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秀丽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释“丹襜”
尹秀丽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丹襜”一词见于唐五代时期的墓志中,前人并没有作详细的解释。在这里从词源角度对“丹襜”的词义进行考证,认为“襜”通“幨”,“丹襜”和《全唐诗》中常见的“彤襜”意思相同,都指赤色的车帷。
丹襜;词源;释义
“丹襜”一词多出现在墓志、诗词等典雅诗文中,在《全唐文补遗·(第一辑)大周朝议大夫使持节伊州诸军事伊州刺使,上柱国衡府君墓志铭并序》中就有“万户千门,资徼巡之寄。丹襜皂冕,信风教之原”的句子,对“丹襜”一词的释义,在辞书中并没有找到,我们根据“丹襜”的使用情况,从词源角度来加以考释。
1.“襜”的本义
“襜”最早见于《诗·小雅·采绿》“终朝采蓝,不盈一襜”,毛传注为:“衣蔽前谓之襜”。郭璞注为:“今之蔽膝”。这句的意思是采摘蓝草一早晨,兜起衣前围裙还盛不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襜”最初指系在衣服前面的围裙,也可用来指长衣。在文献中还有襜褕、襜衣、锦襜、貂襜等,其中“襜”都有长衣这个意思。
2.“襜”的本义构词情况
(1)构成名词
自汉以后的文献中常见“襜褕”一词。“襜褕”指古代的直裾,为男女通用的非正朝之服,宽大而长。例如《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元朔三年,武安侯坐衣襜褕入宫,不敬。”司马贞《索隐》解释为:“襜,尺占反。褕音逾。谓非正朝衣,若妇人服也。”这句指的是武安侯田蚡穿著宽大的衣服谒见皇帝,这种既没有围裳遮蔽,又没有曲裾遮掩的服装在汉武帝眼里,当然被认为是“不敬”之物了。文献中对襜褕的记载还有很多,例如,《汉书·隽不疑传》:“始元五年,有一男子乘黄犊车,建黄旐,衣黄襜褕,著黄冒,诣北阙,自谓卫太子。”《汉书·何并传》:“林卿迫窘,乃令奴冠其冠被其襜褕自代。”张衡《四愁诗》中:“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唐代李白的 《秋浦清溪雪夜对酒客有唱鹧鸪者》一诗中:“披君貂襜褕,对君白玉壶。”清代姚鼐的《仇英》一诗有:“中有襜褕拥独骑,落日黄沙万马迹。”根据诗句意思,我们也能看出“襜褕”一词有宽大的长衣之意。
“襜衣”一词在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中出现过,如:“男则绕腰络腋,横巾右袒。女乃襜衣下垂,通肩摠覆。”这两句是把看见的男女衣着作对比,形成骈句。意思是男子的衣着都是绕腰缠到腋下,横着佩巾袒露出右面的身躯;女子都是长衣垂下来,把肩都覆盖了。
“貂襜”一词在文献中也有使用,这里指貂皮制的衣服,不仅仅有上文中“貂襜褕”那种情况,例如唐代皮日休《奉和鲁望秋日遣怀次韵》:“向阳裁白帢,终岁忆貂襜。”
(2)构成形容词
“襜”还可重叠使用,比喻盛装的样子。汉代刘向《说苑·杂言》:“子路盛服而见孔子。孔子曰:‘由,是襜襜者何也?’”向宗鲁校证引卢文弨曰:“‘襜襜’,《荀子·子道篇》作‘裾裾’。”《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飘风回而起闺兮,举帷幄之襜襜。”李善注:“《楚辞》曰‘裳襜襜以含风。’王逸注为:‘襜襜,摇貌。’”这一词义我们可以从“襜”的本意引申得到,因“襜”指长衣,宽而长的衣服穿上自然飘动,显得很有声势。唐代白居易《奉和汴州令狐相公二十二韵》一诗有:“碧幢油叶叶,红旆火襜襜。” 宋代孙光宪《浣溪沙》一词有:“风递残香出绣帘,团窠金凤舞襜襜,落花微雨恨相兼。”可以看出,这里的“襜”作形容词用,表示衣服整齐、飘动有致的样子。
文献中常见“襜如”一词便取此意。例如,《论语·乡党》:“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何晏集解引郑玄曰:“揖左人左其手,揖右人右其手,一俛一仰,故衣前后则襜如也。”朱熹集注:“襜,整貌。”钱穆新解:“襜如,整貌。衣裳摆动而不乱也。”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向左右两边的人作揖的时候,一俯一仰,衣服摆动不乱。文献中的记载还很多,例如《旧唐书·刘子玄传》:“且衣裾广袖,襜如翼如,鸣珮行组,锵锵奕奕。”宋代王安石《送孙正之序》:“呜呼!子观今之世,圆冠峨如,大裙襜如,生而尧言,起而舜趋,不以孟韩之心为心者,果异众人乎?”清代梅曾亮《<李蕴山时义>序》:“追忆先生貌在气温,进趋襜如,终日言不见戏谑,不愧先辈成德。”
