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视域下的庄子存在美学研究

2017-02-23 05:45
关键词:物化老子庄子

葛 跃

(亳州学院 中文与传媒系,安徽 亳州 236800)

生成视域下的庄子存在美学研究

葛 跃

(亳州学院 中文与传媒系,安徽 亳州 236800)

庄子存在美学思想是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从德勒兹的生成—动物理论视角解读庄子的物化论和悬解论,指出庄子提供的存在方式是以齐物论为理论基础,以心斋的逻辑推理方式为内在精神状态,从而在主观上,为复杂的生命体验寻找安身立命的理论依据。在客观上,庄子的存在论思想开辟了反思自身社会存在的新维度,形成一套全新的理论话语,建构一种异质共存的悖论性生存策略。

庄子; 生成—动物; 物化; 悬解

庄子作品中出现了大量超越经验层面的人物和事件,本文重点关注物化论和悬解论两种典型的生成—动物(becoming-animal)现象。生成—动物是法国哲学家德勒兹所使用的独特术语,描述了从人到动物的生成现象,生成不是变成,“是一种抵抗行为:抵抗事物之所是(‘存在’)的方式”[1](P17)。本文从生成—动物切入,讨论庄子基于特定身份对存在的美学思考。

一、庄子存在理论的建构

以庄周梦蝶为代表的物化论是庄子最广为人知的生成—动物现象,“昔者庄周梦为蝴蝶……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2](P92)。后世从美学视角讨论此种物化现象,多认为这是人类存在的高级状态,即逍遥境界。例如南怀瑾认为,生成—蝴蝶说明庄子已经悟道,感悟到个体的存在相对于宇宙,从空间上将仅仅是一部分,从时间上看是流变的一个阶段,懂得了这层道理就不会为生命的起伏盛衰生死而忧心忡忡,从而达到逍遥之境[3](P248)。王先谦则认为,生成—蝴蝶体现了人的“吾丧吾”的自我丧失感以及视死如梦,人可生成动物,生可感悟死,“如是则物自齐矣。注言‘齐物极境’,非是”[4](P74)。郭庆藩在注疏中说得明白,梦时自觉为蝴蝶时,自己就是蝴蝶,并未有违和感;醒时自觉为庄周,同样施施然。这样的表述隐含着梦时和醒时共享着一个主体:庄周,如果把物化放在时间的维度理解,那么“时不暂停,而今不遂存,故昨日之梦,于今化矣”[5](P113)。“物化”不是一种事物的出现导致另一种事物的消失,恰似地层沉积,形成过去与当下共存的地貌。由此可知,生成—蝴蝶不能简单还原为一次做梦或者感官活动,它揭示了个体在时间的维度中流变和绵延不绝地反复重构。

这种对传统主体意识的公然挑衅,在“悬解”论中表现得更加充分。在子舆、子祀、子犁和子来这四个人看来,人的整体并非独立和封闭的,存在千变万化的可能,不但手臂腰身可以生成鸡、弹弓和车轮,就是精神亦可以生成为马匹。如果把这里的生成现象解读为浪漫的想象,这四个人就成为不着边际的空想家甚至疯癫者。按照子舆等四人所具有的生成意识,那么生成成为无限可能之事。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的角度,生成随时随地可以发生,它不需要一个终极的起源,只需要一个偶然性的机遇给生成提供契机。从时间序列看,生成前后的差异性存在是两个事物,即前一刻和后一刻之物,实际上生成差异的前一刻可以视为开始,而后一刻视为终点,从这个角度看,是两个互为外在之物,而在精神世界里,后者作为反思者把前者视为反思的对象时,悄然完成一次缠卷(involution)运动,缠卷是“在异质者之间所发生的进化的形式……生成是缠卷性的。而缠卷是创造性的”[1](P335)。醒来后的自我和生成—蝴蝶时的自我状态没有彻底分离,它作为独立的意识对象和当下同。由此观之,人并没有主体论者那么乐观地达成个体的统一性,人的内在意识在不同的状态下不断寻求和过去精神线索的对接,同时还要协调此刻对身体的审视。

