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欣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46)
媒介融合时代河南省高职院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翟欣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46)
在媒介融合的传播环境下,要求新闻传播行业从业人员具备跨平台的全媒体传播能力,同时具备某一类型媒体业务能力。为培养能够胜任新形势下新闻传播行业相关岗位的“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应重点打造实践教学体系,探索解决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瓶颈的突破路径。
媒介融合;实践教学;改革
媒介融合原意是指将各种媒介表现出的多功能集于一身的发展动向。当前形势下,“媒介融合是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背景下,以信息消费终端的需求为指向,由内容融合、网络融合和终端融合所构成的媒介形态的演化过程。‘任何人’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候’获取‘任何想要的东西’,这是所有媒介在数字化时代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终极目标,由此带来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统传媒产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交融,形成了融合化的‘大媒介’产业形态。”[1]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趋势下,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改变了人们接收信息的习惯,也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给所有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新媒体蓬勃发展,凭借着内容丰富、双向互动、方便快捷等优点在传统媒体产业格局中抢占了一席之地,逐步抢占各类资源,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媒体不再只是依靠新闻内容制胜,媒体运营方式,平台所展现的视觉设计、信息推送时间、信息推送的样式都能影响受众的选择。人才的缺失是当前形势下媒体想要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巨大问题,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对高校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媒介环境发生了融合,对于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和职业素养也提出了多种类“交融”的要求。首先,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从业人员掌握先进的传播技术,能够运用新媒体有效地提高传播效率。其次,新闻的制作需要从业人员具备基本的事实选择分析能力,具有组织语言、文字准确表述事实的能力。最后,信息的传播还需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审美水平和受众心理的分析能力。以培养传媒人才为己任的新闻传播教育需要考虑实际工作环境对学生能力的需求,明确培养方向,与传媒一线接轨,以“全媒体”为标准,培养出能够适用于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媒体、手机新媒体等传播媒体的“融合型”人才。
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新闻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河南省高职院校新闻专业重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大力改革,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以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新闻专业为例,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在日常课程体系中设置了实践课程的比例,人才培养模式中设置了全媒体的实践技能训练模块,并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行业接轨的三种方式,三位一体强化实践教学,力争做到学生实操技能的全媒体性。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新闻专业将课程内容按照理论部分和实训环节进行有机结合,注重实训环节的课时量,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得到足够的实训时间和教师的有效指导,通过实训让学生验证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课程体系中的实践环节通常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与课堂面授同步进行,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在计算机机房、新闻演播厅、多媒体教室开展,主要以案例分析实训、模拟练习实训、创新发展实训等方式,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掌握实操技术。
案例分析实训是以优秀新闻、广告、报刊、视频为案例,让学生大量阅读、观看,方便学生形象生动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学习兴趣。案例分析实训,不仅可以用在课堂上,还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充分展开,给学生布置寻找案例的任务,或者将篇幅较大、时长较长的案例放在课下,让学生自主阅读,观看,对比分析,自主总结知识要点,在课堂上再由教师进行细致的分析。这样不仅可以更高效地利用课堂时间,也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模拟练习实训则是在案例分析实训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于优秀作品进行模拟制作,通过大量的模拟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更为细致地揣摩成熟作品的处理方式。创新发展实训则是着重锻炼学生就一个信息传播活动从前期策划到信息制作到最终发布再到接受、分析受众信息反馈所做的一系列设计、组织和制作能力。要求学生不仅仅具备一项单独的技能,更要有统筹规划的能力。创新发展实训的优势在于仅凭一人之力往往无法完成实训任务,需要以小组形式,全员参加,相互配合,最终完成实训任务。以上三种实训形式呈现出阶梯式难度递增,循序渐进的内在联系。
整合校园媒体,利用校园媒体资源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训机会。以校园报刊为依托训练学生新闻采写、摄影修图、数字排版等专业技术。校园电视台则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平台,训练学生的前期策划、拍摄录制、后期编辑、播出的技术。校园网站则可以训练学生新闻整合、网页设计制作、完成发布的具体技能。校园媒体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立即得以验证和实践,另一方面又可以结合课程考核形式,重作品重成果重过程性考核,提高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构建校园全媒体,从内容上的共融,发布渠道的互通,传播人群的类同,可以实现校园媒体的共融,有效训练学生的“融合性”操作技术。
积极利用现有资源,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相关竞赛,以赛促学;充分发挥实训设备的作用,结合所学内容,承接社会服务项目,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开办影视工作室、创建自媒体平台等。
