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存在的局限性及优化对策

2017-02-22 09:23李荣鑫王淑梅
商业会计 2016年23期
关键词:营运能力局限性优化对策

李荣鑫 王淑梅

摘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为了自身长远的发展和经济利益最大化,很注重企业自身营运能力的发展,通过提高自身营运能力来实现业绩优化,因此对企业营运能力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尤为重要。文章就目前我国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中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就此提出了优化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建议。

关键词:营运能力 营运能力评价指标 局限性 优化对策

一、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相关概述

企业营运能力就是企业经营运作的能力,是企业为了得到更好的生存发展从而对已有资源进行优化利用的能力。能力越强,表明企业对自身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越高,同时企业的获利能力就越强。具备良好的营运能力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谋求长足发展的基础。

而营运能力分析则是对企业这种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深入解读,企业试图通过营运能力分析发现、解决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判断运营状况对企业当前和未来发展的影响。它为企业管理者对资本收益能力、保全程度、风险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提供了更好的评价依据。目前的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一般是通过对相关财务数据的采集、整理、计算从而形成一定的评价指标,然后依据现有的行业平均值进行参照对比分析,从而判断企业营运能力水平的高低。

二、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局限性

(一)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内在局限性

1.差异化的会计核算方法影响了评价指标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根据现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企业可以依据自身的特点和经营发展需要选择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而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则会产生差异化的财务数据,这会使评价指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受到影响,还会使会计核算方法的可比性受到影响。例如在计算企业的存货周转率时,如果企业采取了不同的存货成本计算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进而影响指标的准确性。存货成本计算方法的不同对销售成本和期末存货价值的计算有着直接的联系,采用“后进先出法”计算的存货周转率会因为该方法中存货的数值大于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数值,从而使得存货周转率虚增,其准确性和可比性下降。

2.数据本身的局限性以及来源的单一性。通常情况下企业进行营运能力分析时所采用的数据仅仅局限于从企业财务报表中获得的数据,而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数据自身的局限性会被随即转嫁到企业营运能力分析过程中,导致相关评价指标也具有了相应的局限性。例如在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时,数据来源于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进行对比得出数据。但是财务报表中一般只列示期初、期末余额,而我们一般会取两者的平均值,这就会忽视那些销售易受季节影响、经营波动较大的企业。除此之外,现有的企业营運能力评价指标往往都是将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捆绑式的分析,然而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特定日期的时点值,利润表反映的是某一经营周期内的时期值,而这一时点值可能是整个经营周期的一个低点。所以利用这种捆绑式评价指标分析出的数据可能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营运能力水平。

3.缺乏较为科学的指标评价基准。在我国现有的营运能力分析体系中,通常使用行业平均值作为衡量企业营运能力水平的参照物,但是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企业自身的营运能力和企业外部环境始终处于变化之中,一味地采用行业平均值作为衡量标准其实并不科学。例如当整个行业或者行业内大多数企业经营状况趋于下滑时,行业平均值将不足以用来佐证分析结果。此外,在进行跨行业企业营运能力分析比较时,行业平均值的实用性也会相对降低,企业之间的可比性也会削弱。

4.部分人为因素的存在影响了评价指标的真实性。例如:某些企业会通过期末减少采购或者期末之前接受大笔订单等手段人为地提高存货周转率。还有企业为了得到较高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可能会采取紧缩型的信用政策,而长期使用紧缩型信用政策将不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和长期发展。所以在被人为因素影响下得到的分析结果难以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营运能力。

(二)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外在局限性

1.管理者缺乏重视,导致营运能力分析地位下降。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在财务分析过程中,企业管理者更加倾向于注重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而对企业的营运能力分析却缺乏重视,这种短视行为使企业营运能力分析难以在企业中深入开展和广泛应用。

