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出版社学术影响力分析的三类文献计量指标探讨

2017-02-18 17:46任全娥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文献计量出版社

任全娥

摘要随着我国出版社大规模企业化转型,学术出版社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问题。有效平衡学术出版社“经济市场”与“学术市场”之间关系,不但需要经济效益测评,更需要利用学术影响力指标加以分学科引导。用于出版社学术影响力分析的三类文献计量指标,是指学术性指标、专业性指标与辐射性指标,它们分别反映出版社的整体学术影响力、分学科影响力与跨学科辐射力。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这三类文献计量指标可以从引文分析角度客观揭示出版社的学术影响力及其学科分布,从而有效引导学术出版社保持学科独特性,发挥应有的学术影响力。

关键词出版社 学术影响力 文献计量 引文分析 计量指标

1.引言

出版物不同于一般物品,它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既具有内在价值和文化属性,又具有使用价值和商品属性。精神文化内容的生产过程由作者和编辑完成,而精神文化内容所需的物质载体则由出版印制者完成。因此,出版物特点及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决定了它的使用价值既可能产生正面社会效用,也可能产生负面社会效用,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有时并非完全一致。正是由于出版物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既可能一致也可能不同甚至对抗,我国出版社近几年实行的“转企改制”,虽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但也出现了各种问题,如买卖书号、抄袭剽窃、粗制滥造等,尤其是当前某些不科学、不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与职称评审条件更是催生了大批劣质著作的出版传播。有学者认为:“如果学术专著还这样毫无约束地市场化运作下去,其基本的学术评价功能必将丧失。“事实上,现在已经有不少学术机构在职称晋升中不再考虑学术专著的因素了”。

针对上述学术出版问题,笔者曾提出过四点建议:一是健全图书出版专家审稿制度,守住“出版把关人”这一关键环节;二是社会效益目标应先于经济效益目标,强化出版社的学术影响力指标考核;三是注重图书内容的原创性与科学性,大力促进优秀图书的出版传播;四是拓宽学术图书的传播途径,完善网络化学术出版与评价机制。这四个方面都涉及到出版社评价问题,包括出版前评价与出版后评价两个阶段。出版前评价主要是指第一项的专家审稿机制与第三项的图书内容原创性;出版后评价是指第二项的出版社社会效益、学术影响力以及第四项的学术图书网络化出版传播与评价机制。出版前评价是为了保障学术图书出版质量,出版后评价是为了出版社发挥更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出版社测评既包括学术影响力测评也包括综合竞争力测评,它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测评指标反映出来,比如馆藏量指标、被收录指标、被引用指标、销售量指标、网络传播指标等。其中,被引用指标通常是测度学术影响力的国际通用文献计量指标,因此出版社学术影响力一般是以被学术论文参考引用情况作为测度指标。

2.研究现状

从目前文献调研来看,出版社学术影响力测评方法主要是基于图书的相关统计数据,出版社综合竞争力测评则是针对出版机构进行评价。本文将国内对出版社的评价研究归纳为四种类型:(1)综合竞争力测评研究;(2)被国外图书馆收藏排名;(3)被文献数据库收录排名;(4)被学术引用指标测评。

2.1综合竞争力测评

出版社综合竞争力测评研究,主要借鉴企业竞争力评估体系,侧重出版社的经营绩效及核心竞争力研究。国内初次进行的出版社竞争力评价,是浙江出版联合发展集团受新闻出版署的委托,通过开发“中国图书出版资源基础数据库”对我国出版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评价体系分为品种、印数、印张、定价、销售、和其他因素六个板块。吕美在《出版社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文中,设计了出版社市场控制能力、盈利能力、图书生产能力、市场运作能力、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科技水平等指标要素。张近乐等在《基于熵权的大学出版社经营绩效评价》研究中,选取出版社的人均生产码洋、人均销售码洋、人均销售实洋、人均销售收入、人均税前利润、人均出版品种、平均销售折扣和平均回款率作为评价指标体系。其他研究文献如《出版社资源配置与AHP-模糊综合评价》等,也多是限于从市场经营的角度设计出版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几乎没有涉及到学术影响力。

