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型师资团队建设在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2017-02-20 01:40姜声扬
护理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跨学科师资效能

袁 俐,姜声扬

校企合作型师资团队建设在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袁 俐,姜声扬

随着社会健康需求的多元化,跨学科教学能力培养在高等职业护理师资建设中越发重要。本研究就护理高等职业跨学科教学的必要性、高等职业师资培训现状及校企合作型师资团队建设在教师跨学科能力培养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校企合作;团队建设;跨学科;教学效能感;护理教育

师资是强校之本,师资培养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随着社会健康需求的多元化,跨学科能力培养在高等职业护理师资建设中越发重要,校企合作、文化-专业-临床结合等形式下构建的精品课程团队、名师工作室团队、教改研发团队等多元化师资团队,以其特有的协同合作过程成为跨学科师资培养的重要平台。本研究就高等职业护理跨学科教学的必要性、高等职业师资培训现状及校企合作型师资团队建设在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培养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1 高等职业护理跨学科教学的必要性

英国社会学家吉本斯认为:科学与技术知识生产的一个关键变化是其独立性越来越少,在许多研究的前沿领域,解决问题需要几种不同的知识与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日趋紧密,形成了越来越多的跨学科问题,因此,20世纪后半期便出现了跨学科教育的研究。1970年9月7日,一个以跨学科为主题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法国尼斯大学召开,《跨学科学——大学中的教学和研究问题》文集随之出版,标志着对跨学科的研究正式确立。西方学者G·伯杰克在《跨学科——大学的教学和科研问题》中指出:要加强两门或两门以上不同学科之间紧密的和明显的相互作用。跨学科教学是多学科之间、知识与技能之间相互渗透的一种教学形式。跨学科的高度综合性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综合素质培养要求相互契合。护理工作事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涉及人们心理、躯体、社会等多个方面,健康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护理岗位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性,护理过程是人文、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因此,高等职业护理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跨学科教学能力,才能适应护理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2 高等职业师资培训现状分析

澳大利亚培训与继续教育(training and further education,TAFE)高等职业教师管理模式要求高等职业教师由学院聘任,同时必须接受行业主管部门的资格审查。TAFE的师资管理,不仅提高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程度,还增强了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高等职业教育是集实践性、社会性、职业性、应用性为一体的特殊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高等职业教师的职业能力除了教学能力外,还必须具备专业实践能力、教学改革能力以及社会服务能力等跨学科能力。但目前在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中,师资来源主要是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多数教师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实训教学、现场指导能力等都处于弱势,很难适应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高等职业人才培养要求。因此,加强师资培训是高等职业师资队伍内涵提升的重要途径,是师资培养的系统工程。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优化师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已成为培训工作的重要议题。目前,高等职业师资培训形式主要包括国家级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国外培训、学历培训、院校级培训、暑期综合培训、校本培训、岗前培训等。这些培训在拓宽教师视野、拓展知识结构、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师内涵上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培训机构各自为政、培训体系凌乱,理论培训为主、技能培训欠缺、培训内容单一,拘泥于上级文件要求、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等问题[1]。即使以教师技能提升为主的临床或企业实践,由于缺乏有效的考核和跟踪机制,目标不明确,大多情况下教师属于“被动参与”,由于缺乏“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因而教师技能水平的提升也很难达预期的效果。

3 校企合作型师资团队建设在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团队是指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教师团队就是利用每位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来协同工作、优势互补、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与此同时,教师个人也通过融入团队,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并最终成就自我。校企合作型师资团队是基于校企合作基础上的文化—专业—临床结合的跨学科型师资团队,其创建宗旨是借助教改项目的研发改进教学理念,推进创新思维,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我校目前已构建了临床专家指导团队、名师工作团队、教改课题研究团队、精品课程开发团队、跨学科同伴学习团队等50多个校企合作跨学科师资团队,参与团队建设的成员(包括教师、企业或医院成员)达300多人。研究结果显示:校企合作师资团队建设在教师跨学科能力培养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具体如下。

3.1 团队影响提升跨学科意识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教师跨学科意识的养成需要赋予跨学科的环境氛围。尽管常规的教师培训能起到一定的知识传递、技能传递、标准传递、信息传递、信念传递等作用,但由于培训过程过于模式化、培训内容过于单一、培训项目缺乏针对性等因素的影响,受训者往往只能按照程序化要求,被动参与其中,很难发挥创造潜能,更难以内化为自主的意识。专家的讲座尽管能很好地拓宽教师视野,更新教学理念,明确新的教学发展动向,但由于缺乏相应可持续的“环境氛围”,带给受训者的多数也仅仅停留在美好的想象。与此同时,作为受训者内在特有的从属心理作祟,也很难使培训过程真正演变为他们自觉的行动。因此,跨学科意识的养成单靠教师培训是难以真正实现的。团队是由一群团结一致、为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坚毅奋斗到底的一群人。团队中的每个成员享有平等的权利,拥有共同的目标,担负各自的责任,为了达成目标齐心协力,富有创造性地完成各项任务,并共同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因此,团队能激发每位成员的“主体”意识,激发更多的创造性活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团队合作过程就是良好意识养成的过程。校企合作型教师团队是由学校教师(文化、基础、专业教师)与临床(企业)一线骨干或专家等共同组成的团队,拥有跨学科的团队成员、富有前瞻性的研究项目、明确的研究目标等,这些都将更好地激发团队战员的创造热情,相互帮助、互相影响、共同提高。例如,我校在校企合作团队组建基础上,依据岗位需求,完成了《免疫、病原生物与传染病护理》精品课程建设,将基础知识与临床护理进行有机整合,强化书本知识与临床实践的接轨,在组织形式、人员配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融入了跨学科理念,使团队成员(教师)在参与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了跨学科意识。

