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孟河医派治疗湿热性温病的中医用药规律研究*

2017-02-21 09:13王一战范吉平苏芮徐志男狄波杜新亮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1期
关键词:枳实温病医案

王一战范吉平苏 芮徐志男狄 波杜新亮

(1.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北京 100040;2.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 100700)

·研究报告·

基于数据挖掘的孟河医派治疗湿热性温病的中医用药规律研究*

王一战1范吉平2△苏 芮2徐志男1狄 波2杜新亮2

(1.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北京 100040;2.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 100700)

目的 探讨孟河医派治疗湿热性温病的中医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 收集孟河医派治疗湿热性温病的中医证治资料,提取医案的中医处方,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其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处方115例。核心药物为茯苓、枳实、半夏、竹茹、荷梗、通草、大豆黄卷,核心组合6个,并推演出候选新处方3个。结论 孟河医派治疗湿热性温病选药清灵,主张“轻以去实”,治疗上重视调理中焦脾胃,温通湿痰,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指导。

孟河医派 湿热性温病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聚类算法

孟河医派是近代中医药颇有影响力的一大医学流派[1]。起源于江苏常州孟河地区,孟河医派作为著名医派之一,其形成可追溯至东汉三国时期,可谓为葛洪医药余绪[2]。以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四大医家为主要代表,其学术造诣高深,临床经验丰富,治疗效果显著,名医名家传承众多,历数百年而长盛不衰[3]。孟河医派精通内外各科,尤对治疗温病有独特的见解,留下了诸多的有效方药[4]。湿热性温病是温病的重要类型,其发病率高,病程缠绵难愈[5],给患者和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本研究拟收集《孟河四家医集》中治疗湿热性温病的医案信息,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用药规律进行探讨,以期对湿热性温病的中医药临证治疗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处方资料来源 本研究以《孟河四家医集》[6]为依据,该著作是一部总结孟河医派之代表费、马、巢、丁四大家医学理论与临床经验的大型医集,医案医话十分丰富,较为全面的包含了孟河医派的学术思想之精华,是本研究处方资料的可靠来源。

1.2 纳入标准 1)疾病纳入标准。主要依据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温病学》[7]关于湿热性温病诊断的阐述:本病病因以兼夹湿邪,且以湿邪为主或湿热俱重为主要判定标准,主要包括湿温、暑温、伏暑等病种。2)医案纳入标准。(1)文字表述类型为医案且符合上述纳入标准;(2)医案的中医症状与用药信息完备;(3)医案信息要求真实、可靠,疗效确切;(4)若多次复诊的医案,录入起效明显或起主要疗效作用诊次的临床信息。

1.3 排除标准 1)不能明确判断为湿热类温病的医案;2)属于湿热类温病的医案但临床四诊信息不完整者;3)医案疗效结局为无效或误诊、误治者。

1.4 数据标准化 医案信息多为医疗实践的原始记录,对中药名称及炮制的表述各具特色,缺乏统一的整理及规范。因此,本研究主要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8]、高等中医药院校全国统编教材《中药学》[9]对中药进行标准化。

1.5 分析软件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

1.6 处方录入与核对 将处方录入系统,录入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中医四诊信息等。由双人独立、交叉核对录入数据的准确性。

1.7 数据分析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数据分析”模块的“方剂分析”功能,进行数据的提取及分析。分别点击按钮 “药物频次统计”“组方分析”“新方分析”,得出常用药物、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律、新的组合及候选处方。

2 结 果

2.1 用药频次 见表1。经筛选及交叉核对后,本研究共纳入湿热类温病处方115首。对纳入的医案处方的药物频数进行统计,共使用中药种类152种,其中用药频数较高的中药为茯苓、枳实、半夏、竹茹等。

表1 处方高频中药表(>20%)

2.2 基于关联规则的方剂组方规律 见表2。应用软件“方剂分析”选项下“组方规律”条目,调整支持度个数17(支持度>15%)、置信度为0.7。药物组合频次由高到低排序,频次较高的有“茯苓,通草”“茯苓,半夏”“茯苓,枳实”等。

2.3 中药之间的关联规则 见表3、图1。居于网络图中心区域的中药为茯苓、枳实、半夏、竹茹、荷梗、通草、大豆黄卷。

表2 处方中支持度>15%条件下药物组合频次表

表3 处方中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置信度>0.6)

图1 中药之间关联网络图

2.4 基于熵聚类的方剂组方规律

2.4.1 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 见表4。考虑纳入处方数量并结合经验,对不同参数下预处理结果进行综合判定,设置相关度为5,惩罚度为2,进行聚类分析,将关联系数0.035以上的药对列表。