2.2被国外图书馆收藏

出版社图书被国外图书馆收藏排名,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我国出版社及其图书的国际影响力分布情况。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与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共同发布的《中国图书世界馆藏影响力年度报告》,从世界图书馆对中国图书的收藏情况这一视角,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影响力进行观察与分析,采用的基础数据为全世界图书馆联机书目数据库(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OCLC),它可以大体衡量出中国图书与出版社在当今世界的影响范围。该报告至今已发布4次,以中国大陆近600家出版社全年出版的图书品种和收藏图书馆数量为研究对象。主办方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与中国文化走出去效果评估中心等机构认为,当今世界图书馆系统中文图书的收藏数据,可以看做是对中文出版物的思想价值、学术水平的检验,它是中国大陆出版机构知识生产水平的体现。但从图书馆收藏图书数量来评价我国图书与出版社的国际影响力,还需要更加全面客观的数据支撑与深入系统的研究。

2.3被文献数据库收录

出版社图书被文献数据库收录情况排名,是基于文献数据库收录图书的优选机制,它对图书引文数据库建设具有依赖性。国外如汤森路透集团从2011年底开始推出图书引文索引(Book CitationIndex,BCI),该索引囊括了2.5万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艺术人文类学术图书,社会科学与行为科学收录图书比例最高,占到35%,其次是艺术与人文,占到16%。国内如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2015年发布“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Chi-nese Book Citation Index,CBKCI)入选图书数据,涉及11个学科近600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该数据库覆盖人文、社会科学的全部学科,部分收录了根据严格标准和程序遴选的1992年至2012年出版的11个学科3000余种学术著作,并对入选图书及其出版社分学科进行排序,可以展示各家出版社在每個学科的图书入选数指标中所处位次。由于目前图书引文数据库建设还不够成熟,从被文献数据库收录数量来进行出版社排名还处于初步阶段。

2.4被学术引用指标

出版社被学术文献引用指标,反映了学者在知识生产过程中对其产生影响并参考引用过的图书与出版社数量,主要采用引文分析法进行出版社学术影响力测评。由于目前期刊论文引文数据库建设较图书引文数据库建设更为成熟,引文分析主要是从被期刊论文参考引用的文献计量角度进行研究,促使出版社加强对优秀学术著作的出版传播,更为关注图书对论文创作与知识生产的贡献。国内较知名的可获取期刊论文引文数据库如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苏新宁和王振义用1998-2002年的CSSCI引文数据库对大学出版社进行了被引统计分析,列出了大学出版社的被引排名以及影响较大的著作,目的在于呼吁大学出版社重視学术因素。钱玲飞和孙辉基于2000-2007年度的CSSCI引文数据统计分析新闻传播学最有学术影响的百家出版社,并从多角度进行分析。朱茗和杨秦借助CSSCI(2000-2007年度)教育学论文引用图书的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出在教育学领域最有学术影响的百家内地出版社,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和国外出版社的被引情况。陈士琴和丁翼利用CSSCI(2000-2007年)的数据,对法学领域论文引用图书的出版社的被引频次进行相关统计,概述国内外出版社在法学研究中的被引情况,评估中国内地对法学最有学术影响的百家出版社,论证各类出版社在法学领域的学术作用。但是,这些文献计量指标多是采用2007年以前的CSSCI数据进行单个学科分析,近几年的出版社引用情况无法反映,尤其是无法反映出版社在各学科之间的引用关系。2011年由苏新宁主编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学术影响力报告》也是采用南京大学2000-2007年的CSSCI引文数据库,除了公布各学科图书影响力分析报告,还提供各学科“入选图书较多的出版社”、出版社总被引及分学科被引排名前10的首张榜单。苏成等借鉴期刊评价研究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出版社出版图书量”、“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被引半衰期”作为评价出版社学术影响力的文献计量指标,并采用万方引文数据库进行实证分析,但因统计跨度只有一年而难以全面反映出版社被引用情况,并且缺乏学科分类评价理念,无法区分不同学科之间的出版社被引情况。

