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民
用远程教育方式培养现代职业农民的思考与实践
陈建民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长沙 410004)
现代职业农民的培养是湖南实施教育强省战略的要求,也是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性举措。湖南省“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是具有成人高等教育性质的高等教育项目,项目依托广播电视大学系统,采用远程教育模式大规模培养农民大学生。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确立了“精准培养”的教学理念,构建了“以学员为中心”的网络教学模式,扎实推进“六网融通”的职业农民远程培养模式,构建了以个人学习空间为载体的线下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实现了农民大学生的就地培养,打造了能够引领农村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实践证明,用远程教育方式培养现代职业农民,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机制,坚持以农民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坚持按需施教,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必须将农民素质提升与农业发展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
远程教育;现代职业农民;思考;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湖南是一个传统农业大省,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为28902亿元,农业为3332亿元,占全省GDB总值的11.5%;全省户籍人口7242万人,农村人口为5204万人,占比71.8%;耕地面积415.3万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9.6%[1]。湖南农村人口多,但农业发展水平低。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影响生产力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活跃最具决定性的。因此,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农业,关键在于高素质的职业农民。大规模加强对广大农民的培养,大幅度提升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是湖南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性措施。
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差别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使广大农民接受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机会少。湖南地域广,人口多,农村人口比重高,城乡差别大,教育资源严重匮乏,而有限的教育资源又大多集中在城镇,对于广大农村来讲,高等教育资源更是一种稀缺资源。农村与城市人口文化素质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居民人口素质不高,对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水平落后,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以致于现代科技在农村出现了“春风不度玉门关”的现象。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反过来又导致劳动生产率水平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生活水平低;另一方面,城市的强大吸附功能使得人才快速往中心城市移动,农村出身的大学生本来就少,学成之后回到农村的更少,高素质职业农民的匮缺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阻碍了农民自身的发展及其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只有大规模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包括文化素质和农业技术应用水平),才是落实各项“三农”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推进和脱贫攻坚决战阶段的来临,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农村面临巨大的人才需求压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解决好谁来种地的问题,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确保农业后继有人。”没有基层组织建设的强化,没有扎根农村的人才队伍,没有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新农村建设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大规模培养高素质的现代职业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致富、走上小康之路的根本性、关键性举措。
培养现代职业农民大学生旨在通过对农民开展科学、文化、生产、管理、经营等知识的传授和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素质,造就一批具有创业创新能力和示范带头作用的“留得住、用得上、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大学生,从根本上消除农村贫困、缩小城乡差距。
湖南十分重视对农民的教育与培训,针对农民组织开展了大量文化知识型、生产技术型和劳动技能型培训,但从组织形式来看,以短期培训为主,培训的参与面窄,受惠人数少。且各类培训分属不同的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突出,教学资源缺乏整合,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高学历正规培训比较缺乏。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由于农民经济收入普遍不高,有的甚至还很贫困,绝大多数中青年农民都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承担着赚钱养家的重任,一年四季为生活奔波,脱产学习的难度很大。尤其是外出打工的农民,职业流动性大,居住地分散,工作不稳定,使得职业农民的培训一直存在组织难的问题。与政府的大力宣传与组织发动形成鲜明对比,由于学习时间与工作时间冲突、学习地点与工作地点相距太远等原因,导致农民的学习参与率与持续性并不理想。
