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

2017-02-23 06:20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政治传统思想

常 辰

(安徽农业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

常 辰

(安徽农业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血液,也是我们所有中华儿女得以凝聚的精神纽带。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文明进程中从未有过中断,经过了数千年来的扬弃和积淀,它根深蒂固地植入了中华儿女的思想和行为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经济、政治和生活。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但是在如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却颇有缺失,没有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就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做简要探析。

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

一、传统文化的概念及特征

(一)传统文化的概念

传统文化由“传统”和“文化”两个词语组成,其中传统主要是指对前人社会经验的传承和统一,是具有自身特点的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例如一些社会风俗、思想观念、民间艺术等。而文化一词则是19世纪从西方引进,《辞海》中对“文化”的界定为:“从广义上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然而,历史上出现过数以万计的文化流派,它们之间不断地交流、整合,不断地发展、流传。综上,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即为传统文化。传统经过历史的积淀、传承,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并且可以展现中华民族风貌。

(二)传统文化的特征

1.包容性和多样性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多元性和混合性的民族特征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奠定了基础,同时多元的文化也为传统文化的包容性提供了前提条件。举例来说,在秦汉时期,秦始皇完成了大一统,在统一六国之后,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例如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等。而汉武帝后,大力提倡儒家文化,鼓励对外交流学习,丰富完善自身文化。而中华传统文化的主线儒家文化由孔子创立之后,经过董仲舒的发展,更是形成了儒家、佛教、道教文化共存的局面。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不仅仅体现在本民族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不断同化,更体现在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借鉴,这也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根本原因所在。

2.传承性和创新性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人类文明史上的四大文明只有中华文明从未中断,一直延续至今。在文化不断继承发展的同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是顺应不同历史时代发展的。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也曾遇见过多次挑战,在漫长又曲折的发展中,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确保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完善和成熟。

3.生命力和凝聚力

正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传承性、创新性等特征,才能够使其一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近六千年来的人类文明中一直延续不衰。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十分强大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爱国主义精神引领下,中华人民不畏艰难险阻,自强不息。自古流传下来众多的伟大爱国事迹,它们无一不时刻教诲着我们顽强拼搏,勇往直前。

除了上述特征之外,传统文化还有民族性、开放性等特征,在此不做具体讨论。面对传统文化,我们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推陈出新。在社会主义文明下,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做到古为今用,认真学习其中丰富的内涵,为当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二、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性

高校思政课开设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优秀道德品质、树立科学三观的大学生,而就目前情况来看,教育目标与现实情况仍有一定距离。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不乏出现盲目从众、肆意攀比、社会责任感薄弱等不良现象,如此种种必然会影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整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每个中华儿女都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成长,大学生更应当继续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因此,我们必须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转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

(二)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可能性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从古至今延续下来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都起着重要作用,在面临各种外来文化冲击、信息快速传播的当下,思想还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群体很容易受到影响。文化虽然是被人们所创造的,但同时也对人们的自身发展起着反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功能,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接近、内容互补、方法相似,使两者的结合具有可能性。

1.教育目标接近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我们注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等,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论语》中的“言必信,行必果”等。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中,我们注重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明确发展方向,这一点与传统文化教育目标是一致的。

2.教育内容互补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修养和爱国情怀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基础,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一定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传统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其在传承过程中也在不断吸收新鲜血液,顺应时代发展。因此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互补,相互借鉴。

3.教育方法相似

无论是传统文化教育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灌输和榜样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如孔子提出:“其身真,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可能会有更多的教育方法出现,但是理论教育和利用先进人物事迹进行的榜样教育都不会被历史淘汰。

(三)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1.传统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教育资源

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开拓教育者的视野,扩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首先,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精神核心,是中华民族克服外患、实现统一、不断发展的精神支柱。在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多少英雄志士为国家赴汤蹈火、牺牲自己,多少英雄为国捐躯!习近平同志曾说过:“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因此爱国主义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也必定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其次,中华民族历经磨难,最终昂首站在世界前列,其中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是我们积极进取的不竭动力。最后,和而不同的和谐思想告诉我们,既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也要听取不同的声音,尊重差异,做到求同存异。此外,克己修身、诚实守信、天人合一等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资源。

