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非糖尿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研究进展

2017-02-24 08:11,许
护理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高血糖外科胰岛素

张 然 ,许 勤

(1.南京医科大学 护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9;2.江苏建康职业学院 临床与护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800)

外科非糖尿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研究进展

张 然1,2,许 勤1

(1.南京医科大学 护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9;2.江苏建康职业学院 临床与护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800)

综述外科非糖尿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影响因素,包括年龄、不合理营养支持方式、不良心理应激、手术方式等医疗相关因素;护士参与的应激性高血糖防治方法,包括多学科团队合作、合理营养支持、心理支持、合理的血糖管理等。指出未来应进一步探讨多学科团队模式调控外科非糖尿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方法,明确护士在相关多学科团队小组中的作用,确定能够反映患者血糖情况的血糖波动性评价指标,以满足临床需要。

外科;非糖尿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综述

应激性高血糖(stress hyperglycemia,SHG)指非糖尿病患者经历大手术、外伤等应激情况,出现常以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糖代谢紊乱[1]。应激性高血糖诊断标准尚未统一,一般认为,非糖尿病患者入院后2次以上,满足空腹血糖≥7.0 mmol/L或随机血糖≥11.1 mmol/L,可诊断为应激性高血糖[2]。外科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率约为20%~34%[3-4],应激性高血糖可导致患者机体脏器功能损害、免疫功能降低、患者感染及死亡概率增加,需引起医护人员重视。目前,医护人员普遍关注糖尿病患者、危重症患者的血糖,对于外科非糖尿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相关研究较少。作为患者最直接的照顾者,护士及早预防、发现、处理外科非糖尿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意义重大。鉴于此,笔者就外科非糖尿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影响因素、护士参与防治应激性高血糖的措施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外科非糖尿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影响因素

1.1 年龄 研究显示,老年人较其他年龄阶段的人群更易发生高血糖[5]。老年患者免疫力低,机体对应激的抵抗能力下降。其在经历手术等应激刺激时,较中青年手术患者更易出现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及胰岛素反应不足等情况,增加糖代谢紊乱的概率[6]。虽然老年患者更易出现外科应激性高血糖这一结论已被证实,但鉴于现有的外科应激性高血糖相关研究不多,已有的研究也并未将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患者应激性高血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相关问题尚待探讨。

1.2 不合理营养支持方式的应用 外科非糖尿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与其接受的营养支持方式有关[7]。使用肠外营养支持是恶化血糖、诱发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可能与外科住院患者普遍出现胰岛素抵抗,在胰岛素分泌不足情况下,无法将大剂量的外源性葡萄糖转化,机体血糖含量增高有关。肠外营养所致的高血糖,不仅可以引起患者出现感染、心肾功能损伤,还会提高其死亡率。另外,过高的热量亦会影响患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的概率。研究表明,若非糖尿病患者接受速度>4 mg/(kg·min)的肠外营养支持时,高血糖发生率可达50%[8]。另有研究显示,若患者对于营养支持不耐受,也会引起血糖的增高[9],然而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常机械执行医生下达的营养医嘱,并未关注外科患者接受营养支持后的效果和对营养支持的耐受性,其相关问题需引起重视。

1.3 不良心理应激 患者遭受的心理、社会压力可能会影响其胰岛素分泌及葡萄糖代谢。由于担心手术预后、高额的住院费用、紧张的医院工作氛围,外科患者常会表现出紧张、焦虑等情绪,这些不良心理情绪容易增加患者心理应激强度,拮抗胰岛素分泌,增加机体皮质醇分泌量和糖异生,进而导致机体出现胰岛素抵抗、神经免疫调节系统出现变化[10-11],增加调控血糖的难度。但因目前外科非糖尿病患者不良情绪与血糖调控相关研究较少,其内容仍待进一步探讨。

