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关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研究评析

2017-02-20 18:25文彩娟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7年2期
关键词:马歇尔一带一带一路

文彩娟

[摘 要]

海外关于“一带一路”战略的观点可分为威胁论与机遇论两种,威胁论认为中国国强必霸,“一带一路”是马歇尔计划的翻版,是新型的殖民主义;而机遇论则认为该战略于世界而言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这不仅是应对美国霸权主义的需要,同时广大发展中国家还能因此实现优势互补,做到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一带一路”虽然是一个“走出去”的战略,但中国坚持开放合作的原则、主动放弃亚投行的否决权、保持基本路线的不变等做法已经证明了该倡议的出发点是和平的,它的实施是为了带动更多国家的发展。

[关键词]

海外;“一带一路”;评析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7)02-0053-04

始于中国、横跨亚欧大陆的古丝绸之路曾在世界史上留过浓墨重彩的一笔。丝路所蕴含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至今仍有重要意义。自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先后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后(下文简称“一带一路”),国内外学者对此均做出了巨大的反响。而在2015年3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海内外有关这项由中国发起的跨大洲、越大洋工程的舆论更是不绝于耳。基于此,笔者在海外学者对“一带一路”研究的基础上做了简单的梳理,并附上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海外关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基本观点

海外关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对世界的影响存在两类不同的观点。一类观点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攫取他国利益的实质行动,该做法与马歇尔计划并无本质区别,甚至可称得上是新型的殖民主义;而另一类观点则坚信“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沿线国家团结共御美国经济、军事霸权主义的需要,更是中国以自身先富的优势,积极主动帮助和带动后富国家的具体施为。

(一)国强必霸,中国的崛起是世界的威胁。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经济持续三十多年的增长,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就世界的发展史来看,荷兰、英国、美国在强大后都把贪婪的目光投向了其它国家。有部分海外学者认为,中国强大后也必定会走上扩张的道路,而“一带一路”便是“中国必霸”的证据之一。

1.中国版“马歇尔计划”。部分海外学者持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与美国在二战后为了复苏西欧各国的经济而制订的马歇尔计划本质上是一样的观点,依据就是今日的中国与当日的美国都面临着国内资本过剩、产能过剩的问题,都想建立起一个以本国货币为中心的经济秩序。

美国外交官亚太时事杂志《新丝绸之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一文认为,“将中国的‘一带一路'与二战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比较并非是偶然的,两个正在崛起的经济体都希望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实现对外的政治目标,这同时也包括了支持本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马歇尔计划帮助美国实现了其超级大国的梦想,北京也希望‘一带一路'的实施能够助其实现相同的目标。”[1]

《经济学人》杂志曾有如下刊文,“中国已经为‘丝路基金'投资了400亿美元,用于沿线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此大手笔的挥霍,其动机还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中国似乎意识到了把这项计划与二战后美国旨在帮助西欧国家重建的马歇尔计划对比起来了。”[2]

此外,《参考消息》网站转译日本《富士产经商报》报道,现在中国将主导三项针对新兴国家的投资计划,投资资本总额达到1900亿美元。”“这三项投资计划包括,1000亿美元用于创设亚投行,500亿美元用于由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这些金砖国家共同设立的开发银行,400亿美元用于旨在改善中亚至欧洲陆路交通的‘丝路基金'。市场将这些项目称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而这些举动势必会进一步提升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3]

海外学者之所以把“一带一路”称为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地域上已经冲破了本国的范围,并且开始走向世界。他们认为,这是中国一个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超级大国的政治目标的举措。

2.“新殖民主义”。历史上的中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害,现如今海外也有人认为中国正在践行这种“新殖民主义”路线。

日本《每日新闻》曾作过题为《印度对中国发言权上升保持警惕》的报道,其观点是,“中国企业进军非洲市场一方面在当地创造了就业,促进基础设施完善,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各种各样的摩擦。除了以援助的名义向当地派遣大量中国工人外,还因为谋求资源权益和强迫使用中国产建材而遭到非洲国家的批评,称其为‘新殖民主义'。”[4]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中国海军专家詹姆斯·霍姆斯看来,为“一带一路”沿線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的亚投行的成立,并非仅仅是为了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如果中国想与美国争夺对其(中国)周边国家的影响力,那么给它们提供一些实实在在的利益就是一个合理的开始方式。这个方法根源于中国传统:古中国王朝经常通过赏赐各式各样的礼物或是给予一定的物质利益的形式以换取其他国家在政治上的顺从。”[5]

莱斯鲁帕纳林在其《中国:“无赖”援助者还是南南合作的灯塔?》一文中认为,在一些西方人眼中,中国的援非方式是带有一定的殖民性质的,“中国的发展援助已成为怀疑论的焦点。北京已遭到过各种指责——缺乏透明度,在非洲建立双边关系只是为了攫取这块大陆的自然资源,把债务强加在贫穷国家的身上,以及支持有关政府糟糕的统治管理等。”[6]