3.2 团队行动提升跨学科能力 Ravans[2]教授认为:没有行动就没有学习。团队行动是团队成员反思过程、应用经验、创新思维、解决问题、分享成果、互相促进、互相学习和共同提高的过程。高等职业教师跨学科能力主要包括对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知识与技能的整合能力、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由于单纯技能训练项目的局限性以及临床(企业)实践中目标的分散及不确定性,很难真正达成高等职业教师的跨学科能力需求。校企合作性团队以其成员组成的跨学科性、项目研究的综合性等特点,为教师建立了比较稳定的跨学科行动平台,高效激活主体意识,并以其清晰的目标、互动的结构、创造的氛围、成果的共享等特点,激发团队成员自觉行动、相互促进,并在行动中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提升跨学科教学能力。团队建设与师资培训(包括技能培训)在跨学科师资能力培养中的主要区别见表1。

表1 团队建设与师资培训或技能培训的区别

3.3 团队合作提升教师教学效能感 1977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3]。教学效能感是由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上发展而来,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4]。它包括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一般教育效能感是指教师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对教和学的关系等问题的一般看法和判断。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的判断。作为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心理背景,教学效能感将直接影响教师教学活动的效率。研究表明:教师效能感的形成与变化受到教师的教学经验(直接或间接经验)、教师情绪、生理情况等个人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人际关系等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5]。团队作为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以其正面的追求成就的模式提升教师教学效能感。为了客观反映团队作用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笔者随机抽取了参加校内各种类型校企合作教改团队建设的60名教师设为团队组,未参加各种教学团队建设的60名教师设为非团队组,应用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6]对两组的教学效能感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团队组的一般教育效能感、个人教学效能感以及教学总效能感的均值均高于非团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说明校企合作师资团队建设对于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升有重要作用,教学效能感对新教师的教学成长具有强大的内在驱动作用[7]。

表2 校企合作教师团队组与非团队组教师教学效能感比较 分

4 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并非单纯的某项技能,是指能适应岗位需求、适应社会需求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尤其对于高等职业护理专业而言,由于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其能力要求更强调人文、知识、技能的一体化要求。调查发现:高等职业学生普遍不重视前期人文、基础课程学习,其很大程度与任课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缺乏专业认知,讲授内容缺乏实用性和职业导向,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相互脱节有关,学生因为觉得学了无用,便滋生厌学或怠学情绪。王洪席[5]研究认为: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是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因为缺乏专业技能认知,讲课中内容单调、乏味而缺乏自信。多元化校企合作性教师团队的构建,让教师在团队的推动下,借助团队中的职业导向、名师引领、相互影响、行动驱动、能力辐射等作用提升团队中每位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研究表明:校企合作型教师团队建设能使教师随时随地感受跨学科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内化跨学科行为、在主动作为中优化知识结构、在改革创新中提升跨学科能力,并在自我能力的提升中提高教学自信,提升教学效能感。

[1] 张二庆,王秀红.我国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分析——以“国培计划”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11(4):36-39.

[2] Revans R.Action Learning:its origins and nature[M].Brookfield:Gower Press,1997:1.

[3] Bandura A.Self-efficacy mechanism in human agency[J].American Psychologist,1997,37:122-147.

[4] 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51.

[5] 王洪席.教师教学效能感对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影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21(9):9-11.

[6] 俞国良,辛涛,申继亮.教师教学效能感:结构与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5,27(2):159-165.

[7] 高华,陈晓铖.自我效能感:新教师教学成长的内驱力[J].现代教育科学,2012(1):50-52.

(本文编辑崔晓芳)

Influence of school 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teacher team building in cultivation of teachers’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ability

Yuan Li,Jiang Shengyang

(Nantong Medical School of Jiangsu Province,Jiangsu 226007 China)

江苏省职业教育立项课题,编号:XHGZ2015015。

袁俐,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单位:226007,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姜声扬(通讯作者)单位:226007,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G642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7.05.029

1009-6493(2017)05-0603-03

2016-02-14;

2017-01-06)

引用信息 袁俐,姜声扬.校企合作型师资团队建设在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2017,31(5):603-605.

猜你喜欢
跨学科师资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