1.4 手术方式等医疗相关因素 较长的术前禁食时间、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出血量等,可增加外科非糖尿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发生概率。研究显示,受术前禁食、不同程度的手术创伤、麻醉方式、术中失血量、手术方式、手术持续时间等因素影响,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导致外周葡萄糖吸收减少,内源性葡萄糖生成增加。机体蛋白质、脂肪和糖原的分解代谢增加、缺血再灌注损伤增强,加重机体损害程度,从而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12-13]。另外,手术创伤、失血等刺激也可导致各种炎症介质级联反应发生,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肝脏和骨骼肌对葡萄糖利用障碍,影响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并促进肌肉蛋白分解和肝糖原分解,增加肝糖原异生能力,导致糖代谢紊乱,血糖浓度升高。

2 外科非糖尿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防治措施

2.1 多学科团队合作 患者进行手术前,医护人员应积极处理其原发病,尤其关注老年患者身体情况。对于术前禁食时间较长的患者,酌情补充液体量。虽然具体摄入量及摄入的时间尚未统一,但术前口服葡萄糖溶液已被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可以提高术中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术后胰岛素抵抗、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13-14]。另外,医生、麻醉师、护士应制定适宜的外科患者手术计划,相互配合,缩短手术的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量、合理术中补液速度,从而减轻手术因素对患者带来的应激性刺激,降低其应激性高血糖发生,减少其并发症的出现。这种团队配合的意义同现在倡导的多学科团队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促进患者预后的目的一致。美国糖尿病学会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的指南提出,为了更好地控制住院患者高血糖和改善病情,医院应发挥多学科团队合作和支持的优势[15],Duggan[16]的研究也提出多学科团队调控外科患者血糖的展望。目前,涉及到血糖相关的多学科团队合作多聚焦糖尿病患者,利于调控外科非糖尿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多学科团队小组配合细节、护士在相关多学科团队小组中的明确作用等内容亟待探讨。

2.2 合理营养支持 护士在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操作时,需关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不同营养制剂对患者血糖的影响,及时同医生反馈,以便针对患者具体血糖情况及时调整。护士在对患者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时,应对其调控好输注速度。研究显示,低热量肠外营养[输入速度保持在 4 mg/(kg·min)内]可降低术后患者高血糖发生率,减少胰岛素需要量。肠内营养似乎在维持患者血糖稳定方面意义重大,研究显示,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联合使用、在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时对其进行持续性肠内营养输注,似乎更能减少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浓度,以维持患者全天血糖水平的稳定[17-18]。虽然,目前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ASPEN)保留对糖尿病相关特殊肠内营养制剂的推荐意见[19],但已有不少研究证明特殊肠内营养制剂在血糖调控方面前景乐观,Elia[20]在其2005年发表的系统综述中,得出糖尿病特殊制剂的肠内营养液较普通肠内营养液有较好的降糖作用的结论。瑞代、康全力也被证明,有能较好控制血糖、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的优点[21-22]。是否糖尿病特殊制剂的肠内营养液对应激性高血糖有调控效果,仍待后续验证。

2.3 合理心理支持 虽现有血糖相关研究中,心理干预措施与外科非糖尿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但糖尿病相关研究显示,良好的情绪可以维持患者血糖的稳定。付明媚[23]对25个临床对照试验,2 417例糖尿病患者的Meta分析显示,心理干预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有效地控制血糖。除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完善术前宣教外,还可通过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达到降低患者心理应激的目的。今后可针对相关问题,对非糖尿病患者展开研究。

2.4 合理的血糖管理

2.4.1 胰岛素使用

2.4.1.1 胰岛素给予途径 胰岛素是控制应激性高血糖的最合适方法,胰岛素可以经微量泵连续输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皮下给予、加入3 L袋中输注或以上方法结合使用,其各有使用特点。为了防止接受肠外营养的患者血糖升高过快,西班牙相关研究小组建议可将胰岛素以一定比例加入输液袋内,以保持进行营养支持的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血糖稳定[24],期间以皮下胰岛素注射作为补充。但另有学者认为,胰岛素在营养袋中会因吸附和洗脱作用降低使用效果,故静脉泵被有些学者认为是输注胰岛素的较佳途径[25]。但静脉泵的使用会增加血糖监测次数,且由于担心低血糖的发生及缺乏专人管理,外科非糖尿病患者静脉泵使用仍有局限。另外,胰岛素泵也可用于控制应激性高血糖[26],但其费用较高,使用过程中,其输注装置有设置程序出错、堵塞或泄露、针头脱离注射部位等输注系统异常的可能,也未能在外科普及。针对非危重患者,皮下胰岛素注射仍为ADA当前推荐手段[27],但其亦有调控血糖不及时的缺点。