既然人的存在,无论是身体还是意识,都处于无法抑制的流变中,从庄子当时所处的乱世而言,诸多方法并没有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效果。这也意味着,要想走出现实的困境就要另辟蹊径。庄子认为,通过把个别性理论上升为普遍性的权力话语,并非解决问题的办法。从春秋战国的实际情况看,诸国各有其策略,其直接后果是群雄逐鹿、弱肉强食的历史事实。“道不欲多,多则杂,杂则扰”[5](P134)。要承认世界的异质共存,而非人为地立于一隅,在“成心”的洞穴效应下判定事物的存在秩序。“所谓成心,凡是执着一家之偏见或以知为师者,皆属之”[5](P300)。蜩与学鸠以自身的经验认为鹏鸟费力南飞的行为很荒诞。从时间刻度衡量,朝菌、蟪鸪为短命,而冥灵、大椿和彭祖为长寿,但还有无法知其尽头的天地。庄子文中用大小之分描述成心导致的事物差异性,其导致的后果是:“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2](P145)“物论之所以以自我为中心,引发无数主观是是非非的争论,产生武断的态度与排他现象,归根究底是‘成心’作祟。”[2](P50)为了摆脱成心的束缚,庄子推崇齐物论。

理解齐物论的钥匙在于庄子的心斋论,心斋是人们对待事物和自身的一种策略,具体的方法是:“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5](P147)人们用耳和心听,是分别调动感觉和心智对待事物,难以摆脱成心的作用。用气听,是一种隐喻表达法,从经验的层面看,气虽然是一种实体性存在,却可以容纳万物。庄子所谓的用气听,是指不先入为主地对待事物,来而不迎,去而不留,来去无挂碍,所以能够不满不溢,这样的心境就是心斋。换一条思路,沃伯顿在讨论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时指出:“只要你还有思想和感觉,你就无法否定你的存在,至于你究竟是什么,那是另一个问题”[6](P66)。这段文字包含两个层面:“我”的存在和“我”是什么。心斋也包含与之类似的两个层面,即感知事物和判断事物,感知事物是人们的本能,那么判断事物则是后天的选择。人们对自己的感官没有选择的可能性,那么对待事物的方式可以有所选择。也就是说,心斋的关键之处不在于如何感知事物,而在于如何对待事物。但是,如果人们以既有的知识为标准判断事物,问题又回到庄子不遗余力反对“成心”之症结,陷入“把特殊的东西说成是普遍的东西(‘真理性’),把普遍的东西说成是统治的东西(‘权力性’)”[7](P37)的死循环。

需要注意的是,心斋并不是要求人们对事物不做任何判断,庄子认为生存的前提是全生而不夭折,所以趋利避害成为首要的生存策略,如果执着于成心,至刚则易折,这一点和老子的观点相同。

二、庄子存在思想的现实可能性

从心斋的存在方式看待流动的生命,无论是生成—蝴蝶,还是自觉为庄周,都不存在内在的冲突。没有成心,在面对纷沓而来的事物才会达到心无挂碍的心斋状态,但人总要生活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如果毫无成心,是否会滑落到彻底虚无主义的深渊,鉴于庄子思想的基调是保命全生,所以,心斋肯定不是对生活毫无价值判断,它有自己独特的判断标准,即无用。

无用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一个是没有普遍的有用性,只有一定条件下的用。惠子所说的樗树,虽然工匠弃之不用,但可以种植在旷野中供人乘凉歇脚;宋人认为有用的帽子,到了越地却无用。这里言明了用的限度。另一个是小用和大用之别。有人只看到眼前的小用却无法理解大用。肩舆认为接舆的话大而不当,不近人情,而连叔却认为肩舆根本蔽于狭窄的视野无法理解接舆的 “将磅礴万物以为一……孰肯分分然以物为事”的大用。所以,各种用有其限度,特别受限于人的视野和境界。由此可知,庄子推崇的无所可用,并非一无所用,在社会层面上,用要适当才能避免失败和祸患;在内在精神状态上,不局限于小用而能上升到大用,才能使生命升华。