针对职业农民的教育与培训要取得理想效果,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调动职业农民的学习积极性。职业农民学习积极性不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职业农民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较弱,跟不上学习的进度,达不到培训的基本要求,从而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二是职业农民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既没有充分了解职业农民的文化基础,也没有深入调研职业农民的学习需求,导致课程设置与学习需求严重脱节,教学内容千篇一律,缺乏地区经济与职业发展的针对性,影响了职业农民的学习积极性。三是教学安排刻板机械,未能依据农民生产与生活的实际状况来合理、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与地点,当学习与工作发生冲突时,农民不得不放弃学习需要。四是不能学以致用,仍然沿袭普通高校与一般培训机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理论性与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而忽视了职业农民对于实践性与职业性的强烈需求,所学的知识技能与实际工作需要之间存在巨大鸿沟,农民看不到学习成果和带来的收益,久而久之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五是政府组织的各类学习与培训缺乏长效机制,缺乏对职业农民的实践指导与跟踪扶持服务,学习效用不够显著,难以吸引职业农民坚持学习。
总之,目前对农民的教育培训远远不能满足农村高级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必须创新思路,创新模式,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开展大规模的职业农民远程教育。
对当前农村对大学生需求强烈与农村大学生少,高等教育资源稀缺,农民上大学难,现有农民教育培训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的反差和矛盾,教育部于2004年启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湖南是农业大省,在湖南开展农民大学生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和示范性。因此,湖南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在全省开展了“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培养实践工作,不断探索有效的组织方式与教育模式,以满足农村高级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2014年,该项目在湖南省委组织部牵头,省教育厅、财政厅、人社厅的共同参与下,被提升为湖南省“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并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规划,这一举措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湖南省“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是具有成人高等教育性质的高等教育项目,致力于运用远程教育技术与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相结合的模式大规模培养农民大学生,以实现农民大学生的就地培养,打造能够引领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要实现职业农民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首先要满足“三合一”的要求与需要,即达到政府培养高素质职业农民的要求,满足农民自我发展的意愿,遵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划与科学要求。根据“三合一”要求,确立精准培养的教学理念。
精准培养有三个层次的内涵:一是立足本地,精准定位。省电大从湖南“三农”的实际出发,精准定位农民大学生的培养目标,重点培养三类人才:肩负农村治理重任的村干部,带领农民创业致富的示范带头人,贴心服务新时期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专业技术人才。二是明确需求,精准教学。把“农民需要学什么”和“要把农民培养成什么”结合起来,对农村人才实行精准培养。三是聚焦问题,精准服务。在对学习者困难和问题充分了解和把握的基础之上,完善支持服务。
要真正做到对现代职业农民的精准培养,必须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在“学习需求、学习环境、学习模式”这三个维度构建以学员为中心的网络教育新模式。一是调研学习需求,依赖大数据深度挖掘并满足培养对象的内在需求,对于以农民为培养对象的“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项目,更需要推进教育的“供给侧”改革,以学员为中心预测学习需求,优化培养计划。二是创设灵活、开放的学习环境,在信息化引领下,营造适应“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泛在学习环境,使农民不离乡、不离岗、不出村、不出户就可参加学习,直接服务于农民、农村和农业生产。三是创新实施“六网融通”的教学模式,用“六网融通”新理念重构教学模式,把传统的“线下集中面授+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网络空间为主要载体、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所谓职业农民的远程培养模式,是指按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方式,采取“远程学习+面授辅导+现场技术指导”的形式,借助“天网、地网、人网”优势,采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和互联网、数字电视、移动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依托广播电视大学现有的“省、市、县”三级办学体系,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农村,通过对农民开展科学、文化、生产、管理、经营等方面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生产、经营、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提高农民融入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
