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言歧视的成因及发展趋势

2017-02-23 20:49
关键词:白人英语词汇语言

王 春

(河南科技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艺术寻珠】

英语语言歧视的成因及发展趋势

王 春

(河南科技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中的词汇最能敏感地反映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英语词汇能够揭示诸多语言歧视现象。英语中的语言歧视主要表现为民族歧视、性别歧视、种族歧视以及阶层歧视等。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尤其是英语在全球化中的作用的加强,歧视性语言的使用将逐步减少是英语未来发展的趋势。

英语词汇;民族歧视;性别歧视;种族歧视;阶层歧视

语言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世界上每一个民族在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以民族文化为基础就形成了各自的生活习俗、思维模式、宗教信仰和民族心理,这些文化观念必然会反映在语言的形式上。语言中的词汇最能敏感地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反映民族文化[1]。民族歧视、性别歧视、种族歧视、阶层歧视、年龄歧视甚至体能歧视、体重歧视等都在英语词汇中有所体现。探析英语语言歧视的成因和发展趋势,有助于理解它们的确切含义,发挥英语语言的交际功能。

一、英语语言中的民族歧视由来已久,国际交往中的平等诉求将有助于其消解

盎格鲁-撒克逊语是英语的起源,英语从诞生之日起,就大量充斥着民族歧视。公元449 年, 盎格鲁-撒克逊人发起了对不列颠的征服,结果原居民凯尔特人(the Celts) 被迫迁住到不列颠偏远的北部和西部。同时,英语语言真实折射出占领者对凯尔特人的歧视,如Welsh on one’s promise(食言),get one’s Irish up(发怒),Scotch marriage(私奔婚姻;未婚同居)。

英国在历史上既被外族侵略和奴役过,也曾经作为“日不落帝国”,统治和奴役了许多国家。英语中许多带贬损含义的词汇就充分反映了英国人和与此相关的国家之间深厚的恩怨,法国和荷兰就是明显的例证。通过诺曼征服,法语进入英国并成为英国上流社会语言长达300年。法语是英语词汇的主要来源之一,英语中后来出现大量的法语借词,但是由于英法曾经在历史上有过激烈的冲突,所以英国人在语言中对法国人加以贬损,如the French disease(梅毒),French letter(避孕套),pedlar’s French (窃贼的行话),take French leave(擅离职守)等。为了掠夺海外殖民地和争夺海上霸权,英荷之间在17世纪发生过三次战争,英语中歧视荷兰人的词汇为数不少,如Dutch act(自杀),Dutch courage(酒后之勇),Dutch widow(妓女),Dutch bargain(饮酒时达成的交易)等。

其他民族受攻击的情况在英语中也不罕见。一方面,称谓贬语大量存在。如吉普赛人被贬称为gyp(欺骗、骗子),犹太人被贬称为Jew(高利贷者、守财奴、奸商)。二战期间,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事业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但战争中的盟友英国首相丘吉尔依然使用对华人带有严重歧视的“Chinaman”。另一方面,英美人总是喜欢把一切不愿启齿的事物都推向国外。如exotic(异国情调的)一词竟然有“色情”之义,exotic dancer成了“脱衣舞女”,exotic club便是“脱衣舞夜总会”。更为露骨地对其他民族进行语言歧视的现象在英语语言表达中也不乏其例,如Italian hand(干涉或狡诈),Street Arab(街头流浪儿),Spanish athlete(胡说八道的人), Mexican promotion/raise (明升暗降), Russian roulette(玩命游戏,企图自杀), Chinese red(海洛因), Chinese white(烈性海洛因), Chinaman’s chances(微乎其微的希望)等。

英语是当今世界的强势语言,民族歧视性语言给许多遭受攻击的其他民族造成了重大伤害。荷兰政府早在20世纪30年代国名就不再用Dutch,而用Netherlands。缅甸在遭受英国殖民统治时期被称为Burma,因为这一称呼带有浓厚的殖民主义色彩而备受海外流亡分裂分子和英美国家媒体的青睐。20世纪80年代缅甸政府启用新国名Myanmar,以示告别和清除英国殖民统治的影响。如今,Myanmar也得到了联合国及绝大多数国家的通认。

二、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根深蒂固,性别平等的诉求将有助于其消除

男性在漫长的人类社会中把持统治地位,较高的社会地位也使男性歧视女性,语言不可避免地带有性别歧视色彩。“上帝造人”中,亚当是上帝造的第一个男人,而夏娃是上帝用亚当的肋骨造的第一个女人。“男主女从”在宗教上得以确立,女人成了男人的附属品,英语中也就有了从表示男性的man,male衍生出的woman,female。英语语言中的性别主义表现为对女性的歧视。