2.财务人员专业分析水平有限,难以满足营运能力分析的需要。企业的营运能力分析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分析过程,这要求财务人员对企业的资产状况、营运周期、销售状况等方面有一个很好的掌控。目前许多中小型企业财务分析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还无法满足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需要,其工作侧重点更多地集中在企业账务处理方面,在进行财务分析特别是营运能力分析方面的经验较少,只是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如进行一些简单的指标计算等,难以深入开展和发掘深层次的内容。

三、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优化对策

(一)选择一致的会计核算方法

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使得分析企业营运能力评价指标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受到影响,这就需要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选择一致的会计核算方法,不要随意、频繁地进行更换。企业可以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意识,使其在某一经营周期或者较长时间内采取统一的会计核算方法。但是,企业管理者在选择会计核算方法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到外部社会环境的因素,适当变动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使其更加适合市场标准,从而在与其他企业进行营运能力对比分析时,可以保证其相关指标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二)加强相关数据的采集整理工作,拓宽数据来源

在对企业营运能力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数据来源一般仅限于财务报表,然而由于报表数据本身的局限性,可能会导致评价决策出现误差。这就需要相关财务人员加强数据的采集整理工作,拓宽数据来源。获取数据的方式,不能仅限于财务报表,还应该加强对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中的数据采集,通过加强对资金、存货、应收账款等方面的关注来获取数据。例如在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时,财务报表只列示了期初和期末余额,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数据统计力度,将期初、期末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更换成月度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这样可以得到更加均衡、准确、真实的数据分析结果。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指标评价基准

制定科学合理的指标评价标准有利于企业找出自身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企业制定更加明确的企业目标和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指标评价基准需要分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各个经营时期各个营运指标的变化,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和所属社会经济环境的不同,总结出企业营运能力发展的趋势及速度等数据,从而制定出适合企业的营运能力评价指标基准,而不是在每次进行营运能力分析时仅仅只依据行业平均值,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四)引入非财务性指标,丰富评价形式

因为部分人为因素的存在,可能会导致企业原有财务评价指标失真,所以企业在进行营运能力分析时还可以引入非财务指标,例如客户满意度、客户投诉量、员工满意度和保持力等。将非财务性指标融入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制中,可以从多个层次、不同角度更加全面真实地进行数据分析。此外,相关数据使用者在评价企业营运能力水平时也不能仅仅一味地依赖评价指标,还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挖掘背后的因素。

(五)加大管理者的重视程度,提高营运能力分析在财务分析中的地位

营运能力分析作为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获利能力有着较大影响,企业管理者不可以也不能够忽视该分析对企业的作用。首先,企业管理者可以将营运能力分析指标与业绩考核、人员升迁、工资变动相结合,以此来刺激相关人员对营运能力分析的重视程度。其次,在企业的日常管理和财务分析过程中,企业决策者要加大营业能力分析重要性的宣传,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提高其在财务分析中的地位。

(六)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养,加强企业财务队伍建设

从当前来看,缺乏专业素质的财务人员是我国许多企业在进行营运能力分析时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之一。想要提高财务人员财务分析能力,必须做好以下几点:首先,企业应该对相关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和财务分析水平。其次,企业应积极开展相关交流活动,鼓励财务人员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例如组织专题讲座、专业技能竞赛等,调动员工投身学习的积极性。再有,企业还应该积极吸收高素质、综合性财务人才,建立一支高效率的财务管理团队,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孙哲.创新对中心微企业营运能力的影响分析——基于南京地区企业调研数据的实证研究[J].金融经济,2016,(12).

[2]董育軍,金晶.湖北上市公司营运能力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4).

[3]刘贤昌.基于财务比率的企业营运能力浅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4,(04).

[4]杨有红,成晓翠.O2O商业模式、盈利能与风险管控:以携程为例[J].商业会计,2016,(21).

作者简介:

李荣鑫,男,沈阳大学,硕士;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王淑梅,女,沈阳大学,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猜你喜欢
营运能力局限性优化对策
滴水藏海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基于微课视角的国内翻转课堂的理论探索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简析
ERP实施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财务报表案例分析实证研究
试论企业营运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