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海
【内容摘要】传统单一的填鸭式教学硬性的让学生接受知识,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发展。中学历史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知过去,塑造一定的良好品格。对此,我们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新课改要求,以生为主,采取多元化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和了解,进而全方位的发展和提升自我,从根本凸显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学历史 课堂教学 有效
受高考的压力,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教师往往采取填鸭式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历史知识。而这个记忆是短暂的,学生不能够深入的认知历史知识。新背景下倡导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凸显,强调学生自我对历史知识的融合以及自我素养和技能的形成,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目的的。对此,作为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手段,结合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创新教学方法,尽可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的谈一下新背景下有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
一、运用历史图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随着历史学科的深化改革,由于年代的久远,学生对于一些历史内容兴趣匮乏,认识不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历史图片有着强烈的兴趣,甚至一些学生看到图片都能够讲述出背后的故事。而历史图片早在前些年已经开始作为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等备受关注,新课改也将此列为考查学生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载体。历史图片相对来说更为直观,简化了文字兴趣,给予了学生思维上的空白,学生更容易感受。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图片的出现更符合中学生本身的知识认知特点。对此,笔者在教学中,运用历史图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促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审美情趣和历史情感等等。
如:在学习“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教学内容时,学生本身觉得内容枯燥,笔者则运用《雅典学院》这幅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画中的内容,说说他们都在做什么?同时,笔者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观察他们的任务特征,着重去关注图中的中间人物。中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内涵,他们大都听说过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故事。以历史图片这种直观的感受其启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学生很快就能够了解到:两人手势的不同,从而直观的引出两人哲学观点上的分歧。这样,通过历史图片的点滴都能够透出别样的观点,让学生感受历史图片的乐趣和价值所在,爱屋及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运用生活教学,强化学生的历史认知和了解
新课改一直提倡课堂教学的回归生活。课堂教学本身是对生活的一个理性的概括和总结,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还是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学习历史没有用处,它和生活没有关系等等。学生不能够真实的感受到历史。尤其,在现如今高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学生更觉得历史毫无用处。然而,实际上,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历史内容,没有历史的经验就不会有今天的创新发展。新理念下指出:中学历史教学应融合生活化教学,即:生活化教学理念是历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此,笔者在教学中开展生活化的历史教学,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和了解。
如:在学习“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教学内容时,笔者带领学生去田间,从生活中去感受“春耕”,详细的去了解农村的步步发展,农耕具的出现和发展等等,进而认识到现如今的生活都源自于对历史的创新发展,感受历史和现代生活的关联性,增强自我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促使历史成为学生终身学习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三、运用微课程,深化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技能
历史给学生的感觉是相对久远,在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学生对于高科技更为感兴趣,而高科技技术也逐渐的成为一种教学工具。现如今是微时代,微博、微商、微信的的出现,更吸引了学生的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课程也应孕而生,它作为微时代的产物,其特点是:时间段,目标明确,容量小,更容易传播和宣传,深受学生的喜爱。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将相应的历史内容以微课程的形式出现,即:制作“微”影视、以“微信”的形式实现信息共享,便于学生更好的去选择自己所需的知识,能够更有效的深化学生自我的历史素养和技能。
如:在学习“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教学内容时,笔者选取:内战后我国的一些发展实际情况,以及国共两党的矛盾性,以及百姓的呼吁、蒋介石的假和平等重点内容编制成为一个“微视频”通过网络技术,微信、QQ等工具實现信息的贡献,以视频再现历史情景,还原历史真相,让学生更清楚的认知和了解到历史进程中,战争出现的必要性、人性的得失、人心的重要性、社会发展的趋向等。此外,微课程还可以融合大量的数据信息,笔者不断的更新,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需求,不受限制的去下载资源等,深化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
总的来说,新背景下的中学历史教学是侧重教学实用性的,作为教师应基于学生的需求,采取一定的有效手段,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价值,体会到历史和时代发展之间的关联性,进而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历史的学习不断充实和强化自我,促使自我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阳.“微课程”在现代远程开放教学的应用研究[J]. 新课程学习·下旬,2013(10):150-151.
[2] 郭绍青、杨滨. 高校微课“趋同进化”教学设计促进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4(4):98-103.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龙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