首先,表现“女人是男人附属品”的词汇在英语中大量存在。英语中有些表示身份和职业的词忽视了女性的存在。如chairman,clergyman,congressman,fireman,mailman,policeman,salesman,statesman等英语词汇体现出女性在某些职业领域的完全缺席。即便是以-er,-or 结尾的中性词,往往也被视为男性名词,当女性进入某些领域时,其职业称呼也需要明确性别以示区别,如woman teacher,woman doctor。

其次,英语中一些专门表示女性的词总是带有贬义或渺小的含义。男女相对应的称谓隐喻意差别最为明显,男性指称词通常为褒义词或中性词,而指称女性时则含有贬意。如governor是“总督”“州长”,governess则指“家庭教师”甚至“情妇”;master 指的是“主人”“大师”等,而mistress则为“情妇”之意;witch既是“女巫”,也有“妖妇,老丑妇”之意,而与其对应的wizard,除了其本义“男巫”外,竟还可用来指“天才,才能非凡的人”,甚至美国NBA就有一球队用此命名。复合称谓同样如此,如fancy man 意为“情郎”,fancy woman则指“妓女”;man on the streets 是“街头流浪汉”,woman on the streets却是“街妓”。

为争取平等的地位,妇女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抗争。性别平等的诉求也日益得到重视和关注,作为社会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的语言也在发展。一方面,英语中已经出现体现性别中性的用语。如chairman变成chairperson,foreman变成supervisor,尤其是s/he (他或她)的广泛接受和使用更加体现了这一趋势。近年来,欧盟总部决定在欧盟的各种会议和正式场合禁用暗含性别歧视的语言,如man-made被明令禁止,该词被artificial或synthetic取代。

另一方面,以往可能专属于女性的词汇由于拓展到男性领域而赋予了新的涵义。《新英汉词典》第4版就收录了诸如此类“男性意识”的词,如manny(男保姆, male+nanny),manscaping (男性体毛修剪,man+landscaping),murse (男性挎包,male+purse),heavage (男性乳沟,he+cleavage)等[2]。经济衰退对男性的影响更为严重和深远,mancession (man+recession) 或he-cession成为了英语词汇的新成员。

三、英语语言中的种族歧视多样态,观念形态难消除

世界上的主要英语国家美、加、澳、新皆为移民国家。英国有不少来自各国的移民,美国的种族结构则更为复杂。美国大力推行的唯英语和英语官化运动并不是为了提高少数族裔的英语水平,而是利用英语来同化移民,维护英语的独尊地位和白人的语言利益[3]。不平等的语言政策和复杂的种族结构社会现实在英语语言中得到充分的反映,英语语言中的种族歧视呈现出多种样态。

美国是当今西方世界的中心,美国WASP(指白种盎格鲁-撒克逊人新教徒)自独立运动以来就一直是决定美国价值标准与文化走向的社会主体。美国的种族问题主要表现为白色人种和有色人种(非洲裔、拉美裔、亚裔)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有时也表现为有色人种之间的冲突。种族矛盾与冲突在美国英语中的直接产物便是种族贬语。19世纪美国作家James F. Cooper堪称是文化领域种族贬语的始作俑者。他发明了印第安人针对白人的绰号paleface,和白人给黑人起的外号crow和 wooly head。美国社会的族群对立在英语词汇中充分反映,英语中有Uncle Tom(听命于白人逆来顺受的黑人)、Uncle Tomahawk(持白人社会文化准则的美国印第安人)、Afro-saxon(黑皮白心人,指那些支持白人政权或奉行白人社会准则的黑人,也指在白人政府工作的黑人)、banana(黄皮白心人,指作为白人政权中的一员或喜欢在白人政权中工作的东方人)、还有对美国社会白人的蔑称whitey,对穷苦白人的贬语white trash。

英语中的种族贬语主要是白人对黑人的偏见。“白”是表示“清白”“纯洁”“干净”“慈善”等积极含义的褒义词,“黑”则与“邪恶”“罪孽”“肮脏”等有关,如blackguard(恶棍), black mail(勒索),black mouth(诽谤者),a black lie(恶意的谎言),a white lie(善意的谎言),a white day(黄道吉日),a white spirit(纯洁的心灵)等。

同时,其他非主流种族也难免被白人贬损。如,从前美国烟草店经常以木刻的印第安人形象做广告,因此在美国英语中便有as dumb as a wooden Indian,意为“非常愚蠢”。再如由肤色而来,亚洲人被称为yellow monkey;由于亚洲人面部扁平,其面部被称为table face。

