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对联翻译的“三美”体现

2017-02-21 17:42薛莉
文教资料 2016年24期
关键词:三美对联翻译

薛莉

摘    要: 作为诗歌的变体——对联,同样富有音、形、意三美。本文以《红楼梦》中的对联为例,讨论对联翻译如何体现原文的“三美”。

关键词: 《红楼梦》    对联    翻译    三美

一、引言

对联,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1]。它是古诗词的变体,但其语言比诗词更精炼、工整与实用,因此对联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许渊冲在《翻译的艺术》一书中提出:“译诗除了传达原诗内容之外,还要尽可能传达原诗的形式和音韵……译诗不但要传达原诗的意美,还要尽可能传达它的音美和形美。”[2]由此可见,许渊冲对诗歌翻译提出的“三美论”是可以借鉴到对联翻译的。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品,它被认为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包括诗词曲赋、对联、灯谜等各种不同的文学形式,语言十分精妙。其中共有一百多副对联,它们在语篇上照应和串联小说情节,在意象上营造和渲染气氛,或直接塑造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命运,因此,翻译这具有极高内涵和欣赏价值的对联是翻译《红楼梦》过程中的一大难点。

二、对联的特点

对联的特点分两点:一是其语言特点;二是其形式特点。

对联的语言特点,具体来说,共有五个[3]:一是字数相等,即对联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二是彼此对仗,对仗包括词类必须相当,即上下联之间对应位置上的词语要同属一类,再是结构必须相应,即上下联的语法结构相同,最后节奏必须相同,即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三是平仄对立;四是字不重复,尤其是处于同一位置的字,特殊情况除外;五是语意连贯,即上下联内容要相关。

对联的形式特点主要在于对偶的运用,即将同类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的一种修辞。对联形式灵活、长短自如;虽是诗,却不强调押韵,尤其重视文字修辞和用典等。

三、《红楼梦》中的对联翻译

许渊冲在《意美·音美·形美:三美论》一文中写道:“在三美之中,意美是最重要的,是第一位的;音美是次要的,是第二位的;形美是更次要的,是第三位的。我们要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音美;还要在传达原文意美和音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形美;努力做到三美齐备。”[2]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指出“翻译就是在译语中用最切近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注重意思,其次才是风格形式”[4],很好地呼应许渊冲的“三美论”,共同指导《红楼梦》中的对联翻译。

1.意美的体现

我们看看第13回结尾联:

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

Not one in ten thousand officials can rule the state;

Yet how splendidly a fair lady can run a household.

(杨宪益、戴乃迭译[5])

None in ten thousand officials can rule the state,

Yet a whole household can a fair lady well sate.

(刘雪芹译[6])

本联中上联意思是做大官的人很多,但又有哪个是能治理好国家的呢?旨在讽刺那些官员,尤其是没落朝代的官员的无能。下联是说一两个女子就能把家治理好,根据上下文,其中“一二”具体指的是王熙凤和探春,这副对联意在赞扬她们的能干。“金紫”指金印紫绶或金鱼带和紫衣,紫色被認为是一种尊贵的颜色,在这里指代达官贵人。“裙钗”就是裙子和头钗,同属女子饰物,此处代指女子。但这些指代意在西方文化中并不存在。

杨、戴夫妇直接将“金紫”译为官员“officials”,将“裙钗”译为“a fair lady”,这种表述简单明了,使译入语读者一看便能知晓其含义。虽然他们的译本放弃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但这并不能算是一种损失,因为“金紫”和“裙钗”两词的指代意在英语文化中并不存在,即使大费周章地译出,英语读者也不一定能体会,此番舍弃,反而成全了译文的意美。

刘译则是在杨译基础上更进一步,将原译的“run a household splendidly”改为“sate a whole household”,此译并没有改变原句的意思,但在倒装后使得两句末尾的“state”和“sate”相互押韵。虽然中国的对联并不讲究句尾押韵,但译为英语句尾押韵后,弥补了英语中没有平仄音带来的音上的不足。

2. 音美的体现

我们看看第5回中的一副对联:

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

Earths choicest spirits in the dark lie hid,

Heaven ineluctably enforced their fate.

(大卫·霍克斯译[7])

Spiritual, secluded retreat,

Celestial world of sweet longing.

(杨宪益、戴乃迭译[5])

A lonesome, small, ethereal, beauteous nook!

What help is there, but heavens will to brook!

