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毓锋 孟雪菲 (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口译教学实践*
■姜毓锋 孟雪菲 (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笔者从大学英语口译课出发,对文秋芳提出的“产出导向法”这一理论进行实践应用。实践过程中采用了“课程-课堂-课后”立体化教学模式也利用了多模态教学手段。旨在改变学生对知识学用分离和课堂学习效果产出明显不足的现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与产出能力;改进传统课堂中教师重输入轻输出的传统教学模式,促进英语口译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产出导向法;大学英语;口译教学
口译是促成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进行口头交际的一种有声音的活动,是将所感知和理解的信息准确而快速地由一种语言形式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形式,进而达到及时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现如今社会上对口译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在校的大学生对口译课程的学习热情也日益高涨,但现在大学英语口译的传统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以前的水平,教师重输入轻输出,在这种传统模式的教育下,学生逐渐有了惰性,所学到的内容也仅局限于课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他们慢慢地也就失去了对知识的渴求,形成了一种应付考试的心理,快要彻底的失去了产出能力。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 POA),是在2015年文秋芳提出的一套外语教学理论体系,该体系原型为“输出驱动假设”。产出导向法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三个方面。“产出”除了包括“输出”所指的说和写以外,还包括口译和笔译;“产出”对应的英语是production,既强调产出过程(producing),又强调产出结果(product)(文秋芳,2015)。
产出导向法的教学理念包含了三大理论,即学习中心说(Learning-centered Principle)、学用一体说(Learning-using Integrated Principle)和全人教育说(Whole-person Education Principle)。学习中心说指的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中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导位置,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用一体说指的是学生学用结合,避免学用分离的现象,真正的能把学到的口译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其中的“学”指的是输入,也就是听和读,“用”在本文中的体现就是口译。全人教育说指的是培养人的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文化素养,要求对象是受过高等教育且有较高英语水平的人,所以提高这些人的本身的素养也是重中之重。
教学假设包括三个方面,即输出驱动假设(Output-driven Hypothesis)、输入促成假设(Input-enabled Hypothesis)和选择性学习假设(Selective Learning Hypothesis)。输出驱动假设把输出作为学习目标,通过学生在产出过程中发现自己语言能力的不足,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输入促成假设指的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发挥好自己的脚手架的作用,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需求及时的适当的向学生提供帮助。此环节中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尤为重要。选择性学习假设指的是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或者能力水平来为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现在各国间交流日益频繁,所以社会上的学习材料非常多,而学生平时时间有限,需要学生在众多学习材料中进行选择,重点去学习选择好的文本材料。
教学流程也包括了三个方面,即驱动(motivating)、促成(enabling)和评价(assessing)。驱动可以解释为教师通过布置产出任务来驱动学生进行自学。促成则包含三个主要环节,即教师描述产出任务、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和练习产出,教师给予指导并检查。评价是通过老师对学生产出任务的评判来检测学生的产出效果,评价必须具有针对性。
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采用了“课程-课堂-课后”立体化教学模式,不仅因为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评价,还因为这种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与参与性,能够更好的在产出导向法的理论下逐步促成英语口译的学习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过渡,促进学生的英语口译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也培养了学生的产出能力。另外,将多模态话语理论的教学方式融入课堂中,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声、像、图、文环绕的交互式语言环境,使其获得交际意识和语言运用能力。模态指交流的渠道和媒介,包括语言、技术、图像、颜色、音乐等符号系统。多模态话语(multimodal discourse)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合进行交际的现象。可见这种方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英语口译学习者更好地完成产出任务。