3.三类文献计量指标的提出

为了克服上述研究缺陷,文章提出学术性指标、专业性指标和辐射性指标三类文献计量指标,尝试从人文社科学科整体与分学科两个角度揭示出版社的文献被引情况。实际上,所谓指标就是刻画事物某一方面特征的简化抽象,常常会伴随着个性化信息的流失。这里所指的文献计量指标是文献统计意义上的学术影响力指标,适用于宏观趋势分析而不是微观层面的个性化学术影响力测评。从文献计量视角探讨出版社学术影响力指标,需要假设出版社被文献引用意味着被学者关注并产生学术影响。文献被引分析主要通过数学与统计学方法,对学术期刊、学术论文、学术图书及出版社的引用和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学术文献是学者表达学术思想与传播研究成果的主要形式,其参考文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轨迹与思考路径。学者在撰写学术论文或图书的过程中,对参考文献的选取与引证也是一种认可、归誉与引荐,也会有少部分反驳或证伪,但都是以各自的形式在推动科学的前进与发展。此外,出版社的学术影响还包括图书订单情况、图书借阅情况、图书再版情况等,被文献引用只是学术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从知识转移的一般流程来看,学者一般需要通过购买图书、借阅图书并消化吸收书中的知识内容,才可能将这些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融会贯通而形成新的学术论文或图书文献,因此通过被引用指标能比较集中地反映引用对象的学术影响力。从学科区分来看,由于学术文献所属学科领域的不同,其参考文献的组成结构与引文类型也会存在差异,如人文社会科学一般更倾向于引用著作、年鉴、史料等图书类参考文献,而且各学科之间对图书及出版社的引用分布情况也各有不同。由此可见,考察人文社科整体及其各学科文献对图书的引用分布情况,探讨出版社学术影响力与分学科影响力文献计量指标,可以多角度揭示出版社对人文社科各学科论文的知识贡献。

另一方面,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引文行为中,既有较为常见的期刊论文引用,还有对学术图书的引用,引文分析应该基于期刊对期刊的引用、期刊对图书的引用、图书对期刊的引用、图书对图书的引用,通过立体引文网络更客观更全面分析文献影响力。但是,由于数据获取条件限制,目前较为成熟的做法是根据来源期刊中论文引用图书情况获取指标数据,较少通过来源图书参考引用图书的情况来测度图书与出版社影响力。实际上,图书著作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要出版物形式,如果仅从被期刊论文引用来评价人文社会科学成果,难免以偏概全。因此,从理论上需要认真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中各学科的学术交流规律,通过时间限制、空间限制与阶段限制来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实现文献计量方法的“有限评价”功能,使其与社会评价、同行评议等评价方法共同参与学术评价活动。在具体实践方面,在这一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外引文数据库建设机构的关注与探索,如国外的汤森路透集团于2011年10月推出图书引文索引数据库,又如国内南京大学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基础上,于2015年7月召开“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项目成果发布会。然而,在操作层面上仍然存在图书引文数据库建设滞后与数据可用性问题,尤其是中文图书引文数据库在学术影响力评价中的实际应用尚需加强。

鉴于此,关于学术性指标、专业性指标和辐射性指标这三类指标的实证研究主要基于现有期刊论文引文数据库探讨出版社影响力。在实证中采取细化指标数值、全面展示数据与淡化综合排名的研究思路,通过九个指标分别展示出版社引文表现,提供具体数据参考。学术性指标包括总被引频次、册均被引频次、高被引图书数三个指标要素;专业性指标包括分学科被引频次、分学科册均被引频次、分学科高被引图书数三个指标要素;辐射性指标包括跨学科数、跨学科指数、高被引跨学科数三个指标要素。

3.1学术性指标

(1)总被引频次。

指某出版社自创社以来所出版的全部图书,在一定时间窗口(本文是5年)内被所有学科论文引用的总频次。这是一个较为客观的绝对量指标,可以直观反映各出版社被利用和受重视的程度,及其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一般来说,被引总次数侧重于揭示出版社长期的学术影响力情况,较利于发展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的出版社。

(2)高被引图书数。

这也是一个绝对量指标,是指在一定时间窗口(本文是5年)内,某出版社所出版的高被引图书的种数。这里的高被引图书是指总累积被引频次在总被引排序中居于前3%的图书,一般认为这些图书在学术界具有较高学术性与影响力。高被引图书数指标是从图书影响力的角度來考察出版社学术影响力,利于引导出版社多出版精品图书,既重视出版数量更重视出版质量。

(3)册均被引频次。

指某出版社在一定时间窗口和数据范围内(本文是5年的引文数据)所出版的每一种图书,被所有学科论文引用的平均频次(这里的“册均”是指“平均每一种图书”)。该指标的数值计算是以《中国出版年鉴》中2007-2011年出版社所出版图书的品种总数作为分母,分子是出版社在引文数据库中的被引总次数。册均被引频次是一个相对量统计指标,这5年期间出版图书的出版社均可以参与指标计算,可以消除出版社的创办时长和规模大小的影响,用来比较不同历史时长与出版规模的出版社。该指标计算方法如公式1。