1.“襜”的引申义
“襜”还指车帷,古时马车四周的布帘。《后汉书·刘盆子传》:“乘轩车大马,赤屏泥,绛襜络。”李贤注:“襜,帷也;车上施帷以屏蔽者。”因为“襜”的本义是“衣蔽前”,由词义引申路径中的“由个别到一般”可以看出,这里遮蔽物由衣服泛化到也具有遮蔽功能的布帘,人的前襟也泛化到马车的四周。“襜”作为车帷的意思进一步发展,泛化到指物体四周的布帘。例如襜幄,即帷幄,室内悬挂的帷幔,《新序·杂事五》:“不出襜幄,而知天下者,以有贤左右也。”再譬如宫襜,本指宫帷,后来也借指嫔妃。清代洪昇《长生殿·闻乐》:“待将天上乐,授宫襜,密召芳魂入彩蟾。”这句话的意思是将天上的乐曲授予嫔妃,秘密召集进入月宫来赏曲。
2.“襜”的引申义构词情况
(1)构成名词
文献中“襜”作为车帷这一义项的词语的记录也有很多,大多是双音节词,词性为名词。如车襜、襜帷、锦襜、长襜、丹襜、彤襜等。《后汉书·蔡茂传》附郭贺:“敕行部去襜帷,使百姓见其容服。”后来也用“襜帷”借指车驾。例如唐代王勃《滕王阁序》:“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这句话指的是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驾车赴任途中在此暂留。清代黄景仁《重过青阳》一诗:“车襜卷朝日,遥见九子山。”“锦襜”一词也很常见,在前蜀毛文锡《甘州遍》一词中:“金鞍白马,雕弓宝剑,红缨锦襜出长秋。”另外还有宋代辛弃疾《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一词:“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在《新唐书·李蔚传》也有:“始,懿宗成安国祠,赐宝坐二,度高二丈……前被绣囊锦襜,珍丽精绝。”在这里就是指锦制的帷幕或者锦鞯。“襜”作为鞍鞯的意思文献中还有记载,例如唐代曹唐《病马五首呈郑校书章三吴十五先辈》:“长襜敢辞红锦重,旧缰宁畏紫丝蟠。”其中“长襜”和“旧缰”对举,都是名词的形式,这句的意思是病马身披的鞍鞯都不敢承担红色绢布的贵重,系的缰绳也恐怕有紫色丝线的盘结。表现了病马及其卑微可怜的状态。
(2)“丹襜”与“彤襜”
对于“丹”,《广雅·释器》:丹,赤也。《国语·吴语》: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韦昭注:丹,彤也。有丹书,指朱书或赤色的花纹,南朝梁萧统《殿赋》:“雕丹文于檐际,镂华形以列罗。”《山海经·中山经》:“其中有鸟焉,状如山鸡而长尾,赤如丹火而青喙,名曰鸰鹦。”丹心,赤诚的心,阮籍《咏怀》:“丹心失恩泽,重德丧所宜。”
因为“襜”有车帷的意思,那么“丹襜”的意思就可能是“赤色的车帷”。因为“丹襜”一词在文献中记载得并不多,除了开篇在《全唐文》中那句,我们还查找到三句,分别是:《后周庾信赵广墓志铭》“衮衣频露,丹襜亟卷”;唐代韦庄《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宅后绿波栖画鹢,马前红袖簇丹襜”;《福建通志》台湾府—清“间俗殊方竟未厌,忽教放繂转丹襜。天南水起山穷处,琅峤云从马首瞻”。那么我们也不能轻易得出它的意思。
根据训诂学的异文求证,我们可以把“丹襜”和“彤襜”对应起来研究。因为“彤襜”一词在《全唐诗》中很常见,彤幨亦作“彤襜”。例如,唐代李颀《送东阳王太守》:彤襜问风俗,明主寄惸嫠。唐代王昌龄《酬鸿胪裴主簿雨后睢阳北楼见赠之作》:问礼侍彤襜,题诗访茅屋。唐代刘长卿《奉送裴员外赴上都》:彤襜江上远,万里诏书催。唐代刘长卿《奉饯元侍郎加豫章采访兼赐章服》:花对彤襜发,霜和白雪操。唐代李白《宣城九日闻崔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彤襜双白鹿,宾从何辉赫。唐代白居易《喜钱左丞再除华州,以诗伸贺》:彤襜经宿到,绛帐及春开。唐代白居易《和杨六尚书喜两弟汉公转吴兴,鲁士赐章服,命宾开宴,用庆恩荣,赋长句见示》:朱绂宠光新照地,彤襜喜气远凌云。唐代许浑《陪郑史君泛舟晚归》:平桥低皂盖,曲岸转彤襜。唐代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僭侈彤襜乱,喧呼绣鬓攘。
