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礼儒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收治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患者8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46.67%,良28.89%,中17.78%,差6.67%,总优秀率93.33%;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优30%,良20%,中25%,差25%,总优秀率7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优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临床总优秀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股骨转子下骨折
股骨转子下骨折是临床老年人多发疾病,是指发生在股骨小转子到股骨干终端的骨折类型疾病[1]。并且随着现在交通的发达以及高空作业的增加,交通伤、坠落伤等都是造成股骨转子下骨折的原因。股骨转子处是位于皮质骨与松质骨的交界处,患者一旦受到大力的外界撞击,很容易发生骨折,患者一旦造成骨折,由于外力的影响以及肌肉力量的影响,容易造成患肢缩短,外旋畸形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学习[2-3]。本文主要观察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特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收治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患者8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临床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收治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患者8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49.81±2.43)岁;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交通伤26例,坠落伤11例,跌倒伤8例。对照组40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48.93±2.31)岁;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交通伤23例,坠落伤10例,跌倒伤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取积极治疗,对患者进行X线或者CT 的影像检查,确定患者的伤情并诊断其骨折类型。
1.2.1对照组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患者去仰卧位,使伤口处于外展状态,待麻醉效果满意后,对患者进行复位,X线检查骨折端复位良好后,在患者的患肢大转子外侧采用直切口,并依次将皮肤切开,在X线C臂机的帮助下将导针准确拧入,并在患者的股骨头颈中线的位置将髋螺钉置入,做好固定,确认无误后留置引流管,将切口缝合。
1.2.2观察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患者取仰卧位置于骨科的牵引床上,患肢外展内旋位,进行闭合复位,采用X线C臂机对骨折端的对位线进行检查,确认良好后将股骨大转子上方的部位作为手术入口,确定位置后采用开孔器将患者 的皮质做开口并穿透,导针置入,髓内钉在扩髓后置入腔内,X线C臂机确认位置,然后打入骨髓针,做好相关的固定处理,并进行脉压冲洗伤口,确认无误后将伤口处逐层缝合。
1.3觀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判定标准 患者治疗后股骨恢复情况采用Sander评分标准进行评估[4],根据患者治疗后肌肉力量,活动范围,肢体状态等进行评估,评分为0~60分,患者经治疗后评分为55分以上判定为优;患者治疗后评分为45~55分,判定为良;患者经治疗后,评分为35~45分,判定为中;患者评分低于35分,判定为差。总优良率=(优+良+中)/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本组统计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46.67%,良28.89%,中17.78%,差6.67%,总优秀率93.33%;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优30%,良20%,中25%,差25%,总优秀率7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优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是临床近几年来一种较为新型的治疗方案,临床效果显著,对于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治疗临床效果较为明显。髓内钉的长度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与患者的贴合度更高[5]。同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设计更为合理,与髓腔的解剖学结构可以达到较高的匹配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46.67%,良28.89%,中17.78%,差6.67%,总优秀率93.33%;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优30%,良20%,中25%,差25%,总优秀率7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优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通过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临床总优秀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段军富,张小冰,张红敏,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17例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06(6):604-605.
[2]徐厚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与动力髋螺钉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J].中国织工程研究,2014,35(35):5611-5615.
[3]刘洋,李卫..股骨近端防旋髓内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18(18):50-51.
[4]杨晓龙,聂富祥,王雁录,等.小儿股骨转子下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16 例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5):75-76.
[5]王杰,马信龙,马剑雄,等.生物力学分析四种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差异[J].中华骨科杂志,2013,33(11):1126-1134.
编辑/金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