2.传统文化为高校思想教育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

对大学生之所以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将符合社会发展的思想观念、道德观点和道德规范教授给学生,并且能够使其内化为自身的品质,自觉地转化为行为。在传统文化中,“吾日三省吾身”的内省方法告诉我们要时刻反省自身,不断促进自己的进步。“有教无类”的教学方法告诉我们对待所有的学生都要一视同仁,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知识的权利,而针对不同的学生,也要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教育对象,要制定不同教育方案。在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是判别一个人好坏的标准,也就是说并不是知道了什么是道德,就可以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重要的还在于“行”,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3.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尚在发展阶段,其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都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中。如今的信息化时代使大学生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冲击,更有可能受到一些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三观培养的腐朽文化的侵蚀。但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道德榜样经典,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也可以为大学生创造浓郁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塑造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

1.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机制过于单一

目前,高校的思政课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式与政策》,这些公共课程政治性强,教育意义明显,但其中涉及传统文化的课程少之又少,仅有一些高校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大部分都是理论灌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界限清晰,单向灌输很难将传统教育深入人心。

2.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不高

现在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毕业,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生活压力。在当今的教育中,大家普遍重视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将知识技能放在思想道德之前。音乐、戏曲、习俗、节日等都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而就传统节日来看,在大学生群体中,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的火热程度都超过传统节日。此类现象也值得引起我们重视和思考。

3.大学生传统美德观念薄弱

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尊老爱幼、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勤俭节约等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但是,如今大学考试中学生作弊现象屡禁不止,公共场所一些大学生不注意个人行为举止,同学之间互相攀比甚至出现严重的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种种行为现象都反应出部分大学生不注重自身传统美德的培养和学习,导致价值观念偏离正轨。

(二)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问题的原因

1.高校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模式的弊端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之下存在许多矛盾,高校和学生都过于追求就业和专业技能的提升,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与自身关系不大,甚至毫无关联。而且在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学课程简单并且不受学生重视,其中传统文化内容少之又少,都影响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的发挥。

2.传统文化历经批判,在传承中被弱化

虽然中国传统文化经久不衰,流传千年,但是在传承过程中饱受批判。洋务运动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加大对西方文化的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大力推崇西方文化;建国后的“文化大革命”,要求“除四旧”。在一次次打击下,传统文化不断被弱化。

3.社会转型期及多元文化的冲击

改革开放后,我们的整体社会风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思想文化,无一不受到外来文化影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发展迅速,多元文化并存,而大学生的思想尚未发展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另外,现在是信息化时代,网络的渗透更是时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向,如此种种均对大学生的思想发展有不同程度影响。

四、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途径

(一)改变现状,加强高校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

1.调整课程体系,强化思想政治与传统文化课程重要性

在高校课程体系中,思政课属于公共课程,然而在高校的教育工作中,思政课往往处于一个边缘化位置,受到其他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们的忽视,更不用说传统文化课程。因此,高校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调整课程体系,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政课程教育中,并纳入必修课程中,编订针对性教材,将中国传统文化合理地融入到教育教学当中。

2.增强高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

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是知识传播的客体,因此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异常关键。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接班人,理应加强自身道德素养,继承传统文化中有利于自身发展部分,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学习知识和技能,从而为建设更美好的国家贡献力量。

3.加强高校师资力量建设,组建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

教师是传道授业主体,在课程教学上占主导地位,因而教师的素质水平非常重要。一方面教师要有师德,有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尊重学生人格,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并且能够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科学专业的解读,将专业知识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当中。真正将传统文化带入课堂,带入学生心中。

