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
走进铜钹山,不由得想起儿时看戏时,台上文武场里的那两片圆圆的叫“铜钹”的东西。铜钹山,因山形如同“铜钹”而得名。
铜钹山,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南38公里处,海拔1534.6米。清代诗人徐兆伦曾登临铜钹山并赋诗:“兀傲东南第一峰,半开灵境白云中。”从此,铜钹山便获“东南第一峰”之美誉。唐末铜钹山开始封禁,直至清末才被解禁。千年后,撕下神秘面纱,终于露出了原始野性的美。而当年红军二十一名战士与敌人鏖战至弹尽,纵跳悬崖——“红军岩”的故事(最后牺牲了18人,三位被崖竹挂住幸还),更为此山陡添红色传奇色彩。还有九仙湖鲜有人知的九仙女美丽传说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白花岩”,《徐霞客游记》里竟用近两千字的记述,赞扬其美。更可一说的是徐霞客“三登白花岩”的故事:头次,遭遇水灾阻止了行程;再次,是在两年后,又因自己身患疟疾一病不起;最后,才于明崇祯三年(1630年)45岁时终于登临,足见白花岩之诱惑力和他誓死游历的决心。
铜钹山镇处在这样的群山环绕之中,能不得天时之福、地利之便、人和之幸吗?初见,镇不大,人不多,街不宽。街道两边几乎都是依势而建的三屋楼房。错落有致,白墙、灰瓦、雕窗……颇具徽派传统建筑格调。据一家主人介绍,一层,做门店,经营当地的一些土特产,笋干、腊肉之类。二层,居住。三层,一般家人少的都留做粮仓库房之用。也有开小吃店的,炒米粉、豌豆烧鲤鱼是特色。更绝妙的是,能将我们时常丢弃的柚子皮烹出美味。还有整栋楼房都用来开家庭旅店的。生意虽看不出热闹红火,但各店家的脸上都觉察不到丝毫的忧虑不安,一副悠然自得。大多店家外都有一口小井,手动铁制压水器,稍微用力,“哗”一下流出多半盆。“咕咚咕咚”一口气喝到胀肚,清冽甘甜。
小镇的清晨,醒来得真早。天刚透亮,定时闹钟还没响,窗下谁家的鸡尖叫得耳根“吱吱”发痒,一轱辘便都齐刷刷地蹿出了屋。自进了城,很久没听过鸡叫了。此刻,眼前的街上已开始热闹起来,只见五六只大花鸡几乎并排着闲庭信步地穿过马路,屁股后面紧跟着两三只白鸭子大摇大摆。本想逗逗与它们打声招呼,偏偏瞅见旁边店家门外卧着一条大黄狗,瞪着眼,摆着尾。不由吓得腿只发软,之前曾被家犬咬过,故不敢靠近,躲在蓝蓝姐背后偷瞄。蓝蓝姐戏称自己最有“狗缘”,家里也养了个近十年的“狗娃”。只見她俯下身,轻轻抚摸着狗的毛体,狗一动不动,也不叫,两只眼睛水汪汪地盯着她……突然,狗伸长了舌头,到蓝蓝姐脸蛋上舔了一下,又一下,再一下……惊得人直发呆,纷纷争着与狗合影,我也不例外。奇怪的是,有这么多动物频繁出没,街巷却看不到一处污迹。也不见身披黄衫的清洁工,和不远一个放置的垃圾筒。店家门外摞着几把竹凳,我们便决定在此候车,处于礼貌,便试探着问正在屋里忙活家什的女店主可否让我们歇会,女店主爽快地答应着,那一笑,便没了距离。
一位肩挑竹担的老人健步走了过来,身材瘦小,约莫七十来岁,前后两个竹篮里盛满了红薯。婷婷头名跑去,买了三块足够大的红薯,才花了一块钱。一齐出来的我们好几个从农村吃着红薯长大,你一嘴,我一口,不大会连皮生吃个净。几个背包搭伴去学校的孩子,看到我们的窘态直乐,调皮地做着鬼脸。
清清是一个只有二十岁的女孩,陪着我们,悉心照顾着几个都与她母亲年龄相仿的“姨辈”,甚是感动。
小桥下,流水中。几名蓝衣红衣女,有在河边洗菜,有在捶衣……有说有笑。
郑书记是铜钹山镇的“父母官”,却不像“官”,无官腔,亲如兄长。言谈中透露,他的中学时代便是在铜钹山镇度过的。他对铜钹山镇的爱早已扎了根,开了花,结了果。
前不久,该镇举办了第二届民俗文化节。吸引了来自天南海北的各路游客。除了赏美景,看表演,现场杀鸡宰羊,品尝全羊宴。一口锅,一样饭,一家人。铜钹山小镇,一个入画的小镇,一个如家的小镇,一个故事多的小镇,一个人与自然相处最和谐的小镇……怪不得该镇被评为“江西十大休闲旅游小镇”呢。
车来了,人该走了。腿却怎么都迈不动步。好想,好想留下来……
责任编辑:黄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