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继森
没去过鼓山的福州人,可能很少。
我头回上鼓山,三月,那年十二岁。从三牧坊校园出发,汽车迎着太阳而去。一路上,小伙伴们像一群小鸟,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尤其是已上过鼓山的伙伴,更是眉飞色舞,兴奋不已。
不多久,车到山脚,下车进山,大伙沿着石磴拾级而上。我肩负蓝花被,人小背包大,举步维艰,伙伴们和我一样,气喘吁吁。虽然春寒乍暖,寒气并未消尽,但大家已汗流浃背,小脸蛋像入秋的苹果,泛出一层红晕。长长的队伍蛇行于蜿蜒的山道上,缓慢地移动着。
夜雨洗涤后的山川,景物显得更加明丽。放眼望去,远处山头上的青松翠柏,一片片,绿油油,在蔚蓝色的天幕下,闪动着浓绿的光。有人说春深似海,这不是吗?山道旁林木葱茏,高松穿云,偶爾飘来阵阵小鸟清脆的叫声。小径湿滑,纡曲盘旋,整齐的队伍已经散乱,稀稀拉拉,三三两两,我不敢分心,蹑足前行。
转过山峁,左边山坡上,杜鹃花开灿烂,一层层,一簇簇,像绯红的轻云;右侧路下,溪涧蜿蜒,流水潺潺。不知走了多少时候。忽然,前面有人尖声喊着:半山亭看到了。我仰头望去,只见前头林阴深处,露出了亭子的尖顶,顷刻间,我疲惫的身躯像插上了翅膀,奋力向前走去。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身着军服,投身军营,驻守在一个不到四平方公里的海岛上,面对着浩瀚的太平洋,缱绻于碧海与蓝天的怀抱中。那年的中秋之夜,明月当空,金波万顷,微风吹拂,我渐渐地进入了梦乡……林木郁郁,山道弯弯。我沿着蜿蜒的石板小径,向两旁红墙绿树深处走去,突然间,眼前的景色使人豁然开朗,只见一道绛青色石门映入眼帘,久经风霜的侵蚀,使得门上的浮雕纹饰形迹模糊,唯有“灵源深处”四字依稀可辨。穿过圆形门洞,又是一曲新的画廊:我顺石磴而下,涧边巨岩,朝天耸立,铁铸铜熔;北宋著名书法家蔡襄“忘归石”题刻赫然入目,朱色楷书,端重沉着,雄浑隽永。这里,有数十方历代摩崖刻石,让人流连忘返。我驻足其间,分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美味大餐,为五千年的文明而心醉神迷。
那夜卧对海天,海上浮光耀金,天上群星璀璨。我又心驰天外,恍惚到了鼓山。那不是万松湾吗?只见眼前万松穿云,天风拂拂,松涛涌动。放眼望去像碧波万顷,汹涌而至,翻滚不息;耳边犹如奏起一曲万马奔腾、气势恢宏的乐章。我来不及细想,一刹那间,雾霭低垂,云气缭绕。不知是云,是雾,是雨,铺天盖地,弥漫着天地,一切都化为乌有。大自然这个伟大的魔术师,真是神通广大啊!
夜半梦回,思绪悠悠。
责任编辑:黄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