“六网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是在终身教育理念、远程开放教育理论、“互联网+”思想的指导下,按照大规模培养职业性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目标,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集网络学习空间、网络学习课程、网络学习支持、网络学习测评、网络教学团队和网络教学管理于一体,相互关联、融合、贯通,全面支持在线人才培养的工作流程与模式。在“六网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中,网络学习空间是基础,网络学习课程是核心,网络教学团队是支撑,网络学习支持、网络学习测评和网络教学管理是条件和服务[2]。六网相互融合贯通,共同发挥着提升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功能。
线上教学活动主要由省电大主持,并负责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规程编制,提供课程学习资源。课程学习资源主要有课程学习空间的微视频资源、文本辅导、课堂练习,课程学习包中的文字教材、教学光盘、形成性考核册、课程学习指南,以及对接智能手机、Pad终端的移动学习资源等。市州电大及县(市区)电大工作站负责组织、指导和督促学员参加线上学习,组织面授辅导、作业批改、实践教学、小组研讨、个别辅导等线下教学活动。
在线上空间教学方面,要做到人人建空间,教学进空间,管理用空间。学员进入个人学习空间,自主选课程,学文本,看视频,做作业,参与交流讨论,获取课程知识、技能和形成性考核成绩。教师进入空间,建设特色化的教学资源,通过空间实行个性化指导、答疑、沟通和批阅作业。在线下辅助教学方面,各分校及教学点根据课程性质特点和学员需要,组织开展入学教育、面授辅导和实践教学等线下教学活动[3]。各分校及教学点将课堂直接建在田间地头,聘请技术专家、行业能手进行手把手的实践指导,让学员掌握一项以上的实用技能。衡阳、湘西、岳阳、常德等电大探索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学员+基地+专家”实践教学模式。各县级工作站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实际操作、观摩学习、调查讨论、创业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
省电大根据湖南省“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实施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和学习者需求,汇聚国家开放大学和我省电大优质课程,搭建“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课程平台。按照课程性质、功能和目标对课程进行模块化管理,供学习者自主选择学习。
省电大从湖南“三农”的实际出发,精准确定农民大学生的培养对象主要为三类人才:村干部、致富带头人与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然后根据这三类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来精准设计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由过去那种“我有什么,你学什么”的被动局面,转变成“你需要什么,我教什么”的主动模式。为此,省电大对“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以及课程内容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
在专业设置方面,结合地方实际和农民大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村干部人才培养,设置了农村行政管理专业;针对致富带头人培养,设置了农业经济管理、乡镇企业管理专业;针对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设置了畜牧兽医、法学(农村法律事务方向)、茶叶评审与营销等专业。从2015年起,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农民学历提升的需求,在原有专科专业基础上,新开设行政管理(村镇管理方向)、法学(农村法律事务方向)2个本科专业。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方面,参照学历继续教育的规范性要求,设计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通识素质课程+专业技术课程+职业技能课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探索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设置了通识素质课、专业能力课和职业技能课。市、县级电大根据当地“三农”实际需求,适时开设职业技能课和地方特色课,满足了农民学员对实用技能和创业致富能力的需求。如针对村干部人才培养,开设了农村党建实务、农村应用文写作、信息技术应用、农村会计实务和农村政策法规5门必修课程;针对农村专技人才,专门开设了农业实用技术课程。做到有的放矢,靶向教学,确保农民大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学生的课程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辅导按各门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规程进行。学员主要基于计算机网络、智能手机或Pad终端,利用“湖南农民大学生学习网”的文本资源、视频资源、移动学习资源和课程学习包中的文字教材、DVD光盘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平时作业,参加小组讨论、面授辅导、实践活动等。对于缺乏计算机网络、智能手机的学生,由省电大定制专门的学习Pad,供学员租赁使用。租赁费用和网络流量费用由市州电大及县(市区)电大工作站、学员共同承担。
学习支持服务是为解决学员学习困难和问题而提供的帮助活动,必须在充分了解和把握学习者困难和问题的基础之上,为职业农民提供完善的支持服务。根据农民大学生的学习基础、习惯、条件与学习方式,省电大、市州电大及县(市区)电大工作站协同为学员提供全过程、全方位、个别化、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省电大主要负责学员的线上学习支持服务,市州电大及县(市区)电大工作站主要负责学员的线下学习支持服务。调研结果显示,学员在学习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工(农)学矛盾突出、基础薄弱、学习方式不适应、学习孤独感强等。根据这些困难与问题,全省电大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和电大完善的系统结构,以学员空间自主学习为主体,提供导学约课、导师制、面授学习、主题讲座、实践教学和小组学习等“一体多元”的套餐式教学服务。