2.4.2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 见表5。以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结果为基础,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推演出3~5味药物核心组合。

2.4.3 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 见表6。在用药核心组合提取的基础上,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到新处方。

表4 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

表5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治疗乙脑急性期的药物核心组合

表6 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

3 讨 论

3.1 孟河医派治疗湿热性温病的用药频数分析 湿热性温病,顾名思义,其致病的主因即为湿热病邪,是兼具湿与热两重特性的一种外感邪气[8]。湿属阴邪,弥漫于天地之间,流布于四时之内[9];江南乃水网地带,水多湿重,天暑下逼,地湿上腾,湿热交蒸时极易滋生湿热病邪,陈平伯即言“东南地卑水湿,湿热之伤人独甚”[10]。故本病极易流行于江南地区。孟河医家治疗本病根据体质、地域特点及病程不同的发展阶段综合考量、辨证论治。本研究的高频中药表(如表1)中,按功效划分,可分为利水渗湿药(如茯苓、通草等)、理气化痰药(如枳实、半夏等)、止咳平喘药(杏仁)、化湿药(佩兰、藿香)、疏散风热药(如薄荷、连翘等)、清热泻火药(栀子)等。提示孟河医派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性证候要素为湿、痰、气滞、风、火(热)等;病位证候要素主要涉及脾胃、肺、肾,尤以脾胃为关键。脾胃同属中土,而湿为土之气,与脾胃同气相求,同类相召,所以湿热病邪从外感受,侵犯人体,多阳明、太阴受病;加之长夏时节人体脾胃功能多呆滞,“太阴内伤”,容易感受湿热病邪而发病,叶天士所谓 “外邪入里,里湿为合”[11];另外,湿性重浊黏腻,难以骤化,与热相合,蕴蒸胶着,缠绵难解,传变较慢,病邪在中焦逗留的时间也较长。故孟河医派治疗本病的重心在于调理中焦脾胃,依据症状厘定病性证候要素,辨证论治,选药组方。

3.2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药物组合频次统计结果显示,茯苓与其他药味的组合出现的频数最高,加之茯苓的用药频数也是单味药中最高的,提示孟河医派治疗湿热性温病重视茯苓的配伍运用。茯苓甘补淡渗,功擅利水渗湿,通调水道,导湿下行而不伤正,令湿有外出去路。《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即有“治湿之法,不利小便非其治”一说。湿热性温病主因“湿”“热”为患,孟河医派辨治本病,重祛湿,以茯苓为主药;而轻清热,药物组合频次表中只有最末位药对包含苦寒之黄芩,高频中药表中也仅一味栀子,何故?孟河医派认为本病,湿属阴邪,黏腻淹滞,与阳热之邪相搏,则胶着难解,此时若妄用清解气分法往往只能“扬扬止沸”,必须去其所依附的有形实邪才能解除邪热,“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且病程初期,湿中蕴热,湿象偏重,故以祛湿为要,不可早投寒凉之剂,以免气机郁闭,湿浊难化。

基于关联规则的方剂组方规律网络图很直观的显示,居于中央的药物分别是茯苓、枳实、半夏、竹茹、荷梗、通草、大豆黄卷,这是孟河医派治疗湿热性温病的核心药物。半夏、竹茹、茯苓、枳实组成温胆汤的基本结构,半夏燥脾湿而祛痰涎;竹茹化痰浊而清郁热;茯苓渗水湿而通水道,脾运健而湿痰去;枳实苦泄下气,气机畅则津行无阻。本方直中湿温病邪郁闭三焦,阳为湿遏,气不升降的核心病机。全方以温性药物为主,亦体现了其“温通”的学术思想;合以荷梗芳化宣透,通草助茯苓淡渗利湿,共奏开源节流之功。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大豆黄卷的应用。大豆黄卷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湿润发芽,晒干而成。历代医家对本品功效的认识,以清热利湿为主[12],《本草纲目》云“除胃中积热,消水肿胀满”。孟河医派治疗湿热性温病,善用本药,取其轻清泄化,除与热毒相合之湿邪;味甘性平,且传统谷物类药物最与人脾胃之性相合,奏效显著。这充分展现了孟河医派临床用药主张轻清灵动、“轻以去实”的治疗观。

