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

2017-02-23 11:42曹新春
医学信息 2016年35期
关键词:自我管理行为护理干预高血压

曹新春

摘要: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4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研究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恢复、控制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高血压相关知识、服药依从性、血压监测、健康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供治疗依从性,促进健康行为的养成,从而有效控制血压,减少高血压并发症,改善高血压患者预后效果。

关键词:护理干预;高血压;自我管理行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高血压已经发展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备受社会各界的重视。目前临床治疗高血压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单纯的药物治疗无法从根本上有效控制血压,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和参与[1]。但是多数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认识不清,在治疗过程中治疗依从性差,自我管理能力低。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差,血压控制效果不佳,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由于高血压是一个需要终身治疗的疾病,自我管理则是治疗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2]。本文作者结合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4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研究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4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3例患者。对照组73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35例;年龄55~73岁,平均年龄(60.16±2.56)岁;病程2~8 年,平均(5.18±2.33) 年;文化程度:初中以下16例,高中以上43例,大专以上14例。观察组73例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36例;年龄56~76岁,平均年龄(61.01±3.23)岁;病程2~10年,平均(6.20±1.88) 年;文化程度:初中以下14例,高中以上45例,大专以上1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即告知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时测量血压,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2.2观察组

1.2.2.1心理干预 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治疗,患者容易产生厌烦、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血压的控制。因此,护理人员应深入了解患者心理因素,并告知不良情绪对血压的影响,使患者学会自我宣泄情绪,减轻精神压力,树立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同时针对患者个体差异,给予安慰、鼓励、支持等心理疏导,提高患者治疗的自信心,并积极参与到治疗过程中,与护理人员建立信任的关系,避免不良情绪对患者的刺激。

1.2.2.2健康教育 针对患者的文化水平、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方式,向患者讲解高血压常见临床症状、治疗原则、血压监测方法以及高血压诱因等知识,提高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识。同时通过组织高血压专题讲座、发放高血压宣传册,从根本上增加患者对高血压药物治疗重要性的认识,使患者明确用药基本知识,了解用药不良反应。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预防患者擅自停药,使其积极配合临床药物治疗。例如召集老年高血压患者在一起座谈,让患者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患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能帮助其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

1.2.2.3用药干预 依据患者血压监测结果,正确指导患者用药,使患者了解药物名称、服用剂量、用药时间以及注意事项,并且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同时教会患者或者家属掌握简单的紧急处理不良反应方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主要根据时间给药法指导患者正确服用高血压药物。时间给药法就是依照生理病理节律以调整给药时间和给药剂量,结合患者的生物周期和疾病节律变化特点展开护理。

1.2.2.4饮食干预 向患者讲解合理饮食与血压的关系,指导患者合理膳食,控制摄入热量,禁食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日常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素食为主,例如进食鱼类、瘦肉、豆制品、维生素、高纤维食物以及新鲜蔬菜水果。

1.2.2.5运动与休息指导 指导患者合理休息,不熬夜、不过度劳累,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同时坚持适当的运动,例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在日常中患者尽量避免过度低头、弯腰后仰、突然起立等,以免大量血液流入头部,引起脑充血。

1.2.2.6其他 教会患者正确测量血压,并定时做好血压记录。

1.2.2.7院外干预 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生活、饮食习惯,用药情况以及血压控制情况,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健康行为,及时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同时告知患者定时复诊,依据电话随访结果,针对性的指导患者,例如以电话、微信、短信等方式提醒。通过随访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和治疗依从性。

1.3疗效判定標准

1.3.1高血压控制率计算采用" 收缩压<140 mmHg 及舒张压<90 mmHg" 为控制标准[3]。

1.3.2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由高血压专家进行评价。自我管理包括:高血压相关知识、服药依从性、血压监测、健康行为,共4项,每项分为良好、一般、差,依次记为3、6、9分,分值越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高[4]。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患者血压水平恢复及控制情况 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恢复、控制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临床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对比 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高血压相关知识、服药依从性、血压监测、健康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属于特殊人群,单一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难以得到提升。只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才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掌握疾病相关知识,进一步提高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自我管理能力是高血压患者长期治疗建立自信心及行为去照顾自己的卫生保健理念,是慢性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一种自我管理方式[5]。应用护理干预,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是改善老年高血压预后的重要手段。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恢复、控制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自我管理行为(高血压相关知识、服药依从性、血压监测、健康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护理干预可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总之,通过护理干预,使患者积极地参与到疾病治疗中,提高遵医行为和治疗依从性,并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确保血压的有效控制,最大化减少高血压并发症。同时可使患者主动进行自我管理,并逐渐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从而及时主动监测血压,正确服药,控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自身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雪艳,凌淑慧.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知识和行为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2,11:41~42.

[2]张艳华.社区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疾病控制的效果观察[J/OL].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11):168~169.

编辑/丁一

猜你喜欢
自我管理行为护理干预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认知行为干预对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压控制现状的研究
中医干预治疗高血压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