3.2专业性指标

从上述学术性指标可以发现各家出版社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群体中的整体影响力情况,但还需按照学科类别识别出这些学术出版社的专业学科归属。在具体操作中,主要从各学科论文的施引角度研究出版社的学科分布,区分出各专业领域的学术出版社。专业性指标的具体统计方法跟学术性指标较为类似,不同在于前者的统计对象与步骤是分学科进行,即对数据源的施引文献分学科按步骤进行统计,而学术性指标则是对整体施引文献进行统计。

(1)分学科总被引频次。

参照学术性指标“总被引频次”的统计方法,依据学科分类体系,分别统计我国出版社在25个一级学科论文的总被引频次,即出版社在各个学科期刊论文的参考文献中出现的总频次,以此来反映出版社的分学科影响力。

(2)分学科高被引图书数。

参照学术性指标“高被引图书数”的遴选标准与统计方法,依据学科分类体系,分别计算每个学科论文参考文献的高被引图书种数,进而计算这些分学科高被引图书在各家出版社的数量分布。该指标通过各学科高影响力图书来反映每家出版社在各学科的学术影响力,能较好地反映出版社的专业性特点。

(3)分学科册均被引频次。

参照学术性指标“册均被引频次”指标的统计方法,依据学科分类体系,分学科统计出版社所出版的每一种图书,被各学科论文引用的平均频次。该指标计算方法如公式2。

3.3辐射性指标

通过专业性指标统计与实证研究,会发现有大量综合性学术出版社在多个学科的高被引出版社中表现突出,甚至有些综合性出版社的专业性指标还优于本学科的专业性出版社,显示出较强的跨学科性。用来测评出版社跨学科性的指标即为辐射性指标,主要通过出版社的跨学科数、高被引跨学科数与跨学科指数揭示出来。辐射性指标可以反映出版社的跨学科综合影响力,也可以借此发现哪些学术性出版社更倾向于向综合性学术出版社发展。

(1)跨学科数。

跨学科数是指出版社被多学科论文引用时的跨学科总数,该指标用来反映出版社在总体学术论文中产生影响的学科跨度与辐射程度。出版社在学术论文中被参考引用的跨学科数量越多,说明该出版社的整体学科影响范围与辐射度越大,出版社的学科综合性也越强。但该指标反映的是出版社产生学术影响所涉及到学科的绝对数量,不能反映其学术影响的质量与程度。

(2)高被引跨学科数。

在出版社被引的跨学科分布中,高被引跨学科数是指出版社总被引频次位居前10的学科数量,该指标克服了跨学科数指标的弊端,用来反映出版社在哪些学科产生了高被引影响力。如果出版社在多个学科论文引用中都是高被引出版社,则说明该出版社的高被引跨学科数较多,不但学术影响范围广,而且影响程度高。因此,该指标比跨学科数指标有更好的数值区分度。

(3)跨学科指数。

这一指标与跨学科数指标相比计算更为精确,主要参考每个学科论文数占所有论文总数的比例,通过函数测量引用该出版社的学术论文在各个学科中的分散程度。跨学科指数的上限为“1”、下限为“0”。跨学科指数越接近“1”,表明该出版社的跨学科性较强。“0”表明引用该出版社的每篇论文仅仅属于一个学科。该指标函数是借鉴汤森路透集团公司基于香农(Shannon)的熵理论研发出来的出版社被引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E表示跨学科指数,Pi表示在引用该出版社的论文中,每个学科论文数占所有论文总数的比例,N表示该出版社涉及的学科数量。

4实证研究

4.1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

为了更为直观分析出版社学术影响力的三类文献计量指标,本文采取多途径数据来源进行实证研究。其中,引文数据来源采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研发的2012年以前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该库来源期刊共收录733多种主流学术期刊,涉及引文数据230多万条。考虑到数据质量及研究需要,本次数据统计选取2007-2011年的来源期刊文献作为统计对象。另外,在计算“册均被引次数”指标时,采用《中国出版年鉴》中各出版社每年出版的图书种数作为统计依据。《中国出版年鉴》自1987年起,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合编出版,内容主要记录和反映上一年度全国图书、报刊出版工作的情况、资料和新成果。