3.3 基于熵聚类算法的组方规律分析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1中,茯苓利水渗湿,淡豆豉辛甘微苦、宣散邪热,佐以槟榔增强行气利水之力,皆是湿热性温病祛邪的常用药物。核心组合4中,石菖蒲辛开苦燥温通、化湿豁痰、芳香辟秽,郁金辛散苦泄,二者合用长于开蔽醒神。而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1即是二者的组合,共奏利水渗湿、豁痰开窍之功,可用于湿热性温病窍闭神昏轻证、湿浊偏盛而热势不著者;新处方3中,石菖蒲、胆南星、天竺黄化痰开窍,朱砂镇心安神,水牛角功擅凉血解毒,诸药合用,尤适用于痰热蕴毒,蒙蔽心包,邪热炽盛之湿热性温病病情极期。二者皆是治疗湿热性温病伴神昏的有效方剂,临床上应依据湿、热邪气之偏盛辨证选用。

另外,新处方2,全方一派温补之剂,似与本病之湿热为患的病机相悖,但湿热性温病后期,往往湿从寒化,寒湿损伤脾肾阳气,发生湿胜阳微的病理变化,出现身冷、舌淡、脉细缓诸证,即吴鞠通言“伤脾胃之阳者,十常八九”。本方党参、附子补气温阳,以扶脾肾阳气之虚衰;白术、砂仁健脾助运,以化内阻之水湿,对于改善预后尤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4 结 论

本研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实现多层次、多维度数据的关联与融合[13-15],探讨孟河医派治疗湿热性温病的中医用药规律:选药清灵,主张 “轻以去实”,治疗上尤重视调理中焦脾胃,温通湿痰;茯苓、枳实、半夏、竹茹、荷梗、通草、大豆黄卷,是治疗本病的核心药物。充分总结、传承孟河医家辨治湿热性温病的经验,对丰富中医温病学内涵、发挥中医药治疗现代传染病的优势有积极作用。

[1] 单德成,赵小平.孟河医派的形成和发展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5):364-366.

[2] 张琪,曹震,周奇峰.孟河医派传承特色探析[J].江苏中医药,2010,42(12):1-4.

[3] 钟远.孟河医派学术思想探讨[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52.

[4] 李友白,刘跃光,郭胜伟,等.孟河医派传承模式研究及对中医教育的启发[J].中医杂志,2012,53(7):544-546.

[5] 许家松.《温病条辨》湿热类温病证治[J].中医杂志,2013,54(6):522-525.

[6] 朱雄华,蔡忠新,李夏亭,等.孟河四家医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42.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14-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33-336.

[8]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第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5.

[9] 高学敏.中药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10]徐昕.常用谷物类中药功用探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3):638-640.

[11]唐仕欢,申丹,卢朋,等.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应用评述[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2):329-331.

[12]胡华,黄政德,谢雪姣,等.数据挖掘技术在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中的运用[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11):2144-2147.

[13]翟瑶瑶.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挖掘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组方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56.

[14]沈晓东,张晓瑜,王梓淞,等.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王庆国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用药规律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8):74-78.

[15]黄小婉.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培土生金”法治哮喘的数据挖掘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78.

Analysis on Medication Rule of MengH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Wetness-Heat Seasonal Febrile Diseases Based on Data Mining Technology

WANG Yizhan,FAN Jiping,SU Rui,et al.
Eye Hospital,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4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Medication rule of MengHe Medicine in treating wetness-heat seasonal febrile diseases.Methods:Chinese medical literatures of MengHe Medicine in treating wetness-heat seasonal febrile diseases were collected and TCM prescriptions of medical cases were extracted.TCM database was formed after standardization.TCM inheritance support system was used to make statistics analysis.Results:115 medical cases were included in the research.The core herbs were Poria cocos,Fructus Aurantii Immaturus,Pinellia ternate,caulis bambusae in taeniam,lotus stem,ricepaperplant pith and semen sojae germinatum.6 core combinations and 3 new prescriptions were mined from the database.Conclusion:MengHe Medicine treating wetnessheat seasonal febrile diseases attaches importance to moderation,regulating spleen and stomach and warm drugs for phlegm-dampness.This research can provide a basis and guida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MengHe Medicine;Wetness-heat seasonal Febrile diseases;Data mining;Association rules;Clustering algorithm

R249

A

1004-745X(2017)01-0019-04

10.3969/j.issn.1004-745X.2017.01.006

2016-09-03)

“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2ZX10004301-001)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fanjipingcn@126.com)

猜你喜欢
枳实温病医案
中药枳实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进展
基于Python语言构建名中医医案数据挖掘平台
基于字向量的BiGRU-CRF肺癌医案四诊信息实体抽取研究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基于温病古籍的寒疫辨治规律分析
张仲景运用厚朴、枳实探析*
基于医案探讨王孟英辨治温热病处方用药规律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识别真假枳实
论伤寒春变温病夏变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