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与境外院校学分互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园艺技术专业为例

2017-02-23 19:36曲良谱张成霞唐现文
关键词:园艺学分学院

吴 红,曲良谱,李 霞,张成霞,唐现文

(1.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园林园艺系,江苏 泰州 225300; 2.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国际合作交流中心,江苏 泰州 225300)

高职院校与境外院校学分互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园艺技术专业为例

吴 红1,曲良谱1,李 霞1,张成霞1,唐现文2

(1.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园林园艺系,江苏 泰州 225300; 2.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国际合作交流中心,江苏 泰州 225300)

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发展是当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学分互换人才培养模式是国际化视野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总结基于境外院校学分互换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对策——合作高校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注重专业素养和能力素养相结合、强化英语教学、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考评体系等,为高职院校与境外院校间学分互换人才培养的顺利开展提供借鉴。

高职院校;境外院校;学分互换;人才培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职业教育国际化是当前职业教育的新趋势,高职院校与境外院校如何实现紧密合作是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新课题[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 35号)明确指出, 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先进理念,积极引进国外职业教育资源,实现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努力开拓高职学生国外就业市场[2]。江苏省人民政府根据此行动纲领制定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苏政发[2006]26号)中提出,要把江苏建成职业教育中外合作的优先领域,鼓励高职院校与境外院校、教育机构开展多层次的联合办学[3]。本文从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制定、课程实施和课程考评体系的建立等方面总结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与印度尼西亚印尼任抹州立理工学院(Jember State Polytechnic Institute)园艺技术专业学分互换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国内同类高职院校与境外院校开展学分互换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一、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与印度尼西亚印尼任抹州立理工学院开展学分互换联合培养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唯一以培养农牧科技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等院校。自2012年起,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荷兰、新加坡、台湾以及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院校或教育培训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2014与印度尼西亚印尼任抹州立理工学院(Jember State Polytechnic Institute)开展园艺技术学生的联合培养,2014—2016学年连续3年,我院园艺技术专业10名学生与印尼10名学生完成了学分互换联合培养,在学分互换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和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二、基于境外院校学分互换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对策

1.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与境外院校开展学分互换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根据学分互换培养目标,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与印尼任抹州立理工学院共同研讨制定园艺技术专业学分互换人才培养方案。在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坚持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原则,以“国际性、开放性”为基本理念,不仅使课程数量和教学任务满足学分互换的要求[4,5],又要将境外院校的专业优势整合到培养方案中,确保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既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体现国内教育的基础扎实性和国外教育实践性,突出了“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要求。

园艺技术专业学分互换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了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与印尼任抹州立理工学院对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共设置课程43门,专业课程26门,确定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农业机械、园艺种子生产技术、植物造景、现代农业技术、药用植物栽培和有机农业等12门(36学分)主干课程为学分互换课程,同时在两校交换生中开设创业教育等实践性课程。教学计划中体现了消化、吸收、整合的理念,实现了国内院校与境外院校教学理念和教育资源的融合。

2.专业素养和能力素养相结合是高职院校与境外院校开展学分互换人才培养的目标。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与印尼任抹州立理工学院紧密合作,引进了印尼任抹州立理工学院职业教育理念,教学中体现“三位一体”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等的培养,教学活动中贯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不断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6,7]。专业课程标准制定的一方面强调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实践性。另一方面以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课程教学内容,突出项目和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和任务的过程中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8]。这种课程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并且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增强了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

双方在学分互换人才培养课程的标准制定时还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团队合作3方面素质的培养[8-10],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按典型工作任务的流程进行安排,打破以往以知识为逻辑的课程组织顺序,将所需知识渗透到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强调工作任务的完整性以及职业环境的真实性。要求老师具有“三师”(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指导能力)素质能力;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学院完善实验条件和实验环境,以实现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3.强化英语教学是高职院校与境外院校开展学分互换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与印尼任抹州立理工学院学分互换人才培养项目中互换课程教学采用全英文授课,学生英语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课程学习效果。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强调学生英语水平的培养,为专业课程的全英文教学奠定基础。

3年不间断外语培养是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与印尼任抹州立理工学院学分互换人才培养项目的特色之一。第一学年开设阅读、口语、听力和写作等英语课程,课时为756学时,每周6课时,课时数是普通高职高专学生的3倍。课程实施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班化教学,教学方法以师生互动为主,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基础。第二学年学生互换期间互换课程“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农业机械”“园艺种子生产技术”“植物造景”“现代农业技术”“药用植物栽培”和“有机农业”等采用全英文授课,继续强化英语学习。学分互换人才培养模式中强化英语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扎实的基本英语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扎实的园艺专业英语能力,学生就业时能够面向中外流通型企业、生产型企业以及外向型企事业单位,能够胜任涉外商务代表翻译及管理等岗位工作,高职院校与境外院校学分互换人才培养的目标的特点也得以实现。

