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苷改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的运动功能并抑制炎症反应

2017-02-23 11:05谢五元
医学信息 2016年35期
关键词:炎性反应

谢五元

摘要:目的 观察栀子苷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皮层TNF-α和IL-6等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栀子苷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按照Rice法制作新生大鼠HIBD模型。24只健康新生7d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HIBD模型组、栀子苷治疗组,每组8只。造模成功后,悬挂试验评价大鼠的运动功能;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皮层TNF-α和IL-6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IBD模型组大鼠和栀子苷治疗组大鼠表现出明显的运动功能落后(P<0.01),与HIBD模型组比较,栀子苷治疗组大鼠运动功能明显改善(P<0.01);HIBD模型组大鼠和栀子苷治疗组大鼠皮层TNF-α和IL-6表达均较对照组增高(P<0.01),但栀子苷治疗组表达较HIBD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栀子苷可能通过降低HIBD大鼠皮层TNF-α和IL-6表达,抑制脑内炎性反应,发挥脑保护作用。

关键词:子苷;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炎性反应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 ischemic brain damage, HIBD)是新生儿期最危险的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特异性疗法。栀子苷是中药栀子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天然的抗炎抗氧化物质,在抗炎镇痛、抗肿瘤及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都有一定的作用[1]。但栀子苷对新生大鼠HIBD是否有保护作用,目前国内外鲜少报道。本研究通过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检测皮层TNF-α和IL-6的表达变化,探讨栀子苷干预后对HIBD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从而为栀子苷更合理有效的应用于临床治疗HIBD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4只健康新生7d SD大鼠购自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体重(12.36±1.57)g,雌雄不拘;栀子苷;TNF-α和IL-6 ELISA试剂盒。

1.2方法

1.2.1 HIBD模型制备及分组 24只新生7 d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HIBD模型组和栀子苷治疗组。采用Rice方法[2]行左侧颈总动脉分离并结扎及缺氧2 h制作HIBD模型,对照组只分离左侧颈总动脉,不结扎,不缺氧。栀子苷治疗组于造模成功后即刻给予腹腔注射栀子苷(25 mg/kg),1次/d,连续7 d;HIBD模型组于造模成功后与对照组一同腹腔注射栀子苷等等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大鼠术后常规饲养。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第7 d行为学检测,然后断头取脑,进行生化指标的检测。

1.2.2运动功能评价 悬挂试验:首先将大鼠放在鼠笼的盖子上,轻摇笼盖,使大鼠抓握笼盖,然后将笼盖倒置,大鼠会紧紧抓住笼盖以防坠落。用秒表测定大鼠从笼盖倒置到大鼠坠落的时间。

1.2.3 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皮层TNF-α和IL-6表达水平

0.8%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经4%多聚甲醛心脏灌流,快速取出全脑,冰浴分离出大鼠大脑皮层,1:10匀浆,4℃,10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实验严格按照ELISA法说明书步骤进行。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计量资料以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各组大鼠运动功能测试结果 与对照组(10.12±2.47)比较,HIBD模型组大鼠(4.39±0.96)和栀子苷治疗组大鼠(5.92±1.27)的平均悬挂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P<0.01),与HIBD模型组比较,栀子苷治疗组大鼠悬挂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1)。

2.2各组大鼠皮层TNF-α和IL-6的表达 ELISA结果显示,HIBD模型组大鼠和栀子苷治疗组大鼠皮层TNF-α和IL-6表达均较对照组增高(P<0.01),但栀子苷治疗组表达较HIBD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见表1。

3 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 ischemic brain damage, HIBD)是由于围产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者完全缺氧,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性疾病,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认知、运动障碍[3]。本实验室采用Rice法制备HIBD大鼠模型,術后采用悬挂试验检测大鼠行为,发现HIBD模型组大鼠运动功能明显下降,表明我们造模成功。

HIBD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近些年研究表明,脑内炎症反应在脑损伤的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而皮层区与感觉运动功能关系密切,故本研究以皮层为切入点,检测炎性因子的表达,以进一步探讨HIBD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

中医药毒副作用相对比较小,在临床治疗脑缺血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栀子苷是从中药栀子中提取出的环烯醚萜苷类物质,易通过血脑屏障,目前其在治疗脑部疾病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表明,栀子苷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清除自由基、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抑制炎症反应等途径减轻或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过程[4]。

本研究采用栀子苷对HIBD大鼠模型进行干预治疗,结果发现TNF-α和IL-6在HIBD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均较对照组增高,栀子苷治疗后显著降低,表明栀子苷可以通过抑制TNF-α和IL-6的表达,抑制脑内炎症,对HIBD大鼠发挥脑保护作用,是一种有效的神经保护剂。

参考文献:

[1]游伟良,平其能,孙敏捷,等. 栀子苷的药理学研究新进展[J]. 药学进展,2012, 36(4): 158-162.

[2]Rice JE 3rd, Vannucci RC, Brierley JB. The influence of immaturity on 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in the rat[J]. Ann Neurol, 1981, 09(2): 131-141.

[3]刘合营,黄友敏,周永勤. 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内脂素和VE-cadherin的变化[J]. 中华全科医学,2011, 9(9): 1455-1457.

[4]Liu W, Li G, H?lscher C, Li L.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geniposide on Alzheimer's disease pathology[J].Rev Neurosci, 2015, 26(4): 371-383.

编辑/周芸霏

猜你喜欢
炎性反应
狼疮性肾炎患者并发左心室肥厚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相关性研究
妇炎宁汤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研究
慢盆灌肠液在输卵阻塞性不孕症复通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观察
芝麻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外散内熄法在改善中风患者风证积分及炎性反应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