2.4.1.2 胰岛素给予剂量 目前,国内外缺少统一的针对外科非糖尿病患者血糖的胰岛素调控方案。国外仅制定了针对外科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调控标准,虽提出应针对应激性高血糖进行合理的胰岛素调控的建议,但缺乏外科非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指南[16]。在我国,除缺少胰岛素使用的相关指南外,临床处理高血糖常以传统血糖控制模式为主,即医生根据患者血糖结果下达给予胰岛素的医嘱,护士再执行。这一过程中需医生与护士持续联系、沟通,但是汇报、下达医嘱及执行医嘱都需要时间,这样的处理常存在一定的滞后性[28]。另外,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担心过量使用胰岛素会产生危害更大的低血糖现象,很多外科医生在处理高血糖患者时过于保守,常习惯给予较低剂量的胰岛素,甚至是不予处理。如何安全、及时调控外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的同时,也能充分发挥护士主动性值得医护人员思考。王静新等[28]在其研究中,采用护士主导的动态血糖控制模式处理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情况,省去医护沟通环节,及时纠正异常血糖值的同时减轻了医护工作量,此研究为外科护理人员制定护士主导的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相关胰岛素调控方案提供参考。

2.4.2 血糖监测

2.4.2.1 适宜的血糖采集手段 美国内分泌学会(the Endocrine Society,ENDO)发布的《非急诊住院患者高血糖的管理》临床指南中,提议对所有住院患者(无论其是否患有糖尿病),都应进行血糖的监测,床旁血糖监测(point of care testing,POCT)更是被建议作为住院患者首选的血糖管理方式[29]。《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建议在进行血糖监测前,先将患者采血部位洗净并保持干燥,自然下垂采血的手臂,按摩采血部位,在患者放松状态,选择左手无名指尖的两侧皮肤较薄处,以60°~80°进针[30],采用自然流出法采血,使用适当采血器一次性吸取足量血样量[31]。然而,血糖仪监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操作不规范可能会影响血糖测定结果。若频繁针刺采血会引起患者疼痛不适,甚至会排斥、拒绝该操作。更有研究证明,频繁的血糖监测可能更容易诱发高血糖[32],多次手指末梢采血操作也增加了护士护理患者的整体时间。前臂背侧上1/3[33]、手掌[34]等部位采血现被证明也可取得满意的血糖值监测结果。《中国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 (2012年版)》推荐,1型糖尿病、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以及血糖波动大的患者使用动态血糖监测,因动态血糖监测能发现不易被传统监测方法所探测到的高血糖和低血糖[35]。目前动态血糖监测主要研究对象仍是糖尿病患者,考虑到动态血糖监测使用费用,且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穿刺部位感染等情况,其对外科非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意义尚需探讨。另外,邹达[36]使用近红外无创血糖测量方式,对耳垂部位血糖测定的可行性研究,也为今后的血糖监测提供了新的手段。

2.4.2.2 血糖监测间隔 外科非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间隔尚有争议。但2012年,美国内分泌学会发布的《非急诊住院患者高血糖的管理》临床指南中,提议对所有住院患者(无论是否为糖尿病患者),都应进行血糖监测[29]。对接受肠内或肠外营养的患者,建议进行24~48 h的床旁血糖监测,1次/4~6 h。我国在2016年最新发布的 《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中建议,对禁食患者,监测血糖1次/4~6 h[37],但缺乏针对不同病情、手术种类、年龄阶段患者的血糖监测间隔指南。