在统计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数据清洗与规范处理:①对数据库中的原始出版社的名称字段进行规范处理,同时对数据录入过程中产生的错误信息进行数据清洗;②对数据库中更名、合并等的出版社信息进行出版社名称字段的合并和数据整合处理(如:“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上海翻译出版公司与远东出版社”合并为“上海远东出版社”),并以合并后的数据进行出版社各指标的统计;③对合作出版图书的联合出版社,将其各指标数值抽出进行单独统计,其中“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包含多家出版社,也按照联合出版社统计。

学术性指标、专业性指标和辐射性指标的各项数据统计,还涉及到学术论文甄选与学科分类等问题。首先,针对学术性指标统计,需要对指标数据来源进行学术性甄选,以保证作为统计对象的施引文献是学术论文而不是社论、报道或讲话等非学术文献;其次,针对专业性指标统计,则应做好学术论文的学科分类问题,才能区分出不同学科论文中的引证出版社;再次,针对辐射性指标统计,要在做好学术论文分类的基础上,计算出版社在论文参考文献中的跨学科数、高被引跨学科数与跨学科指数。本文主要采用将“总引证表”与“分学科引证表”分别统计的研究思路,以便多角度揭示出版社被学术论文引证情况。在分学科统计中,按照施引文献所属学科类别进行划分,划分基础是《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的分类体系,根据统计需要分为25个一级学科,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心理学、宗教学、统计学、社会学、人口学、管理学(含科学学、人才学)、民族学、政治学、法学、军事学、经济学、新闻学与传播学、文化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教育学、体育科学、语言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考古学、人文地理学、环境科学。

出版社总被引频次及分学科被引频次,是反映出版社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因此这里作为出版社遴选展示的主要依据。首先通过统计各家出版社的总被引频次与分学科被引频次,计算出版社的h指数与分学科h指数,然后根据h指数核心区遴选出高被引出版社,最后统计这些出版社的各指标数值及排序。由于h指数是一个综合性量化指标,因此可以从指标数值与排序等级相结合的角度找出一组测评对象的核心区。该指标最初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物理学家乔治·赫希(Jorge Hirsch)于2005年提出,是指在被引次数排序中每篇论文至少被引用了H次的第H篇文章,目的是测评科研人员作为独立个体的研究成果。在本文中,h指数是指出版社至少被总体论文或分学科论文引用了h次的第h个出版社的排序数,h指数核心区范围内的出版社称为高被引出版社或某学科高被引出版社。

4.2学术性指标统计结果

按总被引频次对出版社降序排列,用h指数算法选出高被引出版社共376家,其中包括14家合作出版图书的联合出版社。然后,分别计算出这些高被引出版社的高被引图书数指标与册均被引频次指标,并按各指标数值排序。限于文章篇幅,这里仅显示总被引频次位居前20的出版社各指标数值及其排序,如表1。

从表1中的总被引频次指标来看,排名前三位的均是综合性学术出版社,排名前六位的既有综合性学术出版社也有专业性学术出版社;在大学出版社中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它在总排名中位居第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与经济科学出版社,作为专业性较强的出版社,其总被引频次与各大品牌综合性出版社不相上下,显示出强大的综合实力与学术影响力。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不仅凭借较高总被引频次显示出较强的整体学术影响力,其册均被引频次指标排序也遥遥领先,说明这些出版社在图书出版总量与精品图书出版方面统筹得当,所出版图书在2007-2011年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挥了协调有序的促进作用。

出版社能否经常出版高被引影响力著作,不断推出精品图书,是决定该出版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高被引图书数指标排序中,中华书局与商务印书馆位居翘首,均有700种以上的图书进入高被引图书之列,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后劲。高被引图书超过200种的出版社共有10家,包括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三联书店等综合性学术出版社和法律学科专业性出版社。

上述高被引学术性出版社中包括14家联合出版社。按照联合出版社的总被引频次与高被引图书数进行指标排序,并展示位居前5的高被引联合出版社各指标数值及其排序,如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合作出版图书的联合出版社在发挥学术影响力方面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这是因为,两家以上出版社以合作的形式联合出版图书,不仅可以优势互补,还能以出版集团形式共同提高每家出版社的学术影响力,是一种值得借鉴推广的图书出版模式。从地域分布看,上海和北京是高被引联合出版社较为集中的地区,如上海的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等经常在上海范围内開展合作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等经常在北京范围内开展合作出版。另外,从高被引图书指标来看,表现最突出的是三联书店与上海人民出版社,充分显示出强强联合推出精品图书的出版优势与骄人业绩。