拥有较强的实操能力,紧密与传媒市场中的岗位需求相结合,能够让学生从校园到工作岗位实现无缝对接,这样的人才培养离不开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当前媒介共融的大环境下,学生练就一项技能已经不能满足就业的需求,应时刻把握市场行情,具备融合性思维方式,融合性实操技术。新闻专业根据自身情况,与媒体、文化传播企业共建人才培养模式,引进企业人才深入校园教学,将来自行业一线的最新知识和最新技术教授给学生。校企双方共同合作,培养一批针对企业岗位熟练度较高、业务水平较强的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在实习过程中由企业指派员工为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工作指导,由学校指派专业课教师作为学生的就业指导,保证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学以致用,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从而提升个人能力。实习期满,企业择优留用。
媒介融合使得新闻传播这个学科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和技术需求越来越广,单从技术层面上就涉及稿件的采写编评,纸媒的排版设计、图片处理,广电媒体的视音频录制、后期编辑,以及新媒体中的网页排版设计、网站美工、动画制作等等。如果对于媒介融合的理解只是局限在多种技术的融合上,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味追求多种技术加身,也是有局限性的。媒介融合是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渠道、传播策略的融合,要求从业人员除了有全媒体信息传播能力外,还应拥有信息整合的能力以及全媒体的传播思路。
国家社科重点基金项目“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研究”课题组对2013-2014年新媒体岗位招聘信息调研之后发现,一方面,要求媒体从业人员能够迅速熟悉新媒体平台,掌握其传播特点;另一方面,“全媒体记者”的需求再次强化,要求媒体从业人员能采能编,并掌握一定的图像、视频编辑技术,能制作完整的多媒体作品。[2]不难看出,媒介融合的语境下,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在掌握新闻采编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有一到两项符合岗位需求的精通技能。
当前河南省内高职院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亟待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师资力量的问题。高校教师往往是从高校到高校,从学校毕业就进入学校教学,而在传统的新闻培养中重理论轻实践使得很多老师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即便有过媒体实践的经验也往往是多年前的经验,或是局限于传统媒体的某一领域,与当前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不相符,其实践技能、教学理念往往落后于当前传媒行业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能传授学生单一层面的知识,或者某一项专业技能,缺乏全媒体传播的思路。
在媒介共融的大环境下,要突破高职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瓶颈,完成由单一技能型人才培养向全媒体人才的转换,需要在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实操能力训练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特点着重培养一两项精通技能,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团队的建设,从根本上和市场接轨。
“只有全面掌握多种媒体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同时又特别擅长某一类型媒体的业务技能,才能适应现代新闻传播的要求。”[3]换言之,媒介融合的传播现状下,要求行业从业人员既能具备基本的稿件采、写、编、评、拍、摄、录、播等一些传播类的“泛”技能,又能对其中的某一两项特别精通。
导师制,让学生按照兴趣、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导师,同时教师根据教学方向对学生进行筛选,双向选择,最终落实每一位导师负责管理8-10名学生。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因材施教,以导师教学、科研方向为指向,重点培养学生某一项专业技能,达到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采用导师制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性格、爱好、特长和职业培养方向展开有针对性的指导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同时,一位导师指导一个专业技能方向,实行“大班授课小班指导”,重点强化训练学生的某一项技能,让学生在掌握新闻专业多项相关技能的基础上精通一项技能。
名师出高徒。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新闻专业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急需与行业一线接轨,每一位教师都面临着知识重构、能力再造的现实,都需要在自身专业背景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传媒行业的发展实际情况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储备。到传媒行业一线进行顶岗实习是高校教师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一个常用的方法,但利用寒暑假进行为期一两个月的顶岗实习,往往效果并不明显,刚刚熟悉了工作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方法就又要回到校园教学,很难掌握媒体所需的核心技能和传播理念。全媒体传播的技术、方法、思路也绝非短时间可以全面掌握的。
轮岗制,将有全媒体工作经验的一线人员请进来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让学校教师有时间有机会走出去到行业一线去工作一段时间,没有教学科研任务的压力,专心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使教师真正成长为“双师型”教师。轮岗制,一方面能较好地解决教师进行业实习的时间长短问题;另一方面能由行家里手来为学生带来行业一线最需要的技术,培养传媒行业所急需的人才;另外,也能为校企联合办学,利用高校优势资源,从高校和传媒行业双重角度出发,去寻找一条互利共赢,合作共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媒介共融是传媒行业发展的新形势,也必将带来深远广泛的影响。而高职新闻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紧握时代脉搏才能不断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这需要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突破,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全媒体工作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王菲.媒介大融合[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21.
[2]蔡雯,翁之颢.新闻传播人才需求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变化及其启示——基于传统媒体2013—2014年新媒体岗位招聘信息的研究[J].现代传播,2014,(6):126-129.
[3]蔡雯.媒介融合下面对国家战略布局的机遇与问题[J].当代传播,2014,(6):8-10.
G719.21
A
1671-2862(2017)04-0102-04
2017-05-15
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媒介融合时代河南省高职院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2016-NQ-262)的研究成果。
翟欣,女,河南开封人,硕士研究生,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助教,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新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