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中文版和英文版特色比较

2017-02-24 10:45王雪松
传媒 2017年1期
关键词:社评英文版中文版

文/王雪松 郝 杰

《环球时报》中文版和英文版特色比较

文/王雪松 郝 杰

《环球时报》英文版创刊于2009年4月20日,是我国继China Daily、21st Century之后第三份综合类英语报纸。《环球时报》英文版和中文版同本同源,保持一致的传播口径,都是代表中国就国际问题向世界发声。自英文版创刊以来,《环球时报》形成了中、英文版和环球网并存的“三位一体”“网报结合”的发展格局。

《环球时报》英文版和中文版虽一脉相承,却和而不同。中文版和英文版针对各自的受众选择了哪些不同的传播策略?呈现哪些不同的传播内容?笔者从受众群体、板块设计、语言风格、排版特色四个方面分析了《环球时报》中、英文版的差异化。

受众群体

受众是传播活动存在的基础,也是传播内容的最终归宿,两版之间的差异根源在于受众群体的不同(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中文版的受众群体数量远远大于英文版,受众年龄以中青年为主,而英文版则主要是青年。任何一个传播媒介都是以受众为传播对象并以实现对受众的有效传播为目的的。不同的受众群体是《环球时报》中、英文版在传播策略选择上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和品牌特色差异的根源。中文版是《人民日报》旗下的国际时政类报刊,从创刊之日起就具有党媒性质,针对国内精英阶层和中产阶层,受众群体庞大;而英文版则更以市场为中心,在外宣口径和中文版保持一致的前提下,服务于青年人群体。

表1 《环球时报》中、英文版受众特征比较表

板块设计

《环球时报》中、英文版的板块设计和大部分综合类报纸相似,都设有要闻、评论、财经、体育、娱乐等板块,但板块权重和具体分类却呈现出不同的安排。

《环球时报》中、英文板块设计体现了为各自受众群体服务的特点。中文版迎合了精英阶层和中产阶层男性读者的阅读喜好。鉴于中文版受众中商务界人士占相当比重,“海外商机”板块为他们寻找海外投资机会提供了参考;中文版受众中,40岁以上男性中年人占比较大,“军事与科技”板块迎合了这部分读者的阅读口味;而娱乐和体育板块占比较小,总共占一个板块,这也与中文版受众中青年人数量少有关。

而英文版受众青年人占大多数,这决定了英文版娱乐和体育板块总共有6版之多。英文版的财经专版作为附加板块,每期有8个版面跟踪全球财经热点,评论重大经济事件,为年轻人创业、择业、投资、经营提供较为全面的导航。英文版的附加版“都市北京版”和“都市上海版”分别只在北京和上海销售,实则为北京和上海生活指南,专门为在华外籍人士量身定制,是在京沪留学、工作外籍人士的生活小帮手。另外,英文版第18-21版的“l i f e”板块中专门设置了《Learning Chinese》栏目,为外籍人士学习汉语提供帮助。

语言风格

尽管《环球时报》中文版和英文版在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立场保持一致,但两版的语言风格却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总体而言,中文版强烈激进,英文版直白简明。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丁和根认为,修辞策略在话语实践中的体现,与话语主体及接受主体的精神和心理有关,与社会意识形态有关,与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有关。笔者以新闻、社评的题目和内容为素材,分析中文版和英文版语言风格的差异,并从受众心理和民族文化两方面来分析差异根源。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题目是内容的高度凝练。为了比较中、英文版语言风格的差异,笔者选取2016年两版同日同题新闻或社评的题目做一比较。

