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陆海统筹”与“蓝绿互动”

2017-02-24 06:39:11
关键词:陆海海南海洋

周 伟

(海南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陆海统筹”与“蓝绿互动”

周 伟

(海南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当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既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也面临着“海洋强国”“一带一路”等重大发展机遇。为此,海南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海洋优势和区位优势,在“陆海统筹”与“蓝绿互动”发展思路的引领下,不断推动陆域经济与海洋经济的协同发展,通过构建均衡的结构支撑和持久的动力源泉,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及其升级版打造增添新活力和新动能。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陆海统筹;蓝绿互动

海南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陆地面积约为3.54万平方公里,授权管辖海洋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自然条件优良,比较优势突出,发展潜力巨大。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正式印发,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机遇。为全面贯彻落实好《若干意见》精神,海南省委、省政府在全面分析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从空间布局、基础建设、产业发展、保障措施、近期行动计划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工作安排。按照《规划纲要》要求,“到2020年,旅游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全面接轨,海南旅游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大大提高,旅游产业的规模、质量、效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7 680万人天次,旅游总收入1 24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达到60%。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力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综合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海南省委,省政府:《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http:∥tourism.hainan.gov.cn/Goverment/lvyoudao/jiansheguihua/,2016年10月25日访问。从目前进展来看,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时间已经过半,经过前几年的全面推进,各项指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总体顺利,全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重大飞跃。但另一方面,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宏观背景下,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在发展路径、结构调整、产业布局、陆海统筹等方面不断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中期进展以及面临的新机遇

2015年3月26日,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在海南博鳌举行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综合评估报告”发布会,这是有关方面首次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综合评估情况进行公开披露。评估报告认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顺利、收效明显,《若干意见》等制定的13项任务指标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森林覆盖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全面解决饮水安全问题4项已提前完成;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旅游收入、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城镇污水处理率6项预计可以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旅游人数、旅游业增加值等3项因为宏观经济形势发生较大变化及其他原因无法达到预期目标*黄晓慧,韩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综合评估报告发布》,《人民日报》 2015年3月27日第4版。。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海南旅游业管理服务水平不高,旅游业发展模式同质化,产业附加值较低。岛内区域发展不平衡,旅游产品供给结构欠合理。旅游开发与强岛富民政策结合不够紧密等*第三方评估:《海南旅游开发与强岛富民结合不紧密》(2015年3月26日发布),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03-27/7162398.shtml,2016年10月15日访问。。为此,评估专家组就进一步加强国际旅游岛建设提出了八大对策建议:必须筑牢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生态底线;要创建海南旅游的卓越品质;要创新旅游相关服务业发展机制;要拓展热带农业的发展空间;要增强基础设施的保障支撑能力;要落实以人为本的惠民富民政策;要力促新型工业旅游产业联动发展;要推出国际旅游岛发展政策升级版*杨春虹:《评估专家组提出八大对策建议——推出国际旅游岛发展政策升级版》,《海南日报》 2015年3月27日第3版。。

综合上述评估报告所涉及的内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廓清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现状与前景。一方面,在过去的几年中,经过全省上下全面而扎实的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若干意见》提出的战略定位逐步实现,制定的发展目标基本完成,明确的重点工作进展顺利”*第三方评估报告:《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收效明显》(2015年3月26日发布),http:∥news.0898.net/n/2015/0326/c231190-24290660.html,2016年10月18日访问。;但另一方面,相较于《若干意见》和《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差距和问题。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仍然需要在已经取得的诸多成就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牢牢把握住国际旅游岛建设这个总抓手,坚持生态立省、科学发展和绿色崛起,把海南的潜在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做足做强“国际旅游岛+”的大文章,推动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跨界发展、融合发展和一体化发展,积极抢抓国家层面“海南强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机遇,借助新形势下的全域旅游建设和自由贸易园区建设,打造世界一流的精品旅游目的地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升级版。

