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走”的隐喻意义和语义演变解读

2017-02-24 05:31张婷娟
关键词:隐喻语义词语

张婷娟

(华中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走”的隐喻意义和语义演变解读

张婷娟

(华中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隐喻是人们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认知模式,也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隐喻的本质即是将已知的认知域映射到陌生的认知域里,以理解和认识新的事物。借助于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的隐喻理论,归纳并分析了汉语中“走”字所具有的隐喻意义,简要梳理了“走”的语义演变,并总结了新时代下涌现的与“走”有关的新词语。对词语的隐喻意义和语义演变的解读有助于指导人们更加准确地运用词语。

走;隐喻意义;语义演变

前几日,网络上掀起了一股“皮皮虾,我们走”的使用热潮。一时间,各种各样的与之相关的图片和表情包涌现在各大社交和媒体网络。这些被人们广泛运用的网络新词和热词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语言始终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在这个动态变化过程的影响下,语言中的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字的语义都可能会被延伸而衍生出更多的意义。隐喻是人们认识和体验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古往今来众多学者热衷研究的课题。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的出版在认知语言学方面掀起了隐喻的革命风暴。[1]在这本书中,莱考夫和约翰逊指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机制,是人类认知活动的结果和工具。[2]通过隐喻,人们利用自己已知的熟悉的事物或经验来描述未知的世界。基于收集到的多个与“走”有关的语料,本文将借助于隐喻理论解读“走”的隐喻意义及其语义演变过程。

一、隐喻的理论基础

1.认知语言学视角下隐喻的本质

隐喻是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借助于已熟悉的经验对未知领域内的事物进行理解的方式,被当作一种认知行为的方式 。[3]110-113莱考夫和约翰逊在他们的经典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利用大量的实例和严密的推理论证并确立了“隐喻的本质是根据甲事物来理解和体验乙事物”。[4]29-36莱考夫和约翰逊持有的关于隐喻的观点不但解放了有关隐喻的研究,也为人们后来进一步地深入认识隐喻开启了一扇大门。他们在书中列举了生动形象的例子“Argument is War”来分析阐释人们对于隐喻的理解和运用。隐喻不是我们生活中难得一见的事物,它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借助于旅途来讨论人生,借助于金钱来说明时间的重要性等等都是在运用隐喻来描述事物或表达情感、想法等,也就是说,我们利用生活中简单具体的事物域去描述另一个抽象深奥的事物域。莱考夫和约翰逊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正是使用大量丰富的日常英语作为语料进行分析,这些我们平时认为不是隐喻的日常话语,通过他们的分析,都成为受隐喻思维支配的产物,从而有力地证明了隐喻不仅是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深植于思维中的认知方式乃至行为方式。[5]38张敏在《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一书中也提到:“隐喻不光是个语言的问题,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也就是说,思维过程本身就是隐喻性的,我们赖于思考和行动的概念系统大多是以隐喻的方式建构和界定的。”[6]91因此,刘宇红(2005)总结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人的思维过程大体上也是隐喻的。此外,通过隐喻,人们不仅可以更加形象直观地认知新事物,在认知新事物的过程中,人们会创造出新词或赋予已经认知的事物新的意义。[7]28-31

2. 隐喻的运行机制

鉴于隐喻的本质是根据甲事物来理解和体验乙事物,隐喻的运行机制便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两个方面:甲事物与乙事物。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了概念隐喻映射理论来描述隐喻的运行机制,即:隐喻是两个概念域之间的映射,即始源域和目标域。[8]在人类自身不断发展和进化的过程中,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总是由近到远,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进而达到认识和解释事物的目的。[5]39所以,始源域是指那些人们已知的、耳熟能详的、具体实际的概念;而目标域则往往是人们不太熟悉的、有待理解的或者是抽象的概念。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这一映射也恰好反映了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从具体到抽象。[9]52此外,吴念阳在其著作《隐喻的心理学研究》一书中也详细地总结了概念隐喻映射的特点,根据她的总结我们可以对隐喻的运行机制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1)映射一般是由始源域向目标域进行,因此具有单向性的特点。这也正反映了人们往往通过具体事物(始源域)来认识和理解抽象事物(目标域)的这一特点。(2)映射不是随意的,具有系统性特点,即始源域的结构系统地映射到目标域中。映射还具有层次性和结构继承性。[9]53-54

