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百年来,我国在音乐史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研究人员辈出,研究著作和成果也较为丰硕。郑祖襄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论》为我們把握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也让我收益颇多。
关键词:郑祖襄;古代;音乐史概论
作者简介:陈瑞瑞(1990.8-),女,汉,河南省郑州市人,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2--01
《中国古代音乐概论》是郑祖襄给中国古代音乐史专业研究生讲授同名课程的讲稿基础上修订而来的。作者在开篇便提出“什么是音乐史”的问题,紧接着展开追问“音乐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即什么是音乐,什么不是音乐?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在历史中,哪些属于音乐史范围,哪些则不属于?”“什么是历史音乐?”我想,作者的这一系列抛问,也是对为什么写作做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纵观古今音乐史相关著作,历朝历代均有对“音乐”的记载。不同的音乐家有不一样的思想,必然也产生对历史不一样的认识。郑祖襄的《概论》则是我国第一部从方法论意义的高度对音乐史学进行较为系统研究与梳理的著作。为我们把握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一、该书的内容分析
《中国古代音乐史概论》前后179页,除了引言和结束语以外,一共四个章节的内容。中心部分由“中国古代音乐史学”和“中国古代音乐史史料学”两大部分构成。第一章正确的区分了音乐史和音乐史学,对于古代音乐史学的研究范围、对象和目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学习方法都有清晰的认识。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历史中出现的著作中对音乐的记载。第三章则介绍了中国古代音乐史史料的相关内容。最后一章“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研究现状”,作者以始终关注音乐史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的视角,列举了近二十年来音乐学术研究中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如燕乐二十八调研究、“敦煌乐谱”解译、《乐记》美学思想分析等等,集中于乐律学、古谱解译、曲调考证、音乐美学、外来音乐等几个重要领域,每一部分都收集排列了最具代表性的作者及其论文,其意义不容低估,即便从目录检索的角度而言,至少也为学界提供了一份了解我国音乐史学研究的重要学术信息与动态,使人对研究现状与最新成果一目了然。也对本学科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该书的特点与评价
从内容方面来说,《中国古代音乐史概论》的内容丰富,著作中所涉及的知识面十分的广阔,但是有十分的精炼和见解,这足以反映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力。从语言的运用上面来说,作者并不摆学术的架子,不用让专业人士都看懂的“专业术语”吓人。中国古代音乐史直白的语言来叙述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笔者阅读过其他的基本中国古代音乐史著作,其内容是极其的晦涩难懂,但本书却是完全不一样的,语言的运用十分的简单易懂,使读者能饶有兴趣的阅读下去。
当然,《概论》一书也存在一些有待商榷和补充之处。例如:在全书语境中,作者似乎都缺少对音乐考古的关注,以及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关照。古物发掘是说清中国古代音乐史的最有力的证据,而中国音乐史就像是一条河,中国传统音乐则是河中之生物,是音乐系统循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这些微小的不足并不能掩盖《概论》的闪光点,作为晚辈后生,拜读之后深感敬佩和惭愧。
结语:
郑祖襄的《概论》一书既是“方法论”的指导,也是作者治史之功扎实、学术态度严谨的体现。20世纪以来,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获得了飞跃性进步,研究成果日渐丰富和多样,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和创新。但总体上看,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研究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理论探讨相对欠缺、对影响音乐发展诸因素的分析不够,这都是今后音乐史学研究中应努力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既要关注音乐自身的发展进程,也要关注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情况。
参考文献:
[1]郑祖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10).
[2]秦序.半世纪以来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5(2):1-19
[3]米永盈,孔培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郑祖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论》读后感[J].音乐研究,2001(1):101-102.
[4]孔培培.郑祖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论》学习札记[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2):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