从目前海南和国家两个层面来看,国际旅游岛建设都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首先,海南宏观经济的基本面运行良好。近几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海南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转方式、惠民生、保生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宏观经济的基本面良好。根据海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发布的《2015年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3 702.8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5.82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875.13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1 971.81亿元,增长9.6%。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3.1:23.6:53.3。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818元,按现行平均汇率计算为6 554美元,比上年增长6.9%。全省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 979元,比上年增长8.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在旅游业发展方面,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数5 335.6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4%;其中接待旅游过夜人数4 492.09万人次,增长10.6%。旅游总收入572.49亿元,增长13.0%*海南省统计局:《2015年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1月27日发布),http:∥www.stats.hainan.gov.cn/tjsj/tjgb/fzgb/n_991236/201601/t20160127_1759264.html,2016年11月10日访问。。对比《规划纲要》中的要求,“到201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4 760万人天次,旅游总收入54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以上,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达到45%以上”*海南省委,省政府:《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http:∥tourism.hainan.gov.cn/Goverment/lvyoudao/jiansheguihua/,2016年10月25日访问。,旅游业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完成。因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只要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突出创新驱动,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海南经济依然可以保持平稳健康的发展。

其次,“一带一路”倡议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实施。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提出与东盟各国加强海上合作,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之后,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部署。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同年11月,在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上,对“一带一路”建设做出了新的重大部署。2015年3月28日,在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特别提到要加大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开放力度,加强海口、三亚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设等。事实上,海南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国联接内外的核心地缘纽带和重要战略枢纽。从区位上看,海南地处中国的最南端,背靠华南地区、面向东南亚各国,位于我国南海连接东西的重要航道上,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桥梁和节点。目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加快推进,必将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尤其是在构建和打造南海航运和物流枢纽、泛南海经贸合作连接点、环南海公共外交先行区、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与海上丝路旅游特区等方面,海南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无限广阔的前景*周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海南的角色与作用》,《南海学刊》2016年第2期,第112-118页。。

再次,海洋强国建设中南海资源开发与海上综合服务保障基地的推进。在国务院公布的《若干意见》中,关于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定位部分,明确提出把海南建设成为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要“加大南海油气、旅游、渔业等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强海洋科研、科普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使海南成为我国南海资源开发的物资供应、综合利用和产品运销基地”*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年1月4日发布),http:∥www.gov.cn/zwgk/2010-01/04/content_1502531.htm,2016年10月8日访问。。由此可见,推进南海资源开发是国际旅游岛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国家整体发展宏观布局的外在需求。事实上,海南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拥有全国人大特别赋予的周围海域地方管辖权,以海南为基地推进南海资源开发,顺利实现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目标,这是中央政府赋予海南的重要使命;另一方面,海南如何在国家南海战略中发挥关键作用和扮演重要角色,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这本身就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应有之义。2012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提髙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17日发布),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7/c_113711665_9.htm,2016年11月12日访问。。伴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推进,我国在加大南海资源开发力度的同时,为了更好地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也加强了对南沙驻守岛礁的基础设施建设。南沙海区远离大陆,航线密集,渔场众多,受台风和季风影响突出,海难事故频发。南沙驻守岛礁完成吹填和扩建后,除必要与有限的军事防卫功能外,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各类民事需求服务,如为南海资源开发提供综合性的服务保障基地,以及为南海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提供海上公共服务与产品等。“中国将建设包括避风、助航、搜救、海洋气象观测预报、渔业服务及行政管理等民事方面的功能和设施,为中国、周边国家以及航行于南海的各国船只提供必要的服务,更好地履行中方在海上搜寻与救助、防灾减灾、海洋科研、气象观察、环境保护、航行安全、渔业生产服务等方面承担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15年4月9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2015年4月9日发布),http:∥www.fmprc.gov.cn/mfa_chn/fyrbt_602243/t1253375.shtml,2016年11月20日访问。

