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维奇 韩媛媛
(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
——基于结构主义的视角
■刘维奇 韩媛媛
(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结构主义教学强调为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发现,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本文探讨了结构主义方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一是论述结构主义教学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适用性,二是结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三是结构主义教学设计程序,四是结构主义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结构主义;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
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最早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后经科尔伯格、斯腾伯格、卡茨和维果斯基等人进一步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结构主义理论用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强调为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发现,以及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认为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不只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在原有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之上建构自己的新的知识。结构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被应用于很多教学领域,西方经济学是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学习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础,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致用之学,结构主义理论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在学习理论方面,早期主要推崇行为主义。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认知学派逐渐取代了行为主义学派成为学习理论的主导学派。与行为学派不同的是,认知学派强调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强调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作用,关注知识被理解和构建的过程,结构主义理论就是现代认知学派的一个分支。结构主义重视建立有利于学习者主动探索知识的情境,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教学的目标在于帮助学习者将外部的客观事物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所以,结构主义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强调在学习中建构知识、形成能力。
西方经济学发展到现在,对数理逻辑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学过程中势必要运用大量的图形、数据,甚至数学推导,对很多学生来说显得枯燥。我国目前“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的灌输性教学,学生坐在台下当听众,能跟上老师的思路就不错了,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很少主动去学习和研究原理背后的东西,使得西方经济学理论与现实的距离更远。使教学失去鲜活的生命力,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结构主义教学可以改变这种状况,让经济学学习不再枯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西方经济学虽然来源于现实,是在现实经济现象解释的基础上得出的经济运行规律,但是,其本身又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不是对经济现象简单的描述。经济理论与模型与现实具有紧密联系,很多与当前的经济热点关系密切,学生对热点问题往往兴趣比较大,教师可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组织学生搜集资料,分组讨论,书本理论与经济实践相融合。可以突破西方经济学抽象和理解上的困难,使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实践把抽象知识具体化,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大部分学生对经济理论课不是太感兴趣,主要由两方面的原因决定的,一是由于课程内容的原因,二是传统教学方式的原因。大部分学生更加喜欢相对灵活、能给予学生更多引导和启迪、让学生直接参与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直接教学方式相比,结构主义教学恰好具有生动、灵活、参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征,始终以学生为主,这顺应了学生的诉求,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结构主义强调教学情境的重要作用,教学情境要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学习总是与一定“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去创新性的学习新知识,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通过学习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不能提供具有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实际情境,致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方面出现困难,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结构主义要求学习者与周围环境要有交互作用,这种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新知识建构起到决定性作用。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讨论和交流,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共同批判地考察和评论各种理论、观点和假说,进行辩论和融合,使得学习共同体的思维与智慧被所有成员共享,共同完成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学习环境是学习者进行自由探索和学习的场所。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达到学习目标。在这种环境下,不但可以得到老师的指导,而且可以得到同学的帮助。学习是在被促进和支持的情况下进行,而不是在受到严格控制的场所进行。结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是针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因为,教学意味着更多的控制与支配,学习则不同,更多地意味着主动和自由。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和信息,这些资源和信息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索。
传统教学过程中是以教学任务的完成为目标,但在结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强调的是学生,他们既是认知主体,也是知识的意义建构者,所以,始终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最终目标。教学设计通常不是从分析教学目标开始,而是从设计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开始,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意义建构”这个主题在展开,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这一中心展开,都要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结构主义教学过程的核心就是通过创设一种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这个环境里互相影响,学会怎样学习西方经济学。如果环境设计得不好,导入不生动,就会直接影响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首先要进行大环境设计,大环境是整个课程的导入环境,从总体上设计一个能够吸引学生的经济场景,能够激发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利用这种环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进而通过逻辑思维,总结规律,提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具体程序可以从一系列精心筛选和设计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不断深入,知道为什么学习经济学,然后,围绕经济学的内容体系,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和生活中的具体实践设立一系列经济学问题,每个问题的背后都隐含着深刻的经济学道理,让学生体会经济学理论与我们的生活和切身利益之间的密切关系。
