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探究

2017-02-24 08:35张万玉
关键词:农民群众农村

张万玉

(河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张万玉.新形势下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探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4):017-021.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探究

张万玉

(河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随着农业农村综合环境的变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既面临诸多有利条件,亟需破解各种难题。这就需要深入分析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出现的新问题,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以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教育引导、拓展创建活动载体、丰富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为手段,以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保障力度、提高农民文明素质、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为目标,不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四个全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需要丰富的物质财富,也需要丰富的精神财富。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对待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亿万农民群众不断前进的思想保证、精神力量和道德滋养。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综合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既面临诸多有利条件,也急需破解各种难题。如何更好地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有创造性地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再创新局面已经成为广大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时代课题。

一、新形势下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分析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和富裕农民的战略任务和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文明乡风建设、居住环境改善、文化服务、农民文明素质提高和农村稳定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随着形势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的巨大变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一)农民综合素质偏低

农民素质主要包括文化知识素质、科技素质、思想政治素质、身体健康素质等,作为农业生产主体的广大农民群众,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农民的思维方式和观念也发生了较大转变。尤其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民素质的整体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农民的市场意识、科技意识、政治意识不断增强,这为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精神支撑。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随着我国农村的生产经营方式、利益格局、社会结构、组织形式等正在发生大幅调整和巨大转变,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媒介日新月异,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还存在着一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适应的方面。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有了较大提高,但还存在一些农民群众理想信念缺失、政治立场不坚定,对公益事业的热情度不高,缺乏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等现象。

其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广大农民群众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有了较大提高,但也存在一些农民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小富即满”的情况。还有些农民进城之后,受拜金主义侵蚀,讲排场,比阔气,婚丧嫁娶铺张浪费等现象极其严重。

再次,封建传统思想影响较大,一些农民诚信缺失,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道德失范。个别农民封建思想浓厚,求神信邪,甚至参与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

最后,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水平较低,且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落后的技术手段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社会化、标准化的生产要求。

综上所述,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民素质急需提高,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只有人们素质的提高,经济才能发展,社会才能进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二)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不到位

农村面貌关乎农民能否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便利条件和生活方式,关乎农民能否过上体面而幸福的小康生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较大成绩。农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但不可否认,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面貌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广大农民群众也迫切要求改变农村文化生活单一、枯燥的现状。这主要体现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缓慢,水平低下,与我国城市相比,广大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满足,农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得不到保障。加之,受低俗文化、垃圾文化 、“反文化” 的侵蚀,一些地方赌博和封建迷信活动盛行,个别地方黑恶势力猖獗、非法宗教活动有所蔓延[2]。一些农村地区文化活动场所不多,文化设施不全且设备老化,正常的文化活动难以开展,农民的精神文化需要得不到满足。一些农村地区出现基层组织涣散,民主选举存在贿选和世袭等不良现象,甚至出现家族势力、黑社会势力渗透的现象,严重威胁农村地区的社会治安稳定。一些农村地区卫生习惯落后、卫生管理不到位,脏、乱、差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加之医院建设滞后,广大农村地区的医疗水平有待提高。一些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只有老人和儿童留守村庄,田地荒芜,村庄萧条衰败,这种“空心化、荒芜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三)工作局面开展力度不够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头绪多、任务重,需要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强力推进、政策上全力支持。但不可否认,由于广大农村地区,还没有完全进入小康社会,广大农民群众把精力主要放在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上,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认识不足,加之一些领导干部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把精神文明建设看成“软任务”,精神文明建设仅仅局限于形式,出现精神文明建设喊口号现象严重。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明显“一手硬,一手软”,对待精神文明建设“松一阵,紧一阵”;一些地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手段单一、方式老套,活动载体和内容缺乏创新,不能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一些地方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有时出现“无钱打仗”的情况;一些地方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缺乏统筹协调,各部门之间缺乏配合,难以形成合力,甚至出现“各走各的道,各唱各的调”的现象。

二、新形势下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党中央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新形势下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厘清建设原则至关重要,只有在正确原则的指导下才能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找准定位、明确方向、合理谋划。

(一)以农民群众为中心

以农民群众为中心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农民群众为中心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生动实践。以农民群众为中心,就是把农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和归宿,始终体现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农民群众为中心,就是把农民群众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使广大农民群众成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动力;以农民群众为中心,就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果由农民群众共同享有,实现文化惠民,让农民群众拥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以解决“三农”问题为载体

“三农”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以解决“三农”问题为载体,紧紧围绕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做文章。农业问题的解决要坚持新发展理念,调整农业结构,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激发农民群众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农村问题的解决要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促进农村文化繁荣发展;农民问题的解决要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农民群众的素质密切相关,而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恰恰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3]。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以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为着力点

随着农村改革深入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利益格局深刻变动,农民群众思想深刻变化,农村社会矛盾呈现复杂态势,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不确定因素随之增多,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任务变得十分艰巨。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推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弘扬主旋律、汇聚正能量、树立新风尚,通过发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思想引领、精神激励、教育熏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4],助力新农村建设,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四)以“十三五”规划为统领

“十三五”规划是未来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规划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民心工程,摆上重要位置。“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把“五大发展理念”贯穿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建设“美丽乡村”,反映了亿万农民的心愿,为“十三五”期间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出新要求、指明新方向。为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必须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培育新农民,繁荣新文化,倡导新风尚,努力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文明素质,着力打造亿万农民幸福的“精神乐园”。