中文版标题常常运用中国成语或市井粗直语表达强烈的语气。中文版标题“互撕”“黑材料”“痒痒挠”“山雨欲来风满楼”“大嘴”等表达了对新闻事件的鲜明立场。而相应的英文版标题对应部分“entertained by”“face off”“won't harm”“face a reversal”“insult”等却没有对应的成语或粗直语翻译,从而使表达语气直白,表达风格简明。中国成语和粗直语只有在中国文化语境下、在中国受众中才能产生理想的接受效果,显而易见,这是《环球时报》中文版为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针对中国受众而进行的刻意隐喻。而英文版由于受众文化背景的多元化,则没有这样传播策略的考虑。

中文版标题的中国成语、典故或粗直语除了表达强烈的语气和鲜明的立场,还表达了激进的态度。如“歪理邪说”“何须说三道四”“猖狂全球无双”“新八国联军”“臭鸡蛋”等表达了中文版在新闻评论中对美国、日本等激进的批评态度。而相应的英文版翻译“wrong to blame”“has a promising future”“take a further extreme step”“sea alliance”“depends on provocation”则去掉了中国典故的相应译文,采取了去隐喻化的修辞策略,而“鸿门宴”则干脆采用省译。《环球时报》英文版表达风格呈现出语言直白、显豁简明、态度缓和的特点。

不同的语言表达风格除了体现在标题中,也体现在相应的新闻和评论内容中。如2016年9月12日中文版第14版的社论“朝鲜核试‘中国应负责’是歪理邪说”,第8段提到“中国人没那么雷锋,解铃还需系铃人。美韩不认真解决与朝鲜的矛盾,中国不应帮它们‘扛长活’,为它们‘挡枪子’”。本句用到了“雷锋”“解铃还需系铃人”“扛长活”“挡枪子”等中国惯用语,以表达对美国和韩国的不满和抗议。而相应的英文版同题社评却做如下表述:“They should be aimed at deterring North Korea from developing nuclear capabilities rather than overthrowing its regime. Washington and Seoul want to put all the burden on Beijing ,but the Chinese won’t fall for it.”英文版省译了“雷锋”一词,“解铃还需系铃人”译为“They should be aimed at deterring North Korea from developing nuclear capabilities rather than overthrowing its regime.”译文去掉了隐喻,表意却比中文版更确切:应该制止朝鲜发展核武器而不是颠覆其政权。英文版和中文版相比使用修辞不积极,表达风格更显豁简明。

又如,2016年3月24日中文版社评:“澜湄合作,何须美日舆论说三道四。”社评中有一句:“美日舆论还渲染中国对澜湄合作的‘主导作用’,关于这点也不妨打开天窗说亮话。”这一句使用中国俗语“打开天窗说亮话”进行了隐喻化表达。其英文版同题社评相应表述为:“Pessimistic voices have dominated public opinion in countries outside the region, giving conjecture that China, as an upstream country, does not only have th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power to direct the six-party cooperation, but also controls the water supply to the downstream nations.”可见,英文版实现了去修辞化,但表达的信息却比中文版丰富、具体、明确,用两句话补充了“亮话”的实质内容:臆断中国作为上游国家,不仅利用经济和政治权利控制六方合作,还控制了下游国家的水资源供应。而中文版的修辞化表达“打开天窗说亮话”并没有下文,显得表意模糊,所指不明。英文版相比中文版表达内容更确切,表达风格更平实。同篇社评中还有这样一句:“而湄公河国家邻近中国,它们同中国发展合作,外部就更不应耍小心眼、说三道四了。”“耍小心眼”“说三道四”都是中国俗语,而且都是贬义词,中文版用这样的修辞表达了对外界否定声音的批评和轻蔑。英语译文去掉了俗语的修辞,把“耍小心眼”“说三道四”直白地表述为“Western countries' attacks”。总之,中文版在运用隐喻修辞时更多地采用贬义的中国俗语,是为了表达对反华势力的嘲讽和批评。中文版在修辞选择上更积极主动,而英文版则显得消极从动,甚至是零修辞。