4.科学合理的课程考评体系是高职院校与境外院校开展学分互换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与印尼任抹州立理工学院合作开展的学分互换人才培养项目的课程考评体系是由双方共同制定的,考核内容体现了理论性和操作性统一、过程和结果统一、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表达能力的统一。考试形式多样化,包括课堂参与、平时测样、阶段测试和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学生最终成绩由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部分组成。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60%,结果考核(期末考核和课程论文)占总评成绩的40%。过程考核以学习态度、操作能力、方法运用、合作精神为考核要素,以学习阶段、学习项目或典型工作任务为单元组织考核。该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平时的积累,不以学生最终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成果的评判标准。学生评价分布于课程学习的各个阶段且形式多样,使得学生能保持一贯的学习态度、并保持知识学习的连贯性,有效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避免学生在课程考核时临时突击[7]。

互换互换是交流生项目实施的重中之重,关乎整个留学项目的是否达成[11,12]。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与印尼任抹州立理工学院合作开展的学分互换人才培养项目规定的交换课程由双方协商制定,双方交流生完成交换课程学习后获得相应学分,回国内院校可替换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分,学生完成其它课程学习后可获得所在院校的毕业证书。

三、办学成效、特色与展望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与印尼任抹州立理工学院通过几年的学分互换对接与取长补短,建立起了双方学分互换和人才培养新模式,坚持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原则,以“国际性、开放性”为基本理念,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9],整合了园艺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外语水平,推动了园艺专业教学改革,学生能在不增加费用的基础上享受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感受国外教育环境,完成学分互换项目的学生外语水平、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强,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屡屡获奖。总之,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与印尼任抹州立理工学院园艺技术专业学分互换项目形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办学特色。

1.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与印尼任抹州立理工学院园艺技术专业学分互换项目重构了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得我院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既能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又能满足高职院校园艺专业学生出国深造的需要。

2.高职院校与境外院校合作形成新的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新的课程体系,学生学习境外院校生产方式和工艺,基础英语和双语课程的开设强化了学生的外语水平,以上种种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创造了条件,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专业领域的高水平英语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3.园艺技术专业作为此次学分互换项目的研究对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方面不仅重构了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了教学模式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改革,同时也促进了园艺技术专业精品课程的开发和专业教材建设。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科学合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教学资源编写课程大纲、多媒体课件和录像、实验指导以及习题等。这些资源已逐步上网开放,学生可以利用这些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学习。项目开展过程中教师还编写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全英文教材或中英文结合教材,满足学院和来校互换学生的教学需要。

但是,高职院校与境外院校学分互换是一种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如本项目交流时间短,仅为一学期,学生在一学期时间内融入文化背景、语言环境、不同的学习环境有一定的压力,因此学习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学生学分互换管理细则善不明确等问题,还急需要我们去研究解决。

[ 1 ] 刘华,姜为. 学分互认的现状探究[J]. 继续教育研究,2007(2):125-128.

[ 2 ] 李敏.关于建立健全高职院校赴国(境)外交流生管理制度的研究——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时代教育,2016(4):87-88.

[ 3 ] 刘超,李本美. 基于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本土化的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研究[J].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75-77.

[ 4 ] 吴宏元,郑晓齐. 学分互换:高校教学联盟与合作的有效途径[J]. 教育发展研究,2006(13):71-74.

[ 5 ] 岳华.加拿大学分互换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以加拿大红河学院为例[J].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5-68.

[ 6 ] 孙奕文.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51-54.

[ 7 ] 李兰巧.高职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世界教育信息,2004(11):31-32.

[ 8 ] 张莉,张劲柏.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0):53-55.

[ 9 ] 杨坚.高职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5):234-235.

[10] 李娜.校际学分互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11] 吴宏元,郑晓齐.学分互换——高校教学联盟与合作的有效途径[J]. 教育发展研究,2006(13):71-74.

[12] 李联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我国高校学分互换探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6):17-20.

(编辑:刘伟霄)

2017-05-04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高职院校与境外院校间学分互认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研究”(编号:JYYB201618)。

吴 红(1979-),女,甘肃张掖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果树遗传育种与繁育研究。

唐现文(1976-),男,山东邹城人,博士,副教授,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国际合作交流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动物遗传繁育研究。

G710

A

1008-6927(2017)05-0109-03

DOI号:10.13320/j.cnki.jauhe.2017.0126

猜你喜欢
园艺学分学院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园艺系
园艺
学分美食
我和园艺村的约会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