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怀佐
晚上小五练过书法已是九点多钟,洗漱好准备睡觉,就跟妈妈讲:“给我讲个睡前故事吧。”妈妈说:“今天就给你讲讲楷书创始人的故事。”
传说,三国时期有个叫钟繇的人写字非常好,他小时候曾经跟随刘胜去抱犊山学习书法,在那里一学就是三年。长大后钟繇常跟曹操、邯郸淳、韦诞等人一起谈论书法。有一次,钟繇向韦诞借蔡邕所写《笔势》这本写字秘籍看看,韦诞说什么也不肯借给他。钟繇很生气,拿拳头使劲捶自己胸口,捶得口吐鮮血。最后还是曹操拿出五粒灵丹让他吃了,才救了他一条性命。成年后的钟繇书法日见长进,更加精妙。钟繇学习书法总是全神贯注,有时躺在床上用手指书写,常常将盖在身上的被子写穿。甚至他看到各种物件都想到书法,试图将它们书写、描画下来。钟繇学习书法的痴迷,和发自肺腑对书法的喜爱成就了后世的“楷书鼻祖”。
小五迷迷糊糊说着:“妈妈,明天我要学习一下钟繇的书法,看看到底有多好。”妈妈说:“那明天我就好好跟你讲讲钟繇的书法。”说着说着,小五就睡着了。
第二天,妈妈把小五叫到书房说:“小五,我们今天来认识钟繇的字,首先要了解的是钟繇这个人。”
钟繇,字元常,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在政治上他曾被曹操委以重任,镇守关中,功勋卓著。在书法方面他造诣深厚,被后世称为“楷书鼻祖”,就是楷书的创始人。后世“书圣”王羲之对他的书法更是潜心研究学习,在楷书上受钟繇的影响很大,后来人们常把钟繇与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后世对钟繇书法的赞美很多,如梁武帝萧衍评价他的书法:“钟繇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唐代张怀瓘更是将他的书法推为“神品”。至今所留传下来的钟繇作品主要有《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力命表》《还示帖》等。
小五问妈妈:“钟繇有什么代表作品呢?”妈妈从书架上拿下了《宣示表》的字帖,跟小五一起欣赏起来。
《宣示表》可以说是钟繇的楷书代表作,但是现在所能见到的《宣示表》只有刻本,共计18行288字。与钟繇其他作品相比,《宣示表》在笔法或结体上,都有较为成熟的楷书体态和气息,点画书写遒劲朴茂。当时正是隶书向楷书的演变时期,在字体上留有浓厚的宽博而多扁方的态势,充分表现了魏晋时代楷书的艺术特征。
小五又问到:“《宣示表》写的是什么啊?”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专门用于大臣向皇帝上书言事。这个《宣示表》是钟繇劝曹丕接受孙权的归附请求的一个奏文。”
妈妈说:“咱们试着从用笔、结体、章法三方面对《宣示表》进行简单分析,以便于学习临摹。”
一、用笔,初看《宣示表》就让人觉得通篇之中笔画劲挺而圆润,古朴又端庄,让人甚是喜爱。中国的方块字,多是由横竖搭接而成,所以横竖笔画较多,而又以横画为主。在笔画书写上将长横进行突显,显得端庄古朴。 钟繇把横竖写得劲健挺拔,纵横有象,其中方圆、虚实的变化更是令人回味无穷。《宣示表》中撇捺的写法更可谓丰富多样,撇捺笔画犹如人的四肢,决定了字的神态与动势。钟繇书写时用笔轻松流畅,在起笔处沉着冷静地落笔,收笔时于空中做收势,自然而连贯,充分增加了笔画间的动态呼应。
二、结体,《宣示表》在用笔上基本以圆笔为主,而结体上则取用方势,但并不是一味用方,这样一来每个字就方中有圆,圆中有方,方圆兼备了。字的形态上总体趋于扁方,从书体的演变来看,这是由于隶楷的过渡造成的,却让这些字显得敦厚古朴而又可爱至极。虽然字势扁方,但有些字本身笔画较多,钟繇不作刻意压扁,字势的高低错落自然而合乎情理,并不让人觉得奇怪。钟繇使用了多种手法,显示了非凡的结体能力,使楷书的书写韵味无穷。
三、章法,书写隶书时需要使上下字间的距离拉大,左右字之间紧凑。而在《宣示表》中,上下字与字之间紧密成行,行与行之间距离较大。每一行的字数不同,这样的书写使每一字之间都因势生形,联系紧密,形成了统一的整体。通篇也就避免了“状如算子”的刻意,更显有一种质朴自然的美。作品首行“尚书宣”开始几个字特别大,而到本行的最后一个字越来越小,虽然字的大小变化差异较大,但这也很符合一个书家不经意与不掩饰的情怀。首行的书写是稍显拘谨的,而到后来就越来越生动、放松,笔画也越来越圆润,字形随机应变。到最后两行略显飞动,甚至无意间流露出了行书的笔意,这正是作者愉悦放松心情的真实写照。
“我来写写这个《宣示表》试试。”小五说着就拿起毛笔写了起来,没过多久,小五把毛笔放下了,“妈妈,这个写起来还真是不简单啊,好难,不写了。”妈妈说:“学习不能只是一时冲动,要循序渐进,还要持之以恒。你先试试就好了,等你把毛笔控制得很好了,我陪你一起写钟繇的字。”小五期待地说:“那我继续平时的练习,争取早点把毛笔控制好,跟妈妈一起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