这里,很有必要把庄子的无用和老子的无为观念做一比较。首先,无用和无为的施行者的不同。无用是施行者对自己的要求,是施行者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动选择和生存策略,许由推辞尧的禅让行为是典型的事例。老子无为的施行者是“圣人”、统治者和“道”,“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常使民无知无欲,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8](P3)。“道常无为,而无不为”[8](P45)。无为施行的对象是百姓和民,它是一种统治术。其次,庄子和老子都谈论用,庄子对用的讨论集中在小用和大用特别是后者上,小用指的是社会对个体的功能性设置和预设,后者是个体性精神的升华,是对小用之弊的规避。老子的用是在有和无的关系语境下讨论的,“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8](P11-12)。老子强调的无为和用就是指统治者要在无形之处经营,而这些东西恰是百姓没有意识到的。比较老子和庄子的用,老子的用不是无用,而是彰显无处之用。庄子推崇的用是大用,即社会结构预设之用以外的用。老子谈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统治百姓,庄子谈用的目的是讨论置身于名利场时如何避害全生。

毫无疑问,用必须落实到社会实践层面,需要一定的话语体系支持,这个话语体系就是道,道既是用的理论依据,又是用追求的目标。老子站在统治者的视角思考如何秩序世界,他的道是统治之道。庄子从没落的知识分子角度思考如何生存,他的道——自然而然——是生存之道。

三、结论

以生成—动物为表象的物化论与悬解论,是以庄子为代表的没落知识分子对自身生存的深入思考和反省的体现,生成—蝴蝶是对自身身份变迁的隐喻性解读,它试图解决的是,人可以在精神领域以心斋状态让蝴蝶和人共存,那么像庄子那样从高层跌落到底层,各种矛盾心态共存的状况,由此得以调和。没落知识分子的思考能力使他们在理论领域为自己开辟一个全新的领地,去安置自己的精神,解释自身的存在境遇。在主观上,为自身的安身立命寻找到理论依据;在客观上,这种解释冲动开辟社会结构的新维度,形成一套全新的理论话语,建构一种生存策略。

[1] [法]德勒兹,加塔利.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卷2[M].千高原,姜宇辉,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

[2]陈鼓应.庄子今译今注:上[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南怀瑾.庄子讲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王先谦.庄子集解·庄子集解内篇补正[M]. 北京:中华书局,1987.

[5]郭庆藩.庄子集释:上[M]. 北京:中华书局,2004.

[6][英]奈杰尔·沃伯顿.40堂哲学公开课[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2.

[7]张志扬.偶在论[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

[8]苏辙.道德真经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OnChuang-tzuExistencialAestheticsofGeneratetheHorizon

GE Yue

(Department of Chinese and media,Bozhou College,Bozhou 236800,China)

Chuang-tzu is a famous thinker in pre-Qin, his existencial aesthetics is one of the hotspots in the rearch about ancient Chinese thoughts. The theory of Wuhua and Xuanjie will be interpreta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ecoming-animal deriving from Deluze. As a result, Qiwu which asserts things is equality found the basic theory, Xinzhai which let somebody quiet in mind can make the heart get free. When thinking subjectively, the most profound experience can have good theoretical reasons by Chuang-tzu`s ideology. Objectively Chuang-tzu created a new way to think about persons who are born into society at some particular position, constructed a new discourse to analyse the paradox of survival coexistence of heterogeneity.

Chuang-tzu; becoming-animal; wuhua; xuanjie

I01

A

2095-0292(2017)04-0094-03

2017-05-26

安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庄子‘无用’和德勒兹‘生成’思想比较研究”(SK2015A708);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绘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路线”(AHSKY2016D128)

葛跃,亳州学院中文与传媒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

[责任编辑薄刚]

猜你喜欢
物化老子庄子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高炉混合喷吹煤粉的物化性能研究
综合物化探在招平断裂带中段金矿深部找矿的应用
物化-生化工艺处理页岩气采出水的工程实践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在Oracle数据库中实现物化视图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智者老子
《庄子说》(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