36 d后患者病情稳定,2月5日出院。出院后,在当地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每周1次甲氨蝶呤15 mg肌内注射,隔2 d开始口服叶酸片1次/d,作为长期全身治疗方案。造口周围皮肤伤口逐渐缩小、渗出液减少,继续使用激素湿敷配合新型敷料治疗,2次/周,持续治疗32 d后,伤口愈合。1个月后患者再次来本院造口伤口门诊复诊,造口周围皮肤完整,DET评分为1分。
2.1 局部护理
2.1.1 伤口处理及敷料的选择 本例患者,每次换药时,用5%聚维酮碘棉球由内而外消毒伤口,将蘸有地塞米松的纱布湿敷伤口10~15 min,湿敷结束后,运用伤口床准备原则(Tissue management,Infection or Inflammation control,Moisture balance,Edge of wound,TIME)[10],在溃疡的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伤口处置,初期肉芽水肿明显时,剪裁与伤口同样大小的美盐片加藻酸盐覆盖,剪5 cm×6 cm大小的透明贴修剪出弧形开口,撕去背衬纸,贴在藻酸盐敷料之上作为外层敷料固定,根据敷料的饱和程度每周更换敷料3次,更换伤口敷料时连同造口底盘一起更换;2周后,患者伤口肉芽水肿消失,可见伤口有缩小迹象,大小为2.8 cm×3.5 cm×0.1 cm,清液样渗出减少,进入表皮移行期,剪裁与伤口一样大小的优拓,覆盖伤口的最底层,避免换药过程中对新生表皮的损伤,外盖美盐片加藻酸盐覆盖,将5 cm×6 cm大小的透明贴修剪出弧形开口,撕去背衬纸,贴在藻酸盐敷料之上作为外层敷料固定,根据敷料的饱和程度每周更换敷料2次,更换伤口敷料时连同造口底盘一起更换。本例患者出院当天伤口换药时创面明显缩小,大小为1.5 cm×2.5 cm×0.1 cm,清液样渗出为少量,继续使用该方案,回当地医院每周2次更换,直至伤口愈合。
2.1.2 合理使用造口袋 选择造口袋前,评估患者的卧位、坐位、站位造口周围皮肤的情况,见坐位时造口周围皮肤有皱褶,尤以造口3点及9点方向明显,选择两件式微凸大口径底盘造口用具。温水清洁造口及造口周围皮肤,避开伤口敷料固定处,纸巾擦干,离造口及周围皮肤10 cm的距离,使用无痛保护膜喷洒底盘粘贴处皮肤,10 s后在造口周围一圈涂上防漏膏,特别加强伤口敷料固定边缘与造口之间的缝隙。测量造口开口孔径,偏心圆裁剪造口底盘比造口大1~2 mm的内径,尽可能避免微凸底盘的受力点压迫伤口而影响伤口局部的血液供应。直接揭除造口底盘内衬,以造口为中心,由内向外,由下向上按压粘贴,避免空气残留在皮肤与透明贴之间,扣上透明造口袋,嘱患者将手放于造口袋上,10~20 min后起床,增加底盘的粘合度。并使用造口腰带固定造口底盘,腰带的松紧度以固定后可伸入2指为宜。每次更换造口底盘时检查造口底盘及造口下伤口敷料的饱和情况,预约下次患者就诊更换造口袋及伤口敷料的时间,每次伤口换药时更换造口底盘。
2.2 全身治疗护理
2.2.1 用药护理 由于本例患者皮肤溃疡考虑CD皮肤表现,在结合该患者既往用药情况,按医嘱给英夫利昔单抗200 mg静脉注射,合用甲氨蝶呤15 mg肌内注射的治疗方案,并加用甲泼尼龙40 mg静脉注射、苯海拉明20 mg肌内注射减少变态反应。该方案每隔2周1次,共3次。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面色潮红、头痛和皮疹等不良反应。本例患者接受3次200 mg英夫利昔单抗为主治疗方案,用药期间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发生不良反应。
2.2.2 营养支持 由于长期的营养吸收障碍,CD患者会有营养不良情况[11]。本例患者体质量指数偏低(17.7),予口服肠内营养乳剂250 ml/瓶,2瓶/d,增强营养,按医嘱补充各种维生素;指导患者进食质软、易消化、少纤维又富有营养的食物,多吃鱼肉类食物,嘱咐患者饮食宜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以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时忌食油腻辛辣,少食海鲜、碳酸饮料、咖啡、浓茶、巧克力、爆米花、油炸及产气食品等。患者出院时营养改善,体质量指数正常(19.6)。
2.3 心理护理 由于CD病程长且病情复杂,造口周围皮肤溃疡处理周期长,造口袋更换频繁,且造口周围溃疡反复发生,患者经济负担重,同时疼痛影响日常生活和夜间睡眠,患者表现出焦虑和无助。在治疗过程中,不断评估和发现问题的原因,及时与消化科医生、普外科医生沟通与交流,更换治疗方案,耐心向患者讲解当前治疗的目的和方法,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本例患者经心理护理,整个治疗过程情绪稳定。
CD造口周围PG治疗较为复杂。护理过程在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和局部情况下,重视局部伤口处理和造口袋合理使用,按医嘱加强全身用药护理,同时做好营养支持和心理护理,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J].中华内科杂志,2012,51(10):818-831.
[2] Peyrin-Biroulet L,Loftus EVJR,Colombel JF,et al.The natural history of adult crohn's disease in population-based cohorts[J].Am J Gastroenterol,2010,105(2):289-297.
[3] 徐秀莲,刘国艳,孙建方,等.皮肤克罗恩病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36(10):647-648.
[4] 黄漫容,曾讯,李敏宜,等.1例坏疽性脓皮病患者伤口床准备理论指导下的护理[J].护理学报,2013,20(8B):54-56.
[5] Riehetta AG,Maiani E,Carboni V,et al.Pyoderma gangrenosum:case serie[J].Clin Ter,2007,158(4):325-329.
[6] 陈传杰,陆春.坏疽性脓皮病治疗现状与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2):175-177.
[7] 徐萍萍,何瑶,陈白莉,等.难治性克罗恩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38):2982-2987.
[8] 钟紫凤,王飞霞.回肠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9,8(3):215-217.
[9] Jemec GB,Martins L,Claessens I,et al.Assessing peristomal skin changees in ostomy patients:validation of the Ostomy Skin Tool[J].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2011,164(2):330-335.
[10] 仇铁英,黄金.“TIME”原则在伤口床准备中的应用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9):855-858.
[1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炎症性肠病营养支持治疗专家共识(2013·深圳)[J].中华内科杂志,2013,52(12):1082-1087.
魏惠燕(1981-),女,本科,主管护师.
2016-12-28
王菊香,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R473.75
B
1671-9875(2017)07-0796-03
10.3969/j.issn.1671-9875.2017.07.034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资助,编号:2014KYB132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资助,编号:ZC200805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