随着时代的发展,反种族歧视的斗争带来了英语中许多称谓委婉语的产生。20世纪60年代的黑人民权运动提出了“Black is beautiful”的口号,Black指“黑人”带上了庄重的色彩,而原来感情色彩中性的Negro则属轻蔑语。印第安人通过“索地运动”等斗争,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获得了免税和自治等权利。纽特人反对被称为爱斯基摩人,因为这种说法来自他们的敌人印第安阿尔衮琴部落的语言,意为吃生肉的人。纽特人喜欢他们的自称,意为人类。如今,在正式的场合,用hispanic来称呼住在美国的拉丁美洲人,用Afro-Americans 和African Americans来称呼黑人,用Native American来称呼印第安人,用Inuit来称呼 Eskimo,用 Mexican Americans称呼墨西哥人。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抗争,英语国家的种族问题得到了很大改观。法律的约束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涉嫌种族主义情绪的表达,但只要移民问题存在,尤其是近年来非法移民的大量涌入,各种族的真正融合就会有巨大的障碍。可以说,种族歧视现象根深蒂固,作为观念形态的种族歧视目前远未消除,而且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会存在。

四、英语语言中的阶层歧视层出不穷,委婉表达渐成趋势

由于社会分工造成的高低贵贱,从事低微职业的人群就往往遭受社会的歧视,英语词汇自然会折射这一社会现象。villain原来是指“村民”(villager),但封建贵族的剥削阶级出于偏见把“村民”和“坏人”混为一谈。凡是涉及社会地位低下的villain, knave, churl之类的词都带上了贬义;凡是涉及社会地位高尚的人,哪怕是跟自由人、绅士、贵族有关的词,例如free, gentle, noble等都带上了褒义[4]。jaywalk源于城里人对乡下人的鄙视。jay原意是“土老帽,乡巴佬”。土老帽进城,不懂交通规则,不管红绿灯到处乱闯,于是jaywalk(土老帽走路)就成了横穿马路的代名词。

大批涌入西方国家的移民填补了移民国“干粗活”的空白。在英语中,bohunk指“欧洲东部(或中部)的人(尤指劳工)”,coolie指 “(亚洲的)苦力”,wetbacks指“非法越过美墨边界赴美打工的墨西哥工人”。英语中以-o结尾的缩写词一般带有轻蔑的含义,往往表示笨拙、丑陋和粗野。如:bimbo指“花花公主、胸大无脑的女孩儿、蠢妞儿、绣花枕头、花瓶”。澳大利亚英语在阶层歧视方面更为明显,如:abo(土著人,尤指澳洲白人不愿接近的土著人),fisho(渔民),garbo(垃圾清扫工)等。

为了消除从事低微职业人群的地位忧虑感,人们喜欢用委婉词语极力将社会地位相对卑微低下的职业及其从业人员往上类比,一些普通的职位被冠以“美名”。职业委婉语的涌现,一方面用来缓和社会各阶层之间矛盾,另一方面雇佣者通过这种方式来抬高岗位的重要性,增加对求职者的吸引力。如:“殡仪员”被尊称为“专家”(grief therapist),“园林工人”成了“建筑师”(landscape architect),“花木匠”被美言为“外科医生”(tree surgeon),“垃圾工”变为“工程师”(sanitation engineer),“送报人”变为“发行官”(media distribution officer)等。

五、结束语

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中的“人人生而平等”指的是有地位的男性白人之间的平等,白人中的穷人不在此列,宣言中的“人人”更是把妇女、奴隶排除在外。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的蓬勃发展,严肃语言的运动在美国社会各界达成共识并得到广泛支持,美国从法律上禁止使用歧视女性、黑人、残疾人和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语言。英国在1970年和1975年分别通过了《男女同工同酬法》和《反性别歧视法案》,促进男女机会均等。正是人们一直没有放弃消除语言歧视的努力,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推动英语语言文字朝着更为优美的方向发展。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10.

[2]高永伟.新英汉词典[L].第4版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3]潘月洲,沈骑.美国语言冲突的制度化考察[J].上海:当代外语研究, 2014(9): 42- 47.

[4]汪榕培.英语词汇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69.

Causes and Trends of Discrimination Manifested by English Language

WANG Chu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Luoyang 471023, China)

Language is one of the carriers of culture, and vocabulary is the likeliest one that can reflect the development of times and changes in society. English language mainly manifests discrimination such as national discrimination, sexism, racism, and classism. With the increase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especially more important roles which English plays in the course of globalization, there is a trend of gradual decrease in the use of discriminatory English language.

English words; national discrimination; sexism; racism; classism

10.15926/j.cnki.hkdsk.2017.01.010

2016-05-12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2015BYY030)

王春(1972— ),男,河南信阳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语言学、跨文化交际与翻译研究。

H310

A

1672-3910(2017)01-0060-04

猜你喜欢
白人英语词汇语言
白人的暴行是如何将昔日被奴役者在重建时期争取到的进步变革一手粉碎的 精读
语言是刀
新西兰杀戮事件凸显白人极端主义在全球影响之广
影史上第一个黑人与白人接吻的镜头,是他剪辑的!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初探
我有我语言
扩大英语词汇量的实践
来自人名的英语词汇
网聊英语词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