我们进一步分析“彤”,《说文·丹部》:“彤,丹饰也。”《玉篇·丹部》:“彤,赤色。”《汉语大字典》中对彤的解释有用红色涂饰器物和赤红色。有彤车、彤庭、彤帷等。彤车为朱漆车、王侯之乘。《史记·五帝本纪》: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汉语大字典》中的解释:彤庭为汉代宫廷,因以朱漆涂饰故称。汉代班固《西都赋》:于是玄墀扣砌,玉阶彤庭。彤帷为汉代刺使出行用的车帷,唐代崔湜《寻拜襄州刺史,春日赴襄阳途中言志》:彤帏荷新宠,朱黻蒙旧荣。
并且《汉语大字典》解释“彤襜”为“赤色车帷”。例如:唐代皇甫冉《送崔使君赴寿州》一诗:“列郡专城分国忧,彤幨皂盖古诸侯。”宋代王安石《送浑州知府宋谏议》一诗:“班春回绀幰,问俗卷彤襜。”清代唐孙华《恕堂再次前韵见赠复次韵答之》:“知君仍世自鼎贵,朱轮十乘张彤幨。”也作“行襜”。车行时所挂的帷帐。唐代卢纶《送张调参军侍从归觐荆南因寄长林司空十四曙》一诗:“玉勒侍行襜,郗超未有髯。”明代张景《飞丸记·客途感慨》:“挂行幨,蹑峤穿云……指日到秦川。”从而我们就能够得出“丹襜”与“彤襜”一样,都有“赤色车帷”之意。
在《后汉书·刘盆子传》中有类似一句:“明帝南巡狩,善其治,赐三公服,去襜露冕,使百姓见之,以彰有德。”意思是明帝南巡的时候去掉车上红色的帷幕,露出帽子,来让百姓看见他的容貌,彰显他的德行。其中“去襜露冕”和“丹襜皂冕”相近,正好符合我们分析后得出的词义。
通过分析“襜”字本义和引申义,以及对“襜”字构词的考证,我们知道“彤襜”和“丹襜”意思相同,都是指赤色的车帷,也符合文献中的记载。
[1]吴刚主编.全唐文补遗[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4.
[2]郭在贻.训诂学[M].北京:中华书局,2013.
[3]黑维强.释“落构”[J].甘肃高师学报,2012(6).
Class No.:H039 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Word Danchan
Yin Xiuli
(School of Liberal Art,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19,China)
The Chinese word “丹襜” was found in the epitaph of the Tang and Five Dynasties. and the predecessors did not make a detailed explanation of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 We analyzes the meaning of the Chinese word “丹襜”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ymolog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eaning of the Chinese word “襜”is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Chinese word “幨”. The meaning of “丹襜”in Chinese is the same as that of “彤襜”used in the Complete Collection of Tang Poems and the two words both refers to the red car curtains in Chinese.
Chinese word “丹襜”; etymology; interpretation
尹秀丽,在读硕士,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5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1672-6758(2017)07-0150-3
H03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