2.4.3 适宜的血糖调控范围 临床上尚未统一血糖的控制范围,且调控血糖的方法尚无一致定论。《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标专家共识》建议,择期的普通大、中、小手术在围术期血糖控制采用宽松标准,即空腹血糖或者餐前血糖8~10 mmol/L,餐后2 h血糖或不能进食时任意时间点血糖8~12 mmol/L[38]。我国《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认为,围术期血糖目标值定为7.8~10.0 mmol/L兼顾了血糖管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较为合理[37]。虽最佳血糖控制范围仍未统一,但大都同意,血糖不应大于10 mmol/L的这一目标[39]。临床工作中,最佳适宜的血糖控制目标仍需医护人员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手术方式等情况具体设定和探讨。

2.4.4 适宜的血糖评价指标 临床工作中,护士常被动、机械地执行医生开具的监测血糖医嘱,将血糖数值汇报给医生,并未充分关注患者血糖值代表的深层含义。有研究显示,在临床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的患者中,虽然血糖控制水平相同,但临床结局却有差异。对患者的数据分析后发现,血糖波动性(glycemic variability,GV)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40]。血糖波动性即血糖变异性,指血糖在其波动的低、高值之间动荡变化的非稳定状态[41]。研究显示,血糖波动性比持续高血糖对患者危害更大[42]。目前国内外涉及外科应激性高血糖相关文献使用的血糖判断标准多是空腹血糖或平均血糖值(average of blood glucose,BGAve)2个指标,两者均不能反映患者的血糖波动性。评估血糖波动性的量化指标很多,包括每日血糖差值平均值、血糖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blood glucose,BGCV)、血糖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blood glucose,BGSD)、血糖不稳定指数(glycemic lability index,GLI)、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plasma glucose excursions,MAGE)、血糖波动与某一范围的时间百分比、曲线下面积或血糖的频数分布、三角指数、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 (absolute means of daily differences,MODD)等,但其“金标准”尚未统一。近年来,由于血糖不稳定指数同时考虑血糖变化速度、血糖变化幅度、测量血糖的时间、显示血糖间隔等影响,逐渐成为评估血糖波动性的常用指标之一[43]。血糖不稳定指数是否能够作为最佳反映患者血糖波动性的血糖评价指标,协助医护人员更加灵活、准确地调控外科非糖尿病患者血糖情况,尚待研究。

3 展望

综上所述,外科非糖尿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危害重大,影响因素众多。虽然其危害已经引起医护人员的注意,但国内外相关文章较少,大多数相关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未来工作中,医护人员应进一步探讨多学科团队模式调控外科非糖尿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方法、明确护士在相关多学科团队小组中的作用,尽快形成处理外科非糖尿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血糖调控指南,确定能够反映患者血糖情况的血糖波动性评价指标,以满足临床需要。还应积极探讨在能够充分发挥护士作用的前提下,使得护士及时、安全调控外科非糖尿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模式,提高患者预后的同时,减少医护工作负担。

[1]Dungan K M,Braithwaite S S,Preiser J C.Stress Hyperglycaemia[J].Lancet,2009,373(9677):1798-1807.DOI:10.1016/S0140-6736(9)60553-5.

[2]McCowen K C,Malhotra A,Bistrian B R.Stress-induced Hyperglycemia[J].Crit Care Clin,2001,17(1):107-124.DOI:10.1016/S0749-0704(05)70154-8.

[3]Ganai S,Lee K F,Merrill A,et al.Adverse Outcomes of Geriatric Patients Undergoing Abdominal Surgery Who Are at High Risk For Delirium[J].Arch Surg-Chicago,2007,142(11):1072-1078.DOI:10.1001/archsurg.142.11.1072.

[4]Mahid S S,Polk H C Jr,Lewis J N,et al.Opportunities for Improved Performance in Surgical Specialty Practice[J].Ann Surg,2008,247(2):380-388.DOI:10.1097/SLA.0b013e3 1815 efd7a.

