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江
摘 要:随着深入贯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工作的推进,学校网络与信息化建设水平已经成为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文章主要分析了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并以明确办学目的、支撑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制定和落实教育信息化发展政策,完善各类信息化项目管理制度及信息化工作绩效评价体系,提出了总体的发展规划和实施策略,论述了信息化建设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网络;教育规划
中图分类号:G47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1-0053-03
一、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1.當前取得的主要成绩
依据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的“十二五”规划中相关教育信息化工作要求,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十二五”期间,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诸多成绩,主要包括:我校校园网节点已增加至1.2万,实现了全校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室内的全覆盖;共有交换机300台以上、实体服务器52台,网络由原来的单一采用S8505千兆交换机作为校园网的核心交换机,发展为学校主节点采用双核心Juniper MX960万兆交换机。已完全实现了“核心万兆——骨干千兆——节点百兆”的校园网络拓补结构。多媒体教室合计104个,座位总数达到15521。校园监控点共计1314个,实现了校园各个角落、所有楼宇内部和124个电子考场的监控全覆盖。现有学校出口带宽达1.2G,教育网链路带宽10兆。
(2)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更加丰富
学校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不断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和质量。“十二五”期间学校上线的教育教学信息化资源达20余个。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初具规模。自主学习及考试平台普遍开展,共包括16门课程实行“机考”,实现了集学习、考核、评阅的全过程自动化。
(3)信息化校务管理更加有效
校各职能部门已建或在建16个系统平台。并对其进行分析细化。教科研校务管理从无到有深入各个管理领域。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及人财物等资源调配过程实现信息化管理。
(4)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制度更加健全
进一步明确各部门人员在信息化建设中的职责,逐步细化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规范与要求,修订、完善具体工作中的各类规章制度,共包括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条例、校园网计算机用户行为规范、官方微博信息安全防范及应急预案、网上信息发布暂行规定、网络中心机房管理制度、校园一卡通管理办法、多媒体教室设备使用管理规定、录播教室使用管理规定等8项。为保证校园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支撑。
(5)教研科研信息化管理更加科学
通过系统平台实现了科研工作的网络化管理,建立了科研管理平台,全面、实时、准确提供学校相关的科研信息,为校领导科研决策提供有力信息支持,在学校整体科研水平的提升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逐步完善实现了学生早操考核人脸识别管理平台,安装了12个室外摄像头,可完成1.2万在校生的早操签到任务。
(6)教育信息化管理队伍更加强大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队伍的建设,由副校长兼任网络中心主任主持信息化建设;学校各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配备专人负责教育信息化;学生依据“学院-系部-班级”的组织方式组建各级信息员队伍,队伍人数达到200人以上。每学年进行3批次以上固定培训,将学校信息化建设成果、具体系统的实际使用方法推广宣传到每一名学生,同时将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
2.尚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学校当前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制约发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信息化建设观念有待加强,我校的校园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各基层单位不够重视,教职工信息化建设的观念跟不上,使很多校园信息化资源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利用。有时甚至出现了把旧有管理模式塞入新建系统的现象,这些都阻碍了我校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2)基础软硬件平台建设仍没有达到全覆盖,信息化管理与服务落实不够深入,以至于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管理、规划、服务不够协调的问题。导致出现了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的情况,形成了多个信息孤岛。
(3)信息化管理人员素质和数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学校校园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化管理人员工作量也随之提升,同时对其专业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高层次高水平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随之加大。现有人员的业务水平亟需大幅度提高,特别是要提升现代信息管理方面的知识,以满足快速发展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4)教育教学基础数据标准还不够规范、数据范围还不够全面,数据交换与共享还不够充分,开展更进一步的数据分析与挖掘十分困难,难以提供准确、全面的数据分析决策。
二、信息化发展建设总体规划
1.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和参照《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我校教科研及校务管理的全面融合,在教育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校务管理等方面实现先进化、现代化。围绕解决我校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实际突出问题,以明确办学目的、支撑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全面深化信息技术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提供有力支撑。