二、“陆海统筹”与“蓝绿互动”视阈下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2011年12月,时任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在全国海洋工作会议上曾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既是推动海洋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海洋强国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实践证明,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陆域经济的辐射和带动。同样,陆域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海洋经济的拓展和提升,两者之间互为依托、相互促进。”*刘赐贵:《凝心聚力 奋力夺取海洋事业发展的新胜利》(2011年12月26日发布),http:∥www.gov.cn/gzdt/2011-12/26/content_2030089.htm,2017年1月16日访问。同年,联合国也提出了以发展“蓝绿经济”为核心的海洋发展之路,即在增强可持续利用海洋能力的同时,保护海洋环境、支撑绿色经济,努力实现两者的协调与互动发展,已成为当代海洋发展的主要内容。具体到海南以及国际旅游岛建设而言,要全面贯彻上述发展理念,抓住并充分利用“海洋强国”“一带一路”等重大机遇,进而实现预期的建设与发展目标,就必须紧紧依托海南自身在管辖海洋面积广大、区位优势突出和生态环境优良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陆海统筹”*由于受“重陆轻海”思想的影响,我国海洋发展长期滞后,与陆域发展之间不协调、不对等的状况比较突出。20 世纪 90 年代后,一些专家学者针对海陆一体化发展构想提出了“陆海统筹”的思路。例如,杨金森等撰写的《中国海洋开发战略》(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年),徐质斌撰写的《建设海洋经济强国方略》(泰山出版社,2000年),栾维新等撰写的《海陆一体化建设研究》(海洋出版社,2004年)等;此外,1996年的《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中首次提出,“要根据海陆一体化的战略,统筹沿海陆地区域和海洋区域的国土开发规划”;张海峰(2004年)在北京大学“郑和下西洋 600 周年”报告会上提出了“海陆统筹,兴海强国”的观点;张登义、王曙光(2005年)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了“‘海陆统筹’应列入‘十一五规划’之中”的提案;高之国(2006年)在《中国海洋报》上发表文章称,“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除了大力做好现有的‘五个统筹’之外,还应该再加上‘海陆统筹’。‘海陆统筹’应该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叶向东(2007年)则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海陆一体化”和“海陆统筹”的概念进行了辨析,并对海陆统筹发展做了综合论述等。在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及2011年3月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这标志着“陆海统筹”被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和总体部署。与“蓝绿互动”*关于“蓝绿互动”的表述,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学术性用语,目前学界也没有这方面的研究论及或概念界定。本文引入并使用这一概念,更多是基于海南省在行政区划特征上所呈现的“内绿外蓝”这一独特的陆海双层结构,以及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如何实现“蓝色经济”与“绿色经济”的协同发展,同时也与文中使用的“陆海统筹”概念形成一定的呼应和衔接。发展思路的引领下,不断推动陆域经济与海洋经济的协同式发展,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及其升级版打造提供均衡的结构支撑和持久的动力源泉。

这是因为,与全国其他沿海省份相比,海南省的行政区划在地理特征上呈现独特的内外双层结构:处于内部的是生态环境优良的海南岛,处于外围的则是占全国管辖海洋面积三分之二的南海海域。从空中俯瞰,巨大的绿色岛屿扎根在广阔的蓝色海洋中,陆地的“绿”与海洋的“蓝”,既界限清晰,又浑然一体,构成了“蓝”与“绿”之间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从系统论和发展论的角度看,以绿色为代表的陆域经济和以蓝色为代表的海洋经济,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陆海统筹”与“蓝绿互动”,是海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希望与潜力所在。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长期以来海南的发展主要还是集中在陆域,海洋区域的开发开放较为滞后,陆域与海洋之间也缺少紧密的关联互动和相互支撑。客观地讲,海南作为一个经济社会欠发达的沿海省份, 陆地资源相对较少,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由于腹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陆域经济拉动海洋产业发展的动力有限。另一方面,如果对本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开发,也必将对自身引以为傲的生态环境优势形成不可逆转的破坏,这无疑是饮鸩止渴、竭泽而渔的做法。因此,从长远来看,海南发展的最大优势在于海洋,最大的潜力也在海洋,向海洋进军、大力发展蓝色经济是未来的必然选择。它不仅有利于缓解陆域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压力,而且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并增加产业附加值,为海南经济社会提供可持续发展空间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事实上,国际旅游岛战略获批后不久,2012年中共海南省第六次党代会上就提出了“绿色崛起”发展战略。同年,海南省召开了首次全省海洋工作会议,提出了“举全省之力加快建设海洋强省,为海南绿色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海洋产业支撑”的目标。2013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又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的决定》。《决定》提出,“到2015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 15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0%;到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2 862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5%以上”*海南省委,省政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的决定〉出台》(2013年8月15日发布),http:∥www.hainan.gov.cn/hn/yw/jrhn/201308/t20130815_1042446.html,2016年11月25日访问。。从目前发展的现状来看,海南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接近30%*2015年海南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050亿元,在全省经济总值中占到28%。参见罗霞:《海南海洋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海南日报》 2016年3月24日。,这一比例也远远超过了广东、山东、浙江等海洋经济发展较好的沿海省份。然而,考虑到这几个省份的经济总量很大,而海南省的经济总量较小,再加上海南管辖全国三分之二的海域面积,拥有全国十分之一的海岸线长度,现有的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海洋资源大省的地位严重不匹配。事实上,海南海洋生产总值在全国海洋经济总值中的比例长期不足2%,海南岛岸线经济密度(海洋生产总值与海岸线长度之比)在全国沿海省份排名倒数第二,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2:23:55*务乙沣:《坚持陆海统筹 发展海南海洋经济》,《海南日报》2014年5月8日第6版。,与其他沿海省份相比还很不合理。因此,就海南而言,作为全国管辖海域面积最大的海洋省份,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进而实现蓝色崛起,这是对绿色崛起战略的丰富与补充;通过实施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核心的绿色崛起战略和以海洋资源开发为核心的蓝色崛起战略,在“陆海统筹”与“蓝绿互动”发展观的指导下,海南必将迎来再次崛起的春天。