[5]刘旭辉,郑常龙,冯亚群,等.不同血糖控制对老年危重症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1):2437-2439.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4.21.005.

[6]Frankenfield D,Cooney R N,Smith J S,et al.Age-related Differences in the Metabolic Response to Injury[J].J Trauma,2000,48(1):49-56.DOI:10.1097/00005373-200001000-00009.

[7]Olveira G,Tapia M J,Ocon J,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Prediabetes,and Stress Hyperglycemia:Insulin Therapy and Metabolic Control in Patients on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J].Endocr Pract,2015,21(1):59-67.DOI:10.4158/EP13441.OR.

[8]Rosmarin D K,Wardlaw G M,Mirtallo J.Hyperglycemia Associated with High, Continuous Infusion Rates of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Dextrose[J].Nutr Clin Pract,1996,11(4):151-156.DOI:10.1177/0115426596011004151.

[9]Nam Nguyen,Katrina Ching,Robert Fraser,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lood Glucose Control and Intolerance to Enteral Feeding During Critical Illness[J].Intens Care Med,2007,33(12):2085-2092.DOI:10.1007/s00134-007-0869-7.

[10]Chiba M,Suzuki S,Hinokio Y,et al.Tyrosine Hydroxylase Gene Microsatellite Polymorphism Associated with Insulin Resistance in Depressive Disorder[J].Metabolism,2000,49(9):1145-1149.DOI:10.1053/meta.2000.8611.

[11]郑铁成.麻醉前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分析及对策[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7(3):55.DOI:10.3969/j.issn.1673-5110.2004.03.047.

[12]杨腾飞,王 爽,张 萌,等.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后胰岛素抵抗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3,18(9):641-643.DOI:10.13499/j.cnki.fqjwkzz.2013.09.021.

[13]陈俊勇.胃癌术前口服糖溶液减轻术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机理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4.

[14]Thiele R H,Raghunathan K,Brudney C S,et al.American Society for Enhanced Recovery(ASER)and Perioperative Quality Initiative(POQI)Joint Consensus Statement on Perioperative Fluid Management Within an Enhanced Recovery Pathway for Colorectal Surgery[J].Perioper Med(Lond).2016(5):24.DOI:10.1186/s13741-016-0049-9.

[15]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4[J].Diabetes Care,2014,37(Suppl 1):14-80.DOI:10.2337/dc14-S014.

[16]Duggan E W,Klopman M A,Berry A J,et al.The Emory University Perioperative Algorithm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glycemia and Diabetes in Non-cardiac Surgery Patients[J].Curr Diabetes Rep,2016,16(3):34.DOI:10.1007/s11892-016-0720-z.

[17]Nguyen N,Ching K,Fraser R,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lood Glucose Control and Intolerance to Enteral Feeding During Critical Illness[J].Intens Care Med,2007,33(12):2085-2092.DOI:10.1007/s00134-007-0869-7.

[18]王 辉,关开泮,卢桂芳,等.两种不同营养输注方式对危重患者血糖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10-12.DOI:10.3969/j.issn.1006-5725.2009.01.004.

[19]McMahon M M,Nystrom E,Braunschweig C,et al.A.S.P.E.N.Clinical Guidelines:Nutrition Support of Adult Patients with Hyperglycemia[J].JPEN J Parenter Enteral Nutr,2013,37(1):23-36.DOI:10.1177/0148607112452001.

[20]Elia M,Ceriello A,Laube H,et al.Enteral Nutritional Support and Use of Diabetes-specific Formulas for Patients with Diabete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Diabetes Care,2005,28(9):2267-2279.DOI:10.2337/diacare.28.9.2267.

[21]马步青,杨 莹,楼巧勤,等.含缓释淀粉的肠内营养在危重症高血糖病人的应用[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2,19(3):146-148.DOI:10.3969/j.issn.1007-810X.2012.03.006.

[22]苏枫博.康全力在神经外科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D].长春:吉林大学,2011.