具体小环境是指在具体章节和内容的教学中,围绕知识点和重要理论设计的学习场景。该环节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具体的场景中,通过思考人们的选择来理解经济学理论,比如,学习消费者选择理论可以设想一个消费者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的时候,每种商品的数量和比例是怎么确定的,每个消费者在不同的收入和价格下会做出怎样的抉择,影响他们选择的因素有哪些,这样一步步地深入和展开,引申出消费者均衡的原则,以及均衡的变化等比较静态分析。
协作讨论是在前面设置的问题基础上进行分析,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认真听别人所讲的,回答和讨论别人提出的问题。这样可以澄清理解上的一些误区,深化学习内容,使自己对知识有一个明确具体的认知。讨论的过程可能会出现各种情景,教师在此要起到重要的作用。引导讨论,维护秩序,及时纠正和鼓励,特别是鼓励不擅长发言的同学积极参与,及时对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教师要摒弃“一言堂”,对学生的提问和发言采取宽容的态度,不一棒子打死,不能轻易否定学生的思维亮点。同时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思考,力求通过讨论使学生自己纠正,进一步理解学习内容。通过这个环节后,仍未能解决的问题需要进行下一步理论精解。
这一阶段就要发挥教师的教学功能,通过协作讨论后,很多问题学生已经掌握,即使没掌握也经过了深刻的思考,而没有掌握的这些往往就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问题的关键。教师讲解需要起到让学生豁然开朗的作用。教师必须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对学习资源、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反复筛选,讲述方式和逻辑的仔细斟酌。对于个别理解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小组互助或个别讲解来解决。讲解时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学生将自己的思维与经济事实结合到一起。
通过内容精解以后,要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回归和反思、概括归纳,使之系统化,形成一个知识系统。本环节同样要求学生是主角,尽量由他们自己完成。回顾和反思的不仅仅是学习的内容,更包括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除此之外,还要包括学习过程的感受和心得。通过本环节,不仅可以使知识内容更系统、精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调控能力,使其不断自我完善。
在学生学习完知识后,教师要及时与他们进行信息交流和反馈,帮助学生完成最重要的一步——“意义建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意义建构就是要帮助学生对事物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深刻的理解和正确的结论。西方经济学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记住一些概念和规律,更重要的是通过情境设计、协作讨论、知识精解,将新知识与自身的知识体系融合,内化为自身的东西。只有完成了这一环节,意义构建才意味着成功,教学目标才算完成。
最后,需要进行学习效果评价,既包括小组对个人的评价,也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过程中作出的贡献、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等方面。应选择和设计出使学生没有任何压力,愿意进行,又能够客观、确切地反映出每个人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
结构主义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教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备课,除了传统的对教学内容熟悉以外,大量的时间要花费在搜索信息、选择案例、设计情景上,既要贴近现实生活又要紧紧围绕课程内容。其次,教师要担当一个全局的掌控者角色,对教学目的有深刻认识,对理论内容有深刻理解,对教学环节能全方位把握,同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知识结构,了解社会对学生的知识需求,这样教师才能对各个方面进行有机组合,充分发挥各要素的作用。最后,教师要善于培养新型的师生关系,结构主义教学中师生不再完全是教与学的关系了,教师成为知识重构过程中的一个元素,平等、轻松的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取得高质量学习效果的关键,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和讨论情绪,诱发学习激情,保持良好心境,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感,这种信赖感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联系起来。
对于学生来说需要树立结构主义学习观。结构主义教学的目的是培养终身学习者,使他们具有自我控制、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的能力。经济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它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是他们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用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每个人的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不同,对经济现象的理解也不同。学习者需要以已经有的经验为背景,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西方经济学的概念、定理、模型等绝大多数常常是让学生觉得难以理解的抽象语言,但都是经济事物发展规律的表达。学生要获得这些知识,他们不仅需要记住形式,更需要思维构造。离开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和个人体验,很难获得对象的真正意义。因此,自主活动、智力参与、个人体验就是结构主义西方经济学学习的主要特征。西方经济学新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建构和发展认知的过程,是符号或模型内化的过程。这种内化过程的基础是参与者的自主行为,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所以,活动是个人体验的源泉;智力参与就是学生将自己的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等参与进去。个人体验是当完成某个新知识建构时,使学习主体获得客体丰富的个人感知,外部活动内化为主体的内部心理活动,从中产生个人体验。因此,结构主义的西方经济学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智力参与为前提,个人体验为终结,最终完成新知识的建构。所以,结构主义教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就是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个人能动性,全身心地去体验。
[1]徐丽,崔燕,林洁梅.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对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探讨[J].对外经贸,2014(4):147-149.
[2]夏江义.基于建构主义的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
[3]庞娟.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西方经济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岱宗学刊,2010(1):85-86.
[4]柳杨.建构主义视阈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5(4):98-101.
[5]周荣敏,王国贞,刘力军.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0(11):133-134.
G642
A
1008-2549(2017)07-0070-03
山西财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基于结构主义的视角”(2013101);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微观经济学》研究性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2016054);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城乡教育一体化评价体系与促进机制研究”(GH-13041)。