总体而言,“陆海统筹”与“蓝绿互动”发展观,就是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过程中,将发展眼光不仅仅局限于陆地,而是立足陆地,放眼海洋,在搞好陆域经济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掘自身的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在海洋与陆地的优势互补、资源互利的条件下,推进陆域经济与海洋经济的统筹发展和双向互动,使两者互为对方发展的前沿阵地和保障基地,形成一种交相呼应、互促共进的良性发展态势,打造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双引擎”动能,推动海南从岛屿型经济体逐渐转型为岛屿—海洋型经济体。

具体而言,作为一种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思路与模式,“陆海统筹”是指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综合陆海两方面的资源环境特点与优势,将海陆两个区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和考量,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发展态势,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形成“陆海统筹”的发展战略;“蓝绿互动”是指当陆海两区域在“陆海统筹”发展战略的指引下,陆域经济与海洋经济都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两者能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以一方之优势带动另一方协调发展,并互为对方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和体系保障,即“蓝绿互动”的发展方式。

需要强调的是,“陆海统筹”与“蓝绿互动”并不是割裂的两方,而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在用“陆海统筹”的眼光谋划发展战略时,也要考虑到海洋经济和陆域经济之间的“蓝绿互动”;在用“蓝绿互动”的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时,也应遵循“陆海统筹”的基本原则和内在要求。就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而言,“陆海统筹”与“蓝绿互动”发展思路的实施,需要统筹兼顾、均衡协调陆地资源与海洋资源两方面的优势,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积极打造陆域经济和海洋经济的“双轮驱动”,实现海陆资源互补、海陆产业互动和海陆经济一体化,提高海洋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促进陆海关系的协调和统一,从根本上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提供均衡的结构支撑和持久的动力源泉。

三、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推进“陆海统筹”与“蓝绿互动”的若干举措

根据《规划纲要》,国际旅游岛战略在空间布局上划分了六大功能组团,即北部组团、南部组团、中部组团、东部组团、西部组团和海洋组团。从当前的实际进展来看,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主要还是集中在陆域的各个功能组团,尤其是南部组团、东部组团和北部组团。受制于体制机制等诸多原因,海洋组团的作用还未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以海洋渔业、海洋运输、海洋油气、海洋旅游等为核心的海洋产业发展还有待加强,海洋经济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也远远不够。2017年4月,中共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召开。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在大会报告中指出,过去的五年,海南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今后五年,是海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关键时期。为此,必须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着力“增绿”“护蓝”,把海南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必须增强海洋意识,培育“蓝色引擎”,加快推进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转变,争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和海洋强省战略的实施,实现“陆海统筹”与“蓝绿互动”有机统一,既存在着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也面临着不容忽视的现实挑战。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首先,从海洋经济本身来看,来自传统发展模式的惯性与创新动力的严重不足,使得海洋产业仍处于低附加值的资源开发和初级产品的生产经营,在经济总量、科技含量、产业结构、特色优势等方面,都无法与国内其他沿海省份相比拟;其次,从海洋管理和控制体制来看,中央与地方、经济与国防、内政与外交等不同条块、多重架构分割管理的状况亟待优化与创新,对海洋开发活动的监管以及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等也需要不断加强;再次,陆海区域的发展仍然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也比较少,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阻碍了经济资源的自由流动和跨地区的经济合作,区域资源配置与要素流动性没有很好地实现;第四,陆海区域功能不协调,产业结构衔接错位大,由于相互之间缺乏统一的规划与资源配置,陆海配套设施产业链及陆海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滞后。同时,由于海域功能区与沿岸陆域功能区缺少统筹,海洋产业和沿海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都有所加重;第五,陆海统筹的顶层设计和系统建设仍然缺失,长期形成的“重陆轻海”观念影响深刻,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海洋经济发展和陆海互动的产业布局都有待加强;第六,在法律层面上涉海的基本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专项法律法规的协调性和配套性存在不足,尚未形成科学完整的依法治海、管海体系;第七,全省海洋科研机构数量少、规模小,海洋科研力量严重不足,海洋科技人才比较匮乏,且彼此之间缺少跨学科协同与重大项目集体攻关,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偏低;第八,海南地处国防前沿和南海一线,在海上安全格局面临复杂性和多变性的情况下,如何在加大海洋维权与执法力度的同时,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基于以上挑战和问题,在推动实施“陆海统筹”与“蓝绿互动”方面,需要从“陆”“海”两方面分别进行资源开发与统筹利用,在充分挖掘两方面优势的同时,还要辅之以必要的外部保障措施,从而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不断提供新的动力和活力源泉。