(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拓宽传统文化应用渠道

1.大学生课堂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学习是个双向互动过程,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大学生不仅要通过课堂学习方式,还要加强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将自我教育与课堂教育结合起来。大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观看相关电影,并且将观看后的想法记录下来的方式,与其他同学交流。因此,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者要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热情和信心。

2.打造特色传统文化课程

2001年央视科教频道一档《百家讲坛》节目红遍大江南北,节目中邀请很多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者给观众带来传统文化大餐。这个对打造高校传统文化课程很有借鉴意义。高校应多开设类似的讲授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多举办一些文化讲座、论坛,并且逐渐使其制度化、规范化;同时我们需要增加传统文化课程在总课程中的比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文化内涵。教育者要紧随时代发展步伐,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实事中去,使课程生动新鲜,具有借鉴意义。

3.丰富教育方法,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在教育方式上,我们可以博采众长,创新手段,努力寻找新颖的教育方法。除了日常的课程灌输,我们可以采用榜样激励法,在学生中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传统人物故事系列主题演讲等方式,对于在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同学给予奖励、颁发奖状。另外,高校可以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例如参观当地历史文化古迹、纪念馆、博物馆等,通过亲身体验,增强对传统文化认同感,提升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将课堂知识融入到实践活动中,才能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充分利用多种方式,加强思想引导

1.探索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教育

网络时代飞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等各项活动早已离不开互联网,如今的网络可以更加快捷全面的带来各种信息。如今的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一代,更加容易接受新事物,因此我们要抓住“互联网+”这个契机,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打造传统文化传播的新途径,发挥网络作用。创办相关网站,将理论变为视频、音频这些更容易被大家接受的方式。当然,教育工作者要熟练掌握网络技术,及时指导,避免负面信息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2.借助新媒体,提高传统文化影响力

如今,广播、报纸、电视早已满足不了人们获取新鲜事物的要求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大众传媒中地位日益举足轻重。如今几乎人人都有微信,关注各种微信公众号,这为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提供了契机。高校可以成立传统文化相关公众号,搜集名人典故、传统文化常识、历史典故等,使大学生能更加方便快捷的接受文化熏陶,培养文化内涵,增强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结 论

中华传统文化是数千年来经过历史洗礼和积淀的优秀文化,也是无数位学者的智慧结晶,虽然如今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思想也得到了空前解放,当时传统文化对于我们的影响仍无处不在。我们应该在继承中对其不断发展、创新,使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进行传承。

本文就传统文化内涵、特征及其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体现做一探讨,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列举了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几种途径和原则。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丰富的教学资源,思想政治教育者仍要不断地探索二者结合的有效方法,使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得到更好体现。

[1] 闫娜娜.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0.

[2] 崔磊.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融入大学思政课初探[J]品牌,2014(6).

[3] 朱美荣.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批判[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6.

[4] 陈娟,王翔.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课”中的价值实现——兼论概论课中的信仰教育[J]韶关学院学报,2013(1).

[5] 肖明艳,彭振桓.试论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的贯通与融合[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3(6).

[6] 吴禹江.批判与继承:儒家伦理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研究[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

[7] 李培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阈下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3.

[8] 李宗云.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9] 张伟.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D].济南:山东大学,2010.

(责任编辑:张玉秀)

The Value and Re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HANG Chen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Hefei 230036,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with an extensive and profound effect. It not only carries the blood vein of the Chinese nation, but also serves as the spiritual bond that links all our Chinese peopl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has never been interrupted in the process of our civilization. After thousands of years of assimilating the essence while discarding the dross and accumul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has been deeply rooted in every Chinese thoughts and actions, which affects our economy, politics and life in an unperceived manner.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s the important resourc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ains rich philosophy and the humanity spirit. However, due to the lack of emphasis on today'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does no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I will briefly analyze the problems faced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well as the valu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alue realization

2016-08-13

常辰,女,汉族,安徽阜阳人。安徽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G641

A

1009-9743(2017)02-0106-06

10.13803/j.cnki.issn1009-9743.2017.02.020

猜你喜欢
政治传统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