2.基本原则
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坚持以“服务全局、融合创新、深化应用、完善机制”十六字原则做好工作。建设具体的思路为:一个目标,建设一个智能感知、互联协作、个性定制、综合决策的智慧型校园;二大理念,以“用户驱动”为第一要件,将“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到教育教学管理与服务全过程;三个抓手,以信息交互、业务整合、数据分析为主要抓手,优化信息化建设路径;四个平台,打造基础设施平台、基础数据平台、信息发布与交互平台、管理与决策分析平台,提供统一数据共享、综合信息管理和决策支持服务;五项保障,科学规划布局、细化需求导向、落实经费投入、强化信息安全、加强应用培训。
3.主要目标
我校信息化建设主要目标包括:一要建成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基础环境,达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二要融合不断创新的教科研网络,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新技术不断进行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从而培养出更高素质的合格人才;三要打造高效互联的校务管理,达到先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四要提供智能感知的校园文化生活,提供优质周到的个性化定制服务。最终将各应用服务领域的所有信息融入统一平台,以此为基础进行进一步数据分析与挖掘,为教科研及校务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三、信息化发展建设主要任务
不断进行校园网络核心换代和骨干网络升级改造;及时地进行出口带宽扩展工作;不断规范和拓展校园基础数据;制定和修正我校数据接口标准;逐步建设完善各分支系统。并大力加强移动校园、智慧校园的发展建设。全力开展四大平台建设。
1.基础设施平台建设
(1)加强网络硬件平台的建设:构建结构稳定、运行可靠、出口通畅的网络基础平台,实现出口路由双链路负载,完善大二层网络精细化网管。进一步深化无线网络,加强网络密度和链接覆盖。网络出口逐步提升至5G以上。
(2)加强信息系统软件平台建设:逐步深入教科研校务管理职能的信息化,实现校级跨部门管理的业务流程重组再造与优化,提升学校信息资源共享利用及数据整合,在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提供决策支持服务。
(3)大力发展物联网应用建设: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互联网+”的融合手段,以信息网络为依托,运用大量的感知终端,通过丰富的应用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处理,高效便捷地服务于我校教科研及校务管理的全过程。
2.基础数据平台建设
依据坚持主权、强化服务和技术开放的原则,拓宽校园网的数据服务领域,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服务。完善和细化基础数据标准,落实相关建设责任部门,及时填补数据管理空白。
3.信息发布与交互平台建设
充分整合微信、微博、APP及学生自媒体资源,建设立体式多层次信息交互平台,切实加强个人、团队、专项工作组群、校级各部门横向及纵向沟通。使教科研及校务管理中的政策和通知顺畅下达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
4.管理与决策分析平台建设
通过我校多平台互通互联,将基础数据资源进行分析和挖掘处理,对学校的人、财、物进行统一调配管理,将教科研活动、校务管理的各业务流程进行自动感知、识别并及时给出评价处理提示和建議。给予广大师生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
四、保障措施
1.科学规划布局
制定和落实教育信息化发展政策,完善各类信息化项目管理制度及信息化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建立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将行政管理人员及教师信息教育技术能力纳入考核体系。加强督导评估机制,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纳入部门考核中来,促进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
2.细化需求导向
从各级院系、职能部门的实际业务出发,立足我校长期规划发展目标,对现有教科研及校务管理的工作流程进行深入调研,并依据广大师生的实际需求逐条细化,同时不断进行数字资源重组和优化。抓住重点,准确及时地建设和整合信息管理系统,以充分保障学校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实际需要。
3.落实经费投入
进一步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保障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运行维护经费,合理确定并逐步提高应用系统和资源开发的投入比重,坚持可持续发展。同时广泛开拓资金筹措渠道,适时引入校企合作,鼓励企业进校投资,从而加快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
4.强化信息安全
从组织体系、管理体系、技术体系三方面建立统一的安全保障体系。建立信息安全事件处理领导机构,制定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方案。针对突发信息安全事件,明确专人负责,按章办事,对安全事件进行分类、逐级处理。对重点防护对象实施严防死守,责任到人。加强安全防护技术手段,从物理上彻底抑制安全事故发生。
5.加强应用培训
以“互联网+”及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理念为指导,结合我校实际特色,切实提高我校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以此促进教育教学手段方法的变革,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努力培养出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意识、精通信息技术业务、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敢于创新、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加速我校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进程。
五、结论
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信息化建设水平一定能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管理、行政管理、后勤管理等各方面服好务,为实现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的目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马金钟,赵国宏,徐鹏.基于校园网络教学平台的颠倒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12).
[2]张建留,徐天伟,师文浩,李冬艳.论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7).
[3]李春兰,周增国,庞有军.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7).
(编辑:王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