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宝富
摘要:德育课程是技工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政治倾向、理想信仰、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的主要途径。因此,本文从技工院校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出发,探讨如何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以进一步提高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
关键词:技工院校 德育 教学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充分发挥思想道德建设对培养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政治倾向、理想信仰、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的重要作用,笔者学校思政教研室的全体教师在学院党委的指导下,积极开展课改、教研活动,以期全面推进学校的德育课程改革。通过几年的实践与摸索,笔者学校德育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且效果较之改革之初有了显著提高,受到了师生的广泛赞誉。
一、当前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面对社会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始终是党和国家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但目前技工院校的德育课程教学现状却存在诸多问题。
1.教学理念上存在偏差
不少学校领导与教师始终认为技校生在校期间只要把操作技能学好就行,在许多学生也认为读技校就是为了学一门技术,将来找一份好工作,对于德育教育,那就是可有可无了。
2.教学模式因循守旧
传统的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模式都是照搬普通中学的政治课堂模式,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思想活跃、精力旺盛、渴望了解社会的技校生来说,明显并不适合,最后导致整体德育效果不佳。
3.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不足
由于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始终存在着不足,不少年轻教师不愿从事德育教学,纷纷转行至电子商务、文秘、财会等专业。
师资力量的不足也是技工院校德育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不少学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每学期初将工作量不足的其他专业教师安排到德育教学岗位,这种“赶鸭子上架”的方式更是直接影响了德育课堂教学效果。
二、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的要求,进一步推进笔者学校德育课程改革,提高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笔者学校思政教研室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为载体、以育人为目标的指导思想,从教学理念、内容、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开展德育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1.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全校从上至下都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德育工作的重要谈话,从思想观念上转变过去的错误认识,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对于筆者学校技校生健康成长及将来就业、成才的重要意义,形成教务、学工、学管、任课教师、班主任齐抓共管的德育局面。
这样就使得德育课程在整个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得到了应有的彰显与重视,保证了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为提高德育课程教学效果与质量奠定了基础。
2.调整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一方面引进最鲜活的材料,增加了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中华民族精神等有机地贯彻在教学内容中,积极宣讲党的十七大精神,引入充分反映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建设中取得的新成果,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价值标准和是非观念,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另一方面针对技校生的就业需要,指导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理解职业活动的基本内涵、领悟职业道德的重要作用,重构对职业成功要素的阐述,使对信念、本领、创新、奋斗和品格的要求贯穿教学内容,充实对确立职业理想的介绍,指导学生在确立职业理想和追求职业成功的过程中,自觉将个人职业理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有意识地用民族精神、国家梦想作为锻造自己成为栋梁之材的强大力量和行为指南。
最后,在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上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教学过程始终遵循思想道德教育的普遍规律,依据技校生身心成长的特点,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入手,采用“看、听、思、动”等多种方式,教学过程中在组织、培养学生能力,素质教育追求等方面进一步改革与创新,做到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吸引力,从而创设学生体验、感悟、实践的载体,有效地激发了技校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实现了德育课程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