为了给学生提供多模态认知和感知的环境,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各种多模态教学手段,包括文字、图片、音频、PPT、网络等以及由它们集合而成的多模态教学手段。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运用多模态教学理念一直到特殊用途英语教学,掌握怎样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来设计调用不同的模态,为学生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比如情景表演,这会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姜毓锋,2015)。教师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对学生分配任务,使学生接受起来更加清晰直接。教师可以先用导入的形式,为学生讲解任务活动的具体流程及注意事项,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任务内容,以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好地促成产出任务。笔者也采用了“课程-课堂-课后”立体化教学模式,在英语系大一两个班级A班和B班中选择A班的学生分配产出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以及语料库术语,演绎一个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口译场景的情景剧。题材限定于不同的学生分别表演不同国家的人,通过英语口译的形式,向外国人传播中国文化以及对两国文化的差异以对话的形式进行对比。说话人根据自己的表达需求,灵活且有选择地提取各类概念中的信息为满足自己的表达意义或根据需要在话语中留下自我印记(彭兵转,2016)。
在驱动方面,教师通过给学生带入到一个大环境下对学生的任务进行讲解,不提出具体的设计要求。情景剧限定三个场景:一是向外国人介绍中国最伟大建筑物之一长城;二是向外国人介绍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三是向外国人介绍中国的传统风俗。一组分为三到六个人,在一个中国人做具体介绍时,需要口译学习者进行跨文化口译翻译,另外还需有学生扮演外国人,外国人需要不断提出自己的问题,从而达到跨文化交流的过程。这也可以在语言主观性视角下,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语用能力,一举两得。语言主观意义的形成是连续的渐变过程,起初形式和结构主要表达具体的、词汇的和客观的意义,逐渐过渡到重复使用在当地的句法环境中,到最后服务于更加抽象的、非范畴化的、语用的、人际的和以言者为中心的功能中,构成一个连续的系统(彭兵转,2015)。这也在跨文化国际交流口译活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整个任务的过程中,也能从输入中选择产出任务所需内容、语言形式或者话语结构。
在促成方面,笔者通过对学生的听说读的训练,准备了供学生阅读的文章、供学生观看的影视资料、供学生听的语音资料以及对学生进行的口头锻炼来帮助学生。促成是核心的一步,而教师也在此过程中充当脚手架作用,适当地为学生进行点拨。通过多模态教学手段,让学生利用电脑听英语国家的文化介绍的英文听力,并要求学生自己翻译成汉语来感受一下英语的用词、表达方式以及跨文化过程中的语言主观性。可以让学生主动的进行一个模拟训练,此时电脑上语音里的人便是自己的搭档,学生可以根据他的介绍为他翻译成目的语来为产出任务进行准备。学生也可自行选择观看纪录片,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也可以了解外国文化来做好回答外国人提出的问题的准备。与此同时,深入练习如何翻译中国文化,怎样向外国人弘扬中国文化。在此过程中,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咨询教师向教师寻求帮助。
在评价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每个学生不同的情景剧演出,进行评价。也就是通过每个学生表演的口译员的口译水平来对本阶段学生的产出任务进行评价。教师可在课后进行评价,并把评价写在纸上反馈给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这也是“课程-课堂-课后”立体化教学模式的课后反馈的体现。另外,教师对学生作出的评价一定要有针对性。
通过对学生的情景剧表演的检查以及对学生实用口语口译的测试,教师可以根据以上两个因素对学生的产出任务作出评价。同时,也对B班的学生进行同样的测试,教师可以让两个班级成绩相同的学生测试同一道题以及同一情景剧中的问题。经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到B班学生在产出的时候确实与A班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数据表明,不止一名同学如此,两个平行班级之间水平相差无几的学生在做产出任务时,都遇到了类似的状况。没有进行实践的班级的学生,还是和以前一样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不知如何输入,也不知如何选择资料。离开了老师灌输式的讲解,就脱离了他们的传统学习方法,就不知道该怎么去完成任务。实践表明,产出导向法对学生英语口译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利用多模态教学手段,并结合“课程-课堂-课后”立体化教学模式,基于文秋芳提出的产出导向法来对学生进行实践,具有积极的作用。也在语言主观性视角下,培养了大学生的跨文化语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产出导向法理论指导下,学生真正的学会了怎么样去自主学习,以及怎么样充分地发挥好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产出导向法为英语口译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使教学改革更上一层楼,也充分地给人民教师和广大学生带来了好处。
[1]姜毓锋.基于多模态话语理论的外语教学模式构建[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304.
[2]彭兵转.语言主观意义的形成机制[J].外语学刊,2015(1):66.
[3]彭兵转.语言主观意义的动态机制[J].外语学刊,2016(6):8.
[4]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7):547.
G642
A
1008-2549(2017)06-0096-02
2015年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英语专项教学改革项目“大学英语‘课程-课堂-课后’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意义和构建”(0115016);第八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大学英语跨文化语用能力培养研究:语言主观性视角”(ZGWYJYJJ2016B73);2016年哈尔滨理工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究”(22016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