在陆上资源开发方面,首先要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通过适度开发自然资源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并与泛珠三角经济圈、泛北部湾经济圈、中国-东盟经济圈等实现产业协同和优势互补,促进地区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其次,要进一步完善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软环境建设,要打造陆、海、空互联互通的立体交通体系,规范景区、酒店、餐饮、娱乐、购物、交通等行业的经营管理,推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产业集群、集聚和集约,高水平开发旅游新产品和新业态,提升旅游业的服务品质和服务环境,形成海南旅游的品牌优势和竞争优势,把海南真正打造成世人青睐的“三大愿景”*即全省人民的幸福家园、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八大天堂”*即休闲天堂、人居天堂、购物天堂、美食天堂、医疗天堂、养生天堂、娱乐天堂、特色文化天堂。所在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国全域旅游的地区样板;再次,要加快海南中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的科学规划与统筹开发,通过设计热带农业生态游、热带雨林探险游、黎苗文化风情游、历史古迹遗产游等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和线路,有效改变海南旅游业东、中、西部非均衡发展的地域格局,实现全岛旅游业在各区域的合理布局与统筹协调发展,带动海南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第四,要加快发展以高科技、新能源等为重点的低污染、低能耗型新兴战略性产业,海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刚性要求决定了不能走传统工业化道路,发展新型工业应成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要积极完善相关的发展政策与配套措施,加大在财税、金融、审批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等;第五,要努力保护和深入挖掘海南本土文化,塑造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以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旅游文化内核吸引中外游客。特色文化是一个旅游目的地的灵魂所在,富有特色的本土文化为自然环境注入了更加丰富的人文内涵。环顾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对本土文化的保留与保护是旅游开发中最普遍的经验,也是吸引旅游者至关重要的因素。目前,海南旅游业大多依靠自然景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整体上还比较滞后。

在海上资源开发方面,海南要充分利用“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机遇,全方位借助三沙市成立的历史契机,海陆并举,以海带陆,不断壮大海洋经济实力,推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逐步从海洋大省迈向海洋强省,这既是实现海南绿色崛起的重要条件之一,又是不断拓展可持续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的战略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做强做优海南的海洋文章,向海洋要质量、要效益、要增长,既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海南在海洋强国战略中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在此过程中,重中之重是构建好具有海南特色的海洋经济发展布局和海洋经济产业体系,实现海南由岛屿型经济体向岛屿—海洋型经济体的转变和跨越,改变长期形成的单一化、失衡化的发展路径依赖,以长远的眼光、战略的思维和系统的构建,推动海南经济社会走向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之路。需要指出的是,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必须把握和坚持“五个用海”、“六个衔接”*“五个用海”是指: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六个衔接”是指:在海域与陆域开发上做到定位、规划、布局、资源、环境、防灾等六个方面相衔接。具体内容包括:一是海域发展定位与陆域功能定位相衔接,形成陆海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二是海域发展规划与陆域经济发展规划相衔接,构建协调的陆海规划体系;三是海域与陆域开发布局相衔接,加快陆海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四是海域与陆域资源开发相衔接,形成陆海互促的发展局面;五是海域与陆域环境质量相衔接,形成一体化决策和治理体系;六是海域与陆域防灾相衔接,提高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参见刘赐贵:《凝心聚力 奋力夺取海洋事业发展的新胜利》,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gov.cn/gzdt/2011-12/26/content_2030089.htm,2011年12月26日发布;潘新春,张继承,薛迎春:《“六个衔接”:全面落实陆海统筹的创新思维和重要举措》,《太平洋学报》2012年第1期,第2-7页。的内在要求,这是“陆海统筹”与“蓝绿互动”发展本质的具体体现,也是贯彻实施海陆一体化均衡发展的系统反映。

