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用好思品课的常态调味料
——生活味

2017-02-18 20:32浙江省宁波市镇海蛟川书院
中学政史地 2017年17期
关键词:思品权益思想品德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蛟川书院 杨 敏



浅谈用好思品课的常态调味料
——生活味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蛟川书院
杨 敏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人文学科,主要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看似简单,但是抽象的理论理解起来比较费劲。笔者认为要让抽象说教的思品道理内化为行动,应该注重思品课的生活化教学。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认知实际,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琐事寻找教学的切入点和联系点,用学生生活中良好的思想状态认识学习教材、深化教材,以求得理论与实际的最佳结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思想品德教育才能取得真正的效果。为此,我不断地探索积累,总结经验教训,反思自己的教学,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积极寻找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途径。下面笔者具体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新课导入生活化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开阔视野的主要动力,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地、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首要的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即新课导入生活化。

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生活化

教学需要一个过程,如果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不能生活化,教学的效果定会大打折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里,在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下,学生的情绪容易受到感染,容易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教学实践表明,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采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但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深受学生喜爱,也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但教材只是教学的凭借,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

第一次上《丰富多样的情绪》这节课时,我所设计的有关情绪体验的情境都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关。第一遍教学下来,感觉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缺乏激情,教学效果平平,好像还缺了点什么。下课后我与同行、学生及时进行了探讨,在交流和反思中,我意识到: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所以激起学生丰富情感体验的源头也应该是多样性的。本次教学没有关注初中学生生活的扩展性和生活经验的丰富性,而是主观地将学生的学习生活完全等同于学生的生活,将学生生活的片段等同于生活的全部,这不仅遮蔽了学生生活的丰富性,造成学生的情绪体验的单调,也使整个教学变得枯燥乏味,这样的教学无异于隔靴搔痒。想到这些,我立即着手修改原来的教学目标,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关注取向,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实际中寻找教育资源,充实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环节,完善教学细节。

四、教学活动生活化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因此,在课前或课后,教师应该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等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我在讲授《维护消费者的权益》这一新课之前,我首先布置学生做社会调查,让学生调查自己所认识的人中有多少曾在商品交易中上当受骗、受骗后怎样去维护自己的权益。学生通过实际调查采访,认识到在社会生活中,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事情时有发生。保护消费者权益,一方面要求执法部门加大打击力度,制裁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另一方面,消费者自身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样处理教材,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体验和感悟,在体验感悟中又发展了新的情感、能力和觉悟。

五、课外生活积极互动

课外生活积极互动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必要补充。学生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许多问题。看待学生不能只看到坏的一面,应当多看到好的一面。每个学生都有没被人发现的潜力,一旦潜力被挖掘出来,定会有很大的突破,所以在课外生活中应多激励学生,及时与学生沟通。只有通过有针对性的激励和有目的的沟通,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落实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总之,人的品行是在生活中养成的,而不是教出来的。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思想品德课离不开生活这一源头活水。与生活分离,失去生活的依托和保证,教学就容易流于虚空。开展生活化教学,不仅是思想品德新课标的要求,更是德育魅力产生的源头。总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驱动力,并真心实意地去感受、表达和实践,从而达成最好的教育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思品权益思想品德
意外伤害与权益保护
选择
漫话权益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品课堂有效性的构建方略探析
班里那点事儿
广场舞“健身权益”与“休息权益”保障研究
你的权益被什么保证?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符合课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