二、“走”的隐喻意义解读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走”被给予如下基本释义:(1)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行走;走路;孩子会走了;马不走了。(2)<书> 跑:奔走。[10]通过研读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走”的定义和相关的例句,我们可以发现“走”字在起初是用来表示人或动物等有生命的物体的移动。而在这个基本意义的范畴下,我们会经常见到诸如“走路回去。”“走快点儿!”等表达方式。在基于这个概念意义认知的基础上,人们把“走”的基本意义映射到了生活中更多的方面,因此便产生了“走”的隐喻意义。“走”的相关隐喻意义可以简要地归类如下。

1. “走”的空间位置的隐喻

空间隐喻是以空间为始源域,通过将空间结构投射到非空间概念上赋予该非空间概念一个空间方位,使得我们可以通过空间概念理解、思考和谈论非空间概念。[11]131因为“走”本来意指“移动、行动、前进”,这个动作的产生会伴随着经过一段路途,完成一个动作或者达到某个结果,因此“走”在概念意义上可以映射为“实施、贯彻、执行”。[12]关于“走”在此概念意义下的隐喻,我们可以发现许多的例子,现简要列举如下两项。

(1)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2)走资派(“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党权派”的简称)

上述(1)和(2)中的“走”即是隐喻指“贯彻一种理念、传承一种精神”继而采取行动,是“走”的“移动”意义的映射和延伸。

“走”表示向前移动、前进等意义时一般会引起空间位置发生变化,也即是,在经历了“走”这个动作之后物体可能由一个位置到达了一个新的位置。这种位置的移动变化意义映射到事物上就是事物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所以“走”也就具有了“改变、失去了原来的样子、偏移或泄露”的意义,如:

(1)走样:改变了原来的形状或样子

刚刚生完孩子,她的身材走样了。

(2)走相:失去了原来的相貌或样子

胖嫂大病一场,这一走相就成瘦嫂了。

(3)走色:失去了原来的颜色

他的那件衣服穿了很多年了,依然没有走色。

(4)走味儿:味道改变了或气味消散了

我总觉得这菜走味儿了。

(5)走神:注意力不集中或注意力转移、心不在焉

(6)走调:唱歌、唱戏、演奏乐器等不合调子

(7)走眼:误看、看错

(8)走题:说话或写作偏离了中心意思

(9)走漏风声:消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传播出去

2.“走”的动作性的隐喻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走”的基本意义被界定为一个动词,指代着一个具体的动作。因此,“走”的动作意义也可引申为“做某件事情”。

(1)走过场:指敷衍了事,不求实际效果

“那不过是走个过场!哪一回你也不同意,结果不是哪一回都放了吗?”[13]1373

(2)走后门:借助私人关系或通过不正常的渠道办事

“那些连加减乘除都不懂的,都可以通过各种关系走后门上大学。”[13]1373

(3)走内线:拉拢亲戚、亲信等关系以达到某种目的

“他觉得这条路子比晓荷的有更大的把握,因为她既自信自己的本领,又知道运动官职地位是须走内线的。”[13]1374

(4)走险棋:做非常冒险的事情

“少英雄当机立断不迟疑,为了救下他父女,我宁愿引诱虎群走险棋。”[13]1375

(5)走个程序:指某件事只是形式而已,并没有实质意义

你甭担心,就是走个程序而已嘛。

(6)走一步看一步:喻指先关注目前的情形,试着慢慢来

“松姑妈想想也是,事到如今,也只好走一步看一步,不然的话,也真如二姑太太说的,寸步难行了。”[13]1375

(7)走动:指亲戚或朋友之间互相联系和来往

两家人这么多年一直走动着,感情好得很呢。

(8)走黑道:指做贼

你做点什么不好,偏偏要走黑道?