这些学者把“一带一路”战略看作是建立在剥削和压迫非洲国家的基础之上的,认为虽然这个发展战略也确实能够给非洲国家带来一些可看得见的利益,但其“殖民”的性质却没有变。

(二)抱团取暖,欢迎搭乘中国快车。亦有海外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众多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而团结周边国家共同抵御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的明智之举,其目的是实现彼此间的共同富裕。

1.“抱团取暖”,共御美国霸权主义。第三世界国家面对强国的干预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探索出了团结的重要性。

香港《信报》在《借助“一带一路” 提升粤港合作水准》一文中指出了“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的根本区别:“与美国二战后在欧洲推出‘马歇尔计划'目的是以经济援助为手段,将欧洲控制在美国手中,形成美国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完全不同,中国‘一带一路'的核心内容在于区域合作,其目标是实现与周边国家建立‘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可以说‘一带一路'是中国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及全球经济一体化开始退潮的大背景下,与周边国家‘抱团取暖'的区域共同发展战略。”[7]

在香港的马建波看来,由中国牵头成立的亚投行则是应对美国经济霸权的必要之举:“美元霸权单边主导全球经济的格局已不合适宜……中国将为促进亚太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世界经济、金融和贸易市场的稳定运行扮演更加重要和积极的角色,亚投行随之应运而生。”[8]

美国军事上的霸权主义也是引发其它国家“抱团”的重要因素。俄罗斯《政治杂志》主编彼得·阿科波夫认为,“美国把大中东搞得乱七八糟:伊拉克和叙利亚战火纷飞,阿富汗局势易燃易爆。不过,推动新丝路战略恰恰可以成为实现和平的手段之一,虽是之一,但其意义不容小视。”[9]

这些学者认为,“一带一路”、亚投行虽然是由中国牵头提出的,但由于它符合沿线国家的共同利益,密切了中国同周边国家的联系,也削弱了美国一国独大的优势。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2.“先富带后富”,共写社会美好新篇章。在一些学者看来,“一带一路”可谓是世界版的“先富带动后富。”

台湾中国科技大学助理教授包淳亮在论述“一带一路”的世界意义时表示:“人们也不妨认为这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为促进全体人类发展所提出的阶段性纲领,是世界版本的‘先富带后富'。”“欧洲的国内族群政治、福利国家体系、周边安全环境,都呼唤着共同安全与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因此也是中国带给欧洲的礼物。”[10]

美国纽约大学政治系终身教授熊玠先生对“一带一路”的评价颇高,他认为,“英国做不到的,苏联没有做的,美国不想做的,中国正在努力去做”。“‘一带一路将会给包括铁路、公路、桥梁、能源等数百个亚洲基础设施项目带来巨大的需求。世界各国有望分享中国发展经济的经验与成果,从而实现本国经济的繁荣发展。”[11]

此外,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参加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的次日接受了央视的专访,并且主动提到了“一带一路”,其一番论述更是掷地有声:“‘一带一路'连接亚洲、中东、非洲的诸多国家,加强了地区间的沟通联系,实现经济共同发展,亚投行也是在同样的精神下建立,对此我表示高度赞赏。”[12]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就提倡先富带动后富的发展理念,部分海外学者认为,“一带一路”正是世界版的“先富带动后富”的体现。相比较而言,中国有着更为丰富的资金、技术和经验,把这些优势与广大亚非国家分享,有助于双方的进一步发展。

二、回归本位,了解初衷

“一带一路”于世界而言究竟是威胁还是机遇?如果要客观公正地评价“一带一路”对世界的影响,就不能忽视对原文件的解读。

2013年9月,习近平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讲话中最先提到古丝绸之路给我们的启示,他认为“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并且明确提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13]

一个月后,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时提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要求中国与东盟国家双方都应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讲信修睦、坚持合作共赢、坚持守望相助、坚持心心相印、坚持开放包容。这个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之所以能够成立,就是因为它“符合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时代潮流,符合亚洲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14]

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颁布是“一带一路”战略正式走向世界的标志。不难发现该倡议的设立是基于各个参与国都处于平等的地位之上进行的,每个参与国都要无一例外地“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15]“开放合作、和谐包容、市场运作、互利共赢”的共建原则也突出了该战略的出发点是就整个世界的共同发展而言的。

就上面三個文件来看,中国虽然是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发起国,但却没有给自己设下任何的特权,在注重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也顾及了其它国家的利益。也正是基于这一点,这个战略提出后不仅吸引了广大发展中国家,一些欧洲的发达国家也纷纷表示要加入其中。

三、理性分析,正确看待

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其在国际舞台上发出的中国声音也是愈发令人瞩目。然而,不同的学者由于文化差异、看待问题的角度、对中国了解程度的不一致性,导致他们对“一带一路”所形成的看法不尽相同,甚至是存在着天壤之别。对于“一带一路”于世界是威胁还是机遇这个问题的回答,不仅要综合海外各方的观点,更重要的是看中国的具体行动。