第一,针对学员工(农)学矛盾突出的问题,拓展支持服务时间与空间,使学习者能够在他们最方便的时候得到所需要的帮助。一方面搭建农民大学生网络学习平台,并为他们定制移动学习O学派,让农民随时随地可学;另一方面组建教学帮扶团队,利用农闲时节或周末、晚上开展面授教学与辅导,并定期开展现场巡回讲学活动,通过面对面交流与讨论的方式提供学习支持。
第二,针对学员基础较差且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努力实现支持服务的个性化。一是通过入学水平测试,了解学员的文化基础和个体差异,制定因材施教方案,指导学员制定个人学习计划,选定合适的学习方法;二是采取学术导师导学、校外导师帮学、校友导师伴学、管理导师助学等策略,为不同知识层次的学员提供合适的支持服务。
第三,针对学员不适应远程教学方式的问题,加强远程学习策略支持。一是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应用课程,强化网上学习技能培训,让每名学员都学会基于网络空间的学习;二是结合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培训工程,把农村远教站点操作维修培训作为新生入学的必修课,利用村级远教站点,为学员的远程学习技能培训提供便利。
第四,针对远程教育学习孤独感强的问题,增强支持服务的多样性与交互性。如建立交互性强的一站式网络学习平台,分地区分专业或课程建立QQ群、微信群,设置课程论坛,建立校友通讯录,定期开展集中面授、小组学习、实践教学、学生竞赛、专家讲座、专题研讨等活动,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消除学习孤独感。这种交互性强的学习支持服务,得到了学员的认可,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必须要有精准有效的措施来保证教学环节的落实,监控教学行为的发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实现“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项目和人才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根据现代职业农民培养目标和精准培养的理念,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的学习评价方法,以优质学习资源为支撑,大力推进数字化试题库建设,为学习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个性化学习评价服务。湖南电大在网络学习测评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和试点,一方面,为了使形成性考核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其促学、导学、助学的作用,将形成性考核科学合理地植入网络学习课程中,作为网络学习课程建设的一部分,并将网络学习课程作为推进“六网融通”模式的重点,在大力开展网络学习课程建设的同时,也使得网络形成性考核得到了同步发展。另一方面,推进网络终结性考试发展,开展随学随考,为学生提供方便、灵活的考试服务[4]。网络学习测评多年来所取得的实践经验,也为构建远程教育测评模式提供了实践依据。
高效的教学离不开优质的师资团队,湖南电大依托系统师资,集聚多方人才,组建了强大的网络教学团队,农民学员足不出户,就能听到教授、专家的优质课。一边是通过网络平台,汇集了全国各地优质的专家教授在线上进行专业教学与辅导,另一边依托电大“省、市、县”三级办学体系,市、县电大将本地的“土专家”们组织起来,在线下手把手教学员。
充分利用农民大学生网络学习空间,根据需求精准配送学习资源,选配优质教师,全程指导、监控、记录学员的线上线下学习过程,及时评价、反馈学员的学习动态和效果,推动学员学习行为的有效发生,确保教学质量。在网上教学中,构筑全程监控、全面辅导、全员参与的“三全”空间教学管理模式,“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网上学习参与率达到100%,课程考试及格率不低于90%。在平时作业中,实施“三多”考核管理,即学员多形式测评、课程辅导教师多渠道整合资源、助学辅导员多方位督促,确保学员在课程学习各阶段的形成性考评落到实处。
基于远程教育方式的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覆盖面广。运用互联网、数字电视、移动媒体和教学视频课件等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能够迅速搭建一个不受时间、地点和人数限制,能覆盖广大农村,方便农民自主学习的智能化网络学习平台。二是便于整合资源。依托广播电视大学及其分布各市、县的教学组织体系,能够有效整合各方优质的教育资源。湖南电大积极探索、思考与实践运用远程教育方式培养现代职业农民的模式,在获得丰硕办学成果的同时,也得到了一些启示与经验:
职业农民的培养必须要有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只有切实加强对农民学员的组织和领导,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精准有效,从根本上使农民脱贫致富。此外,职业农民的培养必须要有政策和经费作为保障,切实加强对教学的支持与投入,妥善解决农民学员的学费问题和培养使用问题,才能使教育扶贫、人才扶贫落到实处。最后,职业农民的培养需要政策的激励,通过和政府有关部门合作,制定鼓励农民学习的政策,让农民看到学习的好处,才能不断激发农民学习的积极性,解决“学与不学”不一样的问题。
实践表明,只有立足农村本土培养,调动和激发农村本土人才的潜能,强化本土人才的竞争力,激活农村未来人才的存量,才是形成农村实用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可行路径和不竭的动力源泉。“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立足农村、服务农村,在十多年的时间里低成本、高效率地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扎根性、引领性的高素质实用人才队伍,即是明证。
有必要探索一套“按照需求配置资源、顺应农时开展面授教学、服务终身学习需要培养网上自学力、整合本土资源带动实训和创业、结对帮扶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新型培养模式,让能上大学的农民上好学。只有学以致用,使农民一学就会,一会就能用,一用就能产生效益,才能推动职业农民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坚持按需施教,以学习者为中心,因地制宜编制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内容,建设课程资源,同时根据学习者学习水平采用适用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解决农民教育的“怎么教”“怎么学”“学什么”的问题。
