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金林
【内容摘要】体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强健体魄,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爱好,特别是高中体育教学,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业压力最大的时期,这时候需要学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时常的体育锻炼。很多的高中体育教学工作者为了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提出了分类教学的教学模式,笔者从事高中体育教学多年,对分类教学模式也有自己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分类教学模式 高中体育教学 应用
每个学生都是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的,特别是在体育学习上面,学生们喜欢的体育活动不一样,每个学生的体质也不一样,能够从事的体育活动也不一样,而且男女生之间更有着不可忽视的差异,学生们之间存在这么多的差异,如果对所有的学生都采取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方式、同样的教学要求,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学生们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体育项目根本不会想要尝试,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效率十分低下,因此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应该对学生进行分类教学。那么,分类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应该怎样应用呢?笔者想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高中体育教学现状
很多高中老师会发现学生们进入到高中阶段之后对待体育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之前在小学和初中时期,学生对体育课是非常期待的,充满热情的,而到了高中阶段学生们对体育的热情也逐渐消退,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学生很少愿意主动参与到体育项目当中。我们经常观察到,在高中体育课堂上,如果老师管理比较松,学生们甚至不愿意下楼,只在教室里做作业,或者是趴在桌子上面休息,如果老师管理比较严,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下楼的时候,很多学生会躲在老师看不见的角落低声交谈。
现在,高中生对体育课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厌烦心理,尤其是女生,有些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有些女生觉得做完体育活动会出一身大汗,她们就不太乐意进行体育活动,而男生则是觉得老师们讲解体育知识的过程非常枯燥,不能激起他們的兴趣,因此不愿意从事体育活动。基于学生们对待体育课的态度,老师们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手段,让学生们感受到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激发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二、分类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改革课程内容
高中的体育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一定要完全根据教材来进行教学,教材也是由一些老师们进行编排的,也有一定的不合理性,而且每个学校、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不一样,因此老师们可以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安全状况为主。老师们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们可以接触到各种体育活动,老师们也可以把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活动引进到课堂中,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增强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老师们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学习内容,而且要多给学生一些选择,让学生能够选到符合自己心意的体育课,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了解学生的需求,比如说,学习体育舞蹈的学生们想要学习小苹果,这时候学生们就可以跟老师提出自己的想法,老师们在考虑学生想法的可行性的基础上来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
2.丰富体育项目选择
丰富体育项目选择在高中体育分类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有了丰富的体育项目可供选择,学生们才能够选择到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老师们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收集资料和学生的想法,能够增添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老师们可以将体育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选修课,另一部分是必修课,必修课的内容包括体育健康知识和急救知识等的教学,选修课的内容包括一些具体的体育项目的教学,比如说篮球、足球、健美操、武术、散打、跆拳道等。这样的分类教学的体育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帮助学生把兴趣变成习惯,让学生能够坚持进行体育项目的训练,从而强身健体。
3.改革教学形式
老师们在进行体育分类教学的时候需要把学生原本的班级打乱,比如说,一个年级有十个班,然后老师们需要把这个班的学生重新分班,学生可以自己选择班级,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班级,有的学生喜欢篮球,就可以选择篮球班,有的学生喜欢健美操,就可以选择健美操班。这样的分班教学,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学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帮助学生健康发展,也可以让学生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老师们在分类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教学方式的趣味性,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娱乐性、竞技性的活动,增强班级同学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还可以让学生们通过比赛看到自己的不足,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结束语
分类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老师们可以改革教学内容,提供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老师们也应该丰富体育项目选择,让学生可以选到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老师们还应该改革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 郝志洁. 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3(3).
[2] 刘晋、邓日桑、王素珍. 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J]. 体育旬刊,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