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赣
【摘要】 “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断被应用到了教育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极大的改善了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对高中语文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
【關键词】 高中语文 “混合式”教学模式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12-178-01
0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化,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脱轨了,无法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当前在现代科技的作用下,“混合式”教学的出现对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教学模式主张将传统教学中的精华与数字化技术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语文是高中教学中的重点学科,在高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能够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完善教师的教学方法,对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在高中语文阅读课中开展“混合式”教学
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和语文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高中语文课堂要开放,要活力,这是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将传统的讲授与网络学习结合起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混合式”教学,主要采取的是教师讲授和网络在线。以“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为例,阅读课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下载有关“梁任公简介,梁任公有关事件”等资料,然后通过QQ群的形式发送,让学生对这些资源进行在线阅读,这样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之后教师和同学通过QQ群进行交流和分享,将自己的问题整理出来,在QQ群内与老师和同学进行讨论,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并要有针对性的对有些问题进行补充(文章中为什么不谈梁公的政治作为?为什么梁公这次演讲使人常常回味)。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对文章的掌握情况,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完成。在传统讲授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前导入环节的设计,充分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这篇文章的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引入,多媒体视频导入的形式进行。另外,在课堂讲授中,教师还要注重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不同,学生可以选择贴近生活的读物,这样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在高中语文写作课中开展“混合式”教学
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也是高考语文学科的重点内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语文修养提高的表现,也是学生知识积累和语言运用的反应。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写作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缺乏写作灵感,语言组织能力有限,知识储备量小,导致学生的写作水平持续下滑,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也逐渐的下降,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以2015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我与英雄的一天”为例,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首先要针对题目为学生创设一个情景,将资料传入QQ群内,之后学生对情景资料和作品题目进行在线互动,发表各自的看法,教师在这时一定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之后学生自行创作,最后教师给予反馈评价。这种教学模式在高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主要就是通过网上的大量信息资源,为学生的写作充实素材,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与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问题质疑来发散学生思路,启发学生创作灵感。然后结合传统教学,学生在班级内自行完成文章,教师反馈指导,最后评价,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另外,利用网络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的文章共享,这样便于教师和学生为自己提建议,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要求,也将会是教育教学未来发展的趋势,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的发挥传统教育和现代信息教学的优势,在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推动语文学科的健康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李远.高中语文课程混合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D].聊城大学,2015.
[2]张刚阳.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设计及案例研究[D].河南大学,2011.
[3]余胜泉,路秋丽,陈声健等.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50-56.
[4]姜聃.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中语文创新型课堂[J].新课程:中学,2015(9):86-87.
[5]茆高春.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探析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12):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