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申洁文
《东东“说话”了》
文/申洁文
观察时间:12月13日
观察地点:小一班
观察对象:付博闻(东东)
过程描述:
新学期开始已经快4个月了,听到东东用真声说话的机会不多。一共就3次,一次是家访的时候,我们去到东东家里,东东当时很不想在家待着,只想要爸爸妈妈陪他出去玩,当时爸爸妈妈拒绝了东东,东东当场就生气了,用手一直指着我们,跟我们说:“ 你们走!出去!”声音很大。由于东东情绪不稳,玉洁老师带着我们提前离开了。
这是我见到东东的第一面,他的眼睛一只大一只小倒不是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反而是他的大嗓门让我印象深刻。我当时心里是咯噔了一下,在想:这个小孩脾气不简单呀,在幼儿园里可得注意些了。
真的入园了,东东非但没有用这么大嗓音跟伙伴老师说话,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压低了嗓音轻声发出来的。有时候,中午睡觉的时候,东东想小便,也不说话,就是躺在床上抱头大哭,老师问他干嘛,他就轻声说:“小便。”老师好几次都得走到东东跟前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第二次听他用真声说话,是10月份的时候,一次东东妈妈在群里发的东东模仿老师接送园时说话的视频,东东先假扮唐老师,询问东东妈妈要接谁,然后东东说好,关上了房门,之后又变成东东准备跟妈妈走……
第三次,是东东奶奶来接东东的时候,东东出了幼儿园门,在一旁跟奶奶说话的时候,用真声说了句:“咱们走吧。”
这周,东东用真声说的话频繁增加了,“你要去哪里?”“待会就回来啊。”“我在这里等你啊。”“又去哪里啊?”还用真声说了什么,我记不太清楚了。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好奇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东东对幼儿园的防备心悄悄地溜走了呢?
东东能够“说话”了,不仅仅是在他的言语上,还在他的行为上。
他会时不时来戳戳老师,然后偷偷笑笑;他会在一旁,瞅瞅这边瞅瞅那边,看看你在哪。印象最深的是户外的时候,冷风袭来,我的手冰冰的,碰到了东东的手,我说了句:“哇,你的手好暖啊,我的手有点冰。”东东回过头来碰了碰我的手,又走开了,像是在说——嗯,真的有点冰。然后,我的目光转移到别的孩子的身上,看着别的在树屋上玩的孩子,我左手的那根小食指,突然被暖暖地握住了,是东东,他用一只暖乎乎的小手给我带来直抵心底的温暖。
东东,继续“说话”吧,我们都听着的!
上周末亲子班的主题是“故事汇”,芬老师在室内用到了绘本《点点点》。当时看了芬老师给孩子们讲这个绘本的整个过程,说实话,我自己也挺想参与进去的。
《点点点》这个绘本展示的是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点在不同区域排列组合,有时候点是在页面下方的;有时候在中间;有时候又出现在上面;有时候排成一个整齐的长队,有时候又变成一个点。在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芬老师向书的不同方向“吹”气;把书前后左右“摇”;用手“点”页面上的点,通过这些不同的动作,芬老师展示出了绘本每页的内容,孩子们在整个过程中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他们被这种“魔法力量”所吸引。
我就在思考,是不是可以通过绘本和孩子们做一些游戏?孩子们听了一遍又一遍的绘本突然不以绘本的形式出现,而是以游戏的方式出现,孩子们是否也会兴致大增呢?
周一,我拿了《我爸爸》这本书坐在孩子们面前,也没想好到底要怎么玩。我就听到好几个孩子跟我说:“小申老师,这本书我看过了。”我当时就又翻了翻我手上的这本绘本,注意到每页爸爸的表情都有不同,还想起刚刚跟孩子们玩的“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的游戏,灵感一现,就跟孩子们玩起了翻页换表情的游戏,感觉反响还是可以的。
后来,由于开展鸡蛋周活动,我在图书馆里又找到了《好大好大的一颗蛋》这本书,书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蛋,蛋的数量每往后一页就增加一个。讲完了这个故事,我和孩子们又玩起了“猜猜它是什么蛋”的游戏,为了增加难度,我随机翻页,孩子们抢答。
我感觉绘本的游戏还有很多,孩子们听了绘本的故事以后,他们会自己拿着喜欢的绘本重复看,比如我们班成当当,他连续三天从幼儿园借回去的绘本是同一本,而且自从我们班开始启动借书计划之后,基本上班里每一个小孩都借了书回家,有的小朋友还在家把破了的绘本给修补好了,还了又再借。由此可见,绘本对于孩子们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是自带光环的。我感觉作为新老师,想要带动孩子们内在的兴致,就需要遵从他们的兴致去设计各种活动。多听从孩子们的意见,也多多参考每位老师的教育教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