三、新形势下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探究

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既面临极好机遇,又肩负繁重任务。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为基本遵循,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进行理论创新,做深做细做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一)完善体制机制,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保障力度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做到思想重视,制度健全,务求实效。一是加大制度建设力度。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从工作需要出发及时充实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职责上实行农村基层党组织“一把手”负责制,确保在工作决策中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凸显其重要地位;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的考核制度,将精神文明建设实效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和领导干部选拨任用的主要依据;进一步健全工作联动机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动员各方面力量,利用好各方面资源。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文明委协调、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结合实际增加公共财政支出,扩大覆盖范围,确保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于“老少边穷”地区要给予适当倾斜。启动国家投资、群众筹资、社会捐助等方式的多元投入机制,疏通资金来源渠道,提高资金保障能力。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挥政策保障作用,制定完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政策,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发展条件和发展动力。四是加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干部队伍打造力度。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干部队伍必须练就一身过硬的“内功”。只有在德行上品行端正,在业务上能力出众,在作风上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才能胜任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二)强化教育引导,提高农民文明素质

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使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文化素质、生活方式、行为习惯逐步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相适应。一是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价值要求,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目标和发展方向。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贯穿工作的全过程。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重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培育,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鼓励农民群众明德惟馨、见贤思齐,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道德风尚。二是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提高农民的政治素质。坚持用理论武装农民群众,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5],引导农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三是开展科技文化知识学习活动,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发挥科研机构和管理机关的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农村进行各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帮助农民掌握实用技术,提高其脱贫致富的能力。四是深入开展民主法制教育,提高农民法律素质。不断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推进民主治村进程。宣传学习法律法规,增强农民守法意识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五是开展身心健康教育,提高农民健康素质。通过开展讲座、建立咨询机构等方式大力宣传生理卫生常识和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农民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地预防身心疾病,促进农民身心和谐,提高农民健康素质。

(三)拓展创建活动载体,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各级党委、政府要结合当地实际,不断创新、搭建有效的活动载体,激发农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创建热情,在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方面取得新成绩,突现新突破。一是开展环境整治活动。实施河道整治、残垣断壁清理、庭院管护、违章建筑拆除、垃圾处理、畜禽粪污治理、秸秆禁抛禁烧、卫生改厕等行动,消除“脏乱差”现象。以“绿色村庄”“园林村庄”为目标,实施“净化、绿化、美化”工程,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人居环境。二是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推进乡风民风建设。通过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展示家规家训、宣扬乡贤文化等活动,让农民群众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树立文明新风尚;成立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引导农民树立新风、破除陋习、崇尚科学、抵制迷信、崇德向善、远离邪恶,培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动农村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三是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身边好人等评选表彰活动。采取自荐、互评、道德评议会审核的方式,评选表彰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草根英雄”,通过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把他们的先进事迹渗透到千家万户,激励村村、户户、人人学先进、争优秀、做模范,使农村道德风尚和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四是开展文明结对共建活动。组织动员各级文明单位、文明行业,自愿结对,共建共促。发挥共建单位和行业在人才、资源、信息、技术、经验等方面的创建优势,热心帮助周边农村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指导农村制定村庄发展规划、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完善基础文化设施和阵地、投资引商、开展志愿者服务,不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村的社会文明程度。

(四)丰富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升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提升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只有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和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才能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保障农民群众过上健康向上的农村文化生活。一是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农村电影放映厅、阅览室、农家书屋、文化大院等文化阵地的设施条件和功能用途,增加文化阵地的集成化和兼容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群众读书看报、观赏影视、随时上网、休闲娱乐、文体活动等基本文化生活需求。二是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整合民间艺术资源,发挥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的作用,组建特色群众文艺队伍,“农民演给农民看”,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三是开展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充分利用节日和集市,广泛开展民间民俗秧歌、歌舞、戏曲演出、电影放映、书画展览、体育健身等文体活动,充实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鼓励城市专业文艺团体下乡演出,为村民送上精彩的文化大餐。四是大力创作生产优秀的文化产品。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需要丰富的优秀文化产品供给。必须着眼于农村农民的实际,创作更多反映当代农村生活、乡土气息浓郁、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为广大农民输送寓教于乐的精神食粮。

[1] 习近平.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N].人民日报,2015-03-01(01).

[2] 中央文明办负责同志就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答记者问[N].人民日报,2011-02-17(04).

[3] 本报评论员. 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N].人民日报,2011-02-15(02).

[4] 刘云山.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J].求是,2009(20):4-8.

[5] 吉炳轩.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J].求是,2006(8):10-14.

[责任编辑 曹 琪]

Onthecountermeasuresofruralspiritualcivilizationdevelopmentinthenewsituation

ZHANGWanyu

(SchoolofMarxismStudies,HenanPolytechnicUniversity,Jiaozuo454000,Henan,China)

With the change of rural environment, the development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n rural areas not only faces many favorable conditions, but also needs to solve various problems, making it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new problems in the new situat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Four Comprehensives” strategic layout and “new normal” economy, we must improve the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al guidance, expand the rural culture carrier activities, and diversify cultur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Besides, we should aim at strengthening the safeguard system for spiritual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improving the civilization quality of rural people, promoting social civilization in rural areas, and enhancing rural people’s cultural life, thus constantl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spiritual civilization.

rural areas;development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Four Comprehensives”

10.16698/j.hpu(social.sciences).1673-9779.2017.04.003

2017-05-20;

2017-06-2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13AKS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16YJC710041)。

张万玉 (1970—),男,宁夏西吉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研究。

E-mail:zhwy@2008.sina.com

D422.6

A

1673-9779(2017)04-0017-05

猜你喜欢
农民群众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多让群众咧嘴笑
饸饹面“贷”富农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