(9)走私:在违法的情况下秘密地进口或出口物品

走私文物严重地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走”的基本意义表示“移动、前进”时是在一段路途上的具体位置变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时我们选择某条道路去往一个地方,这条路可能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并不能顺利地把我们带往目的地,甚至可能会把我们引向一个完全未知的地方,这样我们就走错了路。以上列举的词语和例句都是“走”的意义映射到“做一件事情”的表达。而在这个表达的基础上,走错路就可以引申为“做错事情”或表示“做不好的事情”。通过上述词语和例句,我们可以发现“走”的意义在被用来表示“做事情时”所构成的词语大部分是贬义的(除“走动”一词外),指代不太好的、不正当的或不光明的行为和举动。

3. “走”的目的性的隐喻

“走”的最基本意义表示“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这个动作的发生会引起空间位置的变化,也必然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的。因此,在目的性的层面上,“走”的意义可以映射为“闲逛、拜访、访问”。

(1)走访:前去访问、拜访

这已经是老师第三次来他家走访了。

(2)走亲戚:探望亲戚

逢年过节的日子,大家都忙着去走亲戚,堵车是很正常的事儿呢!

(3)走娘家:回娘家

大年初二是走娘家的日子。

4. “走”的方向性的隐喻

方向决定了我们要到达的地方,选择了正确的方向,我们才能顺利到达任何想去的地方。“走”在表示“移动”时有空间位置的变化,而且这个动作在产生时也是有一定的方向性的。因此,有关“走”的方向的词语在使用中也便有了一定的隐喻意义。我们常见的几个相关的词语如下。

(1)走南闯北:走过南方北方很多的地方。隐喻意义为四处闯荡,到过的地方多,见过的世面多,生活经验丰富

他一生走南闯北,倒也活得潇洒自在。

(2)走北:指战败而逃。“北”在《说文解字》一书中被解释为“两人相背”。在古时,两军交战,一方打了败仗之后逃跑撤离时背部总是对着敌人的。所以“北”就被人们用来喻指“失败、挫败”,“走北”也便有了战败后落荒而逃的意义。

(3)走弯路:隐喻意义为犯错误、遭挫折或因方法不明、方法不当而白费力气。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处由普及而提高的好经验可以应用于别处,使别处的普及工作和提高工作得到指导,少走许多弯路。”[13]1374

(4)走下坡路:走向下的路,隐喻意义为退步或走向衰落。

老舍《鼓书艺人》:“就得像今天这样,就得有股子倔劲儿。这样你就永远不会走下坡路;虽说你只不过是个唱大鼓的。”[13]1375

(5)走回头路:指走以前走过的路,也隐喻为“倒退”。

“现在他们还在挽留我,我是不走回头路的。”[13]1373

“在调整中实行高度的集中统一,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已经从各方面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要继续实行,不能走回头路。”[13]1373

(6)走老路:重走以前走过的路,指用过去的老办法或恢复旧样子

“对待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再走老路,不能再搞什么政治运动,但一定要掌握好武器。”[13]1373

三、 “走”的语义演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使用的词语也总是相应地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语义演变是指词语随着时代的变迁,语义逐渐发生变化的过程。[14]64-67“走”的意义也在时代的进程里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大体可以归纳为:语义转移和语义扩大两个方面。

1.“走”的语义转移

语义转移,指某词项的语义特征在相同或不同的概念域,经过句法和语义操作投射到与其相互搭配的其他词项中,在该词项的形态和句法限制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语义限制发生变化,形成了新的搭配用法并产生了新的语义信息。语义转移的实质是词的概念外延或语义范围发生了变化,获得了新的词义或充当了新的句法功能。[15]因此,“走”的语义转移是指“走”和其他的一些字词组成了新的词语,在这些新词语中,“走”的意义发生了些许改变。“走”原指一个移动的动作,发生语义转移之后,“走”被用来表达一种状态,例如“走红”指运气比较好(也可以说“走红运”),也可以指变得引人注目,十分受欢迎;“走运”指运气好,事情都很符合自己的心愿;“走俏”指商品卖得好,或指事物变得流行起来;“走热”指受到欢迎和关注;“走强”指上升或越来越旺盛。其次,在语法层面上,“走”的语义也发生了一定的转移:“走”作为动词,在句子中一般用来充当谓语,接在主语的后面,“走”之后一般不会再出现人称代词。但在“走人”一词中,“走”的语法意义是指使某人走开、离开,“走”的这种用法结构不同于其常用的语法范围。

2. “走”的语义扩大

语义扩大指的是某个字或词语的语义经过演变之后,其意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比原来要大,即字或词语的新义大于旧义,旧义包含在新义之中。[14]“走”的基本意义可以简单概括为“人或动物向前移动的动作”。随着人们对世界越来越多的认知,“走”这个人或动物具体移动的动作被扩大到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层面,因此“走”便被人们赋予了一些新的语义,如“走班”指不固定在某个班级学习,而是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在不同的班级学习。[16]721“走读”指学生每天按时来学校学习而不在学校住宿。