这种差异的根源同样来自于受众群体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说,中文版受众的民族主义情结是其成为忠实读者的最主要原因,中国人特有的家国情怀使得他们密切关注国际时事,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立场。中文版在表达风格上针对受众量体裁衣,应用中国典故和粗直语的隐喻修辞手法对反华势力进行批评和讽刺,从而缩短了与受众的心理距离,与受众的阅读感受实现了完美的对接,能在受众中引起强烈共鸣和强大感染力。相同的中国文化背景也有利于受众对报纸的评论立场产生高度的认同感,从而达到引导受众价值观的预期传播效果。而英文版受众中年轻人、外籍人士、海外华裔占绝大多数,由于他们文化背景的不同,对于这部分读者,表达激进的民族主义情绪则显得有些敏感,因此英文版更侧重于新闻信息的准确传达而淡化激进的新闻态度。因此,英文版在外宣口径和中文版保持一致的前提下,采用直白、简明、温和的表达风格使得对新闻事件的态度更加缓和。

选择有针对性的修辞策略是为了通过找到恰当的表达方式,达到主体间沟通和劝服的效果。《环球时报》中、英文版针对不同特点的受众而选择不同的修辞策略,达到了与受众沟通的预期效果。

排版特色

《环球时报》中、英文版采用相同的报头设计风格:均采用红色作为底色,中间嵌白色字体“环球时报”或“Global times”。但相比之下,中、英文版的排版风格却有差异:中文版排版风格严肃,主要以文字为主,图片较少,文字排版一般采取水平排版的方式。而英文版则风格相对活泼,配图较多,呈现出图文并茂的特点,文字排版采取水平排版和垂直排版兼容、以水平排版为主的方式。英文版在报头下设置4个导读区,而中文版则没有。

鉴于图片的设计和配色是中、英文版在排版方面的主要不同点,笔者选取了同日报纸各5期对中文版和英文版的图片数量做一比较(英文版附加版和广告图片不做统计),如表2所示。

表2 《环球时报》中文版和英文版图片数比较

中文版的排版迎合了男性读者严肃的阅读需求。由于《环球时报》中文版受众中年男性读者居多,因此中文版的排版迎合了这部分人的阅读需求:以文字为主,适度配图。配图主要集中在新闻板块,作为对新闻文字的必要性解释。除了第1版和第16版用彩色配图外,其他版面的配图主要以小幅黑白图片为主,中文版排版风格呈现出庄重而简洁的特点。

英文版的排版迎合了青年读者轻松的阅读需求。在英文版的受众中,青年人占大多数,他们直观轻松的阅读需求影响了英文版的排版风格,不仅新闻板块有必要的配图,“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板块也常有大幅彩色配图,有时甚至采取以图片为主、以文字为辅的排版方式。生活和体育板块更是不遗余力地使用配图。英文版的配图呈现彩色配图与黑白配图数量均衡的特点,英文版彩色配图的数量明显比中文版要多。总体看来,英文版的排版风格相比中文版稍显轻松活泼,这能给英文版受众带来愉快的阅读感受。鉴于《环球时报》英文版受众中在华外籍人士和海外华裔占相当大比重,较多数量的配图也满足了这部分人“眼见为实”的阅读需求,增强了报纸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这也是英文版采用轻松活泼的排版风格的另一种原因。

《环球时报》中文版和英文版践行“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理念,针对不同受众制定相应的传播策略,实现了传播效果的最优化。事实表明,《环球时报》中文版和英文版从创刊以来,通过保持各自的特色实现了读者群的迅速扩大,并在各自受众心中保持了较高的权威性和美誉度。

作者单位 河北经贸大学

猜你喜欢
社评英文版中文版
《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征稿简则
《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征稿简则
《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征稿简则
《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征稿简则
The Crop Journal 作物学报(英文版) (Started in 2013, Bimonthly)
张季鸾写作特色评析
中国医学科学杂志(英文版)
环球时报 双语新闻   Bilingual stories
环球时报 双语新闻   Bilingual 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