4.3专业性指标统计结果

按照研究设计与实证预期,如果出版社在某一学科的专业性指标表现较好,那么该出版社应该为该学科的专业性学术出版社。但是,这一理论逻辑反映在实际统计结果中,也可能会出现同一出版社同时属于两个或多个学科专业的情况。这是因为,出版社在各学科论文中的参考引用是一个学科交叉的复杂过程,如果从这一视角观察出版社的学术影响力,必然会反映出出版社的多种学科属性,那么此时的专业性出版社应该是狭义的学术性出版社。在本次统计过程中,共有25个学科的论文参与了出版社被引指标统计,统计结果正好反映出各家出版社在被引数据方面的学科分布特点。这里以社会学和统计学两个学科为例展示实证结果。

(1)社会学。

按分学科总被引频次指标对社会学论文引用过的出版社降序排列,用h指数算法选出该学科的高被引出版社共77家。然后,分别计算出这77家高被引出版社的分学科高被引图书数与分学科册均被引频次及其指标排序。限于文章篇幅,这里仅显示分学科总被引频次位居前10的社会学高被引出版社的各指标数值及其排序,如表3。

从表3中分学科总被引频次指标排序来看,位居前10位的高被引出版社都是知名的综合性学术出版社,可知该学科对其他学科知识具有广泛的吸纳与包容性。社会学领域总被引频次最多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这或许与该社社长的社会学学科背景及其多年强力推出的“皮书系列”有关系。商务印书馆、人民出版社与三联书店作为经典的综合性出版社已广为人知,而在本次社会学总被引指标排序中仍然名列前茅,说明它们还同时发挥了该学科专业性学术出版社的功能与影响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与北京大学出版社这两个知名的大学出版社,依托所在大学母体的丰厚学术资源,在社会学及其他学科的影响力都很突出,展示出大学出版社的综合实力。同时,各出版社的总被引影响力、高被引图书影响力、册均影响力基本一致,只有个别出版社存在指标差异,如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2)统计学。

采用与上述社会学类似的统计方法,选出统计学学科的高被引出版社共10家。然后,统计出这些出版社的分学科高被引图书数、册均被引频次与总被引频次的各指标数值,并按各指标数值分别排序,如表4。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参与统计的25个学科中,唯有统计学学科的分学科总被引h指数为10,即该学科的高被引出版社共有10家,恰好与本研究取前10位高被引出版社展示的原则相吻合。统计学学科是本次数据统计中来源论文量最少的一个学科,因而该学科的各项指标数值也相对较低。但从表4出版社名单可以看出,该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出版社的专业性知识贡献凸显,如中国统计出版社在统计学学科的各指标数值都位居第一,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专业出版社作用。同时,该学科出版社的总被引指标排序与高被引图书数指标排序极为一致,反映了出版社在整体影响力与精品图书影响力方面协调较好。

4.4辐射性指标统计结果

在出版社各辐射性指标中,跨学科指数是一个具有精确跨学科区分度的指标。本文按跨学科指数的计算结果将出版社编号,并展示前20位出版社的各指标数值及其排序,如表5。

表5所列的学术出版社,大多是国内知名的综合性学术出版社,这也验证了上文所述的研究假设与实证预期,即辐射性指标表现较好的出版社一般为综合性学术出版社。从跨学科指数来看,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的跨学科指数都在0.9以上,几乎对每个学科都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力;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出版社、三联书店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跨学科指数都在0.7以上,学科辐射性较好。从跨学科数指标来看,大部分出版社的跨学科数都是25,个别出版社跨了24个学科,施引文献基本达到了学科全覆盖。从高被引跨学科数来看,共有16家出版社的该指标数值超过2,说明这些出版社在两个以上的学科中都是高被引出版社,属于影响力较大的综合性学术出版社。其中,商务印书馆在25个学科、北京大学出版社在22个学科中都是高被引出版社,显示出强劲的学科辐射力与综合影响力。

同时,也有一些出版社的辐射性指标表现较好却具有明显的专业性特点,如:中国统计出版社是全國统计学领域唯一的专业出版社;法律出版社是中国著名的法律专业出版社;民族出版社是国家民委所属的出版民族文字图书的国家出版机构。其中,中国统计出版社的跨学科性表现尤其明显,在四个学科中都发挥着高被引影响力,这也从文献知识转移角度反映出社会科学研究越来越重视统计数据与实证研究。由此可见,辐射性指标数值表现好的学术出版社,大部分是综合性学术出版社,也有个别专业性出版社兼具跨学科影响力。

