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韵
广东中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中山 528403
分析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梁 韵
广东中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中山 528403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05—2015-05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阿托伐他汀组,n=41)和B组(瑞舒伐他汀组,n=41)。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联合阿司匹林(100 mg/d),B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联合阿司匹林(100 mg/d),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颈动脉中层厚度(IMT)和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比较2组6个月内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2组IMT和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IMT和斑块面积显著小于A组(P<0.05);治疗前2组TG、TC、LDL-C和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G、TC、LDL-C和HDL-C水平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6个月内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均能够很好地降低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脂水平、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治疗剂量为10 mg/d瑞舒伐他汀稳定及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优于10 mg/d阿托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短暂性脑缺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由颅内血管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1]。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失语、瘫痪或感觉障碍为特点,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通常在60 min内完全恢复。动脉粥样硬化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最常见原因[2]。最多见的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导致动脉管腔狭窄,造成供应脑的血流降低[3]。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本研究为了探讨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发生脑血管事件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82例,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及二级预防处理,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05—2015-05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82例,纳入标准:(1)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中关于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标准;(2)均经血管超声检查发现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患有恶性肿瘤等较严重的躯体疾病;(2)有精神疾病者;(3)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较差。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A组(n=41)和B组(n=41),其中A组男28例,女13例,年龄54~77岁,平均65.8岁,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27例,单侧颈动脉斑块形成14例,伴高脂血症32例,高血压30例,糖尿病21例。B组男29例,女12例,年龄53~76岁,平均66.2岁,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26例,单侧颈动脉斑块形成15例,伴高脂血症31例,高血压28例,糖尿病19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胞磷胆碱、依达拉奉等药物进行基础的治疗,A组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睡前口服,剂量为10 mg/d;B组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睡前口服,剂量为10 mg/d。
1.3 颈动脉超声检查 2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持续治疗6个月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仪器为美国GE300型彩色超声仪,探头频率10 MHz,由超声科医师进行检查,取最厚处记为劲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内膜局部隆起增厚、IMT超过1.1 mm定义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1.4 血脂检查 2组治疗前和持续治疗6个月后进行清晨空腹静脉采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均由我院检验科医师进行检测。
1.5 脑血管疾病事件发生率调查 所有患者进入本研究后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调查,调查A组和B组患者半年时间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例数,计算脑血管疾病事件发生率。
2.1 2组治疗前后的IMT和斑块面积比较 治疗前,2组IMT和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IMT和斑块面积显著小于A组(P<0.05),治疗后2组IMT和斑块面积均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见表1。
2.2 2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TG、TC、LDL-C和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G、TC、LDL-C和HDL-C水平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治疗前后IMT和斑块面积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2.3 2组脑血管疾病事件发生率比较 随访6个月内,A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9.76%,B组为12.20%,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脑血管疾病事件发生率比较 [n(%)]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由脑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引起,不伴急性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而一旦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组织的梗死则被定义为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病率并不低,正常人群中每1 000人每年发病为0.31~0.64人,中老年人中最为常见[4]。由于缺血的部位不同,其表现常为眼前一过性黑矇或一侧面部或肢体出现无力、麻木,有时也会表现为眩晕、跌倒发作、共济失调、复视、偏盲或双侧视力丧失等症状[5]。目前临床上认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主要由两种机制引起:(1)颈动脉斑块发生脱落,在动脉内形成微血栓,从而引起颅内动脉栓塞;(2)由于颈动脉斑块形成,导致动脉管腔狭窄,而使狭窄远端的脑组织呈低灌注的状态[6]。而血脂异常是公认的脑缺血事件的可控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相关的一些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不但能有效低降低血脂水平,且能够起到抑制斑块炎性反应和稳定斑块的作用,因此,他汀类药物开始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7]。
阿托伐他汀是HMG-CoA还原酶的选择性、竞争性抵制剂。HMG-CoA的作用是将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转化成甲羟戊酸,即包括胆固醇在内的固醇前体[8]。临床研究、病理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B(apo B)血浆水平升高促进人动脉粥样化形成,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9]。瑞舒伐他汀是一种选择性HMG-CoA还原酶抑制剂[10]。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转变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为甲戊酸盐—胆固醇的前体—的限速酶。瑞舒伐他汀的主要作用部位是肝—降低胆固醇的靶向器官[11]。
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TG、TC、LDL-C和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G、TC、LDL-C和HDL-C水平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都具有明确降低血脂的作用;2组患者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都处于较低水平,说明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能够很好地控制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治疗前,2组IMT和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IMT和斑块面积较A组小(P<0.05),治疗后2组IMT和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缩小(P<0.05),说明他汀类药物能够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甚至逆转斑块,而瑞舒伐他汀(10 mg/d)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10 mg/d)。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均能够降低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脂水平,与阿司匹林(100 mg/d)联合使用,可减少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在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甚至逆转斑块方面,瑞舒伐他汀(10 mg/d)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10 mg/d)。而在选择哪一种他汀作为长期调控血脂或发生缺血事件之Ⅱ级预防的时候,除了重视疗效,还应结合年龄、肝肾功能、伴随疾病、合并用药等情况,充分权衡利弊,积极、稳妥地选择药物。
[1] Hedegaard U,Kjeldsen LJ,Pottegard A,et al.Multifaceted intervention including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to support medication adherence after stroke/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a randomized trial[J].Cerebrovasc Dis Extra,2014,4(3):221-234.
[2] Noureddine A,Ghandehari K,Taghi SM.Differentiation of true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versus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mimics[J].Iran J Neurol,2014,13(3):127-130.
[3] Ganesalingam J,Jenkins IH.Shoul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r computed tomography be the primary brain imaging modality in the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clinic?[J].JRSM Open,2014,5(11):2 054 270 414 551 656.
[4] Huang X,Fan C,Jia J,et al.The effect of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clinical pathway[J].J Neuro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14,26(4):386-391.
[5] 孙永安,何效兵,陶爱华.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转归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2):3-5.
[6] 张立,艾妮.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32(2):175-177.
[7] 莘乃毓.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5):226-227.
[8] 赵松耀,李世泽.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斑块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8):158.
[9] 庄绪娟,李秋菊,袁蕾.瑞舒伐他汀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J].医药论坛杂志,2014,35(11):149-150.
[10] 庞贺春,刘向荣.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及优质护理对短暂性脑缺血的疗效评价[J].中国药业,2014,23(20):19-21.
[11] 邓红琼,马晓琳.瑞舒伐他汀钙对血脂正常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5):1 261-1 262.
(收稿2016-09-02)
R743.31
B
1673-5110(2017)02-009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