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校园布龙文化,丰富校本美术课堂
——《奉化布龙》单元教学的尝试与探索

2017-02-18 21:08:19方璐莎奉化市实验小学
少儿美术 2017年10期
关键词:奉化市稻草剪纸

文/方璐莎 奉化市实验小学

奉化布龙因起源于奉化而得名,迄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是全国很有影响的代表性龙舞之一。奉化布龙由敬神、请神、娱神,逐步演变成为富有特色的民间舞蹈,其舞姿优美、风格独特,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1996年奉化市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布龙艺术)之乡,2006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笔者近几年特别关注奉化的布龙文化,并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奉化当地文化资源的特点,尝试把它引进学校美术课堂。这既是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基础上,对原有教材中美术课程资源的有益补充,也是针对奉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一种积极探索,和对奉化本土文化的挖掘与弘扬。

一、前期准备,确定目标

笔者带领学生从挖掘奉化地方文化资源出发,细细寻找、整理“奉化布龙”的相关资料,走访了奉化市文化馆、奉化市青少年宫、奉化布龙的继承人、奉化稻草龙的继承人和红帮文化校本课程做得非常出色的奉化尚田镇中心小学。最终确定本单元的学习目标:1.通过走访、查阅资料,初步了解奉化布龙的历史、技艺等有关知识;2.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体验用不同材料造型的乐趣,尝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设计制作一个稻草龙;3.引导学生体会龙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布龙文化的兴趣和对家乡本土文化艺术的热爱与民族自豪感。

二、参观考察,初步感知

在单元活动之初,笔者组织学生对奉化文化馆、奉化市青少年宫和奉化黄鹤农庄进行参观,并要求他们在参观前、参观时和参观后这三个阶段,分别填写调查表中相应的栏目,让他们了解布龙文化的由来以及发展史,体会环境、历史、民间工艺对其产生的影响,领略布龙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感受到奉化人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从而使学生更深一步体会到奉化多元文化的来龙去脉,产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三、交流尝试,探寻表现

在学生对家乡的布龙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之后,笔者让他们在美术校本课程中畅谈参观后的感受,教师小结后提出问题:作为新一代奉化布龙文化的继承人,我们该怎样把这种有价值的文化引入美术课堂中呢?学生陷入了思考,这种广泛活跃于民间的舞龙文化,可以用怎样的形式或者材料来表现好呢?没过多久,孩子们七嘴八舌讨论开了:喜欢画画的孩子提出可以在铅画纸上画一画龙舞飞扬的场面,喜欢做手工的孩子说可以收集身边各种各样的布料做一条布龙……一个孩子说:“妈妈曾经带我去过奉化的王鹤农庄,那里有民间艺人会制作稻草龙。”这个提议启发了笔者,查找资料后笔者发现:奉化布龙最初为谷龙、稻草龙,是用田间地头随处可取的稻草做成,后来逐渐演变成用竹篾扎龙并裹以色布的布龙,让学生用手工的形式表现稻草龙倒是个好主意。于是,笔者走访了王鹤农庄,找到了制作稻草龙的继承人——王子鹤师傅,并和王师傅一起探讨适合小学阶段孩子尝试的稻草龙制作方法。

趁着学校秋游的机会,笔者带着孩子们来到了王鹤农庄,通过笔者的讲授、王师傅的操作示范,孩子们体会制作稻草龙的乐趣。一捆捆原先被丢弃在田间地头的稻草,通过孩子们的捆扎、添加等方法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走出课堂,孩子们更深一步地感悟到龙各个部分的特点,充分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了美化生活的兴趣和良好的审美观。

四、课堂教学,深化认识

笔者所教的四年级学生已经在开学初学习了浙美版第七册《龙的传人》一课,这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龙的文化、历史,并通过小组合作塑造了一个龙的形象。得益于之前设计表现的基础,结合时下网络上比较流行的立体剪纸,笔者深入挖掘教材设计适合小学中段学生的课堂教学《奉化布龙》。这节课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初步掌握立体剪纸的基本方法,尝试小组合作制作一节龙身,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确定了教学侧重点之后,寻找什么样的材料制作服装就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笔者为此开始探寻身边的媒材:从即时贴墙纸、打印纸、彩色纸,到卡纸、瓦楞纸……笔者总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材料,用即时贴剪出圆形贴在龙背上过于简单,不适合小学中段学生展开,彩色纸过于柔软不易折,瓦楞纸装饰效果差,卡纸的色彩又过于单一。偶然的机会,笔者发现网上有一种双面双色的电光纸,于是笔者采购后马上带孩子们在校本课程中进行尝试。经过一番琢磨和尝试后,发现电光纸的效果最理想:它价格低廉,色彩鲜艳,有硬度,适合剪纸后折出造型。

回顾这一阶段的教学,笔者以裁缝师傅做衣服作为整节课教学的主线,设计了如下几个教学环节:立体剪纸剪花边(练习一)→复习龙的文化→欣赏布龙文化、引入稻草龙→小组合作装饰稻草龙的身体(练习二)→展示。

教学片段一:课前练习——立体剪纸剪花边

学生观察,老师示范剪花边:我们的家乡奉化有好多的山,特别的美。让我试试看能不能将它剪出来。

1.折:先将纸对折,折几下随你喜欢,但别折得太厚。

2.剪(改变纸上下两边的形状):奉化的山一座连着一座,有的山高耸入云,我用折线来表示,还有的山延绵起伏,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线来表示呢?山下的地平线也是蜿蜒起伏的。你还能剪出什么样的山呢?