(一)坚持开放合作的原则。“一带一路”是在恪守联合国的宪章和宗旨的前提之下进行的,它和谐包容,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尊重各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明确规定“一带一路”的建设要坚持开放合作的原则,即“‘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16]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带一路”并没有恶意排斥某一个国家,它一头连接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一头连接发展潜力巨大的东亚经济圈。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如此一来,两大经济圈的优势便能很好的结合起来,加之于中间的广大腹地,各种能够创造财富的源泉必定能够得到充分的涌流。坚持开放合作的原则,既体现了“一带一路”是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也体现了它是一条平等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

(二)主动放弃亚投行的否决权。某些海外学者所持中国“一带一路”是马歇尔计划的再现,其实不然。虽然两个方案提出之际中美都面临着国内资本、产能过剩的问题,都急需为本国的经济发展寻找新的出路,但二者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美国通过经济手段帮助西欧国家恢复战后的经济是为了能够借助西欧国家的力量与苏联抗衡,从而获得全球霸主的地位。就参与马歇尔计划成员国的地位来看,美国是居于主导地位,而其它成员国则是处于相对顺从和被动的地位的。无论是世界銀行还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国都保留了最后的否决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是以更为开放包容的心态欢迎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的参加,并且主动放弃了在亚投行的否决权,甚至这个机构所招募的员工约有一半是非中国籍人士。

亚投行的宗旨在于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中国主动提出放弃否决权,这意味着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直接左右亚投行的决策。这与美国在世界银行所享有的“一票否决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倘若说中国真想建立起以自己为核心的世界经济新体系,就决不可能放弃这项权利。

(三)基本路线没变,“走出去”的只是资本。就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来看,中国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其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依然没变,发展经济的路线没有变。此外,中国的改革已进入到了深水区,经济新常态要求中国经济的增长必须实现由高速向中高速增长的换挡,种种现实都决定了中国对本国经济的发展容不得半点马虎。事实上,“一带一路”也是中国探索经济增长的新方式。

虽说“一带一路”规模很庞大,但是中国在这个“走出去”的过程中却没有殖民的性质。它只致力于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输出的也只是过剩的资本和产能,这更多的是一种商业上的合作往来,它的实施不依赖于坚船利炮的强攻,也没有附加上强制性的政治条件。中国并没有强制输出自己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四、结语

历史是一面镜子,既照亮了过去,也照亮着未来。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一部百年屈辱史,无数中华儿女更是饱受战争带来的苦难。走过战争的硝烟,和平更显得弥足珍贵。

中国人民爱好和平,这不仅体现在无论中国获得多大的发展,都不会走上称霸与扩张的道路,更体现在它能够以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姿态帮助周边国家的发展。中国正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梦与世界是相脱节的,相反,中国梦的实现将会推动世界梦前进的步伐,而“一带一路”则是沟通中国梦与世界梦的重要桥梁。纵使有部分海外学者不看好“一带一路”的发展前景,但正是因为它迎合了世界和平发展的需要,是一条合作共赢、文明互鉴之路,才切切实实吸引了众多国家参与到其中来。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这条经济走廊跨度大,其实施起来将会遇到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的挑战。即便如此,各个国家也应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紧紧抓住这个来之不易的机遇,以此推动本国与社会的发展。

注释

[1]Shannon Tiezzi.The New Silk Road:Chinas Marshall Plan?[J].The Diplomat,2014(11).

[2]Where all Silk Roads lead[J]. The Ecomomist,2015(28).

[3]日媒:中国掌控世界经济主导权[N/OL].column.cankaoxiaoxi.com/g/2015/0331/725460.shtml.2015-03-31.

[4]印警惕中国在亚非影响力上升[N].参考消息,2015-04-21.

[5]Wendell Minnick.China's 'One Belt, One Road' Strategy[N].Defense News,2015-04-12,http://www.defensenews.com/story/defense/2015/04/11/taiwan-china-one-belt-one-road-strategy/25353561/.

[6]中国援非方式令人耳目一新[N].参考消息,2013-04-04.

[7](香港)借助“一带一路” 提升粤港合作水准[N].信报,2015-05-18.

[8](香港)马建波.中国经济再起飞的战略支撑点,镜报,2015(5):53.

[9]中国用丝绸之路将欧洲与俄罗斯连在一起[N].参考资料,2015-04-22.

[10]包淳亮.一带一路的世界史意义[N/OL].http://www.zaobao.com/forum/views/opinion/story20150720-504998,2015-07-20.

[11]James C. Hsiung.The Xi Jinping Era[M].Beijing times Chinese book co.,LTD. Press,2015.291-292.

[12]潘基文再驳日本关切其访华阅兵:我不中立但公正[EB/OL].http://www.guancha.cn/politics/2015_09_05_333031.shtml.2015-09-15.

[13][1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89-289.295.

[15][16]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N].人民日报,2015-03-29.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4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周奕韵

猜你喜欢
马歇尔一带一带一路
马歇尔拒当元帅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借题发挥
马歇尔的“小黑皮本”
为你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