3. 新世纪,新词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在不断传播和发扬的过程中又影响和制约着语言,所以语言和文化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在新世纪下,随着世界日新月异的发展,在文化变得日益丰富多彩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新词语也逐步涌现出来。在“走”的原有意义的基础上,像“暴走漫画”“走班族”“走拍族”“走转改”等和“走”有关的新词语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引起人们的关注。

(1)暴走漫画:简称“暴漫”,是指一种在网络上广为流行的开放式漫画。这种新的漫画形式一般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主题,通过运用夸张的漫画头像来表达漫画中人物的各种心情。

(2)走班族:指为了锻炼身体拒绝乘车,选择步行来上下班的人。

在浩浩荡荡的行走队伍的前方,上百位“走班族”纷纷打出了他们的行走标语,“走路上班,环保健康”“我是走班族,拒绝亚健康”等等。[16]P721

(3)走拍族:指那些喜欢在行走或旅行的过程中随时拍摄照片的人。

是不是趁着这日子还算美好的时候,自己也该慢慢学会做一个走拍族?至少不要浪费了花下银子购置的那些设备?[16]722

(4)走转改:“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简称。

从认识论的角度说,干部参加“走转改”,是解决“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16]722

通过以上对与“走”相关的新词语的解读,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新词语正是处于发展进步中的文化的反映,是人们新的生活方式的写照。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词语会作为文化的结晶而不断呈现出来。

结语

世间万事万物皆有共性与个性,人类的语言也不例外,它很神秘,既有规律又出离规律。[17]95-97隐喻是人们普遍的思维方式。本文在认知语言学隐喻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和解读了“走”的隐喻意义和语义演变并简要总结了新时代下涌现出来的与“走”相关的新词语。本文关于“走”的隐喻意义的分析和语义演变是一种尝试和实践,而且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去解读语言中更多其它的词语。词语的隐喻意义的产生和语义演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也会受到来自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对词语隐喻意义的探究,梳理他们的基本意义和隐喻意义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今后在实践中对语言的运用。

[1]Lakoff, G & Johnson, M.MetaphorWeLiveBy[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邵新,张晶. 英汉味觉词“甜”的隐喻对比研究[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2).

[3]韩艳.带小品词“back”短语动词的认知语义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16(12).

[4]刘宇红.隐喻研究的哲学视角[J].外国语,2005(3).

[5]谢之君.隐喻认知功能探索[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6]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7]向二兰. “脸”的隐喻意义探源[J].外语学刊,2007(3).

[8]邢浦.英汉身体英语对比研究[J].语言研究,2016.

[9]吴念阳.隐喻的心理学研究[M].上海:上海百家出版社,2009.

[10]现代汉语词典[Z].6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11]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12]韩晨.中英动词认知语义对比研究—以“走”和“walk”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1.

[13]许匡一,谢逢江.现代汉语词典[Z].武汉:崇文书局,2008.

[14]刘小林. “裸”族词语的语义演变—基于原型理论视角[J].郑州航空航天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15]赵学德.人体词语义转移的认知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0.

[16]亢世勇,刘海润. 新世纪新词语大词典(2000—2015年)[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

[17]补爱华.英汉动物隐喻异同的对比分析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6(8).

Class No.:H03 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Metaphorical Meaning and Semantic Shift of Chinese Word Zou Based on Cognitive Linguistics

Zhang Tingju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China)

Metaphor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things, and it is the focus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as well. The nature of metaphor is to understand new things with reference to those familiar on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metaphor put forward by Lakoff and Johnson, this paper makes a summary and analysis of the metaphorical meaning of Chinese word Zou as well as the semantic shift of it. Some new words that are related to “Zou” are also presented here. Interpreting the metaphorical meaning and semantic shift of a word can guide people to make use of it more appropriately.

Chinese word Zou;metaphorical meaning; semantic shift

张婷娟,在读硕士,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1672-6758(2017)05-0134-5

H03

A

猜你喜欢
隐喻语义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语言与语义
《活的隐喻》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社会”一词的语义流动与新陈代谢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一枚词语一门静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