3.学生尝试剪,比比哪个小组剪得最有创意。

4.对折再剪(剪中间的山洞):这座山里有山洞,让我在连起来的地方给它开个大大的山洞,什么形状好呢?

学生回答:半圆、爱心形、菱形等等。

教师示范:尽量剪得大些,别将它剪断。

5.学生再次尝试。表扬最快、最漂亮的小组,并奖励龙脚。

【教学意图】“新课标”指出:让学生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在这个环节里,教师操作示范立体剪纸的方法并不断讲解,为学生的下一次练习打好基础,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片段二:欣赏图片(积累素材、探究方法)1.龙的特点:

打开一座座山,这些山洞里藏着什么?

请学生说。

其实,山洞里藏的是条龙,(板书:龙)猜一猜龙长什么样?由哪几部分组成?

学生猜测:

教师出示图片,哇!原来是条这样的龙。你们知道龙的各个部位像什么动物吗?(课件出示连连看)

古人把所有动物身上最厉害的东西都集中在龙的身上了,它是一个象征性的神物。

2.龙的文化

在古代有很多和龙有关的东西,例如,皇帝还被称为什么?真龙天子。

皇帝的衣服称为什么?龙袍。

坐的椅子呢?龙椅。

现在,我们民间也有许多和龙有关的内容。请学生说:划龙舟、舞龙灯、故宫九龙壁等等。(教师出示图片)

龙是中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华文化的象征,“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动、奋发、自豪。

3.奉化的布龙文化

在我们奉化也有一种很有名的龙文化,它声名远播、享誉全世界,它就是——奉化布龙。(板书课题——奉化布龙)

【教学意图】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龙的传人》一课,通过以上第一、第二环节的复习旧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出新知:奉化当地的龙文化——奉化布龙,导入新课也为接下来的第二次练习取得更理想的效果奠定了基础。

教学片段三:引入稻草龙,花边装饰龙身。

1.想知道我们家乡的龙文化吗?老师带来了一段视频。(欣赏视频)

2.奉化布龙集舞蹈与造型艺术于一体,迄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我们今天不仅要了解奉化布龙,还要探寻奉化布龙的根。据《奉化市志》记载,最早的布龙根本不是用布做的,而是用我们田间地头的稻草制作的。

3.上星期,老师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制作稻草龙的继承人——王子鹤师傅(出示图片),老师还和王师傅一起合作了稻草龙头。王师傅还为大家带来了龙身,幸运的同学龙身体就放在你的抽屉里面。(教师出示龙头、龙身。)

4.这段龙身太朴素了,谁能想想办法?

学生回答。

欣赏图片,刚才的花边我们可以用来装饰龙的身体。

教师示范:用花边裹起来,中间往上折,并用图钉固定。

其实,像这样的山洞能站立起来的方式,叫立体剪纸,它还可以装饰在很多地方。(板书“立体剪纸”)

5.学生制作。

【教学意图】在这个环节中,笔者用视频欣赏的方法快速直观地将奉化布龙的概况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从而让学生了解到奉化布龙的起源是田间地头随处可取的稻草扎成的龙。寻访奉化稻草龙继承人的环节让学生感受到龙文化就在我们的身边,发动学生向身边的民间艺人学习,并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奉化博大精深的布龙文化。

五、反思教学,弘扬文化

回顾整个单元的教学,我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如下几个特点:

1.本土化美术的有效挖掘

《新课标》指出:地方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各地教师应努力做好开发工作,有组织地在当地进行调查、了解,分类整理,充分加以利用,积极编写校本课程与教材。同时,笔者结合学校“本土化美术”校本课程的特点,以开发与弘扬奉化布龙文化作为出发点,走访了奉化市文化馆、奉化尚田条宅村布龙继承人和奉化王鹤农庄稻草龙继承人等,最终确定《奉化布龙》一课。

2.生活中媒材的积极探索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笔者从网络上的特色手工作品中获得启示,将整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立体剪纸方法的学习,但前期笔者总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材料,经过一番琢磨和尝试后,发现电光纸的效果最理想,适合剪纸后折出造型。

3.因材施教,巧设作业。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出自孔子的《论语·为政》,意为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以学生的个性特征及个体差异的研究为背景的教学设计,更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经过一系列寻访之后,原先的稻草龙只是简单地用稻草表现龙的头部,头部的制作对于小学中段的学生难度较大,因此笔者将稻草一堆堆捆扎起来,形成类似布龙一截截的身体,将教学重点落实在身体花纹的装饰上去。这样的教学可操作性强,有效地降低了教学难度,可谓因材施教。

美术是一种人类文化现象,美术学习应是一种文化的学习,我们应通过美术学习,促进学生对人类优秀美术文化传统的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养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布龙的文化博大精深,在美术课堂中学生只能“走马观花”,学到的知识也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笔者发现,奉化布龙文化的探究与实践开展半年以来,学生们通过探究,了解了家乡布龙文化的由来以及发展史,体会环境、历史、民间工艺对其产生的影响,领略布龙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了奉化人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可以说,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更加丰富、更加饱满了。

猜你喜欢
奉化市稻草剪纸
稻草熊
环球时报(2023-01-16)2023-01-16 15:18:36
剪纸
文苑(2020年4期)2020-11-22 13:45:55
剪纸
剪纸
奉化市锦屏中心小学
两根稻草
小说月刊(2014年10期)2014-11-18 14:03:29
奉化市锦屏中心小学
稻草可喂牛 喂前需处理
最后一根稻草
短篇小说(2014年11期)2014-02-27 08:32:40
剪纸鉴赏
延河(2013年10期)2013-09-08 05: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