(裘利译[8])

此联是说在大地上,人世之间,诞生了很多才华横溢、性情剔透的灵秀人儿;然而天意难测,命运多舛,造化弄人,徒留无可奈何。这副对联在令人迷醉的仙宫房内起着渲染环境的作用,同时暗示着要从幻情之中跳出来是很不容易的。

前面提到,对联特别讲究平仄,对联中平仄声相互交替,使得句子抑扬顿挫、音调和谐。但英语中并没有平仄音,体现句子音美的只能是韵律和押韵,所以翻译时我们只能用韵律美弥补平仄美。

霍译和杨译并没有考虑到对联平仄音美,只是译出对联的含义,所以译出的上下联长短不一,音节不一致,韵脚更是参差不齐,此处没有尽可能地展现汉语平仄音的魅力。

裘的译文相比之下更贴近对联,译文上下联各为十个音节,五步抑扬格,是典型的英雄双行体,而且上下押韵,“nook”对“brook”,把对联中的平仄转换成英语音步,而且在意思上比较完整地传递了原对联的信息,这可以说是一则成功的翻译。

3.形美的体现

我们看看第38回中的一副对联:

芙蓉影破归兰浆,菱藕香深写竹桥。

Magnolia oars shatter the reflections of lotus;

Caltrops and lotus-root scent the bamboo bridge.(杨宪益、戴乃迭译[5])

Lotus reflections shatter at the dip of a lazy oar-blade,

Lotus fragrances float up from the swirl round a bamboo bridge-pile.

(大卫·霍克斯译[1])

这是藕香榭的一副对联,用词精妙,上联生动地传达了“芙蓉”和“兰桨”的形象,下联用“香”和“写”勾画出了一幅美丽的图景,诗情画意。芙蓉的倒影被划破了,是因为归来小舟的经过。兰浆,即木兰做的船桨,此处代指小舟。开头四字描述了一幅芙蓉倒影被划破的景象,然后才见到小舟,宛如电影画面一样,且符合实际情景:读者先看到划破的影子,感到迷惑不解,然后见到船桨,才恍然大悟是小舟的归来。菱藕发出浓郁的清香,竹桥架在上面,恰似一幅图画。

杨译将上联改为“兰浆划破了芙蓉影”,虽说保存了原文的意思,但破坏了原文的动作先后顺序,使得那种动感消失无踪,失去了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的观察,也没有读者猜测一下的意趣;其下联“写”字,像图画一样的意义没有译出,从而使译文丧失了原文的含蓄美。

与之对照,霍译忠实于原文的句序,既保留了上联的悬念,又将下联的“写”字用“swirl”生动体现出来。且霍译在上下联中使用了相同的句式,句末均由一个破折号引出一个形容词,增添译联的形美,但由于下联使用过多的词组和介词导致单词量明显多于原对联,有损原对联的风格。

四、结语

对联翻译中,意美是最重要的,要尽可能地不丢失、不歪曲原文的意美;音美是对联作为一种诗歌形式的前提条件,也应该予以相当重视,因为汉语和英语体现音美的途径是不同的,所以更要尽可能地在翻译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达到音美;形美固然重要,但一般情况下很难三者兼顾。许渊冲对诗歌翻译提出的三美论中说,若三者不可得兼,那么,首先可以不要求音似,也可以不要求形似;但是无论如何,都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和音美[3]。对联翻译中可能要根据实际情况稍作修改,意美是第一位的,这点毋庸置疑,三美相辅相成,音美和形美要相互填补空缺,共同形成好的对联翻译。

参考文献:

[1]对联/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QD98FGwjLFBanVovvdhydyZwMwpQIqPIe0FJuKlmCVFG2czSeoywhSacRRnXNf1eaD

OG9wmqnbmsHYGDggahPz-PflSqpNninjJtGJHqAVW(2015/6/20).

[2]許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

[3]余德泉.对联的纵横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4]Nide Eugenea A.&Charles R.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5]Cao Xueqin&Gao E.A Dream of Red Mansions(Vol.Ⅰ-Ⅲ)[M].trans.by Yang Hsienyi&Gladys Yang.Pek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1978.

[6]刘雪芹.《红楼梦》对联翻译中的三美的再现[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增刊).

[7]Cao Xueqin&Gao E.The Story of the Stone(Vol.Ⅰ-Ⅳ)[M].trans.by David Hawkes.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9.

[8]Cao Xueqin&Gao E.A Dream of Red Chamber(Vol.Ⅰ-Ⅲ)[M].trans.by H.Bencraft Joly.Berkley:Berkley Books,2010.

猜你喜欢
三美对联翻译
从“三美”理论看杜甫陇右诗的翻译
许渊冲的“三美”理论视角下《上邪》三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浅谈高考记叙文的“三美”
对联知识小问答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
我怎样教写对联
『对联』一词的出处有了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