只有通过职业农民的培养,不断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创业创新致富的能力,引导农民跟上社会发展,与时俱进,成为推动我省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才能从根本上满足我国新农村建设、未来农业产业升级发展对“留得住、用得上、有文化、懂技术、能创业、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大学生的需要。最终消除贫困,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和谐富裕的学习型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的方针政策。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探索建立以政府主导、电大主办、多方参与为保障的新型农民大学生培养运行机制,构建集教学模式、实践模式、自主学习模式、支持服务模式于一体的新型农民大学生培养模式,满足了有学习意向的农民上大学的愿望和上好学的需求,为我省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上接天网下接地气的农村实用人才,许多村组出现了“想致富先读书”的好风尚,成为湖南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亮点。下一步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民大学生培养”政校联动工作机制,开创湖南“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工作新局面,开辟现代远程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领域,为服务湖南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湖南统计年鉴(2016)[EB/OL].http://data.hntj.gov.cn/sjfb/tjnj/16tjnj/indexch.htm.
[2]胡星,高园园.“六网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中网络学习测评模式构建[J].中国远程教育,2017,(08):44 -50,71.
[3]彭瑛.基于问题解决的农村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J].云梦学刊,2009,30,(03):135 -136.
[4]彭瑛,李冕.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践——以湖南广播电视大学为例[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01):9 -13.
The Reflections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ivation of Modern Professional Farmers Through Distance Education Mode
CHEN Jian-min
The cultivation of modern professional farmers is the demand of Hunan provincial better education strategy,and the key measurement to boos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countryside and to settle the issues about agricultures,farmer and rural area.The “Peasant University Students Culivation Project”in Hunan province is a higher education program featured with adult higher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Based on the radio and broadcast university system,it cultivates large-scale peasant university students through distance education mode.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project,we form the “accurate cultivation”teaching concept,construct a web - based education mode featured with learner-center,boost the professional farmer distance education mode featured with“the integration of six networks”,establish an online and offline learning mode with the individual learning space as a carrier,realize the peasant university students’cultivation on the spot,and create highly - competent people who can lead the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cultivation of modern professional farmers through distance education mode should have a strong organizational guarantee system,should insist on the farmer- centered teaching concept,teaching as required,the combination of learning and practice,and should connect the demand of the promotion of the farmers’qual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with the reality.
distance education;modern professional farmer;reflection;practice
G728
A
1009-5152(2017)04-0001-06
2017-12-01
陈建民(1963— ),男,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