例如,要大力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形成科学的捕捞业、健全的养殖业、高效的加工业、繁荣的流通业、兴旺的休闲渔业等相结合的现代海洋渔业体系;要做大做强临港工业,进一步支持和鼓励港口经济的发展,整合优化港口资源,合理布局,创新体制,推进“四方五港”的扩建工程以及临港产业园区建设,组织新一轮的招商引资工作,促进临港工业加快发展;要支持发展海洋油气业,加大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力度,在做好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优势,以及海南作为经济特区所具有的体制上的优势,按照油气开发、油气中转与加工以及石油储备等三个方向,全力建设南海油气综合开发与加工基地,大力推进海洋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要加快发展海洋旅游业,推动传统的滨海观光旅游向滨海度假旅游转变,大力发展邮轮游艇、海岛休闲、海上运动、海洋文化等高端旅游产品,打造一批滨海和海岛特色鲜明、山海优势互补的旅游项目和度假区,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三沙旅游的开放开发,有序发展无居民岛屿旅游;要积极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大力拓展海洋交通运输航线,编制好航运枢纽和物流中心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岛内港口布局,推动国际客运和大宗货物专业化码头建设,为大型船舶、邮轮停靠提供必要的硬件保障。坚持集约化、高效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培养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现代海洋运输企业集团;要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通信、海水利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外部保障措施方面,首先,要加快相关的立法进程,修订和完善涉海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种标准体系,出台强有力的优化经济结构、发展海洋经济的管理制度与产业政策,科学编制具有海南特色的陆海统筹发展战略和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不断强化关于海洋开发和保护的制度规范建设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综合管理与执法等;其次,要打破当前陆海区域相互分割的体制与机制,形成“陆海联动”和“陆海一盘棋”的区域规划格局,实现全省陆海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陆海统筹”效应的最大化,尤其是要充分发挥自身作为最大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区位优势、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推进陆海一体化的体制与机制创新,培育具有海南特色的陆海产业集群和产业布局;再次,要在科学划定海洋开发区与海洋保护区范围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海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海上综合服务保障基地建设,积极稳妥地实施海域和海岛的有偿使用,全面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特色文化建设等,不断推动海洋产业体系的转型升级与结构优化;第四,积极引入国内外知名的金融与投资机构,通过搭建服务于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投融资平台,建立良好的金融、投资和税收政策体系,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多层次加强金融和税收支持力度,同时构建全方位的补贴和保险等制度,助力海洋经济主体的壮大和海洋经济实力的提升;第五,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步伐,不断培育和壮大科研队伍,大力实施科技兴海和人才强海战略,通过高质量的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提高对海洋的有效管控、综合开发和防灾减灾能力,为陆海统筹发展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第六,不断提升全省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助推“陆海统筹”与“蓝绿互动”引领下的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当前,海南民众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之以往有了显著提高,但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较大改善空间,如:主体意识缺失,科学素养偏低,民主与法制理念不强,进取与创新精神不足,从众与封闭心态突出,满足现状和偏安思想严重等,需要政府、媒体、社会组织等多个层面长期不懈的坚持与努力。

Land-SeaCoordinationandBlue-GreenInteractionintheConstructionofHainanInternationalTourismIsland

ZHOU Wei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570228, China)

At present the construction of Hainan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 face both certain challenges and such significant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as “China’s marine power strategy” and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erefore, Hainan is expected to exert its own marine and regional advantages, constantly promoting the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of land-marine economy under the guidance of development ideas of “land-sea coordination” and “blue-green interaction”. To build a balanced structural support and everlasting power source will add new vitality and energy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upgrade of Hainan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

Hainan;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 land-sea coordination; blue-green interaction

F127

A

1004-1710(2017)05-0142-07

2017-04-1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1CGJ023);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Hnky2016ZD-9)

周伟(1978-),男,河南开封人,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海南发展、南海区域问题及亚太国际关系等研究。

[责任编辑:吴晓珉]

猜你喜欢
陆海海南海洋
上海出发爱达世界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海洋的路
当代音乐(2018年4期)2018-05-14 06:47:13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南方周末(2018-05-03)2018-05-03 17:02:13
为海南停留
爱的海洋
琴童(2017年7期)2017-07-31 18:33:48
陆海统筹推进海岸带地质调查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小学科学(2017年5期)2017-05-26 18:25:53
一种奇巧的测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