5小结

目前,受到前几年出版社“转企改制”的影响,我国学术出版界出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平衡、学术影响力弱化、专业特色不明显、学术出版门槛下降等现象。对此,学术影响力指标可以发挥其评价引导功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数据条件探讨实证出版社的学术影响力文献计量指标。

文章提出的三类文献计量指标包括学术性指标、专业性指标与辐射性指标,分别反映出版社的整体学术影响力、分学科影响力与跨学科辐射力。尝试采取引文分析方法及五年引文数据,实证研究我国出版社在人文社会科学论文中的学术影响力及其学科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三类文献计量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版社的学术影响力及其学科分布特点,引导学术出版社保持适当的学科独特性并发挥应有的学术影响力。三类文献计量指标的具体研究结论如下:(1)学术性指标表明,出版社的总被引频次与高被引图书数的指标排序基本一致,反映出我国高影响力出版社具有较强的精品意识,致力于通过打造精品图书来提高整体影响力。(2)辐射性指标表明,在跨学科高被引出版社统计中,由于学科特点与引文规律不同,某些出版社跨学科影响力的形成是由这些学科本身的渗透性所致,其辐射性指标一方面反映了该出版社的跨学科特点,同时也反映了该学科所特有的方法工具性及学科渗透性,比如中国统计出版社。(3)学术性指标与辐射性指标表明,知名综合性学术出版社不论在总被引指标还是在分学科被引指标都表现突出,甚至在某些学科中比专业性学术出版社表现还好,充分显示出综合性出版社的突出规模效应与品牌优势。(4)专业性指标表明,分学科高被引出版社中的专业出版社影响力不足,反映我国大量学术出版社在市场竞争压力下不得不出版跨学科性图书来提高销售市场占有率与经济效益,这无形中挤压了学术市场与社会效益的发展空间,导致我国出版社的专业性特点不够明显。实际上,在网络经济与全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新的出版产业形态不断涌现、融合、创新、发展,这对规模小、学科单一、影响力有限的专业出版社的传统发展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反观欧美著名的学术出版社,很多都是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性出版社,如:哈佛大学出版社的人文、法律、医学类学术图书,芝加哥大学出版社的人文、自然科学类图书,日本大学出版社大多数是中小型出版社,但在学术影响力上却是独占鳌头。根据文化体制改革精神,我国出版单位分为公益性出版事业单位和经营性出版企业单位,目前除人民出版社、民族出版社、中国盲文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为公益性出版社外,绝大多数出版社已经转型为企业。对于我国大量专业性学术出版社来说,不能一味以码洋、利润作为考核指标,还要因其“专、精、特”的特色经营模式,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综合考核,引导学术出版社保持学科独特性,逐步实现差异化、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总之,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我国学术出版界只有合理定位,有效平衡“经济市场”与“学术市场”之间关系,才能避免出现各种负面社会效应,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受限于文献计量指标的数据获取条件,关于出版社的学术性指标、专业性指标与辐射性指标的实证研究尚有不足。理论上讲,图书与出版社的学术影响力除了论文被引用指标,还应有图书被引用指标、图书借阅指标、图书发行指标、图书销量指标、图书评论指标,以及其他的网络衍生指标等,这些指标数据的搜集都需要长期积累。但在实际操作中,目前相关数据库尚在建设中而无法获取高质量指标数据,只能以学术论文被引用指标为例进行探讨。此外,从引文分析视角展示出版社学术影响力的单个指标数值,是文献计量学之于学术影响力评价的所能之事,至于多维度的指标加权赋值与综合排名评价,则需要采用社会调研方法广泛征集评价主体的主观判断结果,才能从多角度对出版社进行综合测评与全面评价,这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致谢:本文的数据处理与指标统计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逯万辉的大力帮助,特此鸣谢。

猜你喜欢
文献计量出版社
我等待……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On the Problematic Sounds of English Interfered by Shaanxi Dialect from My Students and the Analysis of Reasons
基于文献计量的数据素养及其教育领域研究态势分析
国内电子商务学术研究进展分析
我国医学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国内外智库研究态势知识图谱对比分析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我国生物科学素养研究状况(2001~2016年)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