[23]付明媚,董雅娟.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及血糖控制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436-439.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3.02.025.

[24]Olveira G,Garcia-Luna P P,Pereira J L,et al.Recommendations of the GARIN Group for Managing Non-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Diabetes or Stress Hyperglycaemia and Artificial Nutrition[J].Nutr Hosp,2012,27(6):1837-1849.DOI:10.3305/nh.2012.27.6.6076.

[25]朱晓红,龚仁蓉.体外循环术后应激性高血糖的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37-38.DOI:10.3969/j.issn.1002-6975.2013.01.016.

[26]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2010)[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3(4):78-86.DOI:10.3969/j.issn.1674-7372.2011.04.020.

[27]Talley M H,Hill A,Steadman L,et al.Changes in the Treatment of Inpatient Hyperglycemia:What Every Nurse Practitioner Should Know about the 2012 Standards of Care[J].J Am Acad Nurse Prac,2012,24(12):683-689.DOI:10.1111/j.1745-7599.2012.00770.x.

[28]王静新,金 充,廖 黎,等.动态血糖控制模式对神经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干预效果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04-107.DOI:10.3969/j.issn.1002-6975.2012.02.003.

[29]Umpierrez G E,Hellman R,Korytkowski M T,et al.Management of Hyperglycemia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in Non-Critical Care Setting:An Endocrine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J].J Clin Endocr Metab,2012,97(1):16-38.DOI:10.1210/jc.2011-2098.

[30]陈俊春.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指尖血糖监测患者疼痛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4,29(3):25-26.DOI:10.3870/hlxzz.2014.05.025.

[3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1,3(1):13-21.DOI:10.3760/cma.j.issn.1674-5809.2011.01.004.

[32]Sheean P M,Braunschweig C,Rich E.The Incidence of Hyperglycemia in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 Recipients Receiving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A Pilot Study[J].J Am Diet Assoc,2004,104(9):1352-1360.DOI:10.1016/j.jada.2004.06.024.

[33]贾 喆,于大玲.前臂毛细血管采血检测血糖的可行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 志,2013,13(5):377-378.DOI:10.3969/j.issn.1671-315X.2013.05.035.

[34]曾 理.手掌毛细血管采血的血糖即时检测[D].上海:复旦大学,2011.

[35]中国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5(1):51-60.

[36]邹 达.近红外无创血糖测量[D].天津:天津大学,2012.

[37]高 卉.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快捷版)[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32(1):93-95.

[38]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标专家共识[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3):189-195.DOI:10.3760/cma.j.issn.1000-6699.2013.03.002.

[39]施咏梅,曹伟新.重视围手术期病人的血糖管理[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4,19(1):9-12.

[40]Egi M,Bellomo R,Reade M C.Is Reducing Variability of Blood Glucose the Real But Hidden Target of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J].Critical care,2009,13(2):302.DOI:10.1186/cc7755.

[41]徐芬娟,沈飞霞.血糖波动的研究进展[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9):852-855.DOI:10.3969/j.issn.1006-6187.2014.09.024.

[42]Ceriello A,Kilpatrick E S.Glycemic Variability:Both Sides of the Story[J].Diabetes Care,2013,36(Suppl 2):272-275.DOI:10.2337/dcS13-2030.

[43]徐 坡,陆士奇,孙 腾,等.血糖波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4,34(5):400-403.DOI:10.3969/j.issn.1002-1949.2014.05.005.

[本文编辑:陈伶俐]

R473.6

A

10.16460/j.issn1008-9969.2017.04.034

2016-07-29

江苏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护理学”(JX10617801)

张 然(1987-),女,江苏徐州人,硕士,助教。

许 勤(1968-),女,江苏无锡人,硕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猜你喜欢
高血糖外科胰岛素
血糖超标这些都不能吃了吗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UCP2基因敲除小鼠在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损伤模型中的应用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高血糖相关偏身投掷和舞